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現代地質學存在的錯誤之四 古地磁極正向、反向的180度倒向表達是錯誤的

2020-10-18 慧海舟人ibxqzs

解析現代地質學存在的錯誤之四

古地磁極正向、反向的180度倒向表達是錯誤的

摘  要

地磁場的周期性轉向是地球歷史的一個基本特徵。學者們沒有能夠解答古地磁極正向、反向的180度倒向表達的形成機制,也沒有誰給人們解釋古地磁極倒向的物理學和地質學意義。而新發現的地球翻轉運動現象,是古地磁極倒向的最基本、最直觀的機制,用自轉軸翻轉運動合理解釋了為什麼會出現古地磁極的變化現象。而且直言傳統科學界採用的古地磁極正向、反向的180度倒向表達是錯誤的,需要古地磁學的學者、專家、院士、權威人士們,在地球翻轉新觀念基礎上建立新的古地磁學年表。

關鍵詞  古地磁極倒向 地球翻轉 翻轉90度 錯誤表達

 

古地磁學作為地質學中的一個分支,在最近時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也已經獲得了大量科學數據,並建立了一連串的古地磁年表。學者們的功勞不可泯滅,但是,在古地磁學工作中存在著極其明顯的錯誤,對於實際存在的錯誤也必須正視。否則,錯誤延續越久,造成的損失就越大。筆者把古地磁學中存在的錯誤詳細解析一下,是否合理,是否能夠說服古地磁學方面的學者、專家和權威人士,就讓時間和歲月去見證吧!

20世紀50年代,古地磁研究結果表明,巖石中約有一半是正向磁化,另一半為反向磁化,提示地球磁場曾經反覆轉向,即磁北極變為磁南極,磁南極變為磁北極。美國A·V·考克斯、R·R·多爾和G·B· 達爾林普爾等,從世界各大陸採集熔巖標本,用同位素方法測定正、反向磁化的標本的年齡,於1963年發表了最早的地磁極性轉向年表。此後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大多數地質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已相信地磁場的周期性轉向是地球歷史的一個基本特徵。但是這種磁北極變為磁南極,磁南極變為磁北極的機制,就是最權威的古地磁學方面的院士、學者也無法給我們說清楚它的形成,以及其中包涵的物理學意義和地質學意義。古地磁工作者於是就以古地磁極與現在的磁北極一致的狀態,命名為正向期,以古地磁極與現在的磁北極不一致的狀態,命名為反向期。二者之間是180度的大翻轉現象。

筆者認為,地球翻轉運動現象是古地磁極倒向的最基本、最直觀的機制,而且古地磁極正向、反向的180度倒向表達是錯誤的。數學上、物理學上、地質學上、古籍中記載的歷史現象等等,都沒有任何現有知識支持180度倒向表達。

筆者並不反對古地磁研究工作中的定向採集標本、零磁空間測定、複雜的水平產狀恢復、地磁磁傾角投影計算等技術性工作程序和原理。筆者認為,地球翻轉運動現象是地球在太空軌道上處於失重狀態下,由於內部和外部諸多因素影響,不時會自然地發生自轉軸的突發性快速翻轉。發生地球翻轉的原理和機制不是這篇文章的內容,有興趣者可以搜索《地球翻轉》一書閱讀。發生地球翻轉運動的時候,從數學上的笛卡爾座標看,翻轉應該是90度。可是由於地球翻轉運動會導致次一級塊體的有限運動,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翻轉運動的角度變化,故每一次地球翻轉運動實際在80-100度之間變化。從宏觀上看,90度左右的翻轉運動是實際存在的。

中國古籍《淮南子·覽冥訓》裡記載著「往古之時,天地崩,四極廢。……斷鰲足以立四極」,請注意「四極廢」表示了什麼?後面又「立四極」的行動又有什麼含義?我們能夠把那個記錄判讀成是:災難前的四極方位報廢了,立四極是建立新文明狀態下的定向規矩。如果把它們解讀為自然現象的記錄,那正是說明地球翻轉運動的、鳳毛麟角般寶貴的學術資料!它說的是地球翻轉運動造成了原先使用的四極定向行不通了,必須在大災難之後重新建立新的四極定向。中國古籍《淮南子·天文訓》裡清楚地記載著「天傾西北,日月星辰移也」的自然現象。如果天傾是180度,中華先祖就看不見原來的天空翻轉變化到哪裡去了!所以,實際的古文獻也不支持180度的倒向表達。

再列舉幾個傳統科學未解的實際現象,來說明地球會發生90度左右的翻轉運動,而不是180度的運動結果。加拿大現在的北極圈內的阿克塞爾·海伯格島上的冰凍森林,是從溫暖氣候區翻轉到極地的,不是從北極到南極,或者從南極到北極那樣簡單的、180度的翻轉運動。還有西伯利亞極圈範圍裡發現的冰凍猛獁象,生前正在青草地上吃草,依然被地球翻轉運動從溫暖氣候區翻轉到極地的,地球表面的地質學資料不存在能夠證明180度翻轉的證據。發現的南極洲綠洲時代的古地圖,依然說明地球兩極是從溫暖地區翻轉90度左右,到達現在的極區,被巨厚的冰雪復蓋。(最新消息:木衛二極軸偏移也僅僅有80多度!

為了論證古地磁學的這個非科學表達錯誤,筆者查閱過古地磁學的相關資料。在古地磁極的正、反向變化的原始資料中,常常可以解析出正向和反向之間的過渡階段(註:閻桂林編 古地磁學(試用教材)武漢地質學院 內部交流 P92),也就是所謂的低數值段。人為的把低數值段歸入正向或者反向段是不合適的,因為那種行為塗抹和掩蓋了真實的地質資料的重要細節(圖1)。同樣的道理,對連續地層剖面上獲得的古地磁資料的加權或進行窗口浮動均值化處理,可能都是欠妥當的行為。因為對於古地磁極的所謂的正向期、反向期的真實物理意義或者地質學意義,誰也沒有進行正確而可信的敘述。目前,還不

 

敢說在大約90度左右的大翻轉現象之間,是否還有更小的調適性的變動或者磁極「漂移」問題。所以,一切剔除資料中細節的作為,有可能正在損害科學資料的可用性,給準確的鑑別和仔細的對比工作製造苦惱和遺憾。就象用泥手去擦拭新敲出來的化石表面一樣。

古地磁工作者雖然辛辛苦苦建立了現在正在大量使用的古地磁年表,誰能夠說清楚布容正向期實際的物理學和地質學意義呢?布容正向期裡面存在一個哥德堡反向亞時段,古地磁學的專家、學者、院士中有人能夠說明它表示了什麼嗎?筆者解釋的結果是:哥德堡反向亞時段就是現在的地球北極正位於現在的南極區域的時段;哥德堡反向亞時段的結束時間,就是現在的地球北極翻轉離開現在南極區域、翻轉到北緯10度左右位置的時間段;也是國際地質學會推薦的全新世的底界位置;現在的地球北極翻轉離開北緯10度左右位置,翻轉運動到現在位置,就表現為「天傾西北」的大災難,以及毀滅全人類的大洪水。各位讀者、學者、專家、院士、權威人士能夠接受這種創新的成果嗎?

有一份被許多學者大量引用的資料就是所謂的格陵蘭冰芯資料,但是需要說明的是,由於傳統科學認識上的局限,格陵蘭冰芯資料被認為是地球自轉軸恆定處於現在位置的連續凍結產物。如果地球翻轉運動能夠被認可,那麼地球自轉軸處於低緯度地帶時,絕對不會形成連續凍結的冰芯。在格陵蘭冰芯資料中,明顯可以看見在布容正向期的73萬年內,發生過19次古地磁極的南、北倒向。如果不以180度倒向計算,而以90度翻轉計算,在布容正向期內至少發生過38次以上的自轉軸翻轉運動。從其中我們能夠獲取多少被傳統科學行為掩蓋了的自然信息啊!當認可地球翻轉運動以後,需要在新觀念基礎上建立新的古地磁學年表,又給古地磁學的學者、專家、院士、權威人士們開闢出了多麼廣闊的創新空間啊!

相關焦點

  • 解析現代地質學存在的錯誤之六 板塊運動的基本動力來源不是地幔對流而是地球翻轉運動
    憑什麼會產生「分向兩側流動」的過程?又憑什麼可以「帶動其上的巖石圈張裂」?塑性態地幔物質的水平運動,能夠把幾公裡甚至幾十公裡厚的固體巖石圈拉出張裂嗎?不要忘記在地幔和巖石圈之間還存在著一個軟流圈。軟流圈對於上升的熱地幔柱,究竟是能夠傳遞地幔對流的水平分量運動,還是遲滯和削減了地幔對流的水平分量運動呢?
  • 解析現代地質學存在的錯誤之五 導致古生物絕滅和串珠狀發展的基本環境原因
    摘  要現代地質學發現並記錄了古生物絕滅和串珠狀發展的實際狀態,但是卻沒有給人們作出令人信服的科學解釋。300年左右的發展,雖然是在漸變論佔絕對統治地位的環境下,還是獲取了許多實際存在的地質學資料,尤其是以觀察為主要成就的地質現象。
  • ...由古地磁觀測和發電機數值模擬推斷歷史上地磁場的快速變化
    已有的研究表明,地球磁場的長期變化與核幔邊界上反向磁通量塊的區域密切相關(Reversed flux patch,該區域磁場方向與其所在半球背景磁場方向相反)(Olsenand Amit, 2006, Korte and Constable, 2011)。這些反向磁通量塊中,最大的一塊由南半球非洲南端下向西延伸至南美洲下方,該通量塊方向是由外向內進入地核,而南半球的大部分磁通量是指向外的。
  • Nature Communications:由古地磁觀測和發電機數值模擬推斷歷史上地磁場的快速變化
    已有的研究表明,地球磁場的長期變化與核幔邊界上反向磁通量塊的區域密切相關(Reversed flux patch,該區域磁場方向與其所在半球背景磁場方向相反)(Olsenand Amit, 2006, Korte and Constable, 2011)。這些反向磁通量塊中,最大的一塊由南半球非洲南端下向西延伸至南美洲下方,該通量塊方向是由外向內進入地核,而南半球的大部分磁通量是指向外的。
  • PCT 翻譯質量評級體系以及電學領域漢英翻譯的常見錯誤解析
    「A」代表「可以接受的」「NA」 代表「不能接受的」「+」表示存在大的錯誤,但是翻譯的整體質量是良好或優秀。「-」 通常表示即使沒有大的錯誤,或只有一個主要的錯誤,但是翻譯的整體質量不好。  小錯誤還可包括以下情況: 即使可能推斷出正確的含義,但是翻譯引入了原來不存在的並且存在潛在誤導性的模糊。
  • Excel Mid函數與Midb函數的使用方法,含反向取值
    一般情況下,它們從左向右提取;但也可以反向提取,即從右向左提取。以下就是 Excel Mid函數與Midb函數的使用方法且含正向和反向取值的具體操作實例,實例中操作所用版本均為 Excel 2016。錯誤。
  • 【乾貨分享】低壓電工學員福利,判斷題(300+)內含解析
    但如果靈敏度過高,則降低了供電的可靠性。 判斷題304路燈的各迴路應有保護,每一燈具宜設單獨熔斷器。A. 正確B. 錯誤【答案】   正確 【解析】   道路照明配電迴路應設保護裝置,每個燈具應設有單獨保護裝置。
  • 「存在即合理」?我們理解「錯誤」,並不代表我們縱容「錯誤」
    「存在即合理」聽說是黑格爾說的,但是我覺得,用下面這句話來表達更恰當:「每件事物的存在必然有它的道理」。道家就藏有這種觀點。「存在就有道理」,無論對錯,一件事的產生都有著它的前因後果。而我們可以理解的道理就是這「前因後果」。
  • 科學家研究稱:達爾文"物競天擇說"觀點存在錯誤
    科學家研究稱:達爾文"物競天擇說"觀點存在錯誤    科學家近日研究發現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存在著錯誤——事實上優勝劣汰並不能促進物種的進化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近日研究發現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存在著錯誤——事實上優勝劣汰並不能促進動物的進化。
  • 「現代地質學之父」詹姆斯·赫頓:竟是個語言表達能力極差的人?
    對後世地質學產生深遠影響的,當屬詹姆斯·赫頓了。赫頓具有許多優秀的素質,例如他目光敏銳,健談,與人相處很愉快,他對地球形成原因的洞察力無人能及,但遺憾的是,他的書面表達能力極差,不是一般的差,凡是他寫下來的見解幾乎無人能懂。有位生物學家對赫頓這方面的能力一聲嘆息評價道「在文字修飾能力方面,幾乎是完全的無知」。赫頓寫下的每一行字都像是睡神的請柬。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言語理解8個常見的錯誤
    一起學習八種常見的錯誤。   【解析】「可愛」是形容詞,這裡當動詞用了,可改為「喜愛」。   二、代詞使用不當   代詞使用不當一般存在兩種情況:一是代詞錯用,二是代詞指代不清。這兩種情況都會讓人產生語義的誤解。   【例題】《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是劉恆的一篇反映現實平民生活的小說,他用詼諧的語言表現了市井尋常百姓的生活。
  • 對180度360度sg90舵機的使用經驗+單片機程序
    這裡有介紹180度舵機和360度舵機的具體使用,有網上大神的程序,這個更多的是一個網上對舵機使用的一個整合。如果若有不到之處,希望大家積極指出,模擬舵機:需要不斷的發送目的地PWM信號,才能旋轉到指定位置。例如:我現在讓它旋轉90度,我就需要不斷的發送90度的PWM信號直到到達指定位置才能停止。
  • 古代氣候之謎或將揭開,這是侏羅紀大滅絕的真相嗎?
    最近發表於《地質學》雜誌的一項研究指出,變化的不是氣候,而是這裡的地理位置。當地巖石的古地磁特徵表明,在1.74億年至1.57億年前的某個時候,整個地區向南移動了令人驚訝的25度,把曾經的綠樹成蔭變成了乾燥炙熱的地方。
  • 科學就是要勇於承認錯誤:十大錯誤科學結論盤點
    不久,這些實驗表明,多元水的性質實際上源於水中雜質的存在。 八、比光速更快的中微子 中微子是一種質量極小,又不帶電的中性基本微粒,它能以近光速進行直線傳播。 2011 年,有科學家對「中微子從日內瓦附近的 CERN 原子粉碎機飛到義大利的探測器需要多長時間」進行了實驗。
  • 科學就是要勇於承認錯誤:十大錯誤科學結論盤點
    不久,這些實驗表明,多元水的性質實際上源於水中雜質的存在。八、比光速更快的中微子中微子是一種質量極小,又不帶電的中性基本微粒,它能以近光速進行直線傳播。直到 1980 年 4 月 26 日,當時的科學界上演了大辯論,美國天文學家哈洛・沙普利和希伯・柯蒂斯就宇宙的範圍表達了對於傳統觀點的反對意見。
  • 反向饋電:以低成本實現快如光纖的DSL
    反向饋電:標準和技術  何時需要RPF?  為分布點單元(DPU)供電有三種方法:本地供電、正向供電和反向供電。當G.FAST DPU置於建築中,或者它替代已經部署得足夠靠近用戶的VDSL2 DPU時,它應當使用本地供電。
  • 二、地球運行的方式-6(古地磁)
    地球的磁極並不完全覆蓋地理極,即地球旋轉軸與地球表面相交的點。在有記錄的歷史中,北極磁極沿著一條迂迴的路線到達現在的位置,即加拿大北部海岸的北冰洋,但磁極似乎並沒有偏離地理極太遠。古磁偶極子所指向的位置後來被稱為古極。接下來的研究表明,在同一地區不同年代的巖石中記錄的古極位置,似乎隨著時間變化。事實上,當在地圖上繪製時,一個地區陸續出現的較年輕巖石的古磁極位置在地球表面表現為一條曲線。這條線稱為磁極漂移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