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怎樣閱讀科學文章

2020-12-02 生物谷

(圖片摘自Sciencemag.com)

2016年1月23日 訊 /生物谷BIOON/--Science雜誌的專欄作家Adam Ruben最近發表了一篇文章,對閱讀文獻的技巧談了談自己的看法。簡要敘述如下。

「從來沒有什麼事像讀文獻一樣,讓你覺得自己蠢到家了。

我記得我第一次讀這類超級晦澀難懂的文章時是在讀大學時期,當時我們被要求每周必須通讀並討論一篇新發表的文章,但我的確讀不下來。

於是,我每周都坐在桌子上,兩眼盯著文章中的每一句話看來看去,半天以後我才發現我一點知識都沒學到。等到每次上課時,我腦子裡只有一點是清楚的:我讀過這篇文章。然而,當老師就文章的內容提出一個問題時,我都不知道她在問什麼。沒辦法,她又換了一個更為簡單的問題,可我還是不知道她在問什麼。特麼的我真讀過啊!

這種經歷就像在幼兒園的時候:當我剛讀完一本超過我年級的讀物時我會感到十分驕傲,但如果你問我書中的任何內容,我卻答不上來。

在參加了幾次課後,我決定不能這樣下去了:在我沒有讀懂一篇文章的時候,絕不去讀下一篇。然後,我拿著當周的文獻去到圖書館。注意,不是普通的圖書館,而是一個灰暗的小型生物學圖書館,裡面充斥著世界上最奇怪的生物:蟲子和博士後。

我將文獻放在一張大大的、空空的桌子上準備開始擼。為了避免幹擾我當時也是絕了:1、避免同學朋友叫我喝酒,我故意選了幽暗的,人流少的前廳;2、避免電話騷擾,我看了一下,哦,1999年,沒有電話呢還。

最重要的,如果我有一句話裡一個字看不懂,那就不能往下一句去。除非通過查字典找到這個字的意思,然後保證整句話理解通透了。

記憶猶新的是一個叫「exogenous」的字,這個字我之前不認得,但過去經常會略過去,然而這是錯誤的做法。

整篇文章(一共三頁)通讀下來,花了我兩個多小時,但這次,我保證我理解了。

然後我想到:喔,我拿下了,拿下了!

忽然又想到:特麼的,我還要再來一次?

 

以上是我的個人經歷,如果你剛開始學術生涯,那麼也許你會面臨相同的困境。我將列舉你在讀文章時會經歷的十個不同階段,這會幫助你更好的去認識自己。

1. 樂觀。這能有多難,你輕輕地給自己一個自信的微笑,一天喝八杯咖啡都沒事有一大堆的終身教職等著我呢。畢竟自己已經讀了幾十年的文字了,文獻有怎麼樣,不就是字麼?(真的嗎,傻乎乎地)

2.害怕。這時候你會有這樣的感覺:噢,這些才不是文字呢,簡直了,然後你會慢下來,開始分析音節,研究術語的語法,查閱縮略語,一遍遍地重複。恭喜你:題目終於看完了!

3.後悔。你開始認識到這工作也許要花費比想像中多得多的時間。為什麼?你難道以為坐公交就能順便讀篇文章嗎?這時候你會感覺時間真的不夠用。然後就是開始妄想,你會妄想自己生活在60年代,辦公室中有一堆蜂鳴器,然後隨便一按,「Phoebe,取消我一月的計劃。你會妄想是不是這篇文章有更精簡的版本,比如250字以內的?

4. 投機取巧。為什麼?這是什麼?摘要嗎?雜誌的編輯們肯定知道沒有文章是理解不了的,乾脆找他們要摘要得了。我想要一個短一點的版本。好吧,就這麼幹。

5. 困惑。什麼玩意兒啊,這篇文章的摘要到底想說什麼?為什麼40個字的句子會這麼長?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縮略語?為什麼作者要用「Characterize」這個字五次這麼多?

6.分心。有沒有給鴨子用的智慧型手機呢,如果有的話,應該怎麼工作呢?這種設備能拿來幹什麼?…Paul Simon的那首歌中的歌詞「You can call me AI」到底是什麼意思?如果擁有一個麵包機人生是不是會變得不一樣?那首先是不是需要買酵母,酵母貴嗎?沒幾天就能自己給自己做麵包吃,味道跟買來的肯定不一樣。…Paul Simon還活著嗎?最好查查維基百科,有時候會把他跟Paul McCartney 或者Paul Shaffer搞混了

7. 意識到時間已經過了15分鐘,而你卻還停在上一句中。

8. 下決心。好啦好啦,這次要來真的了。真的真的要讀了,好的,深呼吸。現在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讀文章紙上的墨點點,一個,兩個,三個

9.發狂。這特麼是個人寫出來的句子嗎?誰能讀懂!!!

10. 對人文學科的發展歷程陷入了沉思。學術類文章如果寫在非學術期刊上是不是會好懂一點?

 

科學類文章是很奇怪的東西。我們為了寫這麼一篇要花幾個月甚至長達數年的時間。我們用晦澀難懂的語言去描述,甚至別的同行都不一定會懂。我們把它放在付費網站中,需要花34.95$可能才能買到。我們自己不一定能搞定,因此我們需要召開「journal club」去完全理解一篇文章。

你能想像如果主流期刊中的文章都像科學類文章會怎樣嗎?考慮一下,《時代周刊》的封面文章突然出現了48個作者。或者在《經濟學人》雜誌的一個小方塊的文章也需要作者對其寫進去的每一個東西做詳細的描述,比如公司的地址,生產商信息等等。

你們明白嗎,科學類文章富集了人類智慧,需要利用高度集中的精神來理解其中的奧義,而你僅僅覺得它寫的不好。對於剛剛入門的孩子們,歡迎你們。但抱歉的是,即使我們非常希望寫的通俗易懂,然而有時候由於學科專業過於深入,我們需要大量的專業術語。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即使是黑莓手機,如果是鴨子的話,也用不慣的。

(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生物谷推薦英文原文報導:How to read a scientific paper

 

相關焦點

  • 考研英語:怎樣看閱讀文章?
    【摘要】大家肯定看多很多做閱讀的方法,我們在借鑑的同時,應該尋找適合自己的。拿到一篇考研英語閱讀,該怎樣從整體上把握呢?
  • 【美國】Data Science數據科學專業TOP10
    今天說說美國這幾年大熱專業:Data Science數據科學。Data Science是一項交叉學科,開設在研究生院中,主要由三大塊知識內容構成,它們分別是:1. 統計學與機器學習2. 計算機科學與軟體開發3.
  • 科學雜誌 science | 高清電子版分享2018全年
    《科學》 雜誌屬於綜合性科學雜誌,英文名:Science  。它的科學新聞報導、綜述、分析、書評等部分,都是權威的科普資料,該雜誌也適合一般讀者閱讀。該期刊的主要關注點是出版重要的原創性科學研究和科研綜述,此外《科學》也出版科學相關的新聞、關於科技政策和科學家感興趣的事務的觀點。不像大多數科學期刊專注於某一特定領域,《科學》和它的對手《自然》期刊涵蓋了所有學科。根據期刊引證報告,《科學》在2014年的影響因子為31.477。
  • 未來科學大獎,Science或出現首篇被撤稿中國論文|紅黑榜
    遭到投訴的文章標題為:「電場誘導異質界面金屬態構建超質子傳輸」,這個課題屬於燃料電池領域,發表時間為7月10日,第一作者為中國地質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的吳豔,通訊作者為宋懷兵和朱斌。文章發表後僅一個月,便在Pubpeer上遭到了網友質疑——文內多處圖片與論文作者發表過的文章高度相似。
  • Science:自然選擇怎樣影響有機體的適應能力和進化
    最近來自蘇黎世大學、聖塔菲研究所等的研究者在Science發表文章,通過對螢光蛋白的定向培養實驗,發現蛋白質的演化受到選擇壓力大小的影響。經典的達爾文進化論認為自然選擇引起生物適應性變化,進而發生進化,而這項研究則認為適應和選擇可能是同步進行的。
  • Science主編頭條發文,怒斥川普:你對科學撒謊
    的文章,該文章作者為 Science 雜誌主編 H.Holden Thorp ,主編在文中怒懟美國總統川普對科學撒謊。美國頂尖學術期刊主編親自下場怒懟美國總統,實屬罕見,為方便讀者閱讀,生物世界第一時間將文章內容翻譯為中文,以下為翻譯版本:
  • 涉嫌數據造假,Science正式表達對中國學者文章可信度的關切!
    2020年7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宋懷兵和朱斌在Science上發表文章
  • 資源動態 | Science期刊資料庫
    期刊名中文:《科學》2017年影響因子:41.058期刊介紹:刊載文章涉及自然科學各個領域,同時是一個科學新聞類刊物,每周報導科學界重大新聞。訪問連結:http://www.sciencemag.org/期刊名中文:《科學信號》2017年影響因子:6.378期刊介紹:發表代表細胞信號轉導方面最新研究進展的同行評審原始研究文章,包括信號轉導網絡、系統生物學
  • 怎樣閱讀原版英語文章1:Brush your teeth(1)
    怎樣閱讀原版英語文章1:Brush your teeth(1)英語閱讀能提高英語水平(含口語)嗎?下文閱讀時,不是用來給你「翻譯」成中文的,是用來給你「翻譯」成英文的。試試:She walked into the bathroom. She took the cap off the tube of toothpaste.
  • 我校留學生校友Mostafa Kheshti在Science發表letters文章
    近期,我校伊朗籍留學生校友Mostafa Kheshti在《科學》(Science)期刊發表Letters文章《保護伊朗扎格羅斯森林免受野火危害》,討論近年來伊朗境內扎格羅斯橡樹林野火發生頻次快速增長的自然因素、人為因素和意外因素,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研究提供思考。
  • 閱讀技巧:怎樣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寫作意圖、目的。我們要歸納中心思想,首先必須讀懂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後從審讀題目、開頭、結尾、重點段落、議論部分、考題中的提示等方面入手來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那麼,我們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呢?
  • 理學院崔景安教授團隊研究成果被science刊發文章引用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06/11/science.abc0035/tab-pdf>《Science》文章截圖作為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出版的一份學術期刊,《Science》是全世界最權威的學術期刊之一。
  • 2017屆英語閱讀理解答案解析!
    【考點】O3:廣告布告類閱讀.【分析】本文是一則介紹太平洋科學中心的廣告,介紹了太平洋中心的購物,就餐,租賃信息以及太平洋科學中心的職能.【解答】21.BDA21.B 細節理解題.Don’t forget to stop by Pacific Science Center’s Store while you are here to pick up a wonderful science activity or souvenir to remember your visit.可見去太平洋科學中心購物,可以順便買紀念品
  • 快速閱讀是一種怎樣的閱讀法?
    還有一部分人提到快速閱讀,就會想當然的認為一目十行之類的,如果你是這類人,那麼很不幸,因為你太理想化了,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極少人或許可以真的做到。事實上,真正的速讀(需要訓練方能獲得、掌握)並不是一味的要求你快速的閱讀。速讀在國際上,是一種流行的閱讀方法,旨在通過科學的訓練,取得閱讀速度與理解力之間的平衡,培養終身受用的閱讀習慣。
  • 怎樣概括文章內容
    考核點二:是否能根據題目要求,簡潔完整地對文章整體或局部內容進行概括性複述。考核點三:是否能用準確而又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或人物的行為情感。這三個要求是所有學生做閱讀題時錯誤比較集中的地方。錯誤現象一:語言不夠簡潔,概括語言過於具體。錯誤現象二:內容不完整,丟失主要內容。錯誤現象三:語言不夠準確。
  • 學習怎樣在《Science》上發Letters|science|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截圖引自科學網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9/6/427632.shtm能在CNS上發表論文自然是相當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不過CNS也不光是只刊發論文,還開設有一些其他欄目。
  • 科學啟蒙總教材:比爾教科學+兩部Science Show下載
    上一篇文章可以看作是科學啟蒙的總綱(回復K01,查看《大預習原理》)。
  • 【小學1-2年級語文閱讀技巧四】寫景狀物類文章閱讀入門
    在語文課本和課外閱讀中,我們常常會見到一些介紹、描述類文章。這些文章有些是描寫自然現象(如風、雨、雪)、地理環境(如森林、高山)、名勝古蹟(如故宮、大雁塔)的,我們稱做寫景類文章;有些是描述事物的,如動物、植物、靜物,我們稱做狀物類文章。
  • 最新Science期刊連發三篇Report類型文章和1篇Letter類型文章...
    DOI: 10.1126/science.aav6695。鑑於這三個研究小組都未能重現2016年那項研究的成果,Science期刊主編Jeremy Berg在該期刊上發表了一篇letter類型的文章來描述了他堅持發表編輯關切而不是撤回那項研究的原因。Berg指出發表編輯關切旨在提醒讀者當前的證據表明2016年那項研究報導的結果並不可靠,因此無法為指導HIV治療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礎。
  • 2016年雅思閱讀文章備考常識
    雅思閱讀文章備考常識主要給大家分享了簡介、文章來源、文章類型、文章結構四個方面,希望大家對雅思閱讀文章有一個更好的了解。第二部分通常有2篇文章,第三部分則為一段較長的文章。文章內容和題目均出現於問卷中。第二部分:雅思閱讀文章來源我們都知道,雅思閱讀文章多從世界著名的網站雜誌報刊中選取,但是了解具體是哪些網站嗎?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大家可以在休閒的時候多瀏覽一下上面的文章,對大家雅思閱讀備考非常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