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訪太嶽軍區司令部舊址 山西沁源「空城鬧鬼子」
7月1日,適逢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記者走進山西沁源,重溫那硝煙滾滾的崢嶸歲月。 樸實無華的窯洞裡,在中國歷史赫赫有名的將領都曾在這裡生活、作戰。牆壁上,薄一波、朱德、陳賡等人的照片似乎還在訴說著當時的那個歲月的故事。決死一縱隊用過的毯子、油燈、戰刀都保存完好,向遊客展示。
-
沁源已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褐馬雞「棲息天堂」
它又是中國特產珍稀鳥類,體高約60釐米,體長1-1.2米,體重5千克,全身呈濃褐色,頭和頸為灰黑色,頭頂有似冠狀的絨黑短羽,臉和兩頰裸露無羽,呈豔紅色,尾巴高高豎起。翅短,不善飛行,兩腿粗壯,善於奔跑。因生性好鬥,古人將其尾羽裝飾武將的頭盔,稱為「冠」,以此來激勵武將,直往赴鬥,雖死不置。這種制度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
-
全國首個農用酵素「微生物工廠」落戶沁源
圖為: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實踐基地在沁源揭牌中國農業大學與沁源淵源深厚,來往密切,合作頻繁。近年來,沁源縣踐行「兩山」理念,以「綠色立縣」為發展戰略,利用豐富的生態資源和獨特的自然環境,大力推動綠色轉型發展,發展成色和成效吸引了中國農業大學的高度關注,張天柱、胡躍高、王小芬等教授帶領團隊多次深入沁源開展科研工作,建立了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水漾年華」田園綜合體,並籤訂了有機旱作農業戰略合作協議,在全縣範圍內推廣有機旱作農業,取得了產教融合和校地合作的創新成果。
-
常州有秧歌?有,還曾是過年大戲
金壇檔案館一本《秧歌燈》手抄本再現「江南秧歌」;談莊秧歌燈背後還有諸多曲折故事沒有封面、沒有扉頁,甚至連頁碼也沒有,第一頁和最後一頁已經殘破不全。總共68頁中記錄了秧歌燈的唱段、曲調;其中還有兩頁專門標註出20多種道具燈的扎制草圖。1999年《秧歌燈》甫一面世,便打破了「江南有秧無歌」之說。 「秧苗天下算第一,七棵秧苗栽全了,風調雨順豐收年」,60歲的湯金龍張口就來,他是談莊秧歌燈第五代傳人。至今逢年過節,包括老湯在內的民間藝人依然會張羅表演。
-
跑旱船 扭秧歌 民眾樂翻天 寶塔區河莊坪鎮舉行各村秧歌匯演
核心提示: 為了讓全鎮人民過一個喜慶熱鬧、文明祥和的新春佳節,進一步豐富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2月8日上午,由延安市寶塔區河莊坪鎮政府組織的2017年元宵節秧歌展演活動在河莊坪金延安鼓樓廣場舉行。來自河莊坪鎮餘家溝村、李家灣村、井家灣村等6支秧歌代表隊400多人參加了此次秧歌匯演。
-
東阿大王秧歌:百年舞出來的風採
東阿大王秧歌東阿大王秧歌是一種民間舞蹈,歷史悠久,表演形式獨特,在當地有很大的影響力。大王秧歌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表演形式和藝術風格,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表現了當地民間藝人的美好心靈和高尚藝德。
-
「敦化傳統秧歌文化」秧歌音樂的命脈,中華精神的象徵
敦化傳統秧歌文化在敦化市秧歌文化博物館正廳,有兩面直徑1.5米描金彩繪的巨型大鼓。相信它給所有到過秧歌博物館的觀眾帶來深刻印象的展品。說起鼓可謂是秧歌音樂的命脈,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秧歌表演過程中的力量,源於中國遠古時期。《周易》記載:「鼓之舞之以盡神」。
-
海陽:拜年秧歌熱鬧開鑼 場面火爆
「沒有秧歌不叫年。」19日上午,一年一度的海陽大秧歌賀年會再次隆重上演。與往年不同的是,本次除了秧歌展演,還增加了海陽大秧歌傳承發展研討會和虎頭灣祭海祈福大典兩大環節,更加豐富了賀年會的內涵,不僅讓海陽百姓享受到了喜聞樂見的民俗文化大餐,又為海陽大秧歌這一非遺瑰寶的傳承搭建了良好平臺。
-
戲曲·廣靈秧歌|散發著濃鬱鄉土氣息的民間藝術瑰寶
由此可見,廣靈秧歌的形成年代,起碼也在乾隆十九年以前,甚至在清初康熙年間就有其雛形。 清末同治、光緒年間,隨著梆子劇種的蓬勃發展,廣靈秧歌也不斷成長壯大。大同、渾源、陽高以及河北省蔚縣、淶源縣、易縣等地區經常有廣靈秧歌班社的演出活動,因為它演出的「上墳」「趕腳」「過年」「打雁」「殺鞋」「殺狗」等劇目,生活氣息十分濃厚,符合觀眾厭惡戰爭,渴望和平幸福生活的心理,因此很受廣大觀眾歡迎。
-
法庫縣小牡丹二人轉藝術團舉辦秧歌匯演
法庫縣小牡丹二人轉藝術團舉辦秧歌匯演 法庫縣政府
-
海陽方圓秧歌隊為非遺月「秧歌進城活動」做準備
    膠東在線2月24日訊 正月裡,海陽市方圓秧歌隊的演員們沒閒著,他們載歌載舞,積極排練,為煙臺市非遺月的「秧歌進城活動」做準備。
-
達爾文與彗星蘭的故事
通過解說詞了解到,原來這是為了紀念達爾文與彗星蘭的一個傳奇故事。 當年,達爾文提出進化論後,許多人認為進化論是解釋不了蘭科植物花朵的結構的,並以此為依據對《物種起源》的觀點進行攻擊。為此,達爾文對蘭科植物的傳粉生物進行了細緻的觀察,以證明自然選擇是生物進化的動力,為《物種起源》提供補充材料。
-
花開為了誰——彗星蘭屬的故事
故事還是從大慧星蘭的長花距說起吧…… 1、從驚鴻一瞥到天才預言 1862年的1月25日,一個普普通通的日子。然而,對於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來說,這一天似乎不那麼尋常。達爾文開始關注蘭花和傳粉生物之間的故事,因此經常會收到來自各地的蘭花植物標本。
-
沁源韓紅溝的拍到的一幕...郭福虎寫下《七絕:芙蓉花香沁天宮》
終於把沁源這塊不毛之地,打造成宜居之地康養之城,太嶽明珠世外桃源。 閒暇之餘,沿沁河堤岸信步欣賞兩岸怡人美景,陣陣幽香,醉人心脾。筆者隨風聞香而行,眸前一亮,滿池荷花正綻紅,不輸華夏江南景。
-
「追蹤」這位登上湖南衛視的「海陽秧歌少年」,大家怎麼看?
這支山東海陽秧歌豪放自由又不失現代元素的巧思,讓現場觀眾大呼過癮。」前述推文中說:「在沈培藝和張藝興兩位風暴鑑證官的配合下,呂科鏑生動地介紹了山東三大秧歌的主要特點,還用野豬和糖醋裡脊的例子解釋了他與海陽秧歌的緣分。貢獻了笑點的同時,這位剛滿21歲的年輕舞者也讓海陽秧歌這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收穫了更多的關注和喜愛。
-
平山縣2019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傳統戲劇西調秧歌專場演出
8月16日上午,平山縣2019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傳統戲劇西調秧歌專場演出在縣文體活動中心廣場舉行。 此次活動由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主辦,縣文化館、縣非遺保護中心承辦,旨在弘揚我縣傳統文化,傳承本土傳統戲劇
-
沁源森林火災吞噬6名消防員 他們背後都有什麼故事
原標題:沁源森林火災吞噬的6名消防員 3月14日15時35分許,山西沁源縣沁河鎮南石村發生一起森林火災。在撲救過程中,因風向突變,7名沁源縣森林消防工作人員被困火場,經搶救,其中1人輕傷,6人搶救無效不幸犧牲。山西省政府批准這6名犧牲的同志為烈士,他們分別為:武俊文、陰楷、牛鵬飛、平亞琦、霍成和楊智丞。
-
故事:那年我遠嫁成和親公主,誰料心上人男扮女裝成我「婢女」
本篇內容為虛構故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她此生最大的心願,就是回到那片草原,如今,時機成熟,她已選好烈馬,你卻給了她當頭一棒,心念毀滅,赴死,是她唯一的請求。他的咆哮,聲聲帶著討伐和質疑的凌遲,南夕疲憊的重新閉上眼,良久又睜開,她終於正視周世堯,往日充盈的滿滿愛意和崇拜已經消失不見,如今,只一潭死水。「王爺,你設計這一切,就是為了救柳念念吧,我答應你,我可以救她,但是,你得答應我兩個條件。」
-
二月蘭的寓意和價值作用
二月蘭的寓意為謙遜質樸以及無私奉獻,是一種觀賞能力比較高的花卉,經常被栽種在庭院中,起到很好的裝飾點綴的效果,另外植株種子的含油量是比較高的,是很好的油料作物,夏季的時候也可以將其洗淨加入調料食用,口感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