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記者孫航: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 2020記者...

2021-01-20 澎湃新聞

他們,可能是跑法院次數最多的人,走遍各地法院、聽過各類案件;

他們,和法院幹警一同戰鬥在第一線,將人民法院與人民群眾一線牽;

他們,出門能扛「長槍短炮」,不是在採訪,就是在要去採訪的路上;

他們,歸來筆走風雲,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記者看法院」專題策劃重磅回歸!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聯合「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近期陸續邀請日常採訪最高法的「跑口記者」講述2020年採訪報導人民法院工作的體會和感受,並與讀者一起重溫他們的代表作品。

想認識這些「跑口記者」的廬山真面目嗎?

想知道他們眼中的人民法院都是什麼樣子嗎?

一起來圍觀!

這位記者是誰?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記者 孫航

報導感言

過去一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機遇與挑戰並存,希望和困難同在。正因為如此,每一份拼搏和努力才顯得意義非凡。

過去一年,人民法院堅守初心和使命,捍衛公平和正義,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以紮實有力的舉措推動審判執行工作平穩有序開展,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育新機、開新局,一掃疫情帶來的沉重陰霾。

這是耕耘改革創新的一年,也是突擊檢驗成效的一年——

發布57個懲處涉疫犯罪和服務復工復產典型案例,及時出臺依法懲治妨害疫情防控犯罪等意見,智慧法院「大顯身手」,網上立案136萬件,在線開庭25萬次,司法應對疫情防控有信心。

基本建成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全國中基層法院全面實現跨域立案,牢固樹立善意文明執行理念,積極為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旗幟鮮明懲惡揚善,司法保障人民權益很暖心。

以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構建流域司法機制,服務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實施,加強產權和智慧財產權保護,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司法服務發展大局顯決心。

走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

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不久前召開,全國高級法院院長會議內容乾貨滿滿,人民法院全面部署下一個階段各項工作,必將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且看風雨過後旭日東升,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代表作品

01

代表作品

案件網上開庭增幅453.3%,網上調解增幅89.1%

疫情防控期間智慧法院建設成果紅利充分釋放

近日,記者從最高人民法院獲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智慧法院建設成果紅利充分釋放。全國法院積極引導當事人開展在線訴訟活動,及時高效處理各類案件,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聚集,滿足人民群眾司法需求。數據顯示,2月3日至3月31日,全國法院網上立案70.6萬件;網上開庭15萬件,同比增幅453.3%;網上調解案件30.2萬件,同比增幅89.1%。

疫情期間,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統一部署,全國法院充分運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加強網際網路司法和在線訴訟服務,確保「疫情防控」與「審判執行工作」兩不誤,在此次疫情大考中交出了滿意答卷。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人民法院利用網上立案、跨域立案服務等便民機制,引導當事人網上立案諮詢。針對當事人、代理人因隔離無法出庭的實際困難,全國法院優化在線庭審服務,利用訴訟服務網、中國移動微法院等平臺,全力保障特殊時期線上開庭需求。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辦公室副主任劉崢介紹,疫情發生後,經過深入調研,最高人民法院及時印發《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加強和規範在線訴訟工作的通知》,對全國法院在疫情防控期間運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開展在線訴訟作出全面部署,圍繞在線庭審、電子送達、身份認證、材料提交等方面作出明確指引,為推廣和規範在線訴訟工作、助力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各地法院在遠程視頻提訊系統、在線庭審系統支持下,實現「隔空訊問」「多方連線庭審」,及時依法嚴懲故意隱瞞感染症狀拒不配合防控措施危害公共安全、防疫物資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保障經濟社會平穩有序運轉。疫情期間,北京法院全面啟動在線庭審平臺「北京雲法庭」,可滿足200個法庭同時開庭。上海金融法院所有開庭案件全部線上審理,在線庭審率達到100%。

覆蓋全國法院的執行網絡查控系統也為疫情期間執行工作順利開展奠定基礎。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運用在線執行系統,48小時內依法依規解封抗疫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帳戶,助力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復工復產。

此外,在線調解成為各地法院在疫情期間強化「訴源治理」的有效手段。各地法院通過在線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化解矛盾,緩解了特殊時期審判壓力。

截至目前,天津法院協調140餘家民間調解組織入駐在線調解平臺,在線調解成功率達91.67%。廣東法院加大涉疫情糾紛聯動調解工作力度,利用道路交通事故糾紛「網上數據一體化處理」平臺、商事多元調解平臺APP等開展工作。四川省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優化「和合智解」在線調解服務平臺,有效對接成都市公共服務平臺「天府市民雲」,為當事人提供集約普惠的司法服務。

「實踐證明,在黨中央戰略部署下,最高人民法院近年來積累的智慧法院建設成果顯現出強大威力,讓正義不因疫情而缺位、滯後,發揮出助力國家社會治理的重要作用。」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呂豔濱表示。(來源:2020年04月15日 人民法院報)

02

代表作品

徵程萬裡,重任千鈞再出發

——2014年以來全國人民法庭工作發展回顧

六年,收案2517萬餘件、結案2410萬餘件,佔同期全國基層法院收結案量四分之一。六年,推動社會治理創新,夯實平安中國根基,司法能力水平大幅提升,矛盾源頭化解成效顯著,「一站式」「智慧型」訴訟服務初具規模——

這是一串屬於全國人民法庭的發展「腳印」,鐫刻在人民司法事業一往無前的奮鬥之路上。

2014年第三次全國人民法庭工作會議以來,全國法院築牢基層基礎建設根基,抓穩抓實人民法庭工作,多措並舉推進創新改革。司法服務延伸至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為民情懷浸潤著厚植法治的「基層土壤」,人民法庭建設向著更高標準、更深領域邁出堅實步伐。

民之所盼,架起直通百姓身邊的司法橋梁

茫茫扎魯特山地草原,孕育著蓬勃生機。被譽為「馬背法庭」的內蒙古自治區扎魯特旗人民法院巴雅爾吐胡碩人民法庭,就紮根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轄區人口居住分散,山路崎嶇交通不便,法庭幹警便把法庭「安」在馬背上,深入草原牧區開展巡迴審判。頂著烈日酷暑或是風雪嚴寒,幹警們出現在每一個定分止爭的場合,牧區群眾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

金杯銀杯,不如百姓口碑。

步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有著更高需求。「努力做到哪裡有司法需求,人民法庭司法服務就跟進到哪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擲地有聲的承諾,道出了人民法庭踐行司法為民的宗旨和情懷。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最基層的單位,是化解矛盾糾紛、服務人民群眾的「排頭兵」。六年來,全國人民法庭積極開展巡迴審判,為偏遠貧困地區、需要幫助的群眾提供優質司法服務,努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森林草場、田間地頭、群眾身邊。

「背簍法庭」跋涉在高山險灘之間,「旅遊法庭」穿梭在遊客人流之中,「涉外法庭」守候在國境大門邊……人民法庭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依靠人民、聯繫人民、便利人民的優良司法傳統在新時代得以傳承,日久彌新。

紮下根、俯下身,人民法庭必須腳踏實地,貼近群眾。

各地法院因地制宜、積極探索,不斷優化人民法庭布局,逐步形成以中心人民法庭為點、流動法庭和巡迴審判為線、基層法院為面,「點線面」相結合的人民法庭總布局。

千年水鄉,粉牆烏瓦,古色古香的浙江省桐鄉市人民法院烏鎮人民法庭透露著一股科技範兒。

「自從網絡信息化的操作平臺開啟後,律師不僅通過網上立案節省時間,還可實時跟蹤案件受理情況,網上立案成功受理後可直接參加庭審。」前來立案的律師對法庭的智慧和高效感到驚喜。

甩開手、邁開步,人民法庭需要科技引領,「智慧」起航。

六年來,人民法庭建立健全訴訟服務機制,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建設科技法庭,全國各地普遍實現網上立案、庭審直播、電子送達、在線調解、遠程視頻接訪等一體化功能,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截至目前,浙江全省243個人民法庭均已建設科技法庭、連接法院四級專網,全部實現網上辦公辦案及網上立案服務。河南省的人民法庭普遍對接河南訴訟服務網,為當事人提供網上立案、繳費、提交證據材料及閱卷等多種在線服務功能。

跋山涉水、信息鋪路,無論何種方式,人民法庭用「腳力」和「腦力」架起寬闊通暢的橋梁,讓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務直抵群眾身邊。

治理所望,築牢社會長治久安的法治根基

順應人民期待,維護公平正義,體現著人民司法一以貫之的追求,更考驗著人民法庭處於社會治理「末梢」的責任與擔當。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最接地氣」的部門,處在推進社會治理、鞏固基層政權、維護社會穩定的最前線。做好人民法庭工作,事關經濟行穩致遠,事關社會安定和諧,事關人民美好生活。

六年來,在緊緊依靠黨委領導、主動融入社會治理體系的目標指引下,人民法庭充分發揮司法在社會治理中的參與、推動、規範和保障作用,大力推進多元解紛機制建設,最大限度把各類矛盾糾紛防範在基層,化解在源頭。

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引導整合各類矛盾糾紛調解資源,推動構建基層多元解紛大格局——2015年至2020年9月,全國人民法庭共引入各類調解組織1.8萬個,聘請特邀調解員3.8萬名,委派調解糾紛100餘萬件,辦理司法確認案件40餘萬件。

從「被動應對」到「主動參與」。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法院龍山人民法庭將調解工作融入社區鄉村、綜治網格等基層平安「細胞」,形成「調解優先、訴訟斷後」的遞進式矛盾糾紛分層過濾體系,六年來收案量降幅超過六成。

從「單打獨鬥」到「協同發力」。吉林法院將法庭建設工作納入府院聯動工作範疇,與省司法廳共同推進「百姓說事、法官說法」基層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建設。梅河口市人民法院「無訟村屯」、舒蘭市人民法院「糾紛不出鄉」等經驗在全省推廣。

服務縣域治理、鄉村振興,推動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這不僅是人民法庭助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的目標要求,更是讓億萬人民共享長治久安的應有之義。

「南有六尺巷,北有一碗茶」。安徽省濉溪縣人民法院百善人民法庭深挖、再造千年古鎮臨渙茶樓的飲茶評理功能,創設「和諧茶室」,使糾紛在萌芽階段便有傾訴的場所、化解的平臺,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法治理念有效銜接。

「延伸司法職能,做好法治參謀。」河南省汝州市人民法院推動人民法庭融入鄉村綜合治理,協助理清鄉政府與村委會的權責邊界,幫助修訂《村民自治規約》,以法治思維推進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

江西法院探索以多元糾紛化解和跨域訴訟服務為核心的人民法庭一站式建設模式,在線上應用推廣「多元解紛e平臺」,線下總結推廣「聯村共治、法潤鄉風」的「尋烏經驗」,矛盾糾紛綜合治理成效顯著。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以共建共治共享為導向,人民法庭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在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激發法治效能,為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築牢法治根基。

改革所向,耕耘司法能力建設的「試驗田」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人民法庭的立足根本,是與時俱進的司法能力,是不斷健全的司法體制機制。

回望六年,全國各地人民法庭積極探索改革,創新舉措一環扣一環,司法能力水平迎來了重塑性變革——

切實鞏固立案登記制改革,確保有案必立,有訴必理;健全新型審判權運行機制,堅決落實「誰審理、誰裁判,誰辦案、誰負責」;推行「分調裁審」機制改革,實行案件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建立金融、道交、家事等專業法庭,司法能力專業化建設邁上新臺階。

按照司法責任制和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要求,各地基層法院深耕細作,將人民法庭建設成改革創新、培養人才最具活力的「實驗田」——

為積極呼應國防建設、軍民融合的時代需求,山東省率先打造涉軍維權案件特色法庭——青島市黃島區人民法院古鎮口人民法庭,為軍民融合創新發展提供堅強司法保障。

根據所轄鄉鎮產業集群、屬地糾紛樣態等特點,湖南省瀏陽市人民法院提出「一庭一品」創建思路,在煙花主產區成立花炮糾紛專業審判人民法庭,在經濟開發區成立保護民營企業專項審判人民法庭,實現司法服務精準對接。

從當地「家家有華僑,人人是僑眷」情況出發,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人民法院江口人民法庭打造「集中規範審理、多元糾紛化解、司法職能延伸」的涉僑審判品牌,助力僑鄉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放眼全國,10759個人民法庭的1.8萬餘名員額法官勇挑重擔,堅守基層一線,活躍在司法為民最前沿,創造著各具特色、飽含智慧的鮮活經驗。

惟奮鬥者永不止步。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吹響了「十四五」時期的號角,擘畫出未來一個時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新藍圖。社會民主法治將更加健全,社會公平正義將進一步彰顯,平安中國建設將達到更高水平——

萬裡徵程在呼喚,人民法庭必有可為、大有作為。

緊扣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要求,一如既往紮根基層土壤、服務人民群眾、推動社會治理,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保障,人民法庭整裝再出發,奮進正當時。(來源:2020年11月20日 人民法院報)

原標題:《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記者孫航: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 2020記者看法院》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假記者還能橫行否?香港警方修訂「傳媒代表」定義……
    綜合港媒報導,警方將修訂《警察通例》下「傳媒代表」的定義,新定義下的「傳媒代表」是已登記政府新聞處新聞發布系統的傳媒機構,或國際認可及知名的非本地新聞通訊社、報章、電臺和電視廣播機構,所發出的身份證明文件的記者、攝影師及電視臺工作人員。消息指,有關修訂最快明天生效。
  • | 2020記者看法院
    「記者看法院」專題策劃重磅回歸!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聯合「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近期陸續邀請日常採訪最高法的「跑口記者」講述2020年採訪報導人民法院工作的體會和感受,並與讀者一起重溫他們的代表作品。想認識這些「跑口記者」的廬山真面目嗎?想知道他們眼中的人民法院都是什麼樣子嗎?
  • |2020記者看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聯合「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近期陸續邀請日常採訪最高法的「跑口記者」講述2020年採訪報導人民法院工作的體會和感受,並與讀者一起重溫他們的代表作品。想認識這些「跑口記者」的廬山真面目嗎?想知道他們眼中的人民法院都是什麼樣子嗎?一起來圍觀!這位記者是誰?
  • 2017年度和2018年度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揭曉212件作品獲獎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5揭秘聶樹斌案再審檢察意見「出爐」始末報刊通訊史兆琨檢察日報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4幼童被虐,如何破解「取證難、處罰輕」難題報刊通訊鄭赫南檢察日報僅有制度還不夠報刊通訊李 陽人民法院報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5司法體制改革砥礪前行結碩果
  • 【2020 淅法人剪影】:你若回眸 我們一直都在迎風前行!
    【2020 淅法人剪影】:你若回眸 我們一直都在迎風前行!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迎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我們告別了極不平凡的2020年這一年眾志成城抗擊疫情
  • 中國環境報記者王瑋:保護生態環境,司法有力量!|2020記者看法院
    「記者看法院」專題策劃重磅回歸!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聯合「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近期陸續邀請日常採訪最高法的「跑口記者」講述2020年採訪報導人民法院工作的體會和感受,並與讀者一起重溫他們的代表作品。 想認識這些「跑口記者」的廬山真面目嗎? 想知道他們眼中的人民法院都是什麼樣子嗎?
  • 做記者,你後悔了嗎?
    *數字媒介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傳媒業的劇變推動了記者的職業特徵和社會角色認知的變遷,傳統行業的式微讓部分記者選擇離開,但更多人堅守初心,憑著職業情懷維護最後的職業尊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將記者這一群體推到了聚光燈下,他們身處險境及時向公眾傳遞最真實、最準確的信息。
  • 「2020年人天書店期刊發行TOP100」全榜單在此
    「2020年人天書店期刊發行TOP100」全榜單在此 2020-10-16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聞人 劃重點!一起回看8月傳媒大事
    外交部:美應立即停止對中國媒體的政治打壓 據新華社報導,8月4日,針對中國駐美記者迄未獲得籤證延期一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方有關行徑嚴重幹擾中國媒體在美開展正常報導活動,嚴重損害中國媒體聲譽,嚴重幹擾兩國間正常的人文交流。美方應立即糾正錯誤,停止對中國媒體和記者的政治打壓。
  • 傳媒新聞門戶藍鯨APP 再次登陸紐約時代廣場
    美國時間2月23日,在紐約曼哈頓最繁華的時代廣場上,再次出現中國傳媒新聞門戶藍鯨APP的廣告牌。大屏幕上,「藍鯨財經記者工作平臺」的霓虹燈十分醒目。鮮少有傳媒類APP兩次登陸紐約時代廣場大屏幕。據悉,藍鯨APP首次亮相紐約時代是在今年1月末,作為中國傳媒新聞門戶與美通社聯合發布2016媒體報告。
  • 全媒體記者的能力要求
    因此,在媒體融合背景下,記者不再為某個單一的傳播載體和終端服務,而是為所在媒體集團旗下的報紙、廣播、電視、網站、手機客戶端等不同的傳播平臺提供稿件。記者必須掌握寫稿、攝影、攝像、非線編輯,甚至出鏡報導等複合技能,其提供的新聞素材必須符合不同傳播終端的製作標準,具備各自的模塊要素,使之能為不同媒介的編輯所用。BBC等實施媒體融合較早的大型傳媒集團早已實現了新聞生產的集約化。
  • 最高人民法院出臺文件規範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文書樣式
    為深入推進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按照試點工作新要求進一步規範文書樣式,提升文書質量,有效保障當事人合法訴訟權利,最高人民法院近日發布《關於印發〈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相關訴訟文書樣式〉的通知》(以下簡稱《試點文書樣式》)。
  • 【聚焦】新聞面對面丨盟中級人民法院: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有力司法...
    【聚焦】新聞面對面丨盟中級人民法院: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2020-11-30 18: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華社記者方政軍新聞日記《瞬間的永恆》在漢首發
    中國商辦工業雜誌社武漢12月30日訊(特約記者陳棟 程翔 記者陳思銘 )一位記者的日記,不僅記錄了自己的新聞生涯,也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生動見證。12月28日,《瞬間的永恆——新華社高級記者方政軍新聞日記五十年》一書在華中科技大學首發,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邵新宇,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梁茜共同為新書首發揭幕。中國新聞教育界泰鬥方漢奇先生和新聞媒體領導、專家紛紛為該書評論和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