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夢碎:人類也許永遠無法「地球化」火星

2020-12-05 中國科普博覽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haibaraemily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火星,是太陽系中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之一。尤其是當人們撥開金星神秘的面紗,失望地發現金星是一顆極度高溫高壓、酸性大氣還有毒的"死星"之後,火星就變得更像一顆溫柔可親的希望之星了。

種種證據顯示,曾經的火星很可能和地球一樣,是個宜居的"天堂"。那是30多億年以前,那時候火星的內部還有活力,外部還有較厚的大氣層,磁場還能保護火星上的一切。曾經的火星表面,很可能有過充沛的液態水甚至汪洋大海。

只是如今,它們都消失了。

火星的內部漸漸冷卻,磁場慢慢消失,大氣層散逸,然後表面的液態水也不能倖免。

火星的表面,最終變成了如今我們看到的這樣:寒冷、乾燥,一片死寂。

但似乎,改造火星並不是沒有希望,讓火星再一次變得有大氣、有水似乎並不是沒有可能。

畢竟,近年的許多新發現都是那麼地讓人欣喜

· 2008年,NASA鳳凰號著陸器在火星北極附近的淺層地下挖到了水冰;

· 2018年初,NASA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簡稱MRO)在火星中緯地區發現了大量純淨的地下水冰(詳見:https://mp.weixin.qq.com/s/eKAV84awZh6YQIZPGYJ-xg);

· 2018年7月,歐空局火星快車號探測器的雷達數據表明,火星南極冰下很可能有鹽水湖存在(詳見:https://mp.weixin.qq.com/s/Pl7jNjdroXJ92SuMtM1VNw)。

水有了,那大氣呢?

現在的火星只有非常稀薄的大氣層,平均表面氣壓只有6 mbar(也就是0.006 bar,或者600 Pa),距離地球表面的1個標準大氣壓(可以近似認為1 bar)的水平還太遙遠。

如果把火星現有的二氧化碳儲備,甚至含碳儲備全部轉化成二氧化碳氣體,是不是就可以讓火星再次有厚厚的大氣層了呢?火星的氣壓提高了,那火星移民們在室外工作的時候就可以不用穿著厚重的太空服了呀。而且二氧化碳這種溫室氣體可以給火星保溫,讓火星不再繼續冷卻下去,液態水也可以在火星表面穩定存在了。想想是挺美的…

遠到五十年前的卡爾·薩根[1],近到SpaceX的創始人伊隆·馬斯克[2],無數人都這麼想過,也做過大量可行性研究[3]。

1971年,卡爾·薩根曾嘗試計算如果火星的北極冰蓋融化揮發,釋放的二氧化碳能否改變火星的大氣和生態,讓液態水可以穩定存在,當然,那時候的人們對火星南北極冰蓋的儲量認識是非常不足的。來源:參考文獻[1]

然而,2018年8月《自然·科學》雜誌發表的一篇觀點性的文章卻對此不太樂觀:以人類目前的技術水平,即使把目前火星上所有的含碳儲備全部轉化成二氧化碳氣體,可能也遠遠不足以讓火星達到宜居星球的標準[4]。觀點性文章嚴格說來並不屬於學術論文,這篇文章沿用了前人的研究方法,加入了近20年來多個火星探測器積累的觀測數據,重新梳理了火星上所有可能的二氧化碳來源。

火星上有哪些潛在的二氧化碳儲備呢?

1)南北兩極

火星和地球的自轉軸傾角相似,因此火星也有著和地球相似的季節變化,有終年冰封的南北極冰蓋,這些冰蓋裡就有不少乾冰(固態二氧化碳)儲備。

但是很遺憾,把表面這點冰蓋裡的乾冰全部轉化成二氧化碳氣體也只能把火星大氣壓提高2 mbar。

不過,雷達數據顯示,埋藏在火星極區地下還有一些乾冰,這個更多一點,相當於12 mbar。

此外,根據火星目前極區的溫度和壓強推測,水分子中可能絡合二氧化碳分子,全釋放出來的話最多相當於150 mbar,這倒是量挺大的…不過問題是…這只是理論上的估計,實際上根本沒在火星極區發現過水分子中絡合的二氧化碳,就更談不上用了。

2)火星表層土壤(風化層)

火星的風化層顆粒可以吸附一定的二氧化碳,例如:平均每克玄武巖可以吸附0.002克二氧化碳,每克綠脫石(一種可能出現在火星上的代表性粘土礦物)可以吸附0.005克二氧化碳,每克橙玄玻璃(一種在富含水和二氧化碳的環境下玄武巖高度風化的產物)可以吸附0.015克二氧化碳。

雖然火星全球的風化層厚度變化很大,不同的礦物種類吸附二氧化碳的能力也不同,但反正,如果把這些二氧化碳都弄出來(甭管怎麼弄出來的),滿打滿算估計相當於40 mbar吧。

3)碳酸鹽沉積物

火星的碳酸鹽沉積物,很可能就是火星早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進入巖石中反應形成的,也就是說,它們是曾經火星的二氧化碳以另一種形式貯存起來的倉庫。

但火星上目前發現的暴露出來的碳酸鹽礦物區域並不多,合理估計可能只相當於0.25 mbar,滿打滿算也很難超過50 mbar(依然甭管怎麼弄出來)。或許火星地下深處可能還有更多的碳酸鹽沉積物尚未被發現,但一方面目前的技術探測不到,另一方面以目前的技術也難以挖掘和使用。

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數據繪製的北半球低緯區域的尼利槽溝(Nili Fossae)平原成分圖,這是火星目前暴露出地表的最大的一片富含碳酸鹽礦物的區域。綠色代表富含碳酸鹽的成分,棕色代表富含橄欖巖的砂粒,紫色代表玄武巖。來源:NASA/ JPL/Caltech/JHUAPL/Univ.of Arizona

以上這些統統加起來,也就只有地球大氣壓的10%。

問題是,以目前的技術,這些二氧化碳儲備其實不可能達到百分百的利用率,只有其中一部分可以最終變為二氧化碳氣體釋放到火星大氣中。更重要的是,由於沒有磁場的保護,火星的大氣還在太陽風的轟擊之下不斷向外散逸——一去不回。

把這些因素也算進去之後,火星的大氣壓應當只能增長到20 mbar,也就是地球大氣壓的2%水平,由此產生的溫室效應升溫最多只有10度,也遠遠不足以讓液態水穩定存在

也就是說,以人類現有的科技水平,人類如果要移民火星,是不可能自由自在地在戶外活動了。

不過呢,也不用太沮喪,火星移民並不是因此不可能了,我們還是能夠通過建立封閉的火星基地,或者直接住到地下去,讓人類和生物在封閉的環境裡建立生態圈,長久地生活下去的。

再說了,封閉的環境更安全,不容易被隕石砸呢。想開點吧…

參考文獻

[1] Sagan, C. (1971). The long winter model of Martian biology: A speculation. Icarus, 15(3), 511-514.

[2] Musk, E. (2017). Making humans amulti-planetary species. New Space, 5(2), 46-61.

[3] McKay, C. P., Toon, O. B., & Kasting, J. F.(1991). Making Mars habitable. Nature, 352(6335), 489.

[4] Jakosky,B. M., & Edwards, C. S. (2018). Inventory of CO2 available forterraforming Mars. Nature Astronomy, 2(8), 634.

[5] Zent, A. P., Fanale, F. P. & Postawko, S. E. Carbon dioxide: Adsorption on palagonite and partitioning in the Martian regolith. Icarus 71, 241–249 (1987).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中國科普博覽立場

相關焦點

  • 當火星被地球化百年之後,人類從地球文明走向宇宙文明!
    而要想實現對火星的殖民,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火星地球化。而科學家就火星地球化百年後做出了大膽的暢想。在火星地球化數百年後,上面的樹木比如松樹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將大氣變得越來越適合人類呼吸。隨著環境的改善,出現一個更加多樣化的生物圈的可能性也在增大。
  • 人類超級工程「火星地球化」
    (火星與地球最近距離5460萬公裡。)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以人類現有和可預測的科技水平,人類的選擇不多,開啟大航天時代,首先和優選只能是火星,而且必須是火星。火星對於人類來說特徵很明顯----寒冷、乾燥、低氣壓、高輻射。並不適宜生理結構脆弱的人類生存,人類要想殖民火星,唯一的一個辦法:火星地球化。通過改造火星,使之適宜人類生存。
  • 難以實現的火星地球化
    圖1 人類移居到火星生活一直是最為吸引人眼球的科幻作品創作主題之一,圖中就是科幻電視劇中模擬的未來改造後的火星水手谷的樣子。來源:科幻劇《太空無垠》為了使人類將來能在火星上生活,科學家也提出了火星地球化的計劃。
  • 人類超級工程「火星地球化」可以成功嗎?
    人類很孤獨,地球很脆弱;為了生存和發展,人類需要更多的生存空間,從精神上和實際需要上殖民地球之外的星球都是必須的。(火星與地球最近距離5460萬公裡。)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以人類現有和可預測的科技水平,人類的選擇不多,開啟大航天時代,首先和優選只能是火星,而且必須是火星。火星對於人類來說特徵很明顯----寒冷、乾燥、低氣壓、高輻射。並不適宜生理結構脆弱的人類生存,人類要想殖民火星,唯一的一個辦法:火星地球化。
  • 100年內人類將對火星地球化,未來的火星將是這樣的!
    火星是個荒漠之地,儘管如此,最近幾十年人類一直準備著登錄火星,然後殖民火星。但要想真正實現殖民火星,首先我們需要提高其溫度。
  • 100年內人類將對火星地球化?未來的火星將是這樣的!
    火星是個荒漠之地,儘管如此,最近幾十年人類一直準備著登陸火星,
  • 火星地球化:人類步入行星際文明的第一個千年工程
    火星地球化是將火星改造成人類可居住的星球,也就是改造成類似地球的環境。
  • 火星地球化,真的可以嗎?
    火星被改造的歷程在2003年8月,美國召開了「火星移民研究國際會議」,商量著未來幾個世紀中將火星改造成一個綠色星球,使之成為未來人類的第二個家園。第二種辦法是用宇宙飛行器把一種叫「氯氟烴」的強力的溫室效應氣體,運送到火星上去使其升溫。航天專家羅伯特.朱林計算過,如果每年運送100萬噸氯氟烴到火星上去,只要40年的時間,就可以在火星上造成有效的溫室效應,使其表面溫度升高,再配合上述的藻類植物的生長和微生物的繁殖,能逐步使火星大氣層加厚,並使大氣層增氧。
  • 科學家開出改造火星時間表 7步驟實現火星地球化
    (虛擬圖)中廣網北京12月7日消息(記者劉玉蕾)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今天,掌握著「文明」利器的人類極大地改變了地球的面貌,同時也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的能源,而激增的人口和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也考驗著人類的智慧。為了人類共同的明天,人們將目光投向了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為相似的行星兄弟——火星,夢想著重拾生命的妙筆,將它打造成另一個地球。
  • 所以我們是否能地球化火星?
    這不僅意味著危險的輻射不經任何阻擋就會威脅到火星表面,而且人類需要至少0.063巴的壓強防止體內水分蒸發(根據阿姆斯特朗極限)。進行地球化需要改變行星的氣候,地形,以及讓它的生態系統更加適合生命居住。如果我們可以讓火星的大氣壓升高,升到比珠穆朗瑪峰高一點(0.337巴)。我們可以只用一個呼吸面罩在火星表面行走,不需要加壓太空服。
  • 別那麼樂觀:人類許永遠都無法殖民火星
    很多人對以下這件事感到理所當然:人類將在不遠的將來,在火星上建立起欣欣向榮的,長期存在的定居點。但是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觀點可能過於樂觀了,它低估了定居火星可能將要面臨的挑戰和困難。除非我們極大地調整我們的大腦和身體去適應火星的極端環境,否則這顆紅色星球將永遠不適宜我們定居。
  • 盤點未來世界七大奇蹟:火星環境地球化
    6.太空太陽能電站  在地球靜止軌道建設太陽能電站的項目已在籌劃階段,估計投資將達到2萬億日元(約合210億美元)  大規模軌道建設項目面臨的挑戰和困難是難以估量的,不過,這些挑戰和困難將來有一天定會被克服,因為對行星際飛船、太空梯和軌道發電站的需要是人類所無法抗拒的
  • NASA最新研究稱火星環境難地球化
    8月1日消息,伊隆·馬斯克一直都把火星稱作一顆需要改善的星球,他認為改造火星之後就能適合人類居住。但是據美國宇航局贊助的一項最新研究稱,用「拆除」來描述這個過程或許更恰當。進行這個研究項目的科學家稱,我們絕對不可能將火星地球化,也就是說我們無法將它的環境改造成人類不需要生命維持系統就能夠生存在那裡的狀態。打造一個新的大氣層。火星擁有一個超級稀薄的大氣層,人類如果沒有任何防護的待在火星表面,很快就會死亡。最可能的死亡原因就是沒有足夠的大氣壓力來阻止你的器官被撕裂。
  • 新研究表示火星地球化不太可能,埃隆·馬斯克表示異議立即反駁
    科學家說我們無法讓火星地球化,然而埃隆·馬斯克立即反駁說我們可以。有著多種發明讓人腦洞大開的埃隆·馬斯克,曾經提出了火星地球化的大膽建議。但NASA支持的一項新研究可能要給馬斯克潑上一盆涼水,該項目背後的科學家們說使用今天的人類科技根本不可能使火星地球化,火星地球化換句話說,就是想法改變火星的環境,以便人類可以在沒有生命支持系統的情況下生活在那裡。建立一個大氣層。
  • 馬斯克:火星地球化前 移民先住玻璃圓頂內
    圖為火星的示意圖。美國特斯拉汽車公司暨SpaceX公司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日前表示,火星要改造成像地球一樣可以維持生命的星球,需要很久的時間,人們這一生可能看不到。在此之前,初期的火星移民將住在玻璃圓頂(glass dome)內。
  • NASA稱對火星進行「地球化」將不起作用 馬斯克願望或無法成真
    據外媒CNET報導,SpaceX創始人兼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此前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希望利用核彈使火星變得宜居。
  • 火星二氧化碳含量不足以實現地球化 移居火星夢恐遭破滅
    今天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表明,火星上可能沒有足夠的二氧化碳使這顆紅色的星球變成第二顆藍色「大理石」。在未來的某個時候,火星地球化並不是一項既定的任務——人們長期以來對改造另一個星球以適應我們物種的生存有著倫理上的擔憂——但考慮到火星地球化問題掀起熱潮,以及目前(即使是非常緩慢的)將人類送往火星的努力,火星地球化問題的研究仍在繼續。
  • 未來可能出現的七大奇蹟 火星環境將地球化?
    未來可能出現的七大奇蹟,未來的世界會是怎麼一個樣子我們不知道,但是人類的科技一直在改變著這個世界,1886年世界上第一臺汽車被發明出來,一百多年後人類已經能製造出飛機、高鐵、火箭等,一百多年前是很難想像出來的東西,未來的世界也是難以想像的,不過人類已經開始構想,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未來可能出現的七大奇蹟是什麼吧。
  • 火星地球化?NASA:目前還沒足夠多的二氧化碳來實現
    據外媒報導,本周早些時候,NASA和埃隆·馬斯克就火星改造的可能性展開了一場假想辯論。NASA的科學家們認為,如果僅憑當今的技術水平,人類沒法對火星進行地球化處理,因為上面沒有足夠多的二氧化碳。馬斯克則持相反態度。
  • 人類有可能將火星地球化嗎?
    火星比地球要冷很多,沒有水(準確的說是沒有液態水),也沒有空氣。從好的方面想,相比於其他星球,火星的條件已經很好了:火星是個固態行星,所以你可以在它表面站穩;火星上的每一天是24小時40分鐘,和地球差不多,所以不太需要擔心作息問題。因此,就算接下來我們會看到很多壞消息,火星仍然是地球化的最佳「應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