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過車諾比事件的人都知道,在這次事件中,人為操作的失誤導致車諾比核電廠的反應堆發生爆炸。這次事故所釋放的核輻射能量是廣島原子彈爆炸能量的400倍以上,從事故發生後的15年間,共有十幾萬人因為核輻射生病甚至死亡。
而今天要講的這個事件,跟車諾比十分相似。而且它對人類的影響相對於車諾比事件是有過之無不及的。只不過這次事件的罪魁禍首不是核輻射,而是氰化物。
發生毒氣洩露的工廠
1984年12月2日,印度中央邦博帕爾市,空氣清涼,與平時似乎沒什麼兩樣。災難來臨之前,不帶任何警告,也沒有任何徵兆。
那天下午,博帕爾北郊的一家農藥廠裡,一位工人在衝洗設備管道時,沒有按照正確的流程操作,再打開放水閥門之前,忘記將隔斷盲板放進管道中,於是,涼水不慎流入裝有異氰酸酯的儲藏罐。幾個小時過後,大量的異氰酸酯化作一股濃烈、酸辣的乳白色氣體,神不知鬼不覺地從儲藏罐的閥門縫隙裡冒了出來。
異氰酸酯簡稱MIC,是製作農藥的重要組成部分,毒性非常高,如果人不慎吸入,輕則頭痛咳嗽,重則當場死亡。而且,異氰酸酯對眼睛的傷害非常巨大。而這次事件中,毒氣洩露的原因非常簡單。異氰酸酯沸點只有39.6°,在日常的儲存環境中,異氰酸酯的溫度被控制在5°左右。而當它接觸到大量注入的涼水時,瞬間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並且隨著熱量的不斷升高,儲存罐內的壓強數值快速翻倍。而這一切,農藥廠內的監控室員工和主管一經發現了,但他們都認為是儀錶盤出現了問題。直到12月3日凌晨零點四十分,儲存罐內的壓強達到了臨界值,安全閥不堪重負,瞬間爆裂。儲存罐上方的混泥土層也被炸開。大量的異氰酸酯氣體也就噴湧而出。
異氰酸酯的儲存罐
12月3日的午夜,當人們還沉浸在美好的夢鄉中,這片「霧氣」卻開始在博帕爾市上空蔓延。很快,方圓40平方公裡以內50萬人的居住區已完全被「霧氣」形成的雲霧籠罩了。人們睡夢中驚醒並開始咳嗽,呼吸困難,眼睛被灼傷。許多人在奔跑逃命時倒地身亡,屍體堆積在路旁。毒氣洩漏的消息真正傳開後,農藥廠附近的人們紛紛逃離家園。他們利用各種交通工具向四處奔逃,只希望能走到沒有受汙染的空氣中去。被毒氣弄瞎了眼睛的市民只能一路上摸索著前行。還有一些人死在醫院裡,眾多的受害者擠滿了醫院,醫生卻對有毒物質的性質一無所知。
被毒氣灼傷眼睛的無辜實名
至1984年底,該地區有2萬多人死亡,20萬人受到波及,附近的3000頭牲畜也未能倖免於難。在僥倖逃生的受害者中,孕婦大多流產或產下死嬰,有5萬人可能永久失明或終生殘疾,餘生將苦日無盡。而事件發生之後,醫院對患者的救助也稱不上成功。因為從始至終,本該為這起事件負全部責任的聯合碳化物公司沒有引導市民們如何逃生,更沒有向醫院提供治療異氰酸酯氣體中毒的任何信息和措施,任憑無辜的市民在絕望中死去。
災難發生後,醫院並沒有足夠的床位
博帕爾毒氣事件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嚴重的工業災害之一,它的發生是天災更是人禍。跟車諾比事件一樣,在災難發生之前,其實已經有了很多的徵兆。除了工人的操作失誤之外,被忽略的工廠員工培訓,工廠簡陋破舊的設備,以及各種程序中的偷工減料,都讓這次災難成為必然。科技的進步使人類掌控了更多物質和元素,但即使如此,人類還是應該保持嚴謹的態度和敬畏之心,否則,那些為我們所用的資源,總有一天也會變成致人類於毀滅的可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