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籠罩下的煙霧箱

2020-12-06 三聯生活

霧霾籠罩下的煙霧箱

2014-03-20 13:28 作者:曹玲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據悉,中科院要建造一個全世界最大的「煙霧箱」,對霧霾重拳出擊。這個神秘的箱子,再加上實地觀測,能對改善大氣汙染做出什麼貢獻?

1951年時美國使用的煙霧箱。該箱主要用於研究陽光下不同氣體的變化

5億元的煙霧箱

清華大學西門附近一間不起眼的實驗室中有個類似大冷櫃的裝置,就是前陣子人們議論紛紛的「煙霧箱」。這是一個小型的煙霧箱,只有3立方米,而大型煙霧箱則高達數百立方米。

3月初,媒體傳來「中國計劃在北京懷柔建設世界最大的『煙霧箱』,初步預算5億元」的消息。「煙霧箱」計劃聽起來是個快速跟蹤濃重霧霾的好方法,很快引起了大家關注。該項目的籌備負責人、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賀泓則表示,中科院的確已就此項目計劃制訂了方案並上報發改委,但截至目前尚未收到項目得到批准的消息。

3月9日,在全國人大新聞中心舉行的環保主題記者會上,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回應了此問題,表示環保部支持有關部門建設大型的「煙霧箱」模擬實驗室。但賀泓已然被各種傳言弄得焦頭爛額,不願再多談這個問題。「一切以中科院的說法為準。」他說。

煙霧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能對改善大氣汙染做哪些貢獻?楚必武以前在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李俊華教授的實驗室讀博士,從2008年起開始用煙霧箱做研究,畢業後在賀泓的研究小組工作,他對清華大學這個小型的煙霧箱了如指掌。

「這個冷櫃一樣的外殼就是一個空調室,能夠保持溫度恆定。」楚必武給本刊記者打開煙霧箱的櫃門,裡面是一個很大的立方形透明塑膠袋,塑膠袋由特氟龍薄膜製成,容積為3立方米,上下左右包圍著40盞燈。「特氟龍薄膜幾乎不參與化學反應,而且對太陽光中紫外線部分幾乎無阻擋作用,使得煙霧箱中的氣體能接受到真實太陽光紫外線的照射而發生光化學反應。」楚必武說。

特氟龍塑膠袋裡,根據實驗要求加入不同比例的各種氣體,比如汽車、工廠等汙染源排入大氣的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調整好溫度、溼度等條件後,打開紫外燈,模擬白天這些汙染物在陽光照射下的反應。8小時的反應過程中,塑膠袋中的氣體會被不斷抽取出來,各種儀器實時分析裡面的各種化學組分有沒有發生變化。

太陽光下,汙染物會發生什麼變化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在霧霾愈演愈重的中國,二次顆粒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賀泓在3月1日中國科學院學部主辦的「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科學與技術前沿論壇上介紹:「構成霧霾的物質包括汙染源排放的一次顆粒物和氣態汙染物,這二者又會在大氣物理化學的過程中變成二次顆粒物。一次顆粒物和二次顆粒物混合的細粒子持續增長,導致消光現象致霾。」

那麼二次顆粒物從哪裡來?「大氣中揮發性有機汙染物可以在氧化過程中被氧化成二次有機顆粒物,還有一些無機的成分,比如氮氧化物變成硝酸鹽、二氧化硫變成硫酸鹽、氨變成銨鹽等等。」賀泓說。這些二次生成的細顆粒物對PM2.5的貢獻有多少?賀泓認為,據綠色和平組織的報告,2010年的二次生成的顆粒物在PM2.5中的比例,北京是60%,天津是53%,河北是59%。截至目前,科學家仍不太清楚某些二次顆粒物是如何形成的。「二次顆粒物的形成將是今後一個階段研究的重點。我們要加強大氣新顆粒物成核機制,二次顆粒物形成、增長和老化機制的研究,特別是霾形成機制中的關鍵過程。」他說。

本組圖片:建在室外的歐洲光化學實驗室204立方米平行雙環境煙霧箱,由兩個透明的特氟龍半球組成

現實環境中的大氣是個不斷運動的開放體系,自然條件變化多端,汙染物種類繁多,濃度不一,而且隨時間空間變化。因此要想在實際大氣中進行研究是十分困難的,當前研究大氣汙染基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對現實中的大氣汙染進行研究,如2008年奧運會期間,因為減排措施而導致汙染物驟然下降的這個過程,成為全球大氣物理科學家重點研究的「天然實驗室」。另一種方式則是在封閉的空間進行模擬實驗,即煙霧箱內通過注入不同的汙染氣體,研究其在日照作用下的各種化學反應,針對二次顆粒物的這些研究則離不開煙霧箱。

楚必武介紹,煙霧箱分室內和室外兩種,室外煙霧箱的優點是可以直接利用陽光作為光源,缺點是某些條件,比如溫度、光強等無法準確控制,無法保證實驗的重複性。室內煙霧箱可以克服室外煙霧箱的缺點,但只能以紫外燈或者氙燈作為光源,引發的光化學反應可能與真實大氣並不相同。

不管是室內煙霧箱還是室外煙霧箱,都有無法避免的缺點。煙霧箱無論多麼大,它總有一個邊界,煙霧箱的壁面可能吸收、吸附或者釋放化學物質,有些反應也可能發生在壁面上,這被稱之為「壁效應」。比如這個3立方米的箱子,汙染物才傳輸出去一點點,就碰上了箱子的邊界。而城市哪來的邊界呢?「所以對於研究大氣化學反應的煙霧箱來說,反應器的體積越大越好,體積越大的煙霧箱,表面積和體積之比越小,壁效應就越小,降低氣態物質和顆粒物質在反應器壁上的沉積越小,實驗結果就越準確。」清華大學的煙霧箱是一個小型的煙霧箱,雖然這樣一個幾立方米的反應容器可以用來當成煙霧箱,但是針對大氣化學的研究,尤其是牽涉到氣溶膠形成的研究,自然是體積大的更好。

近年來建設的煙霧箱體積在不斷增加,比如德國地質化學和動力研究所370立方米的煙霧箱、歐洲光化學實驗室204立方米平行雙環境煙霧箱(EUPHORE)、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300立方米煙霧箱等等。作為室外環境煙霧箱的典型代表,歐洲光化學煙霧箱位於西班牙瓦倫西亞,是兩個大小相同的煙霧箱,便於進行對照實驗。它看起來是兩個透明的半球,每個直徑9.2米,體積204立方米,建立在室外,通過自然光進行實驗。

賀泓研究小組目前剛剛建成一個30立方米的煙霧箱,他設想建造的造價5億元的煙霧箱實際上不止一個煙霧箱,由室內、室外多個煙霧箱組成,還包括一個引入真實空氣進行研究的超級觀測站。

通過煙霧箱研究他們已經有了一些研究結論。賀泓舉了個例子,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是最大的氣態汙染物,單獨的二氧化硫轉化成硫酸鹽是一個很慢的過程,比如大氣中的礦塵大部分轉化為亞硫酸鹽就停止反應了,但是他們發現如果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同時存在,過程就不一樣了,氮氧化物會促進二氧化硫向硫酸鹽轉化。於是他做了一個實驗,在密閉的空間中,沒有氧氣,以氮氣為背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並不能轉化成硫酸鹽,而在模擬的空氣中二氧化硫可以迅速轉化成硫酸鹽。「這就提示我們終極氧化劑是氧氣,礦塵和氮氧化物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倫敦煙霧事件時二氧化硫濃度達到毫克級,北京目前是微克級;洛杉磯煙霧事件臭氧濃度遠超我們現在的臭氧汙染濃度。但是為什麼我們的霧霾更頻發,更難治理呢?」賀泓說道,「我國的大氣汙染屬於複雜的複合汙染,把發達國家不同發展階段的汙染特性集中到同一個時期,在這種情況下,氧化性增強,霧霾頻發,更加難以治理。」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建「煙霧箱」意味著什麼?
    (3月3日《人民網》)   預算5億元建設世界最大的「煙霧箱」,在投入上算不算大?對外行來說真的不知道,但我們已經身處在大氣環境的煙霧箱中,已是不爭事實。所以在諸多大手筆投入的研究項目中,多一個5億元的「煙霧箱」,也不能從「燒錢」上斤斤計較。問題是中科院建「煙霧箱」意味著什麼?
  • 追探霧霾家底:將用600立方米的汙染空氣實驗
    世界最大煙霧箱  探秘大氣汙染的重磅武器—北京懷柔的「煙霧箱」尚未建成,就聚焦眾多關注目光。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月27日報導,中國已批准修建一個製造人工霧霾的設施「煙霧箱」,擬議之中的懷柔實驗基地將與世界最大的大氣模擬設施—歐洲光反應實驗室相匹敵。
  • 北京遭霧霾籠罩空氣溼度大 局部能見度低
    北京遭霧霾籠罩空氣溼度大 局部能見度低
  • 多地被霧霾天氣籠罩,冬天本來汙染會穩定下來,為何反而更嚴重?
    自從立冬以來,霧霾天就會在我國多地出現,特別是我國東北、華北、中東部等地區的居民,更是經常被霧霾所籠罩,那麼,究竟為何一到冬天,霧霾天就會出現呢?難道真的與汙染排放有關嗎?為此,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專門進行了介紹。
  • 民進中央:高度重視相對溼度對霧霾影響(1)
    關於高度重視相對溼度對霧霾影響的提案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黨中央、國務院對大氣汙染治理高度重視。三年來的大氣汙染防治經驗證明,「大氣十條」確定的路線方向是正確的,相關措施是有效的,空氣品質是得到改善的。
  • ​被罪惡汙染的心靈就像被霧霾籠罩的天空
    被罪惡汙染的心靈就像被霧霾籠罩的天空,這種人無論享有多少物質財富,也難以感到幸福快樂。主啊,求你饒恕我們,求你赦宥我們的所有罪過!主啊,你是寬恕的,你喜歡寬恕,求你寬恕我們!主啊,求你恩賜我們今生和後世幸福美滿的生活!
  • 霧霾天氣!英國被「輻射霧」籠罩,不要被夏天的天氣愚弄!
    今天上午,英國將被輻射霧籠罩,霧霾天氣將持續一周。今天,多霧天氣可能襲擊倫敦和英國其他地區。夜間氣溫下降,幾個地區預計有霧。英國氣象局表示,在未來48小時內,霧可能會一次又一次地襲來。他們說:「今天清晨的霧很快就會散去,很多人會有一段時間是晴天。」
  • 無人機探測上海霧霾發現數百米高空有逆溫層,如同蓋子籠罩
    無人機探測上海霧霾發現數百米高空有逆溫層,如同蓋子籠罩 澎湃新聞記者 吳潔瑾 2015-12-23 10:13 來源:
  • 「霧霾體制」下 需要選用淨化效果良好的空氣淨化器
    在回到我們當代世界,我們只能在空氣淨化器的幫助下,才能短暫告別霧霾漫天。 霧霾主要由人類活動排放造成 那麼也需要由人們自己解決 從2013年初的4次霧霾過程籠罩了中國的30個省(區、市)開始,到如今頻頻現身的霧霾成為與民眾生活關係最為密切的「心肺之患」。
  • 霧霾是什麼?霧霾是什麼引起的?
    霧霾是什麼?  霧霾,是霧和霾的組合詞。霧霾常見於城市。中國不少地區將霧併入霾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現象進行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  霧霾是特定氣候條件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高密度人口的經濟及社會活動必然會排放大量細顆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過大氣循環能力和承載度,細顆粒物濃度將持續積聚,此時如果受靜穩天氣等影響,極易出現大範圍的霧霾。  2013年,「霧霾」成為年度關鍵詞。這一年的1月,4次霧霾過程籠罩30個省(區、市),在北京,僅有5天不是霧霾天。
  • 山西多地遭遇重度霧霾 城市高樓若隱若現
    山西多地遭遇重度霧霾。 武俊傑 攝中新網太原1月13日電 (劉小紅)13日,山西多地遭遇重度霧霾,部分地區伴有揚沙和浮塵。在霧霾的籠罩下,太原市灰濛濛一片,直至當日午時,市內高樓仍若隱若現。在霧霾的籠罩下,太原灰濛濛一片,直至當日午時,市內高樓仍若隱若現。 武俊傑 攝記者從生態環境部官網獲悉,13日上午9時,山西太原市、大同市、晉城市、朔州市、晉中市、忻州市等9個地市空氣品質達重度汙染,運城市和長治市空氣品質為輕至中度汙染。未來幾天,山西多地仍有霧霾天氣。在霧霾的籠罩下,太原灰濛濛一片,直至當日午時,市內高樓仍若隱若現。
  • 人類史上最糟糕的一年:公元536年,神秘霧霾籠罩地球18個月
    2004年,印度洋發生大海嘯,一瞬間帶走20萬生命;1968年在非洲撒哈拉地區發生的特大旱災,一直持續到90年代,造成3億以上受災人口……然而,人類史上最糟糕的一年卻是在公元536年,那一年,地球被神秘霧霾籠罩長達18個月之久。哈佛大學歷史考古學家麥可·麥考密克、緬因大學氣候變化研究所冰川學家保羅·梅耶斯基根據一項調查研究指出:公元536年,很可能就是長達一個世紀的糟糕年代的開始。
  • 霧霾天的形成與危害
    近段時間,我國大部分地區被霧霾天氣籠罩,那麼霧霾天氣形成原因是什麼?事實上,這幾年,每到秋冬,我國中東部地區不時會遇到霧霾天氣,只是都沒近段時間波及範圍如此之廣,持續時間如此之長。霧霾天氣形成原因其中既有氣象原因,也有汙染排放原因。
  • 霧霾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霧霾對人體的五大危害
    都在說霧霾能對人體造成危害,這到底是真的還是謠言呢?這次小編可以肯定告訴,是真的,霧霾對我們的危害可不是一點點。在霧霾天氣最好不要外出,這不是危言聳聽,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些霧霾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 跨年霧霾持續 百度地圖推「霧霾地圖」可實時查霾
    近期,全國多地遭遇了持續數天的「跨年霧霾」。中央氣象臺於1月3日發布有史以來第一個大霧紅色預警信號,預計未來幾天華北黃淮等地將持續霧霾天氣。霧霾指數成為人們最關心的問題,快速查霾的需求不斷。為此,百度地圖聯合中國天氣網上線「霧霾地圖」,將權威數據在地圖上精準呈現,方便人們更加實時直觀地查詢霧霾指數,了解空氣品質情況。
  • 汙染物排放是造成霧霾天氣的「罪魁禍首」
    破記錄地達到20多個汙染天,9個大氣監測點達到中重度汙染;安徽多地濃霧瀰漫,多條高速緊急封閉……近期,中東部大部地區都籠罩在一片霧霾中,有網友戲言:「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你站在我面前,我卻看不到你!」。
  • 濟南如何邁過霧霾這道坎?
    本報記者 許凱姚 琳琳進入採暖季後,一場大霧致使東北三省的省會城市全部處於霧霾籠罩之下,PM2.5「爆表」讓當地市民真正體會了一把「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感覺。有媒體稱,東北大霧公交車迷路,還有兩臺公交車帶著一車乘客跑丟了……又到北方採暖季,又到霧霾來臨時,北方城市出現的不同程度的霧霾天氣,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便的同時,也給人們的心靈蒙上一層陰影。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在擁有了前所未有的現代化生活方式的同時,藍天白雲和青山碧水卻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的空氣到底怎麼了?如何讓供暖在抵禦北方寒冷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汙染,避免霧霾天的發生呢?
  • 和老外聊霧霾:寂靜嶺用英語怎麼說?
    霧霾紅色預警又來啦!身在大(ji)都(jing)市(ling)的親們,如果遇到初來乍到的老外朋友,你該如何用英語向他介紹這個「土特產」呢?今天,小曼介紹幾個簡單的、與霧霾有關的英文詞語:1.霧霾——haze 和 smoghaze 和 smog 是最常用的形容霧霾的詞語,與thick(厚的)、dense(稠密的)、toxic(有毒的)等形容詞連用,表示較為嚴重的霧霾。
  • 中國霧霾說明書
    (請橫屏觀看,大霾籠罩的烏魯木齊城區,攝影師@李傑)▼也正是那一年的1月,約1/4國土上空的對流層在一夜之間全部淪陷。自此,「霧霾」這個詞便與近6億人息息相關。「霧霾」究竟因何而生?還將持續多久?我們該怎麼做?有勝利的希望嗎?要回答這種種疑問,必須從「霧霾」的本質開始說起。
  • 為什麼冬季霧霾天多?中國霧霾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本報記者 付麗麗剛剛過去的幾天,生活在北京及我國中東部的民眾被霧霾籠罩。每到冬季,霧霾就會不期而至,讓人不勝其煩。為何一到冬天,霧霾天似乎就多起來,我國霧霾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全球變暖對霧霾究竟有著怎樣的影響,又該採取怎樣的防治措施?12日,在由中國氣象局主辦的氣象科普講堂上,就公眾關心的這些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小曳一一解答。煤消費過量是我國霧霾的主因說到霧霾,就不得不提到氣溶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