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月球已經揭開了面紗,我國的航天科技已經進入到了全球前列

2020-10-18 未來侃科技

從很小的時候,我們印象最深的一篇課文就是美國登月的那篇文章。那句個人的一小步 ,人類的一大步,至今仍然讓我們記憶深刻。

雖然後來網絡上許多人傳言,說美國的登月計劃其實是虛假的,他們在一九七幾年的時候,根本就沒有登陸過月球,更沒有把人類和月球探測車送上過月球,這些言論雖然說的有一定道理,但是我們心中其實是不願意相信的,畢竟這不僅僅是對於美國人來說是一種巨大的進步,對於全人類來說,都是一種驕傲和自傲。因為那遠在天邊的月亮,也終於被人類所徵服了。我們已經開始擁有了登陸月球的實力,等到未來的為一天,或許星際移民,星際旅行將不會再是幻想。

而最近幾年,隨著我國的經濟水平迅猛發展,科技水平日益提高,我們國家在航天事業上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日新月異,不斷地刷新著記錄。在我們很小的時候,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的發射成功,就已經震撼了全世界,也讓我們這些龍子龍孫在全世界面前可以昂首挺胸起來。那個時候,我們全國人民都知道了神舟五號飛船,以及航天英雄楊利偉。

而從那以後,我們國家的航天科技飛速發展,神州系列飛船不斷地發射成功,而探月計劃也在不斷地順利進行著。如今,嫦娥四號發射成功,而伴隨嫦娥四號的探月車玉兔二號,已經成功在月球上工作了一百多天,這比起最初設計的工作時長九十天,足足多出了半個多月的長度。而且,根據一些外國專家的推測,玉兔二號目前的工作狀態非常優秀,甚至有可能在月球上繼續工作一年都沒有問題。而相比起玉兔二號的上一任玉兔號,玉兔二號的表現已經十分的優越了,它不僅拍攝了許多照片,而且還傳遞迴來大量的科學數據。要知道,玉兔號在月球上只行駛了非常短暫的距離,而月兔二號所完成的任務,已經遠遠超過了月兔號。

雖然說如今月兔二號所取得的成績,還遠遠比不上美國之前的探月車,但是對於我們來說,這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了。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的探月計劃會進展地越來越順利,越來越迅速,我國的航空航天科技也一定會發展地越來越先進。

如今,我們國家的航天科技已經走進了世界前列的水平,這是我們全國人民的驕傲。我們現在已經可以開始期待一下,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會擁有國內自主研發的星際旅遊飛船,甚至是星際移民計劃,這一切都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現實,一想到這些,相信小夥伴們也一定和小編一樣,忍不住激動起來。不知道大家對此是什麼看的呢 ,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哦。

相關焦點

  • 看到「嫦娥四號」拍攝的月球照片,成功揭開月球表面的神秘面紗!
    看到「嫦娥四號」拍攝的月球照片,成功揭開了月球表面的神秘面紗!宇宙是浩瀚無垠的,人類探索了這麼多年,對它的了解也不過是皮毛。人類自認為地球在宇宙中非常巨大,可當人類真正進入太空的時候,才發現宇宙中存在著數以億萬顆比地球大的星球。
  • 中科院科普講師團南海開講,揭開航天科技神秘面紗
    即日起至16日,由8位中科院科學家組成的科普講師團,連同3位南海講師團講師,一同走進區內多間中小學,合計將舉辦25場科普課堂活動,課程包括航空航天、AI智能、科技創新等多個領域的科學知識。昨日上午9時半,丹灶中心小學的階梯室座無虛席。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原站長、我國第一顆地球資源衛星地面系統副總指揮兼副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教授潘習哲給孩子們帶來了精彩紛呈的科普課堂。
  • 揭開神秘面紗,我國新一代飛船內部首次向世人展示內部超大空間
    載人飛船返回艙內部就在今天,2020年6月12日,央視在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向世人展示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的內部結構,揭開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內部神秘面紗。而我們新一代飛船不是商業航天,當然更加注重實用性了。
  • 月球的背面是什麼?中國人率先,為你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
    中國人率先,為你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月球對於人類而言,一直都充滿著神秘感,而所謂的月球就是我們肉眼看到的月亮,在漆黑的夜晚非常的皎潔明亮,給人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感覺,但他又有一種威嚴在讓人們十分的敬畏!
  • 嫦娥四號傳回數據,我國揭開了古老月球的成分特徵,為全球首次
    作為一個後起的航天大國,最近幾十年來,我國不斷打破限制努力開創中國航天新局面,載人航天、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與探月項目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證明。就在近日,國際地學領域專業期刊《地質》上刊發了一篇名為《嫦娥四號發現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多種巖石類型》的文章。
  • 月球土壤和巖石樣品這樣被帶回地球 揭開月球的「神秘面紗」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後將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510所自主設計研製的月球樣品採樣封裝系統也開始工作。照片由510所提供與月面極高真空的環境相比較,地球表面包裹著大氣層,大氣環境中不僅有氣體成分,還漂浮著各種固體顆粒,如果月球樣品接觸到大氣中的這些物質,就會造成汙染,導致月球樣品科研價值大打折扣。
  • 月球的背面是什麼?中國人率先,為你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
    月球對於人類而言,一直都充滿著神秘感,而所謂的月球就是我們肉眼看到的月亮,在漆黑的夜晚非常的皎潔明亮,給人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感覺,但他又有一種威嚴在讓人們十分的敬畏!月球也是第1個人類曾經登陸過的地外天體,在1958年的時候,美國和前蘇聯也曾經發射過月球探測器,只不過最後也失敗而告終,而在1959年的時候美國成功發射了月球探測器,而在1969年的時候,美國就實現了人類首次載人登月計劃,一共有12名美國太空人成功地登陸上了月球,並採集到了月球的樣本,這也見證了人類對太空探索的奇蹟,並增長了人類對月球的認知。
  • 嫦娥四號再立新功,揭開月球背面淺層地表結構的神秘面紗!
    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這個夢不僅實現了,還對月球進行了很多的深入的研究。在對月球的探索中,我國後來居上,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北京時間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最古老且最大的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底部成功著陸。這是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陸!這在月球探索中,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 航天科技集團公布了我國這些航天大計劃
    原標題:探索近鄰宜居行星、月球科研站、太陽系邊際探索……航天科技集團公布了我國這些航天大計劃!12月12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袁潔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國企公開課上,向在場的500名學子描繪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面向未來即將開展的重大工程項目。到2020年,全面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為推動航天強國建設夯實基礎。
  • 美國專家:若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月球「面紗」或將被中國揭開
    就在24號的凌晨4點30分,中國又一次對月球邁出了探索的腳步,成功發射了嫦娥五號運載火箭,一切都在按照預估的計劃運行著,這次嫦娥五號的成功升天,意味著中國將成為第三個前往月球取樣的國家,對月球的形成和其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厚臉皮超出預期,嫦娥5號剛剛升空,NASA:中國應與全球分享數據
    事後,美國航天局NASA馬上就對外發表聲明,稱既然現在嫦娥五號已經成功升空,中國就應該與全球風向探月數據。NASA這種厚臉皮的說法真是遠遠超出大家的預期,NASA這麼多年從事航空航天與探索宇宙的工作,為何從來沒有對外公布過核心數據呢?
  • 神奇的四氧化三鐵,揭開奇異現象的神秘面紗
    雖然故事眾說紛紜、誇大離奇,充滿了恐怖色彩,但我們用科學揭開奇異故事的神秘面紗,真像不僅讓我們領略了科學的魅力,而且對我們的現代生在活也有積極意義。大家可能聽說過1992年故宮的靈異事件:那是一個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下午,遊客們突然看到故宮的紅牆邊出現了行走的宮女,並用相機拍下了這靈異的一幕。
  • 揚州科技館中秋國慶活動發布 邀你製作月球車帶你去觀星
    中秋、國慶假期臨近,不少家長已經行動起來,準備假日帶孩子放鬆身心。昨日,記者了解到,今年中秋節和國慶節期間,揚州科技館準備了一系列的活動,等待你來參加。  中秋帶你去探月  巧手製作迷你月球車  中秋節是「月圓人圓」的時刻,每當仰望夜空,人們可以看到月球「芳容」。
  • 揭開航天食品神秘面紗:實拍中國航天員專用食品
    魚香肉絲、松仁玉米、木須肉、黑椒牛柳、什錦炒飯、川味辣醬……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中,7大類70餘種中式航天食品飛上太空,航天員4天內不會吃到重樣食品。記者走進中國航天員中心一探究竟,為您揭開航天食品神秘的面紗。「變著花樣吃、調著口味吃、換著風格吃,炒菜、甜點、鹹的、辣的一應俱全,甚至根據女航天員的生理特點,研發了低脂食品和補血食品。」2012年10月17日 08:59:28| 責任編輯:姚潤萍| 來源:中國軍網
  • 嫦娥四號陸續傳回數據,中美兩國科學家合作下,首次揭開月球成分
    作為一個後起的航天大國,最近幾十年來,我國不斷打破限制努力開創中國航天新局面,載人航天、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與探月項目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證明。就在近日,國際地學領域專業期刊《地質》上刊發了一篇名為《嫦娥四號發現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多種巖石類型》的文章。
  • 嫦娥四號將訪月球背面 能否揭開其神秘面紗
    我國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獲得圓滿成功,據中國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劉繼忠介紹,嫦娥五號任務進展順利,已進入正樣研製階段。劉繼忠表示,我國已具備開展月球背面探測的科學技術基礎,其他航天大國和空間組織的相關探測項目尚在論證階段。嫦娥四號任務的實施,有助於我國在月球探測領域實現由追隨到引領的跨越。
  • 嫦娥四號「掘月三尺」,掀起月球的神秘面紗,探索月壤的秘密
    隨著科技實力的進步,很多科學家都主張將人類科技朝著外太空方向發展,所以科學家們不斷研發出很多的探索外太空的設備,就是為了讓人類能對太空多一些了解。就期盼著人類科技何時能在宇宙當中如魚得水,科學家們也是一直在向這方面努力著。
  • 我國第一輛火星車正式啟動全球徵名​
    隨著「天問一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已經正式啟航。7月24日,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在海南文昌啟動了我國第一輛火星車全球徵名。此次徵名活動分為「徵集名稱提交、評委初評十強、公眾投票前三、加權評定三甲」四個階段,最後經報批後公布結果。
  • 我國第一輛火星車正式啟動全球徵名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4日電(記者胡喆)隨著「天問一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已經正式啟航。7月24日,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在海南文昌啟動了我國第一輛火星車全球徵名。此次徵名活動分為「徵集名稱提交、評委初評十強、公眾投票前三、加權評定三甲」四個階段,最後經報批後公布結果。據悉,即日起到8月12日24時,是全球徵名活動的第一階段。
  • 科學家揭開月球背面地下結構神秘面紗
    中新網北京2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繼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著陸月球背面之後,中國科學家對月球背面的科研再次創造一項人類首次——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科研團隊基於嫦娥四號任務,首次揭曉月球背面地下淺層結構,這也是人類首次揭開月球背面地下結構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