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美國科學家宣稱他們通過衛星勘測在南極的威爾克斯地發現了引力異常的區域,該區域的直徑約為300公裡,圍繞在這個區域周圍的是一個規模更大的地質結構,最深處距離地表約有850公尺,對此有科學家認為該區域是一個直徑達500公裡的隕石坑,造成這個隕石坑的是一顆直徑55.6公裡的巨大小行星,比造成白堊紀恐龍滅絕的小行星的體積還要高出5倍以上,這次撞擊大約發生在2.5億年前,在當時造成了災難性的破壞,使當地的自然環境變得不適合生物生存,從而導致該地區的生物走向滅絕,雖說各個國家在此都建立了考察站,但真正能夠探索到的信息卻少之又少,不過這一情況可能會被打破,因為2017年7月,一座巨大的冰山從南極冰架上脫落,令一段連續12萬年從未被陽光照射過的海域暴露了出來,後來,俄羅斯、法國和比利時三國成立了一個國際科學考察組,在俄羅斯科學家工作的基礎上繼續進行古老冰川的探秘工作,最終取得了南極超深度冰層的樣品,當冰層樣品在嚴格消毒和密封的容器中融化後,研究人員在融化的冰水中發現了具有生命形式的細菌、病毒和真菌類微生物,令科學家詫異的是,這些富有生命力的有機體竟然能在3000多米深的冰層裡生存,因此不少科學家相信,對於這些生命物質的研究將有助於人們了解南極冰層深處的生態環境,進一步發現南極地下鮮為人知的一面。
這個一直隱藏在南極冰川下的海域首次暴露在人類的面前,其中神秘的生態系統更是引起了科學家的好奇,這些長期存在的生態系統究竟有何不同之處?對此有科學家表示,這是一個非常緊迫的研究過程,因為陽光照射之後,會讓這個約5818平方公裡的生態系統發生改變,還有科學家表明,南極原本是浮出水面的大陸,經過幾百萬年的漂移,抵達地球的最南端,使得其中的所有生物被冰封了起來,要說這些生物上沒有病毒自然是不可能的,有研究結果表明病毒是細胞核最原始的形態,人類的細胞中存在著諸多無害病毒,病毒最主要的形式是DNA,其次是RNA,也就是說南極厚厚的冰川下,塵封了地球發展上對人類現階段來說最大最豐富的DNA資源。
實際上美國航天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也曾在報告中指出,他們在位於西南極的思韋茨冰川底部發現了一個巨型冰洞,面積約為紐約曼哈頓地區的三分之二,並指出氣候變化導致南極冰川融化及海平面上升的速度超出此前的預期,這個巨型冰洞是美國航天局領導的「冰橋行動」報告中的重大發現之一,這項始於2010年的調查,通過航拍等方式,還藉助了新一代衛星和探冰雷達等設備,揭示了全球變暖對兩極地區造成的影響,研究中還用到名為雷達幹涉測量的技術,它可以有效的處理高解析度數據,還可揭示地表的變化,研究人員原本預期會在思韋茨冰川底部冰層和基巖之間找到一些縫隙,然而他們竟找到了這個尺寸驚人的冰洞,它高約300米,面積約為40平方千米,空間大到可容納140億噸冰,對此研究人員指出,它缺失的冰,大部分是在過去的3年間融化的。
數年以來,他們始終懷疑思韋茨冰川對它下部基巖的附著已經不夠緊密,美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彼得羅米利洛表明,冰川底部空洞的大小在其融化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海水可湧入洞穴並從底部開始「瓦解」冰川,當大量攜帶熱量的海水流入冰川底部後,它的融化程度也會更快,該時期他們採用的全球變暖導致冰蓋融化的數學模型,尚且沒有考慮冰層下的洞穴會逐漸「長大」,如此看來現有模型的局限性使得思韋茨冰川的融化速度被嚴重低估,事實上思韋茨冰川的面積與美國佛羅裡達州相當,對當前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貢獻率約為4%,相關研究認為,思韋茨冰川的融化將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65釐米,倘若思韋茨冰川完全消失,它對附近冰川融化的連帶效應會令海平面再上升2.4米,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高度,它預示著很多沿海地區的城市將被淹沒,無數的居民將失去自己的家園,它會造成一場巨大的災難。
如今科學家尚未得知這個巨大的南極地下空洞是如何形成的,它可能在地下已經隱藏了很久很久,或者說在南極形成後不久,這個地下洞穴可能就已經存在了,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正因南極始終保持著極寒天氣,從而使得這個巨型洞穴處於冰凍的狀態,只是近幾十年來,由於全球氣溫不斷升高,南極冰川開始慢慢融化,當融化的水流入空洞後,也消融了大量的冰,導致南極地下隱藏著的巨型空洞,每天都在變大,然而當這種影響慢慢透過冰層到達表面,假如這種趨勢仍舊無法得到控制,未來它註定會釀成一場不可小視的災難,對此,小夥伴們是如何看待的?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感謝觀看本期視頻,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