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頭條:新冠病毒可在體外存活17天,武大著手開學準備,施一公創辦...

2021-01-19 前瞻網

自然》:60%的新冠感染者可能無症狀,或導致疫情二次暴發

最近,《自然》在線發表的一篇新聞報告顯示:30%~60%的新冠感染者無症狀或者症狀輕微,但他們傳播病毒的能力並不低,可能會引發新一輪的疫情大暴發。目前一些研究證實,輕症或無症狀的病毒感染者,具有高度傳染性。在症狀較輕時,這些感染者喉部拭子中的病毒水平較高,易通過咳嗽或打噴嚏傳播病毒。

英國開展新冠病毒大規模全基因組測序,劍橋等 13 所大學參加

據英國劍橋大學官網23日消息,該大學和包括牛津大學等在內的 13 所大學將耗資 2000 萬英鎊,開展新冠病毒大規模全基因組測序工作,旨在幫助政府和科學家更好地了解、應對和控制新冠肺炎傳播。該聯盟參與單位包括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公共衛生機構、惠康桑格研究所及眾多學術機構,它們將對新冠病毒測序並將結果與醫院、各地 NHS 中心和政府共享。

張伯禮:中西醫結合救治是中國方案亮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3日在武漢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藥物。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表示,中醫早期介入、全程參與,「我們雖然沒有特效藥,但我們有中醫有效的方案,中西醫結合救治是我們中國方案中的亮點。」

鍾南山團隊新研究:連花清瘟體外試驗顯示抗新冠病毒抗炎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團隊最新發表在《藥理學研究》(Pharmacological Research)期刊上一項題為《連花清瘟對新型冠狀病毒具有抗病毒、抗炎作用》「Lianhuaqingwen exerts anti-viral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against novel coronavirus (SARS-CoV-2)」的研究顯示:連花清瘟在體外試驗中顯示出抗新冠病毒的作用。

上海研製新冠病毒核酸標準物質獲批

上海研製的「新冠病毒體外轉錄RNA標準物質」近日被批准為國家級標準物質,能有效評價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的準確性。這是新冠病毒首個由地方研製成功並獲國家批准的體外轉錄RNA標準物質,可供國內外核酸試劑盒生產企業和研發機構使用,研製及審批時間從一年以上縮短至兩個月。

CDC報告:新冠病毒在「鑽石公主」號存活了17天,46.5%患者無症狀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周一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冠狀病毒可以在表面上存活長達17天,比以往的研究預測更長。該研究考察了嘉年華郵輪公司擁有的「鑽石公主號」和「至尊公主號」船上對COVID-19暴發的兩種公共衛生應對措施。

世衛組織啟動大型全球性臨床試驗,評估四種最有前途的新冠藥物療效

上周五,世衛組織宣布啟動一項全球性大型臨床試驗,檢測四種被認為最有前途候選藥物治療 COVID-19 患者的療效。這四種藥分別為瑞德西韋、洛匹那韋 / 利託那韋、幹擾素 β:以及氯喹。

匹茲堡大學科研團隊正改造麻疹疫苗來對抗新冠病毒

匹茲堡大學疫苗研究中心的科研團隊正在測試一種實驗性新冠病毒疫苗,它是在現有麻疹疫苗基礎上開發的。正如KDKA報導的那樣,研究團隊已經使用新冠病毒對麻疹疫苗進行了基因改造,並將新的遺傳物質附加到疫苗上,希望能夠防止該病毒在宿主體內紮根。

一項70萬人研究發現,高血壓和肥胖是人類早逝殺手

最新發表在《自然-醫學》的一項研究,大阪大學的研究人員從英國生物樣本庫中,分析了全球70多萬人的基因和臨床資料,發現對高血壓或肥胖等特殊性狀具有遺傳易感性的人群壽命較短。並且,高血壓縮短了所有人群的壽命,而肥胖顯著縮短了帶有歐洲人血統群體的壽命。該研究表明,個體可以利用基因檢測,找出這些和壽命縮短相關的基因,並有針對性地獲得醫療支持將可以降低健康風險,延長壽命。

一種形似蠕蟲的生物,是絕大多數現代動物的共同祖先

現代大多數動物都是兩側對稱動物,它們有著共同的特徵:身體有著背腹之分;身體兩側對稱;身體有兩個口,中間由消化道連接。而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的新研究,找到了最早的兩側對稱動物祖先:一種形似蠕蟲的生物Ikaria wariootia,它長約2~7毫米,寬約1~2.5毫米,具有兩側對稱特徵。它們生活在5.55億年前,與最終走向演化「死胡同」的海綿動物不同,Ikaria wariootia的關鍵演化特徵延續至今,是已知最早和現代生物演化樹上有關係的複雜生物。

中科院曾藝研究組在體外重構小鼠「人工胰島」

在一項發表於《細胞》雜誌的研究中,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曾藝研究組在小鼠身上發現一群新的細胞類別——Procr+ 細胞,並證實 Procr+ 細胞是胰島中的成體幹細胞。研究人員藉助幹細胞體外培養的方法,建立了一種 Procr+ 胰島幹細胞與血管細胞共培養的 3D 培養體系,成功獲得了有功能的小鼠「人工胰島」(胰島類器官),為下一步人體「人工胰島」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古DNA研究 破譯青藏高原人群遺傳密碼

青藏高原古代人群之間有著怎樣的遺傳聯繫?古人群對現今生活的西藏人群作出了怎樣的基因貢獻?為了找到答案,中科院古脊椎所付巧妹團隊聯合多家單位,對距今5200年以來青藏高原人群線粒體基因組展開研究。近日,《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在線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

《柳葉刀》:抗擊瘧疾耐藥!青蒿素三聯療法安全有效,八國試驗支持「現成新選擇」

在人類多年來防控瘧疾的過程中,抗瘧藥耐藥性是一個反覆出現的問題。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聯合療法(ACTs)是世衛組織認可的現有最佳治療方法,然而,近年來惡性瘧原蟲對該療法也開始出現耐藥性,正在成為瘧疾防控的重要威脅。《柳葉刀》近期發表的一篇重要論文帶來了潛在解決方案。這項在8個國家1100例惡性瘧患者中開展的大型隨機臨床試驗結果表明,兩種以青蒿素為基礎的三聯療法安全有效。

國務院辦公廳:對湖北高校及湖北籍2020屆畢業生給予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強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意見》中提到,對湖北高校及湖北籍2020屆高校畢業生給予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湖北省各級事業單位可面向湖北高校及湖北籍高校畢業生開展專項招聘,高校畢業生基層服務項目向湖北省傾斜。

科學設施恢復建設,上海交通大學張江科學園工程復工中

穿梭於上海交通大學張江科學城,一批大科學設施、創新轉化平臺、科研機構和產業提升項目正拔節而起。雖然受到疫情影響,工程進度有所調整,但目前這些項目很多已經全面復工。據了解,其中,張江科學園部分建築已經完成結構封頂,預計2020年年底竣工。

清華啟動「抗擊疫情,心理援助」公益項目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近日聯合北京幸福公益基金會等多家機構單位,共同啟動「抗擊疫情,心理援助」公益項目,通過組織動員專業心理學家和志願者,開通免費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設立醫務人員專線,同時為廣大醫護人員和普通民眾提供心理培訓輔導。

武大著手開學前準備工作:一學院要求副主任以上幹部即刻返漢

3月23日,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官網發布《計算機學院關於做好教職工有序復崗工作的方案》稱,在學校統一部署下,進一步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充分做好開學前各項準備工作,並保障平穩有序運行。《通知》要求學院內設機構副主任以上幹部即刻返漢,謀劃開學準備。市外教職工要在3月31日前返漢。

「網上籤就業協議」,新疆啟動高校畢業生網絡「雲招聘」活動

3月24日從新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獲悉,從3月份開始,新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會同新疆教育廳聯合開展2020年新疆高校畢業生網絡「雲招聘」活動。2020年新疆高校畢業生網絡「雲招聘」活動將持續到6月份。新疆積極搭建高等學校、人社部門、高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聯動的網上招聘平臺,大力推廣線上求職招聘服務,將各類校園招聘活動在網上進行,分地州、分院校、分行業有序舉辦網絡「雲招聘」活動。

學術會議全球「熄火」!Nature:須重新審視開會的意義

因為疫情,全球範圍內,原本熱熱鬧鬧的各種學術會議接連被延期,甚至取消。近日,Nature網站刊文指出,2020年可能是沒有會議的一年,而疫情正促使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通過虛擬會議的方式分享學術成果,並讓人們重新審視學術會議的價值。

中國首套2米級太陽望遠鏡研製成功

中國科學院最新消息稱,該院研究團隊已研製成功1.8米太陽望遠鏡,這是中國首套2米級太陽望遠鏡。據悉,1.8米太陽望遠鏡由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饒長輝帶領的太陽高分辨力成像技術研究團隊研製成功,已於2019年12月10日成功實現首光,獲取到太陽大氣光球層和色球層高分辨力圖像。

「中國天眼」:疫情期間確保正常運行,已發現114顆脈衝星

今年1月1日至3月23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我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完成觀測近1000小時,已完成全年觀測時長目標任務的三分之一,發現並認證的脈衝星達到114顆。

中國團隊獲得全球第一條季節性河水鋇同位素變化曲線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金章東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聯合法國CRPG的Albert Galy教授、中國科技大學黃方教授等國內外科學家,利用2013年在黃河中遊收集的每周一次的黃河河水和懸浮物樣品,獲得了全球第一條季節性河水鋇同位素變化曲線,填補了鋇同位素陸表系統循環中的空白。

我國科研團隊發現提高農作物吸收矽元素能力的「密碼」

我國的一個農業科研團隊日前成功篩選出一個高效解矽菌株阿氏芽孢桿菌。這一菌株有助於農作物提高吸收土壤中矽元素的效力,這項研究對提高農作物產量、改善品質、增強抗病性以及土壤修復等方面功效顯著,在減肥增效和農業綠色發展中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

施一公聯合創辦藥企已上市,市值達上百億港元

3月23日,諾誠健華-B在香港聯合交易所「雲敲鑼」掛牌上市,成為 2020 年首隻登陸港交所的生物醫藥科技股。諾誠健華網站顯示,施一公是該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科學顧問委員會主席,對公司的研發活動肩負協助和指導責任。此外,諾誠健華的科學顧問團隊還包括知名癌症基因組學專家張澤民、知名風溼免疫疾病專家慄佔國、著名腫瘤學家及腫瘤抑制蛋白分子 p53 首次發現者 Arnold J. Levine。

山師大引進高層次人才,領軍人才年薪百萬還可送房

近日,山東師範大學發布2020年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的公告。本次人才引進共分4個層次,其中領軍人才年薪最少100萬元,還可以「送」住房。此次引進人才層次中,傑出人才即研究領域處於國際學術前沿,具有世界一流學術水平,在本學科領域取得卓越成就的院士、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或國家「萬人計劃」傑出人才、符合山東省《引進頂尖人才「一事一議」實施辦法》所列「傑出人才」。

招聘2400人左右,山東發布2020年度博士後線上招聘簡章

山東省2020年度計劃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博士後研究人員2400人左右,其中,17家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設站單位招聘需求約1300人,283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基地)設站單位招聘需求約1100人。此次招聘活動採用線上招聘方式,《招聘簡章》通過中國博士後網站、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網站及公眾號等渠道集中發布。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新冠病毒可在手機屏幕上存活28天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12日發布公報說,該機構科研人員發現新冠病毒能在玻璃(如手機屏)、不鏽鋼等光滑表面上存活長達28天。  公報說,科研人員在不同的常見材質表面上以及不同溫度下測試了新冠病毒的存活時間。實驗在黑暗中進行,以消除紫外線的影響。
  • 研究:新冠病毒可在手機屏幕上存活28天
    澳洲頂尖生物安全實驗室研究指出,新冠病毒可能在鈔票、玻璃和其他常見物體表面停留數周之久,強調鈔票、觸控螢幕設備和把手及欄杆帶來的風險。彭博資訊報導,澳洲疾病預防中心(Australian Centre for Disease Preparedness)科學家指出,新冠病毒「極度頑強」,在攝氏20度或室溫環境下,能夠在光滑表面像是手機螢幕和塑膠鈔票上生存28天。在類似環境下流感病毒只能存活17天。
  • 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可在手機表面存活28天
    據德新社雪梨消息,澳大利亞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以在手機和銀行取款機表面存活28天。澳大利亞科學家稱,新冠病毒可以在手機玻璃、不鏽鋼、乙烯基和紙幣等表面存活28天,在低溫下存活時間更長,在某些表面上的存活時間比流感長10天。專家表示,確定病毒在表面存活的時間使科學家能夠更準確地預測和防止其傳播,從而保護社區免受感染。
  • 澳大利亞科學家:新冠病毒可在手機屏上存活一個月
    【環球時報記者 吳鳴】澳大利亞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在鈔票、玻璃等表面存活近一個月。據美國彭博社11日報導,澳大利亞疾病預防中心的科學家表示,新冠病毒非常「堅固」,可以在室溫或20攝氏度的光滑表面上存活28天,例如手機屏幕和塑料鈔票上。相比之下,普通流感病毒生存期為17天。該研究強調了紙幣、觸控螢幕設備以及提手和扶手對傳播病毒的風險。
  • 澳科學家最新研究:新冠病毒可在手機屏上存活一個月
    導讀:澳大利亞疾病預防中心的科學家表示,新冠病毒非常「堅固」,可以在室溫或20攝氏度的光滑表面上存活28天,例如手機屏幕和塑料鈔票上。相比之下,普通流感病毒生存期為17天。該研究強調了紙幣、觸控螢幕設備以及提手和扶手對傳播病毒的風險。
  • 冷鏈條件下新冠病毒可存活3周 專家從冷鏈分離出新冠活病毒
    近期針對冷鏈檢測出新冠病毒的報導不斷,冷鏈條件下新冠病毒可存活3周的新聞更是引發全球關注。來自新加坡和愛爾蘭的研究者提出了一個假設:進口冷鏈食品傳播。他們通過實驗發現,在4°C及-20°C的條件下放置21天後,冷鏈條件下新冠病毒可存活3周。
  • 新冠病毒可在手機屏上存活一個月 新冠病毒生存能力有多強?
    新冠病毒的致命率雖然不高,但傳染性卻是非常強的,而且它還可以在物體上存活幾個小時,如果是在適宜生存的環境中可以存活5天,所以酒精消毒是十分重要的,而近日又有消息報導稱,新冠病毒可在手機屏上存活一個月,另外在鈔票和玻璃等表面存活的時間也是比較長的,這無疑是加大了傳染風險,所以在我們在生活中要養成定期洗手,對物品進行酒精消毒的好習慣。
  • 澳研究說新冠病毒可在光滑表面上存活達28天
    新華社坎培拉10月12日電(記者嶽東興 白旭)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12日發布公報說,該機構科研人員發現新冠病毒能在玻璃(如手機屏)、不鏽鋼等光滑表面上存活長達28天。公報說,科研人員在不同的常見材質表面上以及不同溫度下測試了新冠病毒的存活時間。實驗在黑暗中進行,以消除紫外線的影響。
  • 西湖大學舉行2020級博士研究生開學典禮 施一公這樣說
    ;探索人類未來的重大問題並給出科學答覆;傳承並創造人類文明;這,正是大學的意義所在,也是西湖大學創辦的使命之所在!」郭天南團隊在患者血清中找到了一系列可以有效幫助判斷病情、協助確定診療方案的重要生物標誌物……這些研究成果都為人類攻克新冠難題提供了重要線索和思路。施一公提出,在極其特殊的2020年,各位同學加入西湖大家庭,開啟科研攀登的新徵程,本身就具有不同尋常的歷史意義。
  • 學術頭條:新冠病毒可氣溶膠傳播,18位院士落戶烏鎮,北郵-華為學院...
    研究者發現了兩種可阻止新冠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域RBD與人體細胞受體ACE2結合的人源性抗體。由首都醫科大學、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單位的研究者組成的合作團隊,從一名康復患者中分離出四種人源單克隆抗體(B5、B38、H2和H4),它們在體外均顯示出中和能力。
  • 澳大利亞科學家:新冠病毒可在手機屏幕上存活一個月
    IT之家 10 月 12 日消息 澳大利亞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在鈔票、玻璃等表面存活近一個月。該研究結果發表在《病毒學雜誌》上,研究顯示如果在環境溫度和溼度(20℃和 50%RH)下保存,COVID-19 的 SARS-Cov-2 病毒可以在玻璃、不鏽鋼以及紙質和聚合物鈔票上存活近一個月。
  • 西湖大學今舉行開學典禮,校長施一公寄語博士新生
    校長施一公寄語博士新生。今天,西湖大學274位博士研究生開學典禮在杭州雲棲小鎮舉行。,西湖大學施一公校長發表了精彩致辭,他有幾句話與自己的學生們共勉:「一是誠實的學問、做正直的人;二是保護好奇心和原動力;三是做好長期奮鬥的心理準備和體力儲備;四是傳承西湖的包容文化。」
  • 澳研究說新冠病毒可在玻璃、不鏽鋼等光滑表面上存活達28天
    新華社坎培拉10月12日電(記者嶽東興 白旭)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12日發布公報說,該機構科研人員發現新冠病毒能在玻璃(如手機屏)、不鏽鋼等光滑表面上存活長達28天。公報說,科研人員在不同的常見材質表面上以及不同溫度下測試了新冠病毒的存活時間。實驗在黑暗中進行,以消除紫外線的影響。
  • 研究顯示冷鏈條件新冠病毒可存活3周,進口凍肉或致跨境傳播
    10月17日,中國疾控中心官方發布,這是「首次在實驗室外證實在冷鏈運輸特殊條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裝上存活較長時間,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鏈物品為載體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的可能」。 不止青島,山東省內諸多城市正在被陽性進口凍肉所擾。
  • 研究顯示冷鏈條件下新冠病毒可存活3周,進口凍肉或致跨境傳播
    10月17日,中國疾控中心官方發布,這是「首次在實驗室外證實在冷鏈運輸特殊條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裝上存活較長時間,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鏈物品為載體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的可能」。不止青島,山東省內諸多城市正在被陽性進口凍肉所擾。
  • 西湖大學舉辦2020級博士研究生開學典禮,施一公:西湖大學立志成為...
    在開學典禮上,274名新生一一上臺,接受西湖大學講席教授們贈送的禮物。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在開學典禮上致辭,闡述了新冠疫情背景下,科學探索的重要意義,以及西湖大學肩負的責任和使命。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許犁野是布裡斯託大學機器人專業碩士畢業生,在報考西湖大學之前,他已經被布裡斯託大學錄取為博士研究生。不過,在看到施一公闡述的西湖大學的辦學理念之後,他選擇了西湖大學。
  • 新冠病毒可在手機屏上存活一個月
    【環球時報記者 吳鳴】澳大利亞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在鈔票、玻璃等表面存活近一個月。  據美國彭博社11日報導,澳大利亞疾病預防中心的科學家表示,新冠病毒非常「堅固」,可以在室溫或20攝氏度的光滑表面上存活28天,例如手機屏幕和塑料鈔票上。
  • 青島: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冷凍下可長期存活
    狡猾的新冠病毒,究竟通過何種渠道傳播?「零號病人」,究竟如何排查發現?關於病毒溯源,又有重大發現。視頻截圖找到新冠病毒傳播充分證據鏈10月20日上午,青島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副市長欒新介紹,青島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證據鏈,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冷凍條件可長期存活。
  • 我國新冠疫苗有望年底上市;研究:新冠病毒可在皮膚上存活9小時
    青島市連續9天沒有持續新發病例,說明疫情防控工作目前取得階段性成效。據央視新聞消息,我國新冠疫苗病毒有望今年底投入市場。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破4000萬例,累計死亡超110萬例。
  • 新冠病毒可在手機屏存活一月
    報導稱,澳大利亞國家科學機構CSIRO的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可以某些物質表面存活28天。這項研究在維多利亞州的澳大利亞疾病預防中心(ACDP)進行,發現新冠病毒在較冷的溫度下存活得更好。與棉花等物體的表面相比,新冠病毒在玻璃和不鏽鋼等光滑表面上存活的時間更長。研究還表明,這種病毒能夠在空氣中的微粒中保持感染性超過3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