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理性思維 重視數學本質

2020-12-0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試題重視數學本質,突出理性思維、數學應用、數學探究、數學文化的引領作用,突出對關鍵能力的考查。試題展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成就與科學防疫的成果,緊密聯繫社會實際,設計真實的問題情境,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7月7日下午,2020年高考數學開考。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表示,數學試卷體現了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的考查要求,難度設計科學合理,很好把握了穩定與創新、穩定與改革的關係,對協同推進高考綜合改革、引導中學數學教學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發揮學科特色,戰疫融入試題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介紹,2020年高考數學科注重發揮學科特色,將戰疫科學地融入試題中。

  「試題用數學模型揭示病毒傳播規律,體現科學防控。」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舉例,新高考Ⅰ卷第6題,基於新冠肺炎疫情初始階段累計感染病例數的數學模型的研究成果,考查了相關的數學知識和從資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突出數學和數學模型的應用;全國Ⅲ卷文、理科第4題以新冠肺炎疫情傳播的動態研究為背景,選擇適合學生知識水平的Logistic模型作為試題命制的基礎,考查學生對指數函數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使用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全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後,各地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復學,今年的數學試題展現了中國抗疫成果。例如,新高考Ⅱ卷第9題以各地有序推動復工復產為背景,取材於某地的復工復產指數數據,考查學生解讀統計圖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

  在體現志願精神方面,全國Ⅱ卷理科第3題(文科第4題)是以志願者參加某超市配貨工作為背景設計的數學問題,考查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突出理性思維,考查關鍵能力

  「今年數學科高考突出理性思維,在數學應用、數學探究等方面突出體現了對理性思維和關鍵能力的考查。」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說。

  試題注重對批判性思維能力的考查。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舉例,比如全國Ⅰ卷理科第12題不僅考查考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考查學生的觀察能力、運算能力、推理判斷能力與靈活運用知識的綜合能力。

  試題注重對數學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如全國Ⅱ卷理科第12題以周期序列的自相關性為背景,要求判斷試題給出的四個周期序列是否滿足題設條件,主要考查學生對新概念的理解、探究能力。新高考Ⅰ卷第12題以資訊理論中的重要概念信息熵為背景,結合中學所學的數學知識,編制了信息熵數學性質的四個命題,考查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和對新問題的理解探究能力。

  在對信息整理能力的考查方面,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舉例,全國Ⅲ卷文、理科第18題以當前社會關心的空氣品質狀況和在公園進行體育鍛鍊為背景,給出了某市100天中每天的空氣品質等級和當天到某公園鍛鍊的人次的數據表,重點考查學生對概率統計基本思想、基本統計模型的理解和運用。

  此外,今年的數學試題注重對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考查。如全國Ⅰ卷理科第21題考查利用導數判斷函數單調性的方法、導數公式和導數運算法則,綜合考查考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運算求解能力、推理論證能力、分類與整合的能力以及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堅持立德樹人,倡導「五育」並舉

  在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看來,2020年數學高考試題關注數學文化育人的價值,重視全面育人的要求,發揮了數學科高考在深化中學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上的引導作用。

  具體來看,體現了以文化人。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舉例說,比如全國Ⅱ卷文、理科第18題以沙漠治理為背景設計,考查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數據處理的能力,以及應用數學模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全國Ⅱ卷理科第14題、新高考Ⅱ卷第6題分別以垃圾分類宣傳、扶貧工作為背景,設計了計數問題,考查學生對計數原理的理解程度。

  在美育方面,數學科高考同樣設計了體現數學美的試題。如全國Ⅱ卷理科第4題以計算北京天壇的圜丘壇鋪設的石板數量為背景,考查考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數學文化素養,題目貼近生活,反映了我國古代的文明成就,讓學生對我國古代傳統文化的代表——圜丘壇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此外,今年的高考數學試題也將社會生產勞動實踐情境與數學基本概念有機結合,發揮高考試題在培養勞動觀念中的引導作用。比如全國Ⅰ卷文科第17題以工業生產中的總廠分配加工業務問題為背景,考查學生應用所學的概率和統計知識對現實社會中實際數據的分析處理能力。

  堅持探索創新,推進高考改革

  今年山東、海南實行新高考,數學不分文理科。2021年又將有8個省實行高考綜合改革,使用新高考卷。

  在此背景下,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指出,過渡時期的數學科考試依據《新高考過渡期數學科考試範圍說明》,科學設計考試內容,重點關注實驗版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和2017版數學課程標準中的公共內容,並將這些內容確定為過渡時期的數學科考試的重點內容。過渡時期的數學科考試內容改革關注新高考數學卷文理不分科的特點,關注高校對人才的選拔要求和數學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另外,今年新高考卷在題型和試卷結構上也進行了調整。

  首先,引入了多選題和結構不良試題等新題型。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認為,多選題的引入,為數學基礎和能力在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提供發揮空間,更好地體現區分選拔功能;結構不良試題具有很好的開放性,對數學理解能力、數學探究能力的考查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它的引入既能增強試題條件的開放性,又能引導學生更加注重思維的靈活性及策略選擇。

  其次,試卷結構有所調整。新高考卷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四部分,其中單項選擇題8題40分,多項選擇題4題20分,填空題4題20分,解答題部分取消了選考題內容,共6題70分,全卷總題量為22題。

  今年數學科命題科學調控試卷難度,貫徹了「低起點、多層次、高落差」的調控策略,發揮了高考數學的選拔功能和良好的導向作用。

  對此,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進一步解釋說,「低起點」體現為試卷在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部分進行了系統設計,起始題部分起點低、入口寬,面向全體學生。「多層次」體現為試題的難度設計上重視難度和思維的層次性。「高落差」體現為重視數學科高考的綜合性、創新性。在試題的難度設計上不僅有層次性,而且在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方法的綜合性、探究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科學把握試題的區分度,發揮數學科高考的選拔性功能。(本報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王家源 林煥新 趙秀紅)

相關焦點

  • 2019河北中考數學試卷:立足基礎 回歸本質 突出對數學概念的考查及...
    記者採訪了石家莊市第二外國語學校九年級數學學科主任王書敏。王書敏認為,2019年河北省中考數學命題注重基本數學能力、數學核心素養和學習潛能的評價;試題的編排突出了層次性、鞏固性、拓展性、探究性;通過對主幹知識和核心能力的考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味道和本質,選取的素材似曾相識,而角度新穎,易入手卻不易答出滿分,很好地檢驗學生的核心素養。
  • 專家解析2020年高考北京數學試卷:重視數學基礎,考查數學素養
    2020年高考北京數學試卷整體上符合國家課程標準要求,結合北京市高中數學教學現狀,知識要素覆蓋全面,數學素養考查突出。與去年相比,在試卷結構、分數設置等方面有所調整,在題型分布、難度預設和梯度設計方面基本保持穩定。
  • 數學教育意義探求之數學的本質,數學的教育特徵,數學的教育意義
    「教師、學生和一般受過教育的人都要求數學家有一個建設性的改造,而不是聽其自然,其目的是要真正理解數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科學思考與行動的基礎」。他對數學教育和數學的發展甚感焦慮,「數學研究已出現了一種過分專業化和過於強調抽象的趨勢,忽視了數學的應用以及與其他領域的聯繫」,他提出的解決辦法是「那些醒悟到培養思維重要性的人,要更加重視和加強數學教學。"
  • 2020高考數學金字塔 「刷題」的金字塔法則
    2020高考數學金字塔關於『2020高考數學』試題解讀:「戰疫」科學入題,突出理性思維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2020高考數學』試題解讀:「戰疫」科學入題,突出理性思維,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
  • 數學思維方法概述 ---數學思維方法得產生,發展與層次性
    數學家們也希望找到數學發現(發明)的「萬能方法」,使之可以解決一切數學問題。例如,笛卡爾就提出過一種「萬能方法」,即把任何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儘管笛卡爾充滿信心,但是數學的發展很快就否定了這種萬能的方法。近代的邏輯實證主義的「科學觀」則認為科學的方法論研究僅限於證明的範圍,發現的問題屬於心裡學的範圍,因此發現的問題不會在科學方法論的範圍內得到理性或邏輯的結果。
  • 理性分析看本質演繹推理須謹慎
    理性分析能使我們認清事物的本質,而建立在真理和正確觀點基礎上的演繹分析、推理能使我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理性是冷靜的態度,對於緊急的事或物能夠不緊張且處理不慌張,就是常說的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色即是焦急的心不能表露在臉面,俗話就是遇事不慌。
  • 最好的兒童數學思維啟蒙方法
    【天極網IT新聞頻道】每個小孩從出生起就會擁有思維能力,但每個人的思維能力並不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提升。一開始大家都是藉助觸摸、擺弄物體等實際操作來進行思維活動的,再慢慢的從動作思維過渡到形象思維,再進入到抽象邏輯思維階段……但如果不在兒童數學思維啟蒙的黃金期加以引導或訓練,有的小孩子的思維能力就很容易停止在依靠實物思考的階段。
  • 專家點評2021年上海春考數學試卷:體現學科本質 彰顯育人功能
    專家一致認為,試卷對數學學科核心素養進行全面考查,滲透德智體美勞育人理念,突出能力立意,體現學科本質;試卷整體結構穩定,試題設問方式新穎,對中學數學教學有良好的導向作用。一、明確素養導向,滲透育人理念試卷根據數學學科特點,從德智體美勞全方位滲透育人理念,既關注通性通法,又兼顧知識和方法的多樣性,全面考查考生嚴謹求實的思維品質。
  • 數學思維方法概述 ---數學思維方法與數學哲學
    數學思維方法的形成與發展往往與數學家,哲學家對數學整體的哲學思辨相關,對數學不同的哲學思考會形成對數學不同的思維模式。同時,對數學不同的哲學理解也對數學中不同的方法給予不同思維層面的解釋。因此可以說,數學思維方法與數學哲學是密切相關的 。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數學思維方法與數學史,數學教育的觀念也有著密切的關聯。不同數學哲學觀念形成不同的數學思維方法。
  • 思維模型是什麼?理清事物的本質,如何培養自己的底層思維模型
    那麼如何去構建我們的思維模型呢?一、深度理解「重要學科中的重要理論」什麼是重要學科中的重要理論?給的建議是:數學,生物,物理,社會學等。我們去掌握這些學科的時候,要學會從思維方式的不同上,更深入理解各個學科的價值,比如:數學發展出的是「符號與邏輯推理」的思維方式;進化生物學發展出的是「物競天擇」;
  • 新東方史燕培解析2020北京中考數學:體現數學思維 回歸知識本質
    還有一個原因是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和練習過程中,他們對一些題型,尤其是綜合題型,練習有比較固定的思維模式,當這個題型出現些許的側重點變化時,有些孩子就覺得無從下手,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學生覺得困難的原因。但如果整體來說,今年數學考試還是延續去年中考數學考試的風格,更加注重基礎,只是基礎之上更加靈活運用,也更加貼近生活和實際運用。
  • 【教育】專家點評上海2021年春考語文、數學試卷(附作文題點評)
    試卷結構合理,整體性強,試題穩中有變,難易適中,突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能有效引導教與學方式的變革。 數學試卷對數學學科核心素養進行全面考查,滲透德智體美勞育人理念,突出能力立意,體現學科本質;試卷整體結構穩定,試題設問方式新穎,對中學數學教學有良好的導向作用。
  • 數學老師看過來:數學教學中,有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叫創造性思維
    對於當代中學生而言,他們通常遇到數學問題時,多數同學只會用通用的方法來解決,而缺乏創造性。課堂教學是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主陣地。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啟迪學生的直覺思維,感知能力,大膽猜想,發現結論,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且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訓練,培養並逐步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那麼,在數學教學中,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呢。一、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
  • 楊建華:理性的困境與理性精神的重塑
    以工具理性為執導的現代化使人類面臨著危機,要解決現代化的危機就必須對理性做出認真的反思,重塑理性,使被肢解的理性重新恢復其完整的狀態,使抽象的理性主義回到真正的理性主義上來。作為現代社會本質特徵之一的新的理性,它有三個鮮明特點,即辯證性、批判性和包容性。
  •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解析2020年高考語文、數學試題
    科學考查,突出語文關鍵能力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介紹,今年高考語文試題以閱讀理解、信息整理、應用寫作、語言表達、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等六項關鍵能力為突破點,探索學科能力考查的科學途徑。首先,取材多樣,考查閱讀理解能力和信息獲取能力。
  • 數學 試題靈活創新 難度有提升
    孫宇:哈市數學骨幹教師,哈三中教育科研骨幹教師,市優秀班主任,市模範教師,市教育課程改革先進教師,數學競賽卓越教練員,哈三中青年班主任導師梁豔娟:哈三中數學教師,燭光杯教學大賽特等獎,市教育局記功多次,校骨幹教師2020年全國(Ⅱ)數學試題從試卷的結構來看堅持穩中有變
  • 理性和非理性
    這種本能激發和理智制抑的精神結構,本質上是人類意識結構中的兩種意識方式,身體意識和概念意識聯結的產物。人類身體意識是建立在身體本能擇取上的。身體本能擇取包括食物的擇取,住處的擇取,衣暖的擇取,異性的擇取,情感的擇取、群體支配的擇取等等。身體意識的擇取是身體本能的擇取,是沒有概念意識抽象思維制導的。我們在觀察只有身體意識的動物世界中看到,所有動物的意識行為都是身體本能的和非理性的。
  • 數學家論數學——數學的本質
    ,在無窮級數論(特別是三角級數)、積分學和概率論等方面均有出色的工作.羅巴切夫斯基反對康德的唯心主義觀點,認為人們頭腦裡產生的概念來源於客觀世界的物質運動.數學概念從現實世界抽象和概括出來,反映了諸多客觀事物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方面的本質和共性.因此不管數學理論如何抽象,一定會在實際問題中得到應用.事實也是如此,他創造的非歐幾何已在描述宇宙空間結構中得到某些應用.
  • 對現實的認識,理性的認識,思維是人類認識的高級階段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概括的和間接的反映,思維是藉助言語實現人的理性認識的過程,它可以揭露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思維是人類認識的高級階段,它是在感知基礎上實現的理性認識形式。這些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的認識。人們經常所說的「讓我想一想」「讓我考慮一下」 ,或說「我預計」「我們這樣來設想一下」「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等,都是思維活動的表現形式。(一)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概括反映概括反映,就是反映一類事物共同的本質屬性,是反映事物的內在規律。
  • 思維理性:語文教師專業成長關鍵
    因此,思維方式改變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1.對語文課程的價值、本質作出深度思維、哲學思考。2.對紛繁蕪雜的語文教育思潮,不斷湧現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層出不窮的教學主張和流派,語文教師要敢於求異、質疑、審辯,並在這一過程中,修煉、鍛造出敏銳的思維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