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萬年前或存巨型鴨嘴獸 挑戰現有演化論

2020-11-25 中國青年網

 

  示意圖:一隻生活在新生代中晚期的巨型鴨嘴獸,它擁有巨大的牙齒,足以讓其殺死一些較大的獵物,如肺魚,甚至是體型較小的烏龜

  新浪環球地理訊 北京時間11月6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還有什麼比一隻可以分泌毒液,擁有鴨子般的嘴,卻能像哺乳動物那樣產卵更酷的呢?答案是,它還擁有巨大的體型!而這正是最近科學家們的一項研究成果所表明的結果。

  研究人員發現一種體長可能達到1米的巨型鴨嘴獸,其學名被稱作「Obdurodon tharalkooschild」。這種巨型鴨嘴獸生活在500萬~1500萬年前的澳大利亞森林淡水湖泊之中。相比現存的鴨嘴獸,這種古獸的體型可要大得多,因為前者的體長一般僅有38釐米左右,看上去就跟普通的家貓差不多大。

  研究人員是通過一顆牙齒做出這一發現的。這顆牙齒化石數年前被發掘人員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西北部裡弗斯利世界遺產保護區(Riversleigh World Heritage Area)富含化石的石灰巖中找到。

  隨後這顆牙齒化石便被丟進了紙盒並被遺忘在辦公室的一角。直到2012年時,來自美國紐約州布朗大學的博士研究生麗貝卡·皮恩(Rebecca Pian)將它重新翻找了出來。當時皮恩正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開展研究工作。

  皮恩注意到這裡有一顆牙齒非常特別:它看起來像是鴨嘴獸的牙齒,但它的尺寸比任何已知的鴨嘴獸牙齒都更大。在經過細緻的研究之後,她對自己說:「等一下,這顆牙齒不但尺寸很大,它本身的外形也很特別。」當她將這顆牙齒化石拿給後來成為她的研究合作者的同事麥克·阿徹(Mike Archer)觀看時,後者立即對她的觀點表示贊同。

  舉例來說,這枚牙齒具有明顯只屬於鴨嘴獸的獨特形狀,但與此同時它也具有一些特別的突起和脊狀體是此前從未見到過的。為了從這枚牙齒推測其所有者的體型大小,皮恩和同事們將這枚牙齒與其他鴨嘴獸的牙齒進行了比對,從而計算出這種未知生物的大致體型。

  計算的結果顯示這種巨型鴨嘴獸的體型比任何已知的鴨嘴獸都要大,這一結果對現有鴨嘴獸演化的理論構成挑戰。

  填補空缺

  這種古老的鴨嘴獸種類屬於一種罕見的卵生哺乳動物——單孔目,這一類別下目前僅存三個物種:一種鴨嘴獸,以及兩種針鼴鼠——一種生活在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島的短鼻針鼴鼠,以及只生活在紐幾內亞島的長鼻針鼴鼠。

  到目前為止僅有4種已經滅絕的鴨嘴獸種類被發現過,每一種都生活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從而讓科學家們認為這種情況只有兩種可能性,要麼是這些化石之間存在巨大的斷代,再或者就是鴨嘴獸的族系多樣性非常低。這一問題的困難之一就在於,對於遠古時期的鴨嘴獸來說,很多時候只有它堅硬的牙齒在經歷時間的衝刷之後被保存了下來。

  而現在,隨著這一巨型鴨嘴獸種類的發現,研究人員們開始思考鴨嘴獸的演化譜系是否會比原先想像的更加複雜一些。皮恩研究組的這篇論文已經在11月份出版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雜誌上公開發表。

  從皮恩研究的這枚牙齒化石的特徵上觀察,其尺寸較大,並且顯示很多食肉動物的特點,這暗示這種巨型鴨嘴獸的食譜可能與現今的同類近親之間存在差異,今天生活的鴨嘴獸通常都以柔軟的無脊椎動物為食。相比之下,這種遠古鴨嘴獸可能會捕食一些體型相對更大一些的獵物,如青蛙。皮恩認為,這種營養豐富的食物可能也解釋了為何這種遠古鴨嘴獸的體型能夠長到這麼巨大。

  這一發現的另外一項令人驚訝之處還在於,從以往發現的化石上來看,鴨嘴獸種群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的牙齒似乎是隨著進化過程越變越小,越變越少的。比如今天現存的鴨嘴獸,它們只有在幼年時期嘴裡才有牙齒,而成年鴨嘴獸的嘴更像是名符其實的鴨子嘴。

  甚至,科學家們懷疑,此次新發現的巨型鴨嘴獸有可能是某種現在已經滅絕了的鴨嘴獸譜系中的旁系分支物種。

  紮實研究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脊椎動物古生物實驗室主任蒂莫西·羅維(Timothy Rowe)表示:「這看起來是一項紮實的研究工作,如果是我看到這樣一枚牙齒,我也會認為這是一種新的種類。」儘管本人並未參與這一研究,但羅維表示,鴨嘴獸的牙齒非常特別,因此可以非常明確地判斷出這枚牙齒的化石必定屬於某種鴨嘴獸。

  這位古生物學家還指出,這項發現進一步證明了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實際上對於鴨嘴獸和針鼴鼠的演化歷史了解的並不全面。不過他也表示:「我們現在已經開始彌補這些漏洞,而這一點總是令人欣慰的。」(晨風)

相關焦點

  • 一朵1500萬年前的花 能讓我們接近花朵演化的真相嗎
    丁氏花復原圖包含1500萬年前丁氏花的琥珀受訪者供圖中國蘭州網10月14日消息 雍容華貴的牡丹、冰肌玉骨的水仙、出汙泥而不染的荷花……千百年來,人們用詩詞、歌曲、繪畫、影像作品讚美花朵的芬芳美麗、賦予它們深刻的寓意。
  • 科研|一朵1500萬年前的花 讓我們接近花朵演化的真相
    百餘年來,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深入人心,但花朵的演化史卻是植物學家的難解之題,花朵演化之謎甚至被《科學》雜誌列為125個世界級科學難題之一。植物學界猜測認為,花是一個縱向壓縮的枝。這得到很多植物學家的認可,也得到現代植物學研究的支持,相關化石證據卻一直缺席。
  • ...張國捷/周琦等首次發表鴨嘴獸和針鼴的基因組,為哺乳動物的演化...
    張國捷/周琦等首次發表鴨嘴獸和針鼴的基因組,為哺乳動物的演化提供新的線索 2021-01-07 16: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古生物學家發現1500萬年前的奇特花朵,或可解開花的演化之謎
    百餘年來,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深入人心,但是花朵是如何演化的卻一直是進化生物學家的難解之題。近日,中國、西班牙古生物學者在約1500萬年前的琥珀化石中發現一種奇特的花。(圖片來源於網絡)領導該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員王鑫介紹,此次研究涉及的琥珀化石產自北美洲多米尼加,距今約有1500
  • 南漳-遠安動物群中首次發現遠古「鴨嘴獸」
    近期,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程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帶領的研究團隊,在早三疊世(約2億4千8百萬年前)南漳-遠安動物群中首次發現了與現生鴨嘴獸具有相似捕食方式的海生爬行動物
  • 重磅 | 南漳-遠安動物群中首次發現遠古「鴨嘴獸」
    據中國地質調查局網站消息,近期,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程龍帶領的研究團隊,在早三疊世(約2億4千8百萬年前)南漳-遠安動物群中首次發現了與現生鴨嘴獸具有相似捕食方式的海生爬行動物。卡洛董氏扇槳龍化石照片及素描圖(圖片來源:中國地質調查局)鴨嘴獸是最原始的哺乳動物之一,最早出現在2500萬年前,現今僅生活在澳大利亞。
  • 奇異動物-鴨嘴獸
    綱哺乳綱 Mammalia目單孔目 Monotremata科鴨嘴獸科 Ornithorhynchidae屬鴨嘴獸屬 Ornithorhynchus種鴨嘴獸 O. anatinus鴨嘴獸的骨骼成年鴨嘴獸:體長30-48釐米尾長10-15釐米體重500-2000克鴨嘴獸全身裹著柔軟褐色的濃密短毛,腦顱與針鼴相比,
  • 南漳-遠安動物群中首次發現遠古「鴨嘴獸」!
    近期,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程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帶領的研究團隊,在早三疊世(約2億4千8百萬年前)南漳-遠安動物群中首次發現了與現生鴨嘴獸具有相似捕食方式的海生爬行動物
  • 10條性染色體,擁有3種生物的遺傳物質,鴨嘴獸為何如此奇怪
    不過,說到澳洲大陸最奇怪的動物,則莫過於鴨嘴獸。當科學家們越來越了解這種動物時,也越發感覺它們的詭異之處令人震驚。除了詭異,還是詭異鴨嘴獸屬於哺乳動物,也就是說,它和我們有共同的祖先。不同的是,鴨嘴獸還保持著哺乳動物比較原始的形態。從外形上講,鴨嘴獸就非常奇怪,以至於生物學家喬治·肖在看到它的標本時,以為是有人惡作劇拼出來的。
  • 中美學者發現1500萬年前的棗
    考古現在進行時【中美學者發現1500萬年前的棗】中、美古生物學者最近在福建漳浦發現一種1500萬年前的南酸棗化石。就像人們熟知的木乃伊,這些乾枯、脫水的化石將遠古南酸棗的形態結構立體保存了下來。這說明,1500萬年前的遠古南酸棗,形態比現代「子孫」更加多樣。
  • 既下蛋又哺乳、且有毒,顛覆哺乳類印象的鴨嘴獸
    這也是哺乳類動物歷經億萬年來演化,提高後代存活率的一種繁殖方式。但凡事都有例外——鴨嘴獸。它是地球上為數不多的卵生哺乳動物之一(即下蛋、又哺乳),而且有毒。在人們發現它們後,簡直顛覆了科學家對哺乳動物的印象,一度認為是一個惡作劇。鴨嘴獸,現存最古老且歷經演化,仍不曾改變的哺乳動物!
  • Nature:鴨嘴獸和針鼴基因組
    來自Nature的一項最新研究,組裝並分析了鴨嘴獸(Ornithorhynchus anatinus)和澳洲針鼴(Tachyglossusaculeatus)的參考基因組,它們代表了僅存的兩個極端物種。
  • 我國發現遠古鴨嘴獸龍 可達鴨的爺爺這個可以有
    我國發現遠古鴨嘴獸龍 可達鴨的爺爺這個可以有時間:2019-02-17 22:0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國發現遠古鴨嘴獸龍 可達鴨的爺爺這個可以有 據央視新聞報導,今日,我國湖北地區首次發現了2個與現代鴨嘴獸具有相似捕食方式的海生爬行動物化石。
  • 「四不像」的鴨嘴獸,皮毛髮出螢光,它進化成發光生物有什麼好處
    那麼研究人員是如何發現鴨嘴獸的皮毛會發出螢光的呢?鴨嘴獸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在了解該發現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對鴨嘴獸有所了解。根據考古研究,這種哺乳動物早在2500萬年前就出現了,如今依然還存活著,而且僅僅分布在澳大利亞。
  • 多少人搜過「鴨嘴獸滅絕了嗎」
    而且過去的科學家對鴨嘴獸種群數量的研究質量參差不齊。白天追蹤不到鴨嘴獸,而傳統追蹤物種的足跡檢測根本不起作用,因為它們大部分時候都待在水裡。 現在研究人員利用環境DNA等技術,監測它們在水中的情況,並對它們的活動進行聲學標記。公眾還可以用一款名為「發現鴨嘴獸」的應用程式,記錄自己看到的鴨嘴獸。
  • 化石證據無法反駁,13.6萬年前滅絕物種再現,進化論不對?
    作者:文/虞子期在科學之中,科學家們常說生物都是遵循「進化論」,然後地球上卻出現了一些類似「違背」進化論的生物,到底是不是真實存在?根據外媒BGR科學報告指出,在地球上就出現了一種被認為滅絕的生物出現,這可以說完全不符合「進化論」的情況,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情?難道進化論真的有問題?
  • 人類的文化演化和文化智能
    人類和動物的不同是,人類經歷了文化演化,並在文化演化中獲得了文化智能。 一般而言,人類的生物進化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500萬年前的森林古猿算起,人類的文化演化可以從現代人類的祖先,也就是20萬年前的智人算起。
  • 我國發現遠古「鴨嘴獸」龍 距今約2億4千8百萬年
    鴨嘴獸是最原始的哺乳動物之一,它是未完全進化的哺乳動物,種類極少,同屬之中只有鴨嘴獸一種動物,也是最低等的哺乳動物之一。鴨嘴獸在學術上有重要意義,歷經億萬年,既未滅絕,也無多少進化,始終在「過渡階段」徘徊,充滿了神秘感。這種全世界唯有澳大利亞獨產的動物,因追求標本和珍貴毛皮,多年濫捕使種群嚴重衰落,曾一度面臨絕滅的危險。
  • Nature:鴨嘴獸進化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該研究報導了單孔目基因組的最新研究結果,研究團隊發表了鴨嘴獸和短鼻針鼴的基因組,並利用其信息對哺乳動物的演化以及單孔目性染色體演化進行了分析,為深入了解哺乳動物的重要演化歷程提供了新的結果。通過X、Y染色體之間的比較,研究發現在單孔目的5條X染色體(依次編號1-5)中,最古老的是X1染色體(約1.75億年前),其次是X2、X3、X5,最年輕的是X4——這個在鴨嘴獸和針鼴分化之後才各自獨立演化出來的性染色體。
  • 至今仍舊存活的5種古老物種,鴨嘴獸上榜,最後一種國人最愛吃
    至今仍舊存活的5種古老物種,鴨嘴獸上榜,最後一種國人最愛吃地球,最早誕生於46億年前。這是一個非常非常漫長的時間,慢到地球上的生物生而更替,某種生物會被另一種生物給代替,到了現在,地球上已經失去了很多的古老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