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再度發生毒氣洩漏事故,發展中國家如何破除「環境悖論」?

2021-01-08 科技生活快報

2020年5月7日凌晨3時,位於印度南部的維沙卡帕特南市一家化工廠出現了毒氣洩漏事故,造成包括兩名婦女和一名兒童在內至少11人死亡,另有千餘人中毒被送往醫院。受到疫情影響,印度總理莫迪先後頒布並延長了全國「封鎖令」,這也成為該工廠毒氣洩漏的直接原因之一。但回顧歷史,印度曾在1984年發生過博帕爾毒氣洩漏事故,兩次毒氣洩漏事故之間存在何種相似性?發展中國家在承接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時面臨著哪些問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破除「環境悖論」將給其他國家提供哪些經驗教訓?

維沙卡帕特南市毒氣洩漏事故

維沙卡帕特南市毒氣洩漏事故發生在印度安德拉邦(Andhra Pradesh)的維沙卡帕特南市(Vishakhapatnam),該化工廠成立於1961年,母公司是總部位於韓國的樂喜金星公司(Lucky Goldstars,LG),主要生產聚苯乙烯(styrene)等產品。根據印度媒體報導,此次毒氣洩漏事故發生在5月7日凌晨3時左右,大量苯乙烯氣體從容量為5000噸的2個貯罐之一洩漏出。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該化工廠已經停產40餘天,僅有少數印度人員值班,因此沒能在第一時間對設備進行封閉處理,直到5點30分LG公司才派出工作人員封閉貯罐。而由於毒氣洩露時化工廠附近的居民大多在熟睡之中,有部分兒童和老人被發現在家中昏倒,一些人因眼睛灼熱和呼吸困難被送往醫院。目前,有毒氣體已經擴散到附近20個村莊,印度國家災難響應部隊(National Disaster Response Force)已經及時前往現場疏散人員。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對此事故極為關切,致電了安得拉邦首席部長賈根·雷迪(Y S Jagan Mohan Reddy)詢問維沙卡帕特南的毒氣洩漏事故,並舉行了高層會議討論這一事故。LG化學也及時發表了聲明,稱毒氣洩漏目前已「得到控制」,公司正在想方設法為受害者提供快速治療,同時也正在調查毒氣洩漏的具體原因。

博帕爾毒氣洩漏事故

實際上,這並不是印度首次發生類似事故。早在1984年,印度中央邦(Madhya Pradesh)首府博帕爾(Bhopal)就曾發生過毒氣洩漏事故,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將其稱為「世界上最嚴重的工業災難」。為了緩解自獨立以來糧食供應不足的窘迫,印度農業部於1965年提出了「農業新戰略」——《農業生產的第四個五年計劃:戰略和計劃》,被人們稱為「綠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在此背景下,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Union Carbide Company)於1969年在博帕爾市開設了一座年產5000噸高效殺蟲劑的農藥廠,主要成分為甲基異氰酸酯(MIC),是一種活動性極強的液態劇毒氣體。1984年12月2日,一名維修工人發現儲存有45噸甲基異氰酸酯的3號貯罐溫度異常,由於操作不當,這一貯罐在3日零時56分發生爆炸。雖然技術人員在一小時內成功封閉了貯罐,但全部的有毒氣體都已洩漏完畢。毒氣隨之蔓延至整個博帕爾,導致多人死亡,剩餘民眾出現了咳嗽、呼吸困難、失明等症狀。根據印度醫學研究理事會(Indian Council of Medical Research)的獨立數據顯示,博帕爾毒氣事故死亡人數在前三天就已達到了8000至1萬之間。 直至今日,博帕爾農藥廠附近仍然受到洩漏物質的影響。

AFP 2020 / INDRANIL MUKHERJEE

綜合對比兩次事故可以看出,在博帕爾毒氣洩漏事故發生36年後,印度有關預防工業事故的行政管理、法律體系、環境醫學、毒理學和流行病學仍未得到充分發展,難以滿足印度工業快速發展的需求。例如,在修建工廠時,外資企業忽視了地理區位要素,沒有充分考慮到建築場所的選址問題。作為生產高危化工產品的工廠,博爾農藥廠與維沙卡帕特南化工廠出於各種緣由都將工廠選擇修建在人口相對稠密區域,一旦出現洩漏事故,將會對周邊居民與環境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同時,應急預案存在缺陷,沒能對小概率事件提出針對性措施,本應該由外方專家作為工廠的技術指導卻在事故發生時缺席,工廠內部的防護機制難以起效。

表面上看,這似乎是因為印度沒能妥善管理跨國公司投資設廠的相關事宜,但追根溯源,兩次毒氣洩漏事故實際反應的是印度作為發展中國家在承接發達國家產業轉移過程中因地位的不平等而導致的差異化待遇。

AP PHOTO / MARK SCHIEFELBEIN

國際投資中的汙染產業轉移問題日益嚴峻

貿易與環境領域的焦點問題之一是國際投資中的汙染產業轉移問題。由於發展中國家通常渴望通過工業化和採用農業高科技實現現代化,因此大多依據庫茲涅茨曲線的原理並參照工業化國家的環境治理的歷史路徑,最終選擇了「先汙染、後治理」的模式,即將環境保護置於發展經濟之後,傾向於向發達國家的公司提供稅收、公用事業費用減免、降低環境保護標準等形式的特殊優惠,以鼓勵它們在發展中國家建立工廠。而因為各國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不同,對環境保護的認識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各國的環境標準也就存在很大的差距。這樣,在不同環境標準下生產的產品由於包含的環境成本不同而影響到產品總的生產成本。在此背景下,印度政府為了快速實現工業化目標,引入了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和韓國LG公司等在印度修建汙染密集型工廠。但由於印度沒有嚴格的環境保護法規,工廠管理經驗較為缺失,因此跨國公司往往會利用信息不對稱和法律漏洞,在印度使用的工廠環境安全維護標準與其發達國家有所不同,在人員管理、員工培訓、預警機制上也存在許多紕漏。美方管理人員稱「少量甲基異氰酸酯洩漏屬於正常現象……只需要用毛巾捂住口鼻即可」。這些由於信息不對稱引起的輕視都造成了災難的發生。

發展中國家法律體系仍存漏洞

發展中國家不僅在平衡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方面猶豫不決,導致缺乏足夠的政治意願和能力進行校正,而這一點投射到相關環境法方面則表現為公司環境責任弱化、環境監管模式落後、環境違法成本較低等漏洞。此外,在承接來自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過程中也會涉及許多法律問題,如生產安全的僱主責任問題、生產安全的標準及其適用問題、企業的環境保護責任問題以及跨國公司母公司對其子公司債務承擔問題,但歸根到底要解決的法律問題是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在全球化過程中如何在國際法層面對上述問題進行規範,確保實現跨國管轄、落實相關責任並給予受害者相應的救濟補償。

作為兩次毒氣洩漏事故發生的主體責任人,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Union Carbide India Limited)和LG聚合物(印度)有限公司(LG Polymers (India) Private Limited)都是跨國公司在印度設立的子公司。就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來說,事故發生時印度政府所佔股份約為22%,2萬餘名印度人持有50.9%的股份,其淨資產僅有9530萬美元。在博帕爾毒氣洩漏事故的索賠過程中,印度政府於1985年3月通過了《博帕爾毒氣洩漏法(Bhopal Gas Leak Act)》,賦予了印度政府代表所有受害者的權利。在向美國聯邦地方法院提出訴訟時,印方認為,儘管博帕爾農藥廠完全由印度人管理、經營和維護, 但同時也是聯合碳化物公司的組成部分,是聯合碳化物公司一手設計、開發和建造的,所從事的是超危險性、固有危險性活動,其經營管理模式、組織結構、財務以及技術資源等都受母公司控制,子公司在權力範圍內做出的決定和行動如果導致嚴重的環境災難,其母公司就負有主要的、絕對的和不可替代的責任。經過長達4年的拉鋸戰,印度政府終於與聯合碳化物公司達成庭外和解。這一案在美國國內和國際上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成為美國法院以不方便法院為理由駁回訴訟的最著名的判例。同時,也讓國際社會對跨國公司的環境法律責任問題空前關注,隨著跨國公司在國際政治經濟舞臺上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如何完善跨國公司的環境法律責任,是各國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中國經驗:如何在發展過程中破除「環境悖論」?

「環境悖論」是在資本主義所主導的世界體系之下具有「中心—邊緣」特徵的國際分工結構的一種具體體現。當發展中國家在接受汙染密集型產業轉移時,一方面,當經濟增長且就業穩定時,汙染物排放不可避免地增加,環境質量持續惡化;另一方面,當推進環境保護與汙染治理時,因產品成本提高且出口競爭力下降,又必然會帶來經濟增速降低、失業增加的結果。在中國改革開放之處,中國也曾品嘗過「環境悖論」的惡果,在接受外商投資時承接了大量的汙染密集型產業,一是因為汙染密集型產業基本上第二產業的主體,而第二產業又是一國經濟的支柱,是資金、技術投入強度最大的產業。二是當時中國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沒有資格對外資「挑肥揀瘦」,在衡量外資的品位上沒有話語權。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提高,走上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將會是必然的選擇。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系統闡述了「新常態」的九大特徵,其中之一就是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進一步將汙染防治列為之後三年要重點打好的三大攻堅戰之一。

無論如何轉型產業,實現綠色發展的前提都是要加速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在此過程中關鍵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進而使其各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在政府層面, 主要是要做到「劃紅線」、「抓監管」與「定政策」。「劃紅線」是指政府要研究並劃定生態保護的紅線,並且以此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硬約束加以貫徹執行。「抓監管」是指政府在劃定紅線的基礎上強化環境監管。「定政策」是指政府需要制定出一定時期內汙染減排與環境治理的具體目標與節奏進度,並據此選擇所採取的政策工具及其實施力度。在市場層面,主要是通過市場機制來有效配置有限的汙染排放資源進而提高效率。在既定的環境治理目標之下,某種汙染物的排放量將被總量控制,進而成為一種具有稀缺性的資源。要讓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方面起決定性作用,因此對於汙染排放這種特殊的資源配置當然也不應例外。

深圳大學環孟加拉灣地區研究所所長、特聘教授戴永紅和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國際關係專業碩士研究生田之遠在為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撰寫的文章中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相關焦點

  • 印度毒氣洩漏,千人中毒,讓人想起曾造成25000人死亡的化工事故
    印度時間,5月7日凌晨,印度東南部一家化工廠由於未知原因而了發生毒氣氣體洩漏事件,目前已經造成至少11人死亡,數千人中毒。印度的這家化工廠成立於1961年,母公司是韓國LG公司,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工廠停產了40多天,於6日恢復生產,沒想到剛生產就造成了這麼一個悲劇。由於該事件是在凌晨發生的,大多人數人都在熟睡,許多人,特別是老人和兒童,在家中就昏迷了,而有一些人儘管衝出房屋,但卻中毒倒在了路上,洩漏的毒氣目前已經擴散到方圓三公裡的20個村莊。
  • 三十年前,美國公司毒氣洩漏,造成印度六十人死亡,事後如何處罰
    在人類化工史上,毒氣洩漏並非罕見,但沒有一次能與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相比,該公司的一次毒氣洩漏,造成六十萬印度人死亡,20萬人永久殘廢,比一場戰爭還要殘酷。那麼,造成如此駭人聽聞傷亡的美國公司,最終處罰結果如何?
  • 印度最嚴重毒氣洩漏:超57萬人中毒身亡,20萬人終身殘疾
    上個世紀60年代,印度發生糧食危機。為了解決糧食短缺問題,印度政府開始引進投資,解決農藥和化肥的生產問題。在這種情況下,1969年,印度博帕爾市從美國引進一家農藥生產企業——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
  • 四川樂山回應網傳「毒氣洩漏」:系化工廠發生洩露事故,已被控制
    記者 | 趙孟編輯 | 翟瑞民針對網傳四川樂山五通橋區化工廠爆炸發生毒氣洩漏事件,2020年8月20日上午,界面新聞從樂山市委宣傳部獲悉,該市五通橋區發生一起化工廠洩露事故,目前已經得到控制,暫無人員傷亡的報告。
  • 北京懷柔發生氰化氫洩漏事故
    4月20日下午,位於北京懷柔區的北京中發黃金有限公司八道河冶煉廠,在處理金礦廢液過程中發生有害物質氰化氫洩漏事故,該廠工人常佔武、常穩清和付林瑞搶救無效,中毒身亡。  據懷柔區政府副區長何春祿介紹,此次洩漏事故共造成11人中毒,其中3人死亡,另有7人出現不適反應。  當天晚上,距離事發地點兩公裡內的210名群眾被疏散,警戒線一直拉到距事故現場30公裡的神堂峪口。
  • 巴基斯坦毒氣洩漏5死70傷 毒氣洩漏的原因是什麼?
    巴基斯坦毒氣洩漏5死70傷,網友喊話巴鐵頂住!巴基斯坦為什麼和中國這麼好?近日,巴基斯坦喀拉蚩市一港口發生毒氣洩漏,致至少5死70傷,網友紛紛喊話巴鐵頂住!2月17日,據巴基斯坦SAMAA電視臺報導稱,巴基斯坦官員證實,當地時間16日,該國喀拉蚩市Keamari港發生毒氣洩露事件,導致至少5人死亡,70人受傷。
  • 濟南一化工廠毒氣洩漏 附近居民驚恐逃離
    □文/片 記者 吳永功 實習生 陳長華  「化工廠毒氣洩漏了,離著七八百米就感到不舒服,眼睛流淚,嗓子裡難受。」22日中午12點50分,有讀者撥打本報96709新聞熱線稱,位於小清河北路北郊熱電廠附近的一家化工廠發生毒氣洩漏事件,空氣中瀰漫著一股刺鼻的味道。據了解,洩漏氣體為五氯化銻。
  • 樂山市五通橋區化工廠兩月內兩度毒氣洩漏,30萬居民緊急逃亡?
    四川省樂山市五通橋區,兩個月內發生2次化工廠洩漏有毒氣體事件,更曾傳出工廠會爆炸,導致30萬群眾聞訊後緊急逃亡。雖然及後查明未有爆炸,但不少人仍心有餘悸。然而,當地在近日又再有廢棄廠房起火,升起大量黑煙,不少群眾再次撤離。兩宗事故令居民與化工廠的關係愈趨緊張。
  • 危險化學品發生洩漏有哪些應急措施? 這些事要知道
    危化品洩漏事故具有突發性強、毒物洩漏量大,危害範圍廣、傷害途徑多,偵檢不易、救援難度大,汙染環境、洗消困難,社會涉及面廣、政治影響大的特點。  危險化學品發生洩漏有哪些應急措施?相關人員應該如何處置和逃生?本期《安全小板報》,市應急管理局為您普及相關知識。
  • 已造成10人死亡,印度突發有毒氣體洩露事故,約5000人被緊急送醫
    印度總理莫迪對此事故與當地官員及國家災害應急部隊進行溝通,並密切關注事故動態。一、事故企業情況發生有毒氣體洩漏的工廠成立於1961年,位於印度安德拉邦的工業港口城市維沙卡帕特南市,原名為印度聚合物公司,在1997年被韓國LG化學收購,更名為LG聚合物印度公司,該公司專門生產聚苯乙烯和可膨脹聚苯乙烯等塑膠類原料。維沙卡帕特南市及周邊地區約有500萬人居住。
  • 杭州發生劇毒氫氟酸洩漏事故
    消防隊員進入發生洩漏事故的罐區準備關閥堵漏。新華社發幾名員工從發生洩漏事故的廠區緊急疏散。新華社發消防隊員對發生洩漏事故的廠區進行噴淋衝刷。  據悉,29日7時21分,杭州市公安局消防支隊119指揮中心接到發生洩漏事故的報警,立即調派大關、西湖、祥符、特勤四個中隊的泡沫、防化、洗消、後援車等8輛特種消防車前往搶險。公安、環保、衛生等部門也在第一時間趕往事故現場。
  • 淺談化學工業危險品洩漏事故處置對策
    化學工業的不斷發展和新產品、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生活上的便利,但同時也給我們增加了危險因素,尤其是化學危險品的洩漏災害事故對消防滅火戰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學危險品一旦發生洩漏,會對周圍環境和人員構成極大危害,特別是搶險救援人員,始終處於危險狀態。如果在災害事故現場不能有效地進行安全管理,往往會造成人員的重大傷亡。
  • 印度102人在最嚴重化工災難中倖存 卻死於新冠
    圖源:美聯社 海外網12月3日電 印度中央邦政府當地時間2日表示,1984年印度博帕爾毒氣洩漏事故中倖存的102人,已死於新冠肺炎。據今日印度、Republic World新聞網報導,印度博帕爾災難救援和重建主管巴桑特·庫雷(Basant Kurre)表示,「截至12月2日,博帕爾區已有518人死於新冠肺炎,其中102人是博帕爾毒氣事件的倖存者。」
  • 廣州線路板工廠發生毒氣洩漏 數十名工人中毒
    圖片說明:發生毒氣洩漏的線路板廠已經停工  根據事故現場氣體取樣化驗發現,現場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氯氣。工廠負責人表示,廠方現在全力搶救員工,對於事發原因暫不方便透露。   毒氣蔓延三車間   目前,17名中毒工友病情已經穩定。「外層線路」車間的小李用略帶沙啞的嗓音表示,受氣體刺激,他的喉嚨一直感覺不適。
  • 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市發生液態溴洩漏事故
    俄羅斯烏拉爾地區車里雅賓斯克市1日發生液態溴洩漏事故,致近百人身體出現不適,不過並未造成人員死亡。
  • 日本廢棄核反應堆發生含放射性物質重水洩漏事故
    新華網東京10月9日電(記者錢錚)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9日公布,已被廢棄的「普賢」號核反應堆8日發生重水洩漏事故,其中所含的放射性物質導致一名職工氚濃度檢測指標超標。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9日發布新聞公報說,從本月6日起,工作人員開始準備從一個已停用的實驗設備中將含放射性物質的重水抽出。
  • 巨化環己酮車間發生環己烷洩漏引發燃爆事故
    應急救援即刻啟動,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巨化環己酮車間發生環己烷洩漏引發燃爆事故 2014-12-27 09:18:39來源:浙江日報作者:何雙伶 楊振華 餘勤 丁謹之 盛相良   浙江日報12月27日訊 今天上午
  • 20噸四氯化鈦凌晨發生洩漏 毒煙截斷錦朝高速
    錦朝高速公路上,一輛槽罐車發生事故,有毒性液體四氯化鈦洩漏,消防官兵正在救援。 (讀者供圖)「出事兒了!高速公路上冒出有毒氣體,弄不清啥情況,遠遠地就能看見一片白煙兒!附近村子的人緊急大疏散!」昨日凌晨5時許,一位先生給本報記者打來電話,說是錦州至朝陽的高速公路上,一輛槽罐車洩漏,裡面裝的有毒物質灑在路面上。記者隨即聯繫了消防部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是在凌晨2時19分接到的報警,事故發生地點位於錦朝高速公路135公裡處,事故車輛裝有20噸四氯化鈦,正在洩漏。
  • 河南原陽境內發生四氯化鈦洩漏事故
    河南原陽境內發生四氯化鈦洩漏事故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5日 23:21 來源: 來源:新華網新華網鄭州5月15日電(記者單純剛)15日凌晨,在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南省原陽縣境內一輛運載四氯化鈦的車輛發生洩漏事故
  • 5000人一覺醒來集體失明,史上最嚴重的毒氣洩露,比病毒更可怕!
    了解過車諾比事件的人都知道,在這次事件中,人為操作的失誤導致車諾比核電廠的反應堆發生爆炸。這次事故所釋放的核輻射能量是廣島原子彈爆炸能量的400倍以上,從事故發生後的15年間,共有十幾萬人因為核輻射生病甚至死亡。 而今天要講的這個事件,跟車諾比十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