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艦揭幕之後,前往火星,還有多遠?

2020-12-05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伊隆·馬斯克為他的巨型星艦樣品揭幕,並且說不久之後就可以升空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和特斯拉公司執行長伊隆·馬斯克在德克薩斯州的博卡奇卡村為巨大的太空交通工具「星艦」MK1型樣品揭幕,並且宣告這款載具在不久後即可發射升空。

攝影:洛倫·埃利奧特。圖源:Getty Images

據《紐約時報》報導,馬斯克稱,在這之後,這款高164英尺(約合公制50米)、重200噸的星艦樣品將進行一次無人試飛。在這次實驗中,星艦將會升空12英裡(約合公制19千米),之後完好無損地降落在地面上。馬斯克告訴天文在線:「這將會是一次史詩般的升空和返回。」

伊隆·馬斯克在揭幕現場。攝影:洛倫·埃利奧特。圖源:Getty Images

這款樣品當天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獨創的隼1號火箭共同亮相。製成這款樣品的材料是不鏽鋼,而非碳複合材料或者鋁基材料。天文在線指出,這種材料讓它可以用比較低的成本獲得「非凡的熱學屬性」:

301型不鏽鋼在極低的溫度下不會變脆,而在重新進入大氣層產生的極高的溫度中,只要溫度不超過1500攝氏度,它就不會融化。因此,星艦隻需要很少量的玻璃狀隔熱層。

不鏽鋼的另一個優點是成本低。對於一個自掏腰包製造星艦、還想要製造很多艘星艦的公司來說,低成本非常重要。他說,碳纖維材料一噸就要花費13萬美元,而一噸不鏽鋼只需要2500美元。

據天文在線報導,馬斯克認為:「使用不鏽鋼使我們到目前為止在設計上做出的最成功的決策。它容易焊接,可以適應多種天氣。說實話,我真要愛上不鏽鋼了。」

2019年9月29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推特上發布了這樣的消息:「11年前的今天,我們第一次成功地完成了發射升空任務。時至今日,我們已經完成了78次發射,並且研製出了世界上僅有的運作中的可多次利用的軌道級火箭和飛船——它可以發射進入太空、返回地球、並再次升空。」

馬斯克也在推特上發布了分別註明「正在運載」和「吊裝星艦下半部」的照片。

「正在運載」。圖源:Twitter

「吊裝星艦下半部」。圖源:Twitter

人們已經習慣了馬斯克宣稱一些天馬行空的事,比如星艦最終將會載著人類的第一批殖民者前往火星。他說進一步完善後的星艦將會配備一座超重力增壓平臺,這會將火箭的高度升高到387英尺(約合公制118米),並且讓它的運載量增加到22萬磅(約合公制100噸)。六個月後,這些工作完成了,星艦就可以進行軌道飛行。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馬斯克還補充說,星艦「很可能明年就會載人飛行」。報導稱,星艦看上去並無不妥之處,但是它的商業模型似乎不可靠,因為對於絕大多數的商業行為來說,這個火箭實在是太大了:

專家認為,星艦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它不違背物理學定律,也不需要填補不可逾越的技術缺陷。畢竟星艦用到的許多設想在幾十年前就有人研究過了,只是現在才建造出來。

遠比技術問題更讓專家們困惑的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如何利用星艦賺錢。馬斯克自己也承認,和發射衛星用到的平臺相比,星艦實在是大得多。

目前,馬斯克不得不承認,星艦可以填補的商業市場空間並不大——「沒有什麼和星艦密切相關的市場需求」。

星艦可能的用處在於建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星鏈網際網路衛星網絡(天文學家擔心,這項計劃可能干擾科學研究、製造太空垃圾),也有可能用在極為昂貴的國際間旅行中。天文在線稱,馬斯克告訴他們,星艦可以在30分鐘內從紐約到達東京,「實際上就是一發洲際彈道飛彈。沒有什麼能比洲際彈道飛彈更快了。星艦隻是去掉了核彈的部分、增加了著陸裝置。」

根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頻道的報導,馬斯克還說:「對於任何在無人涉足的領地上的探索,我們都很難做出精確到預測。但是我確實認為進展會非常快。」

博卡奇卡村的星艦樣品和火箭。圖源:Reuters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稱,馬斯克還預測,長期看來,星艦的成本將會低於最初的估測,「更接近二三十億,遠低於一百億美元。」 「飛船可以多次使用,這一點非常關鍵,」他補充說,「任何一種交通工具——無論是飛機還是汽車、馬、自行車——都是可以多次使用的。如果一輛車只能用一次,那就幾乎沒人花得起開車的錢了。所以我們最關鍵也最需要的突破就是可以迅速投入多次使用的軌道火箭。」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行政長官吉姆·布裡登斯泰恩對此並沒有這麼熱衷。他在一條推特中明確地提到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和馬斯克,建議這家公司應該轉而關注已經多次延遲的商業航行人員發展計劃。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載人項目和它的競爭對手波音公司的CST-100星際航線計劃一樣,都有意取代已經退役的太空梭,但是前者已經比原計劃延遲數年了;一艘龍飛船在2019年4月爆炸,儘管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後來查清了原因所在。

C201型龍飛船。圖源:NASA

布裡登斯泰恩寫道:「我很期待看到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發布的公告。同時,商業航行人員計劃已經推遲好幾年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希望這家公司可以用同樣的熱情來關注美國的納稅人投資的項目。現在是給予他們回報的時候了。」而馬斯克一方否認星艦項目中的工作對龍飛船計劃的進程產生了任何幹擾(儘管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總檢察長和前任副行政長官洛麗·加弗都認為龍飛船計劃推遲是因為資金短缺)。

馬斯克說,在五六個月之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將會製造出更多臺星艦,同時將會不斷增加火箭引擎的產量,預計在2020年可以達到每天一臺。

根據紐約人民廣播電臺的報導,馬斯克稱:「我們將會以太空級別的標準瘋狂地生產飛船。」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Tom McKay- X. Liu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移居火星:離我們還有多遠?
    移居火星:離我們還有多遠?可是看完水熊蟲的圖片之後,筆者表示,極度不想和它結合……《X戰警》移居火星:離我們還有多遠?霍金曾經預言:人類必須在100年內逃離地球,否則將會滅亡。2016年,埃隆·馬斯克在第67屆國際宇航大會上詳細介紹了「火星殖民」的計劃,在未來40~100年運送100萬人口和大約1000萬~1億噸的物資到火星上(這個數字是根據火星文明自給自足所需要的人口的一個粗略計算)。
  • SpaceX星艦計劃拉開序幕 目標火星以及更遠
    在新計劃發布會上,SpaceX展出了已建成的星艦第二級全尺寸原型機MK1。SpaceX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Musk)發表演講稱,SpaceX計劃在年內進行MK1的無人飛行測試。此外,原型機MK2也在建造中,之後還有MK3、MK4……SpaceX正不遺餘力地推進星艦計劃。  按照SpaceX官網的說法,「星艦」將用於前往「地球軌道、月球、火星和更遠」。
  • 為什麼說星艦成功之後,會讓所有火箭都成為上一代產品
    SpaceX幾乎所有的研發力量都投入到了星艦(starship)研發上。為什麼馬斯克會如此安排,這是因為馬斯克認為獵鷹系列火箭不足以承載他在火星建立人類棲息地的理想。他讓SpaceX專注於研發星艦,認為當星艦研製成功之後,所有之前的火箭都將成為上一代產品,起到類似初代iphone發布時那種在手機界石破天驚的效果。
  • 又炸了一艘,但飛向火星的原型「星艦」還夠用
    儘管馬斯克對SpaceX在2026年載人著陸火星依然「高度自信」,不過CNN稱,SpaceX在造出一臺能用的星艦飛船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01墜毀在預料之中SN8是星艦(Starship)的早期開發模型。
  • 馬斯克的星艦原型SN5低空跳躍試飛成功!火星夢想又近一步
    馬斯克的星艦原型SN5低空跳躍試飛成功當地時間8月4日,SpaceX不鏽鋼材質的全尺寸「星艦」原型機SN5在德克薩斯州博卡奇卡測試基地完成150米跳躍,試飛時間持續約1分鐘。在反應控制系統推進器的控制下,這臺看起來像鍋爐的原型機上升到空中後,輕微旋轉並開始降落,原型機展開著陸腿,穩穩站在地面。
  • 「星艦」試飛被推遲 馬斯克:這樣人類永遠到不了火星
    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星艦」原型機SN9原定於1月28日發射,但在最後一刻由於未獲美國聯邦航空局批准被迫推遲。
  • 星艦9試飛!
    億萬富翁,特斯拉創始人,矽谷鋼鐵俠,外星人…… 伊隆 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有可能在當地時間本周二在德州的Boca Chica的基地進行星艦9的試飛
  • 馬斯克火星星艦意外「發射」,但只「飛」了30米,之後猛烈爆炸
    馬斯克的SpaceX公司正在以瘋狂的速度建造火星星艦,然而被寄予厚望的星艦原型版SN01,28日卻意外地被「發射」出去,然後猛烈爆炸,巨大的甲烷罐像子彈一樣被射出,落在了數百米外的地方。去年11月底,也是馬斯克寄予厚望的星艦原型MK1版,在極端低溫壓力測試中爆炸後,馬斯克就把原來競爭研發的兩個團隊合併,開始打造新的艦體,這就是星艦原型版SN01。為了加快進度,SpaceX公司甚至購買了石油液化氣儲罐的加工設備,可以用半自動化工藝,焊接星艦艦身,幾天之內就能造出星艦的主體。
  • 24名「地球壯士」前往火星只有單程票將成為人類首批外星居民
    荷蘭「Mars One」研究所的計劃似乎更快一些,他們已經面向社會招募了志願者,報名者眾,在2014年就已經從20萬名報名者中初選出1058名人員,參加了第二階段的移民火星訓練,經過多輪淘汰,最終將選出24名「地球壯士」,準備於2024年分6個批次前往火星。
  • 離火星越來越近,SpaceX的星艦工廠正在加速星際飛船的生產
    想像一下,生活在一個太空文明中,這個未來有可能預訂前往月球和火星的旅程。SpaceX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不僅設想將太空人送上月球,在火星上開拓殖民地,他還打算創造一個未來,讓星際飛船像飛機一樣,成為地球上城市間的交通工具。
  • Space X發布星艦 預計2024年載人登陸火星
    新京報訊(記者 陸一夫)北京時間9月29日,美國商業航天公司Space X首次發布「星艦」Starship,該飛船未來將搭載人類登陸火星。Starship高度118米,其中飛船高50米,預計可以搭載多達100人進行長時間的太空飛行。
  • SpaceX星艦計劃實驗初步成功,距離人類可以太空殖民還有多久?
    科技愛好8月6日訊,根據外媒報導,SpaceX星艦原型機SN5在當地時間8月4日傍晚首次完成了空中懸停試驗。在該實驗中,星艦原型機SN5雖然只在距地面150米處完成了懸停並安全返回地面。但也正是這次實驗,象徵著人類邁向星辰大海的又一大步。
  • 馬斯剋星艦首飛被叫停,原計劃將人類送上火星
    」計劃一直吸引著外界目光,它的首要任務就是在2022年前建成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貨運通道,維護美國火星基地的日常運轉。不過最引人矚目的還是SpaceX公司推出的火星移民計劃,民眾可以藉助「星艦」實現在太空上的星際旅行,該公司已經開始向全世界售賣「船票」,據說首批名額已經滿員。
  • 美國將啟動百年星艦計劃
    你對「外星」的想像有多遠?是月球,火星,土星,還是天王星、海王星?對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來說,想像的界限已經遠至4.22光年之外。顧名思義,光年,就是每秒鐘能跑30萬公裡的光,跑上足足一年走過的距離。那麼我們上面提到的那個地方,離我們就有40多萬億公裡。  2010年,NASA提出「百年星艦」宇宙探索計劃,旨在未來一百年內,探尋到一個商業模式,開發出成熟的長距離載人宇宙方案。
  • SpaceX「星艦」衝擊18公裡,人類殖民太空還需要多久
    「星艦」,是人類殖民太空的關鍵希望,配備至少30個猛禽發動機的星艦,將攜帶100人左右前往月球或火星,未來還有可能前往更加遙遠的深空。星艦的高度在50米左右,由於其體型巨大,空間充足,也被稱之為「超級重型」運載火箭,為了讓太空殖民經濟可行,所有的星艦都被設計成可快速重複使用,就像是太空的「航班」。
  • [圖]網友在火星上發現一艘墜毀的「殲星艦」
    自從有了網際網路之後,太空探索也變得開源,任何對這方面感興趣的人都能通過網絡探索未知宇宙。在近兩年的宇宙探索中,火星是一個非常熱門的星球。
  • spacex星艦項目計劃及最新進展:2020年入軌、2024載人到火星
    由此可以看出,馬斯克最關心的還是星艦的進度,畢竟能看到人類移民火星是他畢生的夢想,前不久他還因為星艦進度達不到要求而發出他可能在人類登陸火星前已經死掉的悲嘆。一切準備妥當之後,飛船將飛往火星,提供高達200噸的居住艙加有效載荷質量。最早的進度計劃是2020年完成首次軌道測試,2022年首次發射貨運飛船到火星(提前運送物資、基礎設施),2024年發射首班載人飛船,2050年代初步建成永久性定居點,將100萬人運載過去,最終建成火星城。從目前進度看來,時間節點確實非常緊迫,任務挑戰難度極高,加上疫情的影響,推遲的機率很大。
  • 伊隆·馬斯克的「星艦」:三年內搭載乘客進入太空
    這位特斯拉和SpaceX的執行長在擔任播客「Sway」的嘉賓時,透露了下一代發射載具「星艦」(Starship)的細節,以及一些人類未來「暗淡的前景」。  馬斯克指出,「太陽最終會膨脹併吞沒地球」,因此人類需要前往火星。他表示,這肯定會發生,但不會很快發生。
  • 伊隆·馬斯克的「星艦」:三年內搭載乘客進入太空
    這位特斯拉和SpaceX的執行長在擔任播客「Sway」的嘉賓時,透露了下一代發射載具「星艦」(Starship)的細節,以及一些人類未來「暗淡的前景」。馬斯克指出,「太陽最終會膨脹併吞沒地球」,因此人類需要前往火星。他表示,這肯定會發生,但不會很快發生。
  • SpaceX星艦飛船又炸了,馬斯克迷惑表態:成功了!火星等我
    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馬斯克火星移民計劃中的關鍵運載工具,星艦火箭原型SN8,在今天凌晨的試飛任務中,又炸了:火光沖天,殘骸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