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儘管「酸鹼體質」理論被推翻,但其影響之深遠,已不僅僅局限於體質方面,不少商家都曾打出「酸鹼體質平衡」的噱頭宣傳各類產品,有提倡弱鹼性水有利於健康的(其實就是賣水的),還有說吃酸性食物讓血液變酸的(其實想趁機賣所謂的『鹼性保健品』),甚至還有說調節酸鹼能影響生孩子的性別……
接下來,是時候告訴大家更多真相了!
弱鹼性水有利健康?
我們常說的弱鹼水,指水的PH值稍大於7。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解釋,人體的內環境相對平衡穩定,PH值一般在7.35至7.45之間。人體內環境不會因為喝下人體能夠承受的酸鹼物質後,改變本身酸鹼度。況且,弱鹼水喝下去後,在胃腸道內部就會被中和,並不會被人體吸收。
北京公眾健康飲用水研究所常務所長趙飛虹表示,水的酸鹼度並不是衡量水質好壞的指標。比如,水裡面的汙染物多少,用PH值無法展現。她表示,水的PH值與水中成分有直接關係。例如,大部分純淨水、蒸餾水中礦物質含量低,因此中性或偏酸。但如果水中礦物質元素,如鈉、鉀等元素較多,水則偏鹼。「某些山泉水中礦物質含量也較低,水也偏酸。這也是為什麼同為礦泉水但酸鹼不同的原因。」
朱毅表示,目前,弱鹼性水、酸鹼體質等概念也沒有足夠的科學依據。朱毅認為,類似弱鹼性水有助人體健康、人體體質為酸鹼性等概念仍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支持。「弱鹼性水」更多為商家的營銷賣點。「水就是水,功能單一,沒有必要在水上面增加概念。」
吃酸性食物會讓血液變酸?
「成酸性食品」是指食物代謝之後,終產物是酸根陰離子居多,主要包括那些富含蛋白質,磷元素、硫元素含量較高,鉀鈣鎂元素含量較低的食品,如魚肉蛋類、白米白面等。如果終產物是鉀離子、鎂離子、鈣離子等金屬陽離子佔優勢,酸根離子很少,那麼就稱為「成鹼性食品」,包括蛋白質含量低一些,硫、磷元素少,但鉀、鈣、鎂元素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蔬菜、絕大多數水果、藻類、薯類等。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範志紅介紹,如果膳食中的成酸性食品太多,那麼身體中的酸負荷就會加大。如吃太多大魚大肉,蔬菜水果不足,就會增加酸負荷。但是,這並不會導致我們身體中的血液變酸。因為,維持血液的酸鹼度太重要了,一旦體液酸鹼度變化,我們就沒法好好地活著了。所以,身體會動用多種機制來調節體液的酸鹼性。
比如,血液中有強大的碳酸鹽-碳酸氫鹽緩衝體系,血液中的蛋白質也有緩衝酸鹼的作用。腎臟能夠排出一部分酸性物質,身體還能動用骨骼中的鈣來中和過多的酸根離子,也能通過調節呼吸節奏,多排出一些二氧化碳……各種措施加起來,能保證血液仍然處於弱鹼性的狀態,不會輕易「變酸」。所以,「吃酸性食物會讓血液變酸」是誇大其詞。
酸鹼調節還能影響生男生女?
人的性別由兩條不同的性染色體決定,女性為xx,男性為xy。有民間說法稱,x精子更耐酸,而鹼性環境更利於y精子。那些以「鹼性」為賣點的產品,就是出自這個理論。該理論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一位生殖醫學科專家表示,雖然有相關說法稱鹼性的陰道環境更利於y精子受精,但是直到目前為止,都沒有確鑿的科學證據來證實該說法。人體內PH值也是恆定的,有其自穩機制,「怎麼可能就把人體給吃『鹼』了?」
而宣武醫院一位婦產科專家則表示,從沒聽說過什麼產品能夠改變胎兒性別,這種說法並不科學。且女性的陰道有其穩定的酸鹼環境,人為改變容易導致陰道炎等疾病,不利於人體健康。
新京報記者 王鹿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編輯 嶽清秀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