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怪獸」:諾貝爾獎為何聚焦黑洞研究?

2020-11-24 新華網客戶端

    10月6日,英國人羅傑·彭羅斯、德國人賴因哈德·根策爾和美國人安德烈婭·蓋茲因在黑洞研究中做出的貢獻而被授予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黑洞是什麼?怎麼識別?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盤點了上述問題。

  什麼是黑洞?

  理論認為,黑洞是恆星演化的最後階段,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事件視界逃逸的天體。但並非所有恆星都會變成黑洞,黑洞僅由非常巨大的恆星演變而成。當這些恆星的生命耗盡時,將以災難性且不可阻擋的方式坍塌,同時形成一口「引力井」。

  報導稱,愛因斯坦1915年提出的廣義相對論可以解釋黑洞的原理。這些宇宙「怪獸」的引力大到什麼都無法逃脫,無論是物質還是光,無論是什麼波長。作為宇宙中的最快速度,如果光都無法從黑洞逃脫,那麼其他東西更做不到。

  如何識別?

  天文學家試圖通過圍繞其周邊的物質形成的明亮背景來觀察這種「怪獸」。專家指出,通過觀察周圍環境可以看到發生了什麼。經過推斷可以發現,有某種東西「吞噬了」一切。

  另一方面,在巨大的引力作用下,最靠近這些「怪獸」的恆星被拉伸後變成扁平結構,其氣體被加熱到極限溫度。

  

  報導稱,事實上,超大質量黑洞是天體物理學的一個謎,尤其是黑洞變大的方式以及它們的形成是許多研究的焦點。科學家認為,黑洞以空前的速度吞噬了其周圍非常密集的星系發出的所有氣體。由於黑洞是不可見的,因此只能通過對比觀察,看看在它們周圍發生了什麼現象。史上首張革命性的黑洞圖像於2019年4月向全世界公布。

  宇宙中有多少種黑洞?

  科學家認為,根據不同大小可以分為恆星級黑洞、星系中心超質量黑洞和原始黑洞。大質量恆星在引力坍塌後形成的黑洞就是恆星級黑洞,其質量是太陽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而那些質量是太陽數百萬甚至數十億倍的是星系中心的超質量黑洞;此外,宇宙中還存在很多小型黑洞,它們被認為是在大爆炸時形成的質量很小的原始黑洞。

  報導指出,目前的理論普遍認為,在大多數星系的中心都存在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還有成千上萬的恆星級黑洞。已知距地球最近的黑洞在大約1000光年以外。

這是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新華社發(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組 供圖)

相關焦點

  • 宇宙「怪獸」:諾貝爾獎為何聚焦黑洞研究?
    10月6日,英國人羅傑·彭羅斯、德國人賴因哈德·根策爾和美國人安德烈婭·蓋茲因在黑洞研究中做出的貢獻而被授予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黑洞是什麼?怎麼識別?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盤點了上述問題。理論認為,黑洞是恆星演化的最後階段,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事件視界逃逸的天體。但並非所有恆星都會變成黑洞,黑洞僅由非常巨大的恆星演變而成。
  • 諾貝爾獎為何聚焦黑洞研究?
    10月6日,英國人羅傑·彭羅斯、德國人賴因哈德·根策爾和美國人安德烈婭·蓋茲因在黑洞研究中做出的貢獻而被授予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黑洞是什麼?怎麼識別?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盤點了上述問題。什麼是黑洞?理論認為,黑洞是恆星演化的最後階段,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事件視界逃逸的天體。但並非所有恆星都會變成黑洞,黑洞僅由非常巨大的恆星演變而成。
  • 什麼是黑洞? 諾貝爾獎為何聚焦黑洞研究?
    10月6日,英國人羅傑·彭羅斯、德國人賴因哈德·根策爾和美國人安德烈婭·蓋茲因在黑洞研究中做出的貢獻而被授予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黑洞是什麼?怎麼識別?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盤點了上述問題。什麼是黑洞?理論認為,黑洞是恆星演化的最後階段,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事件視界逃逸的天體。
  • 2020 諾貝爾獎 | 宇宙中心就是黑洞嗎?
    三位獲獎者因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黑洞而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為何說銀河系的中央是巨大的黑洞?本人不做觀測所以也不太了解具體過程,詢問了系裡的師兄之後,知道基本過程就是取一個亮星作為參照,並假設在曝光時間內大氣的影響基本是朝同一個方向的,把N張圖片進行不同位移的疊加,得到的亮星圖像最亮的時候就認為基本消除了大氣抖動,這個方法和自適應光學結合之後可以得到非常高的解析度)那些恆星的所在的視場,只有 1*1 個角秒大小,放大並用高通濾波去掉前景星的光暈之後,就可以仔細研究這些小黑點啦
  • 宇宙探索再現高光時刻,三名科學家因為黑洞研究斬獲諾獎
    對宇宙的探究,讓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為之著迷。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另外一半授予賴因哈德·根策爾和安德烈婭·蓋茲因。這三位科學家,都是因為黑洞研究而獲此殊榮。羅傑·彭羅斯,英國數學物理學家、牛津大學數學系名譽教授。
  • 寫出時間簡史的霍金,為何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近日,諾貝爾獎陸續公布。作為世界知名的獎項,諾貝爾獎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尤其是科學愛好者。最近有個朋友提出了一個問題:寫出時間簡史的霍金,為何沒有獲得諾貝爾獎?,但是許多重要的發現,諸如宇宙微波背景、X射線的發現,青黴素等等,科學上很多事情的發生都是因為運氣。
  • 黑洞研究獲得諾獎!一起了解一下年度諾貝爾獎吧!
    自10月15日起,2020年諾貝爾獎「開獎周」正式拉開帷幕。由於新冠病毒的影響,擁有百年歷史的諾貝爾獎,也不得不取消了延續了半個多世紀的頒獎晚宴,頒獎儀式也更改為線上舉行。今天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本年度生理學或醫學獎以及物理學獎吧。
  • 霍金為何與諾貝爾獎無緣?竟是這個原因
    但最讓無數粉絲好奇的一件事,是生前獲得無數榮譽的霍金,為何從未贏得諾貝爾獎(Nobel Prize)的殊榮?對此疑問,學界普遍認為,應該與霍金長年鑽研的「黑洞」(black holes)理論難以求證有極大關係。
  • 首次授予黑洞研究 諾獎為何連年垂青...
    首次授予黑洞研究,諾獎為何連年垂青天文學?   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位物理學家,英國數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因「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有力預言」的發現獲得該獎項的一半;諾貝爾獎的另一半授予德國天體物理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美國天文學家安德烈亞·蓋茲(Andrea
  • 相對論為何沒讓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
    從研究對象來分,相對論一共分為2種: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不過,它們都顛覆了現代物理學,直接催生出了量子力學,徹底奠定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一直到今天,愛因斯坦的很多「奇思妙想」,比方說多維時空、時空隧道等等,都被人廣泛的研究和討論。不過,有個問題至今讓很多人困惑不已,既然相對論如此的偉大,為何愛因斯坦沒有憑藉相對論獲得諾貝爾獎呢?
  • 華裔科學家發現「怪獸」黑洞 —新聞—科學網
    據英國《衛報》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於當地時間6日宣布,華裔旅美女科學家馬中珮所領導的團隊在宇宙稀疏偏遠處發現一個超大黑洞,該黑洞被研究團隊暱稱為「NGC1600怪獸」。 太空新聞網站Space.com指出,馬中珮團隊發現的超大黑洞,在距地球2億光年、只有約20個小星系的NGC1600星系中心,質量是太陽的170億倍,只比至今發現質量是太陽210億倍大的最大黑洞稍小一些。這個黑洞位於團隊形容為「銀河沙漠」的區域,因為該處原先被認為是幾乎空無一物。
  • 引力波探測器探測到史上最大黑洞「怪獸黑洞」:比太陽重150倍
    國際天文學界表示,去年5月21日用LIGO和Virgo兩臺引力波探測器探測到一個史上最大黑洞怪獸黑洞,比太陽重150倍。科學家認為這個巨大的黑洞... 國際天文學界表示,去年5月21日用LIGO和Virgo兩臺引力波探測器探測到一個史上最大黑洞「怪獸黑洞」,比太陽重150倍。
  • 研究黑洞獲諾獎:他們發現了宇宙最暗處的秘密
    (原標題:研究黑洞獲諾獎:他們發現了宇宙最暗處的秘密) 把最重要的物理學獎項頒給這三位科學家
  • 研究黑洞獲諾獎:他們發現了宇宙最暗處的秘密
    ■ 觀察家把最重要的物理學獎項頒給這三位科學家,說明黑洞理論正式得到了諾貝爾獎的承認。據新京報報導,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另一半授予雷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裡亞·格茲,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黑洞」。
  • 引力波測到兩個黑洞合成最大「怪獸黑洞」,比太陽重150倍
    國際天文學界表示,去年5月21日用LIGO和Virgo兩臺引力波探測器探測到一個史上最大黑洞「怪獸黑洞」,比太陽重150倍。科學家認為這個巨大的黑洞是由兩個較小的黑洞組合而成,其中一個是太陽體積的85倍,另一個是太陽體積的66倍。
  • 這位號稱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為何沒獲得諾貝爾獎?
    史蒂芬·霍金專注於研究宇宙論和黑洞,並且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不減定理,並且還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普朗克的量子力學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一步!但是史蒂芬·霍金有如此巨大的貢獻,甚至被譽為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但為何生前卻未獲得過諾貝爾獎呢?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開黑洞奧秘,人類越來越了解宇宙了
    她以使用高空間解析度成像技術研究恆星形成區域和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而獲得該獎項,特別是她研究了黑洞運動引力學,或者說黑洞與恆星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也是非常關鍵的,不只是證明銀河系中心有黑洞就行,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描述了星系中心極為活躍的區域到底發生了什麼
  • 揭秘黑洞 UCLA女教授獲諾貝爾獎
    揭秘黑洞 UCLA女教授獲諾貝爾獎【美國新聞速遞】楊平俊 綜合報導2020諾貝爾獎於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來自美國、英國和德國的三名科學家,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表彰他們在黑洞研究領域的貢獻,他們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110萬美元)。
  • 沒能等到2020年的諾貝爾獎,但霍金如同掉落黑洞,信息永存
    在學術貢獻方面主要有涉及宇宙起源的「奇點定理」,以及與黑洞相關的「霍金輻射」。其主要內容是指光子變成的兩個正反虛粒子,在靠近黑洞視界時候,可能會有一個掉落黑洞視界之內,而沒有掉落的那顆在宇宙中失去了湮滅的夥伴,可以從虛粒子轉化為實粒子,從而長留宇宙。虛粒子轉化實粒子的質量來自黑洞,從因此宏觀看來就相當於黑洞蒸散。
  • 霍金最大研究成果通過實驗驗證 但再也無法獲得諾貝爾獎了
    研究人員通過在聚焦雷射束中捕獲8000個銣原子以產生細長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來完成驗證。這是一個超冷原子系統,其中奇異的量子物理現象在較大尺度上可見,並且經常用於這類實驗。研究人員然後採用第二個雷射器增加冷凝物一側的勢能。尖銳的過渡將較密集的區域(被認為是黑洞的外部)分開,較不密集的區域被認為是黑洞的內部。在實驗的一個區域,聲音的速度比銣原子的流動速度快,但在另一個區域,聲音的速度慢,使聲波只從急劇的轉變處傳播。這就是光在黑洞中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