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天文臺發現一隻巨大「蝴蝶」,長約兩光年,是兩顆恆星的傑作

2020-12-06 騰訊網

星雲是宇宙中天體演變的重要一環,它是恆星的製造工廠,也是一些大質量恆星演變到最後的化身,我們的太陽系就形成於一片原始星雲之中,而在太陽的主序星最後階段,它的一部分物質也將化為星雲。

宇宙中的星雲主要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形成宇宙之初,這樣的星雲規模較大,大部分都已經形成星系,我們能看到的正在形成恆星的星雲,大部分都是這類星雲的殘餘。

第二類是超大質量黑洞兩極噴發出來的物質形成的星雲,比如在我們銀河系的兩端就有著兩個跨度達5萬光年的「費米氣泡」,就是由銀河系中心黑洞兩極噴發出來的稀薄氣體形成的。

第三類則主要是由大質量恆星主序星階段結束之後形成的噴發或者瀰漫狀星雲,比如恆星氦閃、紅巨星噴發、超新星爆發等劇烈的星體活動形成的星雲,這類的星雲規模相對較小,屬於行星狀星雲。

行星狀星雲都是環狀或對稱圖形的星雲,比較知名的有貓眼星雲、啞鈴星雲、環狀星雲、玫瑰星雲、啞鈴星雲、愛斯基摩星雲、螞蟻星雲、沙漏星雲等。

有媒體報導稱就在今年的7月31日(昨天),科學家們在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超大型望遠鏡拍到了一張罕見的類似蝴蝶形狀的氣泡星雲,編號為NGC 2899,它也是一種行星狀星雲。

這個蝴蝶狀的氣泡星雲主要由氫和氧等氣體構成,氫氣在氧氣周圍發出紅光,而氧氣只發出藍光,該星雲直徑約2光年,位於距離地球約3000~6500光年的地方,具體的距離還不太確定,天文學家判斷其溫度可高達1萬攝氏度。

這個行星狀星雲是由一對互相環繞的恆星形成的,在這個星雲的核心,有一對恆星每16天互繞一次,這樣的狀態可能已經持續了數百萬年,其中質量較大的恆星正處於演化的末期,其外層氣殼不斷地膨脹,體積已經覆蓋了另一顆恆星的軌道,也就是說另外一個恆星正在這顆大恆星的肚子裡運行,由於大自然恆星外圍氣體的阻擋作用,這兩顆星體會愈靠愈近,星體活動也十分劇烈,所以能將大量的氣體不斷的拋散出來,形成了外圍的氣殼,氣殼長時間不斷地擴張,以至於如今長度達到了兩光年之大。所以,這隻巨型「蝴蝶」也可以說是這兩顆恆星花費數百萬年描繪出來的傑作。

參考資料:

《北晚新視覺》7月31日文章《「太空蝴蝶」罕見現身!直徑約2光年,網友:世界真令人著迷》

相關焦點

  • 歐洲天文臺發現一隻巨大「蝴蝶」,長約兩光年,是兩顆恆星的傑作
    有媒體報導稱就在今年的7月31日(昨天),科學家們在歐洲南方天文臺這個蝴蝶狀的氣泡星雲主要由氫和氧等氣體構成,氫氣在氧氣周圍發出紅光,而氧氣只發出藍光,該星雲直徑約2光年,位於距離地球約3000~6500光年的地方,具體的距離還不太確定,天文學家判斷其溫度可高達1萬攝氏度。
  • 「太空蝴蝶」罕見現身!直徑約2光年,網友:世界真令人著迷
    每經AI快訊,北京時間31日午後消息,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超大型望遠鏡(Very Large Telescope)捕捉到了一張極為罕見的照片,內容是一個類似蝴蝶形狀的氣泡。這個被稱為NGC 2899的氣泡此前從未被如此詳細地捕捉到。只有大約10%~20%的星雲具有下圖中這種兩極對稱的形狀。
  • 1400光年外,發現一隻巨大粉色「蝴蝶」!兩隻翅膀尤為驚豔
    科學趣聞探索/訊1400光年外!發現一隻巨大粉色「蝴蝶」!恆星的誕生是充滿暴力美的,它們往往被孕育在星雲中,在塵埃與塵埃或氣體分子的碰撞中不斷聚合在一起,最後越滾越大,引力也越來越強,形成正反饋,最終點燃了氫聚變反應,開始了一顆恆星的生命旅程。而近日,NASA就拍攝到了一片正在孕育數百顆恆星的星雲,其形狀酷似一隻巨大的蝴蝶,十分美麗。
  • 歐洲南方天文臺望遠鏡捕捉到令人驚嘆的太空蝴蝶
    歐洲南方天文臺(ESO)望遠鏡拍攝到了銀河系中一個壯觀的蝴蝶狀氣泡照片。這張來自智利由ESO的甚大望遠鏡(VLT)拍攝的圖像顯示,被稱為NGC 2899的行星狀星雲看似飄浮在太空中。NGC 2899的氣體泡泡看起來像是一隻蝴蝶,有著對稱的結構、美麗的顏色和複雜的圖案。
  • 歐洲人發現直徑兩光年的太空蝴蝶,浩瀚的宇宙,天眼發現了什麼?
    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超大型望遠鏡捕捉到了一張極為罕見的照片,內容是一個類似蝴蝶形狀的氣泡。這是莊周夢中的那隻蝴蝶嗎?她穿越了幾千年的時空之門,飛進了浩瀚無垠的宇宙。現代科學很難對生命做出準確的定義。病毒和細菌也是生命體,對於它們來說,人體就是一個星球,甚至可以是一個星系,一個宇宙。對於人類來說,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個寰球,也許也是一個生命體,我們一直都生活在一隻巨獸的身體裡。或者說整個太陽系、銀河系,甚至整個宇宙。
  • 我國發現兩片「恆星苗圃」,長數百光年,有大量恆星正在「生長」
    據《中國日報》、新華社等媒體報導,4月29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宣稱,該臺「銀河畫卷」巡天計劃發布一項重要成果,該計劃的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並分別將其命名為「大江分子雲」和「鳳凰分子雲」。
  • 氣體雲星雲NGC 2899:看起來就像是一隻在發光的蝴蝶
    行星狀星雲NGC 2899的新圖像則為這個太空動物園增添了一隻美麗的蝴蝶。 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的超大望遠鏡用它的高解析度焦距減速器和低色散攝譜儀(FORS)捕捉到了這一景象。這項工作是歐洲南方天文臺宇宙寶石(Cosmic Gems)計劃的一部分,其計劃的重點是「有趣的、耐人尋味的或視覺上有吸引力的物體的圖像」。NGC 2899則符合所有這些條件。
  • 天發現距地球幾千光年的蝴蝶星雲!也許幾千年後它就會消失
    在距離我們地球幾千光年之外,有一隻「太空蝴蝶」,周身呈現明亮的藍色,此外還有紫色和紅色的雲,這是我們以前從未見過的如此清晰和詳細的一隻「蝴蝶」。距離地球幾千光年的蝴蝶星雲這個蝴蝶星雲因形狀與蝴蝶相似而得名,實際上它是一個行星狀星雲,一個圍繞著一顆尚未爆炸的古老恆星形成的巨大氣體雲。位於智利的歐洲空間天文臺ESO最近拍攝到了這顆星際物體的生動圖像。這個星雲被稱為NGC2899,其中NGC代表一個總的目錄,其中列出了星雲和其他類似的天體。
  • 710光年外兩顆恆星在廝殺,奇特雙星系統,其中一顆邊吞噬邊變身
    710光年外兩顆恆星在廝殺,奇特雙星系統,其中一顆邊吞噬邊變身雙星系統是由兩顆恆星組成的天體系統。與其他恆星相比,它看起來非常接近。聯星是一個恆星系統,是指其中兩顆恆星圍繞一個共同的質量中心運行。距離我們大約710光年,變星由圍繞一個共同質量中心運動的低溫紅巨星和高溫緻密白矮星組成。罕見的恆星打架!710光年外兩顆恆星廝殺,科學家們直接拍到了,太震撼。很久以前發現的肉眼變星寶瓶座R,實際上是一個相互幹涉的雙星系統,由兩個似乎有著密切共生關係的恆星組成。這個雙星系統的可見光主要來自紅巨星,它是芻藁型的長周期變星。
  • 3000多光年外,科學家在太空中發現一隻大蝴蝶
    它有兩顆中心恆星,據信這兩顆恆星賦予了它近乎對稱的外觀。其中一顆恆星到了生命的盡頭,將其外層拋出,而另一顆恆星則是幹擾了氣體的流動,形成了圖中看到的雙葉形狀。歐洲南方天文臺分享了一張由甚大望遠鏡拍攝的ESO表示,這是首次對該天體進行如此詳細的成像,顯示出該行星狀星雲微弱外緣在眾多背景恆星面前熠熠生輝。雖然NGC 2899在圖像中看起來並沒有那麼大,但巨大的氣體群卻從其中心延伸出最大兩光年的範圍。據報導,這些發光氣體的溫度接近1萬度。
  • 科學家捕捉到「太空蝴蝶」,直徑約為2光年,一場夢幻的視覺盛宴
    歐洲天文捕捉一隻「太空蝴蝶」,直徑約為2光年,科學家:美妙的視覺盛宴!當太陽普照著大地一天後,也逐漸有了一些疲憊感,慢慢消失在地平線上,它的餘暉隨著時間的推移也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也是一望無際的黑夜。然而這世界從來都不會缺少光明,哪怕是在寂靜的夜晚,也會有月亮和星星在天際照看著地球。
  • 我科學家發現銀河系兩「恆星搖籃」,其中一個質量約為太陽的20萬倍
    據新華社南京4月29日電(記者 王珏玢)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研究人員分別將它們命名為「大江分子雲(River Cloud)」和「鳳凰分子雲(Phoenix Cloud)」。 我們所處的銀河系,是一個旋渦狀星系。它的旋臂附近隱藏著一些濃濃的雲團,其中一些主要由氫氣分子組成的雲團,就是分子雲。分子雲不斷塌縮的過程中,壓力增大、溫度升高,逐漸形成原恆星胚胎。
  • 太空蝴蝶罕見現身,直徑約2光年
    北京時間31日午後消息,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超大型望遠鏡(Very Large Telescope)捕捉到了一張極為罕見的照片,內容是一個類似蝴蝶形狀的氣泡。這個被稱為NGC 2899的氣泡此前從未被如此詳細地捕捉到。
  • 在行星狀星雲中發現超近距離恆星
    博科園-科學科普博科園-科學科普:行星狀星雲M3-1位於大犬座,距離約14000光年,M3-1是雙星中心恆星的候選恆星,因為它具有突出的噴流和細絲結構是這些雙星相互作用的典型特徵。使用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望遠鏡,瓊斯的團隊在幾年的時間裡觀察了M3-1。在此過程中發現並研究了星雲中心的雙星。南非大望遠鏡研究員、這項研究的合著者布倫特米沙爾斯基(Brent Miszalski)說:我們知道m3-1必須容納一顆雙星,所以開始獲取必要的觀測來證明這一點,並將星雲的性質與形成它的恆星的演化聯繫起來。
  • 發現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晴朗夜晚肉眼可見兩顆恆星圍繞黑洞旋轉
    據5月最新一期《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雜誌刊發的論文,歐洲南部天文臺(ESO)在智利西拉天文站的科學家意外發現迄今為止距離地球最近的一個黑洞,距離地球1000光年,並且在晴朗的夜晚可以用肉眼看到圍繞黑洞旋轉的兩顆恆星。
  • 歐洲南方天文臺發布新恆星「金牛座HL」及其原行星盤高清圖(組圖)
    行星是形成在恆星周圍的。先說這顆恆星——比較年輕,有多年輕呢?不到100萬年。這顆恆星位於金牛座,天文學家稱之為金牛座HL(HL Tauri),與地球的距離約450光年。450光年是什麼概念呢?約是地球-太陽距離的3000萬倍(地球距太陽約為1.5億千米,如果非用千米來計算,拿3000萬乘1.5億千米就好了,將得到一個不知道多少個零的結果——小編突然明白了「天文數字」這詞的來源)。
  • 巖石、大氣……兩顆迷人的類地行星,距離地球僅有10.7光年
    6月25日的《科學》雜誌上,刊登了一條讓人興奮不已的消息——天文學家在距我們10.7光年的地方,發現了兩顆類地行星。他們發現,在距離地球不到3.3帕秒(約10.7光年)的宇宙中,有一顆名為GJ887的恆星。這顆恆星是地球上可見的最亮的紅矮星。紅矮星的質量比太陽小一些,溫度也低一些,多數擁有環繞其運行的行星系統。
  • 歐洲南方天文臺捕捉到了太空蝴蝶罕見現身的照片,網友熱議:這也太...
    虎撲8月1日訊 北京時間31日午後消息,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超大型望遠鏡(Very Large Telescope)捕捉到了一張極為罕見的照片,內容是一個類似蝴蝶形狀的氣泡。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這個被稱為NGC 2899的氣泡此前從未被如此詳細地捕捉到。
  • 紫金山天文臺:新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搖籃」,命名為「大江...
    「銀河畫卷」巡天計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近日在天文學權威刊物《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該臺「銀河畫卷」巡天計劃又取得一項重要成果。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了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銀河畫卷」巡天計劃負責人、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楊戟介紹,「銀河畫卷」巡天計劃主要觀測北天銀道面±5的區域,總觀測範圍共2600平方度。該計劃於2011年開始,由紫金山天文臺主導,每年完成約250平方度的觀測。「銀河畫卷」將實現發現和編制全部區域的分子雲源表、分析分子雲物理化學性質等多項科學目標。
  • 3800光年外有一隻「翅膀」長達3光年的「蝴蝶」,仍然在快速變大
    說起來它主要由三種,一種來自於宇宙誕生之初,也就是宇宙大爆炸之後能量轉換成物質,氫氦等元素形成之後,星雲便開始出現了,這類星雲被叫做原始星雲,宇宙中的星系恆星,大都是來自於這種星雲。還有一種星雲是黑洞吸積盤兩極噴發出來的能量物質形成的,多見於星系中心的超級黑洞的兩端,範圍可達3萬光年,而且仍在以每一秒數百公裡的速度向外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