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引起玻璃心的破碎

2020-12-05 水暖閥門者說

筆者近期寫的一篇評論文章,關於展會的感受及評論意見,被主辦方看到,本來以為是很高興的一件事,因為筆者作為觀展人的建議能被主辦方參考和吸收,能為行業的健康發展做出小小的貢獻也是善莫大焉。

不過,事情卻有小小波折。一位自稱主辦方的工作人員電話筆者(我私人電話不知道怎麼知道的,不是公眾號電話),說文章對對方造成了不好影響,與事實不符等等。

1、作為業內人士,作為旁觀者,寫行業的評論文章,是我們的職責。因為行業的健康發展,是靠大家共同的努力的結果。合理化的建議,對規範行業進步是善事一件。

2、一個大型展會,評論文章應該很多,但是被主辦方電話詢問、「關心」,是不是太玻璃心了。東西有優劣,事情有好壞,作為主辦方能聽到用戶意見的反饋,應該是很不錯的事情,能促使自己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提升用戶滿意度,但是如果只能聽讚歌,不能潑冷水,是不是應該反思。

3、點擊率231,對展會有不好的影響,我覺得是不是未免誇大其詞了。再說,文章只是評論爾爾,個人親身感受而已。鄧小平說過:「馬照跑,舞照跳」,需要參加展會的企業,是根據自身品牌發展和客戶定位,來決定是否參加一場展會,不可能因為一篇評論文章而受影響吧。

一篇文章,讓筆者節操掉了一地。

相關焦點

  • 怎麼才能「戒掉」玻璃心?心理學家:讓你內心強大起來的5種方法
    所以,一旦他們遇到這些情緒的時候,很容易就產生「我要破碎了」的感覺,並且變得易怒,煩躁或者自卑,懊惱。這就是玻璃心。如何才能戒掉玻璃心,讓自己的心理素質變得強大起來呢?你可以試試下面這5種方法。如果一個人缺乏目標,又無所事事,就很容易胡思亂想,也就容易變得「玻璃心」。因為內心強大反義詞從來都不是不是內心脆弱,而是找不不到方向。給自己定下目標,並為著目標前進。遠方的目標將會成為你最強大的驅動力。
  • 朱冰VS饒毅:一篇紐約客文章引起的辯論
    撰文 | 23Plus-徐思遠  ● ● ●  整件事情的緣起是今年5月The New Yorker上發表的一篇關於表觀遺傳學的報導Same but different——How epigenetics can blur the line between nature and nurture
  • 從「金剛石與石墨」的區別談如何打破職場玻璃心,煉就鑽石心
    我們一定要打破玻璃心,讓自己擁有一顆一克拉以上鑽石的心。由此可見職場大佬和小白之間的距離,只差一顆玻璃心,要實現小白到大佬之間的跨越,就必須打破這顆玻璃心。其中的艱難歷程,就是以壓力、溫度等苛刻的條件,將石墨變成金剛石的過程。那麼,怎樣打破職場玻璃心,內外兼修,煉就強大的內心呢?
  • 白人扮武則天吃蟑螂,還說是中國人家常便飯,我們生氣太玻璃心?
    這次引起爭議的,是《糟糕歷史》第六季第二集,這期節目主要是講述英國阿爾弗雷德大帝的生平,但是中間穿插了一段介紹同時期中國飲食的內容,「與此同時在中國女王武則天的朝廷上,他們正在吃一些很奇怪的東西。」還有一部分中國人直接在評論區裡吵了起來,爭論中國人到底吃不吃老鼠和蟑螂……另外,還有一些人覺得中國人太敏感了,簡直就是「玻璃心」。澳大利亞公共廣播機構SBS中文網頁上也放了一篇文章,叫《ABC兒童歷史劇辱華?
  • 心理:你有一顆玻璃心嗎?來測測你的心理承受力有多強
    心理:你有一顆玻璃心嗎? 是的1分 一般2分 不是3分 測試結果: 9-15分心理承受力:★ 正如前文所言,你有一顆典型的玻璃心,非常容易破碎,對於突如其來的事情總是無力應對。
  • 一篇NC文章告訴你circRNA研究新思路
    原標題:一篇NC文章告訴你circRNA研究新思路 但是今天分享的這篇NC文章提供了新思路!circRNA可以結合蛋白,阻止蛋白行使功能,產生生物學效應。
  • 上一篇文章是如何製作的?
    大量的紀錄片:棘龍這一篇文章可能是我為了寫文章看紀錄片看得最多的了。想深入了解還是去看人家原文章吧。《侏羅紀世界》隱藏信息在老奶奶被放出牢籠與暴虐霸王龍對戰的時候,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那就是他出來的時候撞翻了一個棘龍骨架。並且這個骨架還經常出現。因此我懷疑這個可能是棘戰神的。但棘戰神的神經棘明顯更高,並且這個好像帶有頭冠。
  • 高中地理:一篇文章掌握大氣分層
    文章將對此進行進一步介紹。大氣層溫度隨高度變化曲線圖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底部的大氣稠密,越往上會越稀薄。川航的事情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前擋風玻璃突然破碎,艙內溫度驟降到零下40度,全體人員保持鎮定,按照規則處理,最終化險為夷。飛機飛行高度大約就是平流層的底部,因為氣候條件相對穩定。這一層氣溫是比較低的。前面的例子作為引入,接下來對大氣分層一層一層地分析。
  • 讓全世界數學家頭疼的兩個問題,中國數學家用一篇文章搞定!
    今年9月,微分幾何學界頂尖期刊《微分幾何雜誌》(Journal of Differential Geometry)上刊登了一篇120頁的學術論文。論文一經發布,就引起了學界震動。
  • 每兩天發表一篇文章,這位教授的高產令人難以置信
    從今年的數據來看,他平均每兩天就會發表一篇同行評審的期刊論文,看起來他的產出並沒有因為新冠疫情而受到影響。根據Scopus資料庫的統計,2020年他已經有了161篇產出,目前整體的總產出已達864篇。他表示:「我可能會在一篇論文的初稿上花上5、6個小時,有些論文甚至要重審10次。」Elsevier的說明他說:「每天都有人寄給我文章,說『我很想讓你的名字出現在這篇文章上』,但我拒絕了,除非我做出了重大貢獻,否則我不會讓我的名字出現在這篇文章上。」然而,即使只是審稿,也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怎麼可能負擔這麼多論文?
  • 一篇高引用的綜述文章是如何寫成的
    如果要對整個課題方向全面把握,寫一篇綜述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在做過較長時間的相關研究後,寫綜述文章有以下幾個好處:  大的方面,能夠提高對整個課題方向的把握能力。通過詳細的、全面的文獻檢索和閱讀,可以對這個課題方向的發展脈絡、研究進展和最新成果會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和了解。  其次,是對自己工作的總結升華。
  • 任務分解:如何快速寫好一篇2000字的文章?
    之前一個朋友和我說,要寫一篇2000字的文章,他覺得好有壓力,一個星期過去了,一個字也沒寫,總想著往後拖延,但是這件事又不能不做,一直掛在心裡,每天都焦慮。我說,我們可以嘗試著把這個大任務進行分解,你就會發現其實很好完成。
  • 一篇「睡訓有害」的文章扒皮和科學論文寫作規則
    反正最後有一個博眼球的結論,很少有人會有時間去一篇一篇查證那些論文是不是真的像作者講的是這個意思。所以如果大家看到引文很多又不詳細解釋加上結論驚悚的文章一定要格外小心,不要輕易買帳。要麼自己去讀一下論文原文,要麼等專家解析闢謠都是更好的做法。
  • 一篇10分文章是怎樣煉成的?你有信心嗎?
    前幾天我們分析過5分左右的文章與2-3分的文章有哪些不同之處,那麼從5到10,一篇10分的文章是怎樣煉成的呢?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分析一篇10.19分的文章。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文章的內容,與5分文章相比有哪些異同: 1、首先研究材料的不同上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從美國機構中購買了細胞系來進行實驗,在該文章中,作者直接從臨床患者的病變組織中提取腫瘤細胞系進行培養增殖。
  • 微信公眾號如何單獨刪除一篇已發送的文章
    今天剛被公關了一篇文章要求刪除,因為之前的微信公眾號要刪除都是一下全刪除,如果今天發了5篇,那這5篇會同時刪除。但今天發現公眾號改進了,可以單獨刪除其中一篇。點擊微信左邊的群發功能(功能裡的第一個):點進去後,默認的是「新建群發消息」,在它旁邊有個「已發送」,點擊就能看到已發送的素材了:進入「已發送」後,就會出現過往發送的公眾號文章,在旁邊都有刪除按鈕,之前點擊刪除是全刪,現在有變化:點擊「刪除」按鈕後會彈出下圖,每篇文章前面有個可勾選的小框,現在想刪除哪篇就刪除哪篇了,勾選完點擊確定即可:
  • 釣魚屢試不爽, 一篇關於釣魚的好文章!
    釣魚屢試不爽, 一篇關於釣魚的好文章! 原標題:釣魚屢試不爽, 一篇關於釣魚的好文章!
  • 移動破碎站——打開礦山破碎新模式
    礦山的開發通常是離不了物料的破碎,便利、智能、品質、環保的礦山粉碎設備,是有助於礦山的開發,能夠提高礦山開發的效率。而移動式破碎站作為新興的可以移動的粉碎設備,它將要打開礦山破碎的新模式。移動式破碎站是移動式的破碎篩分體系,它包括顎式移動站、反擊式移動站、錘式移動站、圓錐式移動站、篩分站等等。
  • 超聲波破碎細胞的常見問題有哪些
    在表達重組蛋白後超聲波破碎細胞,採用冰浴,400w,破2s停1s,但是不一會就產生大量泡沫,影響   了破碎功率,pbs和tris緩衝液都是這樣,最後都是破碎不完全,而我的目的蛋白就在這些未破碎的細胞中。   1*會產生氣泡是因為你的探頭位置沒放好。探頭一定要接近底部,約1cm(我一般是距底部0.5mm)。
  • 寫一篇好的文章,這幾個技巧不可不知道
    威廉斯特朗克說:「文章有力貴在簡潔。句子不應包含不必要的詞語,段落不應包含不必要的句子,同理,一篇文章不應有不必要的段落,機器不應有不必要的零件。」那些寫作能力出眾的人大多是掌握了一些固定的重要寫作原則,並在寫作的過程中,反覆不斷的使用。
  • 破碎錘釺杆失效怎麼辦 分析圖解幫到你
    ,而破碎錘故障的發現、分析及避免,很多人卻不是太熟悉,這裡,鐵甲網為大家整理了破碎錘最重要的工作部件——釺杆的常見失效分析,希望能對廣大用戶有所幫助。引起的原因包括,工作角度錯誤;潤滑不足;潤滑脂類型錯誤;潤滑間隔不正確等等,一旦裂紋形成,應力集中就會導致疲勞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