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農用酵素「微生物工廠」落戶沁源

2021-01-09 網易新聞

1月4日,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實踐基地在沁源舉行揭牌儀式,並宣布全國首個農用酵素「微生物工廠」正式落戶沁源。雙方將在微生物技術領域展開研究合作,在全國打造有機生態農業的「沁源名片」。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黨委書記張遠帆,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副教授王小芬,中國農業大學全域有機農業協作組運營總監管然參加。縣委書記金所軍參加並講話,縣委副書記、縣長徐計連主持。王拴義、李共和、張中武等縣領導參加。

圖為: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實踐基地在沁源揭牌

中國農業大學與沁源淵源深厚,來往密切,合作頻繁。近年來,沁源縣踐行「兩山」理念,以「綠色立縣」為發展戰略,利用豐富的生態資源和獨特的自然環境,大力推動綠色轉型發展,發展成色和成效吸引了中國農業大學的高度關注,張天柱、胡躍高、王小芬等教授帶領團隊多次深入沁源開展科研工作,建立了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水漾年華」田園綜合體,並籤訂了有機旱作農業戰略合作協議,在全縣範圍內推廣有機旱作農業,取得了產教融合和校地合作的創新成果。

此次在沁掛牌成立研究生實踐基地,雙方聯手共建全國首個農用酵素「微生物工廠」,將致力於微生物技術領域研究合作,通過降低有機農業農田投入品的成本,建立有機農產品全產業鏈生產標準,實現肥料—土壤—農產品的質量追溯系統,在全國打造有機生態農業的「沁源名片」。不僅對當地農業產業發展具有裡程碑意義,而且對全國有機農業發展起到示範引領作用。

儀式上,王小芬匯報在沁源合作及研究試驗項目情況,縣農業農村局及縣住建局負責人表態發言。

張遠帆表示,沁源領導的擔當和作為,沁源人民的熱情和淳樸,沁源發展的速度與活力令我震撼。此次與沁源合作,對科研成果的轉化、推動技術應用、實現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將投入更多頂尖的專業團隊真正紮根沁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讓沁源人民生活更美好、鄉村更美麗、人民更富足,走出一條高校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路子。

金所軍對中國農業大學各位專家關心支持沁源發展表示感謝。他說,雙方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以來,有力有效推進了有機旱作農業試點工作。此次研究生實踐基地在沁掛牌成立,標誌著雙方在科技合作,特別是在微生物技術領域的合作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必將推動全縣農業產業向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

金所軍希望,中國農大能夠繼續關注沁源、支持沁源,持續組織優秀的專家教授、選派頂級的科技團隊走進沁源、助力沁源,推動更多的創新要素在沁源充分湧流,更多的科技成果在沁源轉化應用,更多的高端人才在沁源創新創業。共同把沁源的農業產業打造成脫貧攻堅奔小康的富民產業、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轉型發展的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產業,為「十四五」轉型出雛型開好局起好步奠定良好基礎。

隨後,金所軍與張遠帆為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實踐基地揭牌,並共同參觀了生物菌肥製作中心、塑料資源化利用中心等地。

相關焦點

  • 央視新聞聯播提到酵素肥 華東理工大學等10位專家領導如何解讀
    農用植物酵素的做法是將糖、有機廢棄物和水按照1∶3∶10的質量比在密閉容器中發酵3個月以上,經過濾得到的一種棕黃色有酸味的發酵產品。湖北省科普作家協會 李繼光發現:農用植物酵素是一種利用廢棄蔬菜水果發酵而成的生態產品,富含有益微生物、營養元素、天然植物激素及有機酸等活性代謝成分,具有改良土壤、促進作物生長及防蟲抑菌等作用。
  • 植物纖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用酵素助推農業發展
    目前,肥料化仍是植物纖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最主要途徑,具體方法有固體堆肥發酵、沼氣工程、農用植物酵素3種。植物酵素不僅含有豐富的有機營養,也含有充足的有效活菌、天然植物激素及有機酸等,運用於農業有機生產中,能夠改良土壤,建立良好的土壤微生態環境,同時能夠促進作物生長,提高作物產量及品質,起到了良好的生態綜合效應。
  • 我市首個微生物農藥走向產業化
    本報訊(記者蘇桂秋)由大連綠科生物化學有限公司聯合國內科研院所共同開發、並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我市首個微生物農藥嘧肽黴素昨天通過了國家科技成果鑑定,專家認為,研究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是我國近十幾年來真正新開發的並進入產業化的抗病毒型生物農藥,在國內具領先水平。
  • 聽說過人喝酵素,就是沒聽說過農作物喝酵素!竟然長勢這麼好!
    自從上次報導農用酵素之後,廣大農民朋友非常想知道這個農業酵素如何使用,如何提高農作物產量?記者再次來到渭南順天農用酵素科技有限公司的示範田——華州區富華農邦扶貧產業園一探究竟。
  • 新聞分析:通過一場會議,解讀一個品類——酵素肥!
    資料顯示,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將酵素分為食用酵素、日化酵素、飼用酵素、農用酵素、環保酵素及其他酵素6大板塊。其中的農用酵素是以動物、植物、菌類等為原料,經微生物發酵製得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成分的產品。
  • 全國首個大型無人機「準生證」落戶什邡
    本報訊(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餘如波)11月27日下午,德陽舉行通航產業園推介暨全國首個大型無人機「設計生產批准函」頒發儀式。中國民用航空局適航審定司司長徐超群向四川省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頒發鴻雁(HY100)大型無人機系統「設計生產批准函」,標誌著全國首個大型無人機「準生證」落戶德陽什邡。  「設計生產批准函」是中國民用航空局針對無人機產品頒發的設計生產許可證件。
  • 《食品研究與開發》:微生物酵素的研究進展
    近年來,酵素類產品因其在日本等地的風靡,而受到我國消費者的青睞,酵素食品的多種功能特性使得其在功能性食品開發領域具有一定的應用前景,受到諸多科研學者的關注。本文就微生物酵素的生產工藝、主要微生物、相關代謝物質及生物活性等相關研究展開綜述,期望能對今後功能性微生物酵素食品的開發研究提供參考。
  • 我國生物酵素技術取得新突破
    但由於我國接觸生物酵素技術時間較短,加之涉及生物、植物、動物、醫療和環境等多個學科領域,使得這項技術難以突破,在我國長期處於空白狀態。近日,在全國農業科技創業創新聯盟等單位主辦的京福龍「生物酵素產業化技術」科技成果推介會上,業內專家宣布了由黑龍江省京福龍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生物酵素技術」填補了這一空白,實現了我國酵素技術的新突破。
  • 如果沒有微生物,果蔬還能成為酵素嗎?
    與酒、醋、醬油等大眾發酵產品相比,酵素食品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現有研究多側重於酵素食品的功能特性,而對與之相關的微生物和功能物質少有報導。基於此, 本文著重綜述酵素食品加工中重要微生物和優勢微生物在其可控發酵中的應用, 並從物質角度詮釋酵素食品的功能特性。
  • 重訪太嶽軍區司令部舊址 山西沁源「空城鬧鬼子」
    中新網沁源7月1日電 題:訪太嶽軍區司令部舊址 山西沁源「空城鬧鬼子」  作者 賈子嫻 宋立超  抗日戰爭時期,山西沁源曾是太嶽軍區司令部所在地,為太嶽區抗日鬥爭的中心區域。其在歷史上曾創造了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的奇蹟,巧妙利用「百裡無人區」對抗日軍,為中國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重要一筆。
  • 酵素:有情微生物家族對人類的祝福
    又是一篇遲來的信息分享,拖延症加時機不太成熟等等各種原因,沒有及時分享這個微生物家族對我們所傳達的信息和關愛
  • 酵素之微生物發酵——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發酵工藝
    如今酵素食品的市場一片欣欣向榮,對於酵素相信很多人都挺說過,但又未曾深入了解過。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團體標準《酵素產品分類導則》中對酵素給予了官方標準定義。【酵素】以動物、植物、菌類等為原料,經微生物發酵製得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成分的產品。
  • 全國首個大型無人機「準生證」落戶四川什邡
    中新網德陽11月27日電 (記者 楊勇)四川省德陽市11月27日舉行通航產業園推介暨全國首個大型無人機「設計生產批准函」頒發儀式。中國民用航空局適航審定司司長徐超群向四川省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頒發了鴻雁(HY100)大型無人機系統「設計生產批准函」,標誌著全國首個大型無人機「準生證」落戶德陽什邡。
  • 全國首個大型無人機「準生證」落戶德陽什邡
    四川在線記者 餘如波11月27日下午,德陽舉行通航產業園推介暨全國首個大型無人機「設計生產批准函」頒發儀式。中國民用航空局適航審定司司長徐超群向四川省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域航通」)正式頒發了鴻雁(HY100)大型無人機系統「設計生產批准函」,標誌著全國首個大型無人機「準生證」落戶德陽什邡。
  • 一篇文章看懂行業的高精尖農用微生物技術是咋回事?
    高精尖微生物農用技術作為新型肥料發展的前沿技術,具有較高的技術門檻,對生產設備、技術工藝、研發積累、人才配置等都有很高要求。 整個行業依舊處於探索階段,市場魚目混珠、以次充好、李鬼當道的現象絕不鮮見,絕大多數種植戶消費群體對微生物產品認識不足,辨識能力有待提升。
  • 謠言:酵素環保又消毒
    謠言:  酵素環保又消毒。  闢謠:  酵素,一種神奇的物質,和它有關的謠言從未間斷,歷經多年闢謠,卻仍屹立不倒,更有人深信不疑。  就在全國防疫工作進入攻堅的階段,又有人拿酵素興風作浪了。
  • 沁源已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褐馬雞「棲息天堂」
    據2009年文獻顯示,全國僅存的野生褐馬雞不到18000隻。而現在,全國僅存數量約8000餘只,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等以華北落葉松、雲杉、次生林為主的林區和華北落葉松、雲杉、楊樹、樺樹次生針闊混交森林中。 褐馬雞作為中國特產鳥類、世界珍禽,中國鳥類學會以其為會標,是山西省省鳥,被譽為「東方寶石」。在今年,褐馬雞成為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吉祥物。
  • 全國首個,在略陽
    10月7日,全國首個據了解,錢學森書屋位於略陽縣圖書館五樓,由中國航天基金會與略陽縣政府共建,投入資金40萬元,圖書藏量5000餘冊,各種航天科技模型近20種,是全國首個以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錢學森命名的航天科普書屋
  • 沁源秧歌和南月蘭的故事
    沁源秧歌又稱「沁源小調」,是由沁源縣當地民歌發展起來的地方小劇種戲曲,其形式短小活潑,曲調柔和細膩,表演自然生動,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在近百年的發展歷程中成為了沁源人最為重要的精神財富之一。在沁源秧歌的傳承發揚中,全縣產生了一大批沁源秧歌愛好者,她們將自己的情懷、熱愛與沁源秧歌緊密相連,為沁源秧歌的傳承和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沁源秧歌傳承人南月蘭老師,一起來聽聽她與沁源秧歌的故事。
  • 山東巴迪生物B-EMBC複合微生物酵素,在動植物產出成績斐然
    來自市場夥伴的山東巴迪生物B-EMBC複合微生物酵素使用分享 山東巴迪生物的家人們帶著一年的成果紛紛來到山東巴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部分享著各自秋收的喜悅,大家通過一年山東巴迪生物酵素的使用和經驗的摸索,如今在動植物的產出上成績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