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看懂行業的高精尖農用微生物技術是咋回事?

2020-11-26 騰訊網

高精尖微生物農用技術作為新型肥料發展的前沿技術,具有較高的技術門檻,對生產設備、技術工藝、研發積累、人才配置等都有很高要求。

整個行業依舊處於探索階段,市場魚目混珠、以次充好、李鬼當道的現象絕不鮮見,絕大多數種植戶消費群體對微生物產品認識不足,辨識能力有待提升。

今天小編帶大家走近上海漢和生物工程研發中心,了解一下真正的高精尖農用微生物技術研產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1

設備先進

上海漢和同時擁有中國目前產能最大、技術最先進、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多功能水溶肥和微生態產品生產研發基地,能滿足幾乎所有高端液體水溶肥料及各種微生物肥料的研發和生產需求。

工藝領先

上海漢和生物工程研發中心全部按照國際高標準要求承建,第一期項目投入1800萬元,總佔地面積6000平方,擁有目前國內最好的試驗及生產設備。擁有業界最為成熟領先的菌劑篩選、復配、保活、增效等一系列研產轉化工藝,整個發酵過程可做到電腦全自動控制、全自動無縫銜接,確保菌劑品質的穩定高效、品質如一。

品質卓越

具有超高純度、超高含量、超高活性、貨架期長、效果突出、質量控制嚴苛、可追溯性的優良特性。

技術合作

與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南京農大、華南農大、廣西大學等展開密切交流與合作。

成果優勢

靶向病原菌、複合微生物菌劑、微生態藥肥、生物有機肥、生物刺激素、微生物肥料添加劑、環保生物製劑、養殖微生態製劑等高新技術產品。

行業信譽

漢和微生物菌劑:

1

優秀菌種、菌株的研發和技術儲備不簡單

2

菌種的優選、復配技術、專利配方不簡單

菌株的優選和復配技術,本身就是一種專利技術。上海漢和生物工程事業部研發人員從目前農業面臨的棘手問題出發,針對環境汙染、土壤板結、化肥利用率低、重茬早衰、枯萎病、青枯病、根腐病、炭疽病、線蟲等病蟲害頻發的特性,從近千株的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解澱粉芽孢桿菌、巨大芽孢桿菌、乳酸菌、酵母菌、沼澤紅假單胞菌中,通過靶向篩選、活性分析、拮抗抑制、定向培育、相容互助及保活技術等綜合性研發,使之科學復配成具備固氮、溶磷解鉀矽鈣、活土增效、促生抗重茬、抗病害的多功能產品。

補充小知識:(知識來之不易需要點擊劃拉放大用心看!)

漢和微生物菌劑 八菌合一,指的是哪八株菌?有哪些功效?

相關焦點

  • 一篇文章了解微生物肥料!再也不怕被忽悠了
    3、對有害微生物的生物防治作用 由於在作物根部接種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在作物根部大量生長繁殖,成為作物根際的優勢菌,限制了其它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機會。同時有的微生物對病原微生物還具有拮抗作用,起到了減輕作物病害的功效。
  • 全國首個農用酵素「微生物工廠」落戶沁源
    1月4日,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實踐基地在沁源舉行揭牌儀式,並宣布全國首個農用酵素「微生物工廠」正式落戶沁源。雙方將在微生物技術領域展開研究合作,在全國打造有機生態農業的「沁源名片」。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黨委書記張遠帆,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副教授王小芬,中國農業大學全域有機農業協作組運營總監管然參加。
  • 「十二五」國家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農用微生物製劑與酶產品...
    近日,「十二五」國家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農用微生物製劑與酶產品創製」項目推進會在青島召開。項目首席專家、各課題負責人和主要科研骨幹共50餘人參加推進會。科技部農村中心有關負責人以及部分主題專家組專家參加會議,對項目的執行情況進行了點評和推進指導。
  • 「農用微生物製劑與酶產品創製」前景良好
    「農用微生物製劑與酶產品創製」前景良好 來源:世界農化網中文網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6-03-03   今日/總瀏覽:1/5654
  • 照明科普:一篇文章讓你看懂所有電光源光譜
    照明科普:一篇文章讓你看懂所有電光源光譜 2019-08-30 0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農用植物精油的春天已至!
    到底農用植物精油類產品有什麼用,怎麼用,本篇文章筆者就做簡要歸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目前,作物植保用藥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隨著隱性成分的添加受限,人們或將面臨農藥打不死蟲、打不死病的尷尬局面。世界範圍內,農藥新化合物推出速度減緩,老產品抗性加大。種植戶層面對作物產量追求與品質追求的佔比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只買便宜的的逐漸向選擇效果好的產品傾斜。
  • 中國檢測行業自主研發高精尖設備成新寵
    近年來,我國檢測設備行業突飛猛進,技術應用日臻成熟,自主研發的定製化檢測設備異軍突起,相關高精尖設備成為軍工和民用製造行業關注對象。作為國內知名的非標定製設備供應商,北京領邦儀器技術有限公司的研發團隊將各種尖端技術巧妙地應用到檢測設備中,不斷為我國檢測行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 2022年全球農用微生物製劑銷售額將達60.1億美元
    2017年全球農用微生物製劑的銷售額約為30.9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將達到60.1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4.21%。微生物製劑對全球農業和環境的貢獻是此類產品銷量增長的主要原因。相比化學農藥,微生物製劑的靶標更專一。
  • 一篇文章,引起玻璃心的破碎
    筆者近期寫的一篇評論文章,關於展會的感受及評論意見,被主辦方看到,本來以為是很高興的一件事,因為筆者作為觀展人的建議能被主辦方參考和吸收,能為行業的健康發展做出小小的貢獻也是善莫大焉。一位自稱主辦方的工作人員電話筆者(我私人電話不知道怎麼知道的,不是公眾號電話),說文章對對方造成了不好影響,與事實不符等等。1、作為業內人士,作為旁觀者,寫行業的評論文章,是我們的職責。因為行業的健康發展,是靠大家共同的努力的結果。合理化的建議,對規範行業進步是善事一件。
  • 聚焦「北鬥+」創新應用,北鬥天地以高精尖技術賦能傳統行業
    5月18日,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發布《2020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3450億元,較2018年增長14.4%,其中與衛星導航技術研發和應用直接相關的產業核心產值為1166億元,在總產值中佔比為33.8%。
  • 「微生物肥料」和「微生物菌劑」有區別嗎?
    微生物肥料:含有特定微生物活體的製品,應用於農業生產,通過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增加植物養分的供應量或促進植物生長,提高產量,改善農產品品質及農業生態環境。微生物肥料包含微生物接種劑(農用微生物菌劑)、複合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機肥。
  • 諾禾:諾禾2017微生物項目文章年度盛典
    回顧2017,豐收的一年,各種科研高分文章相繼發表,我們收穫滿滿。今天由微生物業務線主辦,開啟一場文章盛宴,讓我們共同致敬科研,致敬為科研付出的公司、學校和單位。將2017發表的項目文章進行了分類匯總,又將環境微生物多樣性研究進行了細分。
  • 微生物肥料行業現狀
    慢慢地投入到農業生產行業之中,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研究、管理,微生物在農業生產方面的生產、使用和管理越來越完善,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1996年,隨著微生物的使用量越來越大,相關職能部門才重視了微生物肥料的管理,把微生物的生產、銷售和應用納入了肥料管理的範疇,並且對相關的企業、經營者和使用者進行了培訓,人們的意識提高了,使用越來越規範了,微生物肥料的質量得以確保,該行業的發展逐步正規化。
  • 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在青島藍谷的首個產學研項目...
    4月29日,由山東大學(青島)和即墨市城市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共同推進的產學研項目「新型固氮殺蟲殺菌的微生物菌劑的生產工藝」取得重大進展,共同轉化的新一代多功能農用微生物菌劑——兼具高效殺蟲、抑菌和生物固氮功能的螢光假單胞菌,在雙方的合作企業青島德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次試生產中獲得成功,標誌著本項目的產業化邁出了關鍵一步
  • 一篇文章看懂MEMS全產業鏈
    MEMS生物傳感器是利用生物分子探測生物反應信息的器件,被列為新世紀五大醫學檢驗技術之一,是現代生物技術與微電子學、化學等多學科交叉結合的產物。未來MEMS生物傳感器在醫學、食品工業、環境監測等領域具有廣闊發展空間。kEdesmc四、MEMS的應用領域受益於物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將會給 MEMS行業帶來巨大的發展紅利。
  • 量子技術歷史文章集錦 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莫慌~貼心的圖圖已經將本公眾號所有量子技術相關的歷史文章都梳理如下大家快來一起學習吧!原創歷史文章集錦技經觀察 | 量子計算VS量子密鑰分發技術,全球量子競賽展開技經觀察 | 美國白宮國家量子協調辦公室發布《量子網絡戰略願景》技經觀察 | 量子定位技術能否取代GPS?
  • 北京經濟為什麼要走向高精尖?
    在北京發展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高資源能源消耗的產業已經不可持續。因此,北京迫切需要加快經濟結構尤其是產業結構的升級,為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夯實基礎。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條件下,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不斷湧現,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產業技術含量和創新水平普遍提高,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能力已經成為決定國家和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
  • 微生物所發表固碳展望文章
    微生物所發表固碳展望文章 2016-11-18 微生物研究所 【字體:大即便在微生物中實現這些天然固碳途徑的異源重構,由於並沒有改變固碳途徑的基本結構,仍然不能實現二氧化碳的快速生物轉化。  文章對同期發表的人工生物固碳途徑CETCH循環進行了評述。
  • 一篇文章讓大家看懂燃料電池到底是啥技術
    另一個重要的決定因素這是電解質,不同技術類型的燃料電池堆電解質的要求不同,不同的電解質的價格也會有所不同,並最終對燃料電池價格產生影響。固定領域引領氫燃料電池市場氫燃料電池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因其體積小、容量大的特點而成功應用於航天領域。進入70年代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氫燃料電池也逐步被運用於發電和汽車。
  • 微生物16S+代謝組學文章喜登微生物一區頂刊Microbiome
    :16S rRNA基因測序(歐易生物提供技術服務),LC-MS非靶標代謝組(鹿明生物提供技術服務)小鹿推薦一篇高分文章、中國農科院、青島農業大學等在微生物一區頂刊Microbiome、醫學一區頂刊GUT發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