「消防非常規武器」大檢閱:鑿巖、測爆、測毒、起重它們樣樣精通
一個大活人被埋地下20米深處,它能快速確定具體位置;混凝土牆體堅固厚實,它一出馬就可以輕易鑿穿——這些在火場救援中大顯身手的「非常規武器」,許多都是湖南消防部隊研製。
9月2日上午,記者走進省消防總隊後勤裝備處,為讀者揭開這些搶險救援專用「武器」的神秘面紗。
記者9月2日從省消防總隊獲悉,由該總隊與國防科技大學共同研製、可實現生命體快速搜索與精確定位的搶險救援科技新成果——警用超寬帶(UWB)生命探測儀,目前已經完成樣機設計並順利進入樣機試驗測試階段。初步測試結果表明,該樣機可有效檢測20米範圍內人體的肢體運動、心跳、呼吸等活動,為挽救人民群眾生命發揮重要作用。
在地震、泥石流以及建築物坍塌等重大災難事故面前,如何快速準確地找到掩埋在瓦礫、混凝土等廢墟中的生命信號,最大限度挽救受災群眾的生命,一直是災難救援工作的技術難題之一。今年初,省消防總隊與國防科技大學決定聯合研製警用超寬帶(UWB)生命探測儀。該項目專門針對目前音頻、光學、紅外等幾種生命探測儀存在的一些主要技術缺陷,採用新體制的超寬帶雷達技術,實現生命體的快速搜索與精確定位。據省消防總隊負責人介紹,這一新型生命探測儀明年初便能投入消防部隊的搶險救援實戰工作。
它們能測
生命探測儀
定位救援「挖人」它最行
「去年河西一名拾荒者掉進七八米的深坑後被垃圾掩埋,消防官兵費了好大的功夫才找到他的具體位置,有了警用超寬帶生命探測儀,今後救人就方便了。」省消防總隊後勤裝備處處長劉興強指著一臺不大的方形儀器說,這是湖南省消防總隊與國防科技大學最新研製的生命探測儀,很快就可以裝備全省消防部隊。
劉興強邊演示邊介紹,超寬帶生命探測儀針對目前音頻、光學、紅外等幾種生命探測儀存在的一些主要技術缺陷,利用超寬帶脈衝電磁波所具有的強穿透性、高解析度等特性,結合核心處理算法,在強噪聲背景下,實現對火場、建築物廢墟、地震救災等高危場所生命體的速效探測與定位。
「如地下作業人員不幸遇難,救援人員可以在第一時間展開準確的定位救援,20米範圍內人體的肢體運動、心跳、呼吸等活動都能準確檢測。」消防官兵在現場表示。
測爆儀
它能嗅出哪有爆炸氣體
遇上石油等揮發性液體大火,消防員就出動測爆儀。官兵們向記者展示了一個中間帶有手掌大屏幕的長方體儀器。「石化火災,往往在火場附近散發出易爆氣體。我們用這個可以測出空氣中的爆炸氣體濃度,發現濃度達到爆炸點,我們就在外圍射水稀釋濃度。如果還在安全點內,我們就直接衝進去滅火。」
今年京珠高速上一輛油罐車大火,消防官兵就是憑這儀器制定戰術——圍在油罐周邊射水,達到爆炸點以下後,才告知交通部門解除周邊警戒線。
測毒儀
6個探頭查「火毒」
「化學品爆炸、不明火災,就要依靠它了。」劉興強又拿出一個手掌大、中間帶有屏幕的長方體儀器說:「這個測毒儀,有6個探頭。每次懷疑帶毒性的火災,我們就派出穿防化服的消防員,走進火場放下探頭,螢屏馬上有顯示。氫、氮、氨、硫、炭及過氧化物都使它有反應。」去年的嶽陽某化工廠起火,它就立了大功。
它能鑽
鑿巖機
專門對付混凝土牆
鑿巖機是我省消防最新裝備的「非常規武器」,它的工作原理很像施工用的充氣鑽,屬於破拆工具,利用震動在牆上打眼,專門「對付」混凝土牆體。劉興強介紹,它可在任意角度工作,低噪音,無灰塵飛散,有著較高的破碎速度,用於搶險救援現場開鑿混凝土結構。
省消防特勤大隊曾經在市區一個火場參與救援,「那棟樓的所有窗戶都封死了,跟現在許多大商場一樣沒有玻璃。樓內特別黑,全是煙,什麼都看不見。當時最需要做的事就是在混凝土牆上打開一個洞排煙、放熱。」劉興強說,因為當時沒有鑿巖機,消防部門特意找來一輛挖掘機在牆上鑿出一個洞,「如果有鑿巖機,搶救可能會更及時。」
它能抬
起重氣墊
能頂40噸的「大力士」
這件器材沒充氣時其實更像一塊地板磚。劉興強說,別小看它,在救援過程中,只要有2釐米的縫隙就能把它塞進去,然後用氣瓶把裡面的氣壓加大,「氣鼓鼓」的墊子就能將40噸重的樓板頂起來。
■記者 劉璋景 實習生 胡榮來 通訊員 周哩平
國外救生「武器」
能穿透鋼板的探測儀
DKLLifeGuardTM生命探測器為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搜救儀器,體積輕巧僅約1公斤,手持式設計,攜帶方便,操作簡單,性能優越於其他任何高科技的搜救產品,並已廣泛為世界上先進國家的軍事、海關、海巡、消防、安全、救援、航天等政府部門使用。
LifeGuardTM生命探測器提供搶救人員在進入搜救現場時,先行確認其內部是否有人存活,減低搶救人員搜救時的危險程度,並在第一時間偵測出任何遮擋物背後的生存者。以被動接收方式偵測遠端微弱心跳介電場的方向,並只偵測存活的人類,而不受其它動物的幹擾。能穿越鋼板、水泥、複合材料、樹叢等各種障礙物,使偵測距離在開放空間可達500米,水面上達1公裡以上。
經特殊處理,適用於各種惡劣的天氣條件,維護簡單而且故障率極低,如配合可攜式電腦及專用的人工智慧軟體,即可產生偵測的圖像和聲音信息,進一步提高操作人員的判別能力,同時也可減少新手訓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