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們分析過5分左右的文章與2-3分的文章有哪些不同之處,那麼從5到10,一篇10分的文章是怎樣煉成的呢?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分析一篇10.19分的文章。
參考資料:
標題:Therapeutic targeting of TFE3/IRS-1/PI3K/mTOR axis in translocation renal cell carcinoma
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Clin.Cancer Res.)
IF:10.19
接收時間:2018年7月30日
關鍵詞:易位腎細胞癌,異種移植,PI3K/mTOR通路
該文章的思路大致為:利用下一代測序和生物信息學分析技術,建立了一個translocation renal cell carcinom (tRCC)患者Patient-derived xenograft模型(PDX模型),之後又建立了藥物模型,進行體內動物治療。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文章的內容,與5分文章相比有哪些異同:
1、首先研究材料的不同上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從美國機構中購買了細胞系來進行實驗,在該文章中,作者直接從臨床患者的病變組織中提取腫瘤細胞系進行培養增殖。
除此之外,在該研究中,作者又建立了一個PDX模型,即獲取患者的病變組織移植至小鼠體內,這可以更好的保持腫瘤的異質性,並且當腫瘤發展至一定大小時再進行傳代轉染,這增加了實驗的周期,但是卻更加嚴謹,結果更有說服力。
2、在實驗方法與技術層面兩個研究運用的方法略有異同,均是用RT-PCR技術進行分子生物學檢測,用MTT方法進行細胞增殖實驗、免疫螢光法檢測蛋白表達,且都設計了體內動物實驗來進一步驗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不同的是在該文章中,作者又做了基因融合實驗以及siRNA介導靶基因沉默實驗,運用了染色質免疫共沉澱技術(ChIP-seq)。
3、在文章寫作方面Result部分:
Discussion部分:
發現了嗎?作者的文章寫作在每一句都有充分的數據或參考資料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或結果,這也是文章的加分項,增加了實驗結果的可信度
4、文章圖片實驗內容多,數據自然就多,圖片量肯定也大,在該研究中,作者放在正文中的圖片共6張,但每張圖片都是由很多小圖片組成,有的甚至多達16張小圖片,工作量可想而知,除此之外,作者還在文章結尾另外補充了大量圖片和表格,這些都為自己的實驗數據和結果增加可信度,且圖片設計更為專業、美觀,具有很高的清晰度,這裡挑選幾張給大家展示出來欣賞:
生信分析圖片展示:
由16張小圖片組成:
在文章結尾作者還補充了大量的圖片和表格:
5、文章發表周期
我們可以看到,從2018年1月30日投稿,到7月23日文章被正式接收,到最後7月30日文章見刊,花費了近半年時間,好事多磨,這中間必定經過多次的修改以及實驗和數據的補充,天將降10分文章與斯人,必將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困其心性,然後柳暗花明也......
以上即是文章的解讀,至此,一篇10分文章完成,這樣一個實驗項目,如果外包出去,小編估計費用至少在150萬以上,且後期論文寫作及圖片處理等方面的難度也不會低,怎麼樣,你有信心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