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潘子璇:這桿秤 穩!|2020記者看法院

2021-01-14 最高人民法院

他們,可能是跑法院次數最多的人,走遍各地法院、聽過各類案件;

他們,和法院幹警一同戰鬥在第一線,將人民法院與人民群眾一線牽;

他們,出門能扛「長槍短炮」,不是在採訪,就是在要去採訪的路上;

他們,歸來筆走風雲,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記者看法院」專題策劃重磅回歸!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聯合「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近期陸續邀請日常採訪最高法的「跑口記者」講述2020年採訪報導人民法院工作的體會和感受,並與讀者一起重溫他們的代表作品。

想認識這些「跑口記者」的廬山真面目嗎?

想知道他們眼中的人民法院都是什麼樣子嗎?

一起來圍觀!

這位記者是誰?

新民晚報 潘子璇

報導感言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在辦公進入「雲」模式的狀態下,最高法的新聞發布會還照開不誤,各類執行工作仍在繼續。因而,我們這群跑口記者也有幸跟著最高法成了疫情防控期間光榮的「逆行者」。

從早上6點到晚上11點,不分工作日和休息日,最高法跑口記者的微信群堪稱「全年無休」。一場場發布會通知,一份份指導意見、司法解釋,數不清的司法案例、解讀文章……在我眼裡,這一年的最高法拿出了「拼命三郎」勁頭與這場疫情博弈。

促進涉疫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化解,嚴懲侵害醫務工作者人身安全和人格尊嚴犯罪,保護疫情期間被執行人的權益,堅持審慎、善意、文明司法,積極為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運用遠程立案、網上審判智慧執行及時定分止爭、深化司法改革,智慧法院愈加成熟並在疫情防控期間「大顯身手」,數據顯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 全國95%法院實現網上立案。

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這一年,最高法前進的步伐沒有隨著疫情而停下,2020年4月,最高法發布《關於全面加強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的意見》,全面加強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5月,最高法發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大典型民事案例,讓見義勇為者敢為,讓未成年人切實得到保護;同月,最高法發布依法嚴懲侵害未成年人權益典型案例,強調對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6月,最高法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司法服務與保障的意見》,司法護航「母親河」流域生態環境;同月,最高法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若干問題的規定》,為化解「官」民糾紛出實招;「626」國際禁毒日前夕,最高法還發布2020年十大毒品(涉毒)犯罪典型案例,明確對罪行極其嚴重的毒品犯罪分子堅決依法判處死刑……

而這都只是最高法日日夜夜工作與努力中的冰山一角,每一次接地氣的「時代發聲」,推出的是扎紮實實的改革舉措,體現的是人民法院的責任與擔當,都成為最高法在司法改革中攻堅克難、破冰前行的見證。

作為一名記錄者,在我眼裡,這些都是為老百姓謀福利,給社會帶來公平與正義之舉。

從業多年來,我無數次地來到最高法,無數次凝望那耀眼的「法徽」,法徽中有麥穗、齒輪、華表、天平,其中天平中正不倚,寓意著法律的公平公正。每當此時,我心中都有個聲音,「這桿秤,穩!」

代表作品

01

代表作品

最高法:要把防衛人當普通人 不能強人所難更不能「事後諸葛亮」

最高法今天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姜啟波指出,近年來,「於歡案」「崑山龍哥案」等涉正當防衛案件引發廣泛關注,億萬網民參與討論。這一方面反映出,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社會的公平、正義、個人權利、安全等有了新的認識和更高期待;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對正當防衛制度的適用,在司法理念上要進一步提升,在具體規則上要進一步明確。

《指導意見》對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應當堅持的理念、應當把握的規則,特別是司法實踐中容易把握出現偏差的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

姜啟波指出,要嚴格公正辦案,捍衛法治精神。實踐中,「人死為大」的觀念在社會上仍然根深蒂固。電梯勸阻吸菸猝死、私自爬樹摘楊梅墜亡等事件之所以會成為訴訟案件,明顯是受到這一觀念的影響;有的涉正當防衛案件在處理時之所以出現偏差甚至嚴重失當,也與此有關。這種不問是非、不分對錯一味強調「人死為大」的觀念顯然與法治原則不相符。因此,《指導意見》首先要求,必須把握立法精神,嚴格公正辦案,切實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目的是要捍衛法治精神,讓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溫度。

要把防衛人當普通人,不能強人所難。正當防衛的具體適用,蘊含著價值判斷和事實認定問題,必須結合具體案件情況作出準確認定。實踐中,個別案件的處理結果與社會公眾的認知出現較大偏差,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辦案人員脫離防衛場景進行事後評判,而沒有充分考慮防衛人面對不法侵害時的特殊緊迫情境和緊張心理。這就勢必導致對正當防衛的認定過於嚴苛,甚至脫離實際。因此,必須堅持一般人的立場作事中判斷,即還原到防衛人所處的具體情境,設身處地思考「一般人在此種情況下會如何處理」,堅持綜合判斷原則,不能對防衛人過於嚴苛,不能強人所難,更不能做「事後諸葛亮」。

與此同時,要堅持法理情統一,不能簡單司法。司法實踐中,個別涉正當防衛案件的處理看似於法有據,但結果得不到社會認同,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有關辦案人員沒有充分考慮常理、常情,導致對法律規定的理解和適用與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一般認知出現偏差。基於此,辦理正當防衛案件,要注重查明前因後果,分清是非曲直,確保案件處理符合人民群眾的公平正義觀念,真正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來源:2020年9月3日 新民晚報)

02

代表作品

最高法:向家庭暴力堅決說「不」 2016至2019年共籤發人身安全保護令5749份

今天是「國際反家庭暴力日」。最高法舉辦新聞發布會,與全國婦聯、中國女法官協會聯合發布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審委會委員、民一庭庭長鄭學林表示,2016年實施的《反家庭暴力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確立了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意在為家庭暴力受害者撐起法律的保護傘。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國法院共發出人身安全保護令5749份,有效遏制了家庭暴力的發生,維護了家庭暴力受害人特別是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嚴。

此次發布的十大典型案例由最高人民法院、全國婦聯和中國女法官協會首次聯合發布,向社會表明了多方合力、聯合治理家庭暴力,向家庭暴力堅決說「不」的態度和決心。十個案例包括:行政處罰與人身安全保護令同時適用、依法懲罰違反人身安全保護令行為、婦聯組織或村委會代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行動不便當事人申請、破除對未成年人進行打罵教育的陋習、探索學校對發現家庭暴力的作用、同居關係及離婚後的暴力防治、放寬申請人舉證標準、精神暴力適用情形、面臨家庭暴力現實危險、基於家庭暴力而變更直接撫養關係等多個方面。

最高法民一庭副庭長劉敏表示,此次發布的十件人身安全保護令典型案例,是經最高人民法庭、全國婦聯和中國女法官協會在各地法院報送的百餘件案例中反覆篩選後確定的,在發生主體上,既有夫妻、父母子女等家庭成員之間的暴力,也有同居、離婚後等非家庭成員的暴力;在行為方式上,既包括毆打等身體暴力,也包括侮辱、謾罵、恐嚇等精神暴力。

在啟動方式上,既有家暴的受害人本人申請的,也有婦聯組織、村委會等代為申請的,其中還涉及學校在發現家庭暴力上的特殊作用;在保護內容上,既包括單純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也包括行政拘留與人身安全保護令組合適用,既有對家暴行為的禁止,也包括後續的中止探視和變更撫養關係等保護措施。

此外,案例還涉及破除「打是親、罵是愛」的陋習等社會風尚引領和申請人舉證標準確定等程序方面的熱點、難點問題。每一個案例在家庭暴力防控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作用和警示意義,是人民法院、公安機關、婦聯組織、村委會等各方面力量綜合治理家庭暴力的集中反映,體現了依法保障家庭暴力受害者合法權益,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實現老年人老有所養的重要價值理念,彰顯了法治的應有之義。(來源:2020年11月25日 新民晚報)

更多作品

最高法回應「蛋殼公寓」事件:將依法保護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

最高法公布正當防衛認定新規: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

最高法:不得影響被執行人子女正常接受教育的權利

來源:新民晚報

見習編輯:汪鈺迪

相關焦點

  • 新民晚報潘子璇:這桿秤 穩! | 2020記者看法院
    「記者看法院」專題策劃重磅回歸!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聯合「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近期陸續邀請日常採訪最高法的「跑口記者」講述2020年採訪報導人民法院工作的體會和感受,並與讀者一起重溫他們的代表作品。想認識這些「跑口記者」的廬山真面目嗎?想知道他們眼中的人民法院都是什麼樣子嗎?
  • 海關總署談我國外貿逆勢增長三大原因:經濟穩、韌性比較強、穩外貿...
    海關總署副署長鄒志武在今天上午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預計2020年我國外貿有望繼續保持總體平穩增長態勢,高質量發展將邁上新的臺階。&nbsp&nbsp&nbsp&nbsp2019年全年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3.4%,我國外貿逆勢增長,鄒志武表示首先是國內經濟穩。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 新民晚報2020年度環球論壇在滬舉行
    12月4日,由新民晚報國際部、深海區工作室承辦的新民晚報社2020年度環球論壇在上海舉行。來自京滬兩地的十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出席論壇,圍繞「疫情下的世界與我們」,就當下備受關注的國際熱點事件、議題,以及未來世界格局走向等展開熱烈討論。
  • 心中那桿秤
    10月29日上午,鹽城市首屆「清風」杯廉潔文化公益作品徵集評選頒獎典禮在保利大劇院隆重舉行,市審計局組織拍攝的廉政微電影《心中那桿秤這部廉政微電影是市審計局順應新形勢下新媒體宣傳導向以及該局2020昂首新時代,鹽城審計必將薪火傳承這不動如磐的「審計初心」,為「四新鹽城」建設貢獻更大力量。(李永鑫)來源:江蘇省鹽城市審計局(責任編輯:李亮 宋超)
  • 舍不下心中那桿秤!嵊州市六旬老人陳立軍堅守千年制秤技藝
    戴上老花鏡、拿出木桿、壓鑽、割刀等工具,在嵊州市金庭鎮華堂村經營秤店的陳立軍,又坐在店門口,開始製作一桿新的木桿秤。「村裡有人過幾天要搬家,特意來定了這桿秤,放在家裡代表稱心如意。」隨著電子秤的普及,木桿秤市場越來越小,做定製的更是少之又少。
  • 數字淑女「小新」將發回報導 新民晚報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報導組迎來新成員
    新民晚報記者 陶磊 攝即日起,由商湯科技打造的數字人成為新民晚報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和進博會報導組的一員,這也是商湯科技數字人首次運用於媒體行業。「加入新民晚報報導組,你承擔了哪些任務呢?」「你最關心論壇哪些環節呢?」「去年莫比烏斯論壇給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今年還有嗎?」「普通民眾能觀看論壇嗎?」面對大家的提問,數字人「小新」並不怯場,對答如流。
  • 2020年6月前再發射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北鬥三號系統將全面建成
    記者 潘子璇/攝【新民晚報 新民網】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在今天上午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9年實施了7箭10星高密度發射,北鬥三號所有中圓地球軌道(MEO)衛星完成組網,標誌著北鬥三號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
  • 「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推進會昨舉行 新民晚報「傳承紅色基因...
    新民晚報訊(記者 鞠敏)上海「開天闢地——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推進會昨在東方宣教中心舉行,來自全市各有關單位職能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會議。會上,新民晚報作了《讓「紅色基因」融入「採編」血脈》交流發言。踏訪革命舊址,尋找光輝足跡,感悟紅色傳統,激勵奮鬥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