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建「煙霧箱」意味著什麼?

2020-12-06 天府評論
  媒體近日報導,中科院將在北京懷柔建設世界最大的「煙霧箱」以解決汙染難題,該項目已得到發改委批准。2日,該項目方案的籌備負責人、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賀泓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中科院的確已就此項目計劃制定了方案,並上報發改委,但截至目前,尚未收到項目得到批准的消息。(3月3日《人民網》)

  預算5億元建設世界最大的「煙霧箱」,在投入上算不算大?對外行來說真的不知道,但我們已經身處在大氣環境的煙霧箱中,已是不爭事實。所以在諸多大手筆投入的研究項目中,多一個5億元的「煙霧箱」,也不能從「燒錢」上斤斤計較。問題是中科院建「煙霧箱」意味著什麼?

  據說,在當前研究大氣汙染的科學界,基本有兩種研究方式,一種是直接對現實中的大氣汙染進行研究;另一種方式則是在封閉的空間進行模擬實驗,這被稱為「煙霧箱」。兩種方式的根本區別在於,前者是採取減排措施而使汙染物驟然下降,這成為了全球大氣物理科學家重點研究的「天然實驗室」。而後者是在「天然實驗室」中隔離出一個「煙霧箱」,在一個密閉的容器內,通過注入不同的汙染氣體,研究其在日照作用下的各種化學反應。外行也看出來了,前者是通過減少汙染源,達到空氣中汙染物驟然下降的治理效果;而後者是指望對已經形成的大氣汙染,試圖研究出消解的「藥方」。雖說二者都是為了解決大氣汙染難題,中科院建「煙霧箱」的目的,是想在不採取減排這種有效措施的前提下,在日益加劇的霧霾面前,充當「事後諸葛亮」。

  儘管人們不知這種「煙霧箱」最終是否變成「煉丹爐」,但這種思維模式,大致已經解開了為何如今被霧霾困擾的原因。實際上,造成霧霾的根本原因,就是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各種要錢不要命的生產方式引起的。而當大自然向人類算總帳的時候,還捨不得採取減排措施杜絕汙染源,退而求次為對既成的霧霾研究「消解」的方法,這不是意味著對源源不斷的汙染源的容忍和放縱麼?

  大自然已經給人類做了消解霧霾的示範,只要沒有汙染源的後續,霧霾是短命的,在氣溫和風力的作用下,霧霾會自然消解。這種由全球大氣物理科學家在「天然實驗室」中重點研究出來的有效方法,為何不能付諸實施,而要花錢建「煙霧箱」研究被動的治理辦法?一個很直接的原因就是,對造成霧霾帶來的經濟利益的戀戀不捨。

  這就如已經發現了某種產生暴利的食品含有致癌物質,卻不直接取締這種買賣,而是在這種食品中取一塊小樣,試圖研究出吃了也不會得病的靈丹妙藥。那麼,即使5億的「煙霧箱」能練出治理霧霾的「仙丹」,但放任形成霧霾的汙染源的消極思維方式,已經昭然若揭了。而在這種要錢不要命的逐利心態下,怎麼去指望從根本上治理霧霾下的骯髒天空?

相關焦點

  • 霧霾籠罩下的煙霧箱
    據悉,中科院要建造一個全世界最大的「煙霧箱」,對霧霾重拳出擊。這個神秘的箱子,再加上實地觀測,能對改善大氣汙染做出什麼貢獻?「煙霧箱」計劃聽起來是個快速跟蹤濃重霧霾的好方法,很快引起了大家關注。該項目的籌備負責人、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賀泓則表示,中科院的確已就此項目計劃制訂了方案並上報發改委,但截至目前尚未收到項目得到批准的消息。3月9日,在全國人大新聞中心舉行的環保主題記者會上,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回應了此問題,表示環保部支持有關部門建設大型的「煙霧箱」模擬實驗室。
  • 王貽芳敢和楊振寧爭論建不建對撞機,他到底有什麼科學成就?
    有什麼科學成就? 這裡要明白一個道理,王貽芳和楊振寧關於建不建對撞機的爭論是屬於科學層面的交流,科學層面上的交流雙方是平等的王貽芳是著名實驗粒子物理學家丁肇中的高徒,現為中科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原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
  • 中科院的下一個科研任務清單加上它,意味著什麼?
    確實是的,要知道在代表高水平論文發表情況的「自然指數」國際排名中,中科院連續8年位居全球所有機構第一名。這意味著什麼?華為公司大家都很熟悉,2019年,華為公司營收超過8000億元,是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運營商,全球第二大的手機廠商。但是就是這麼一家巨頭企業,卻因為被」卡脖子「,過得卻並不如意。
  •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舉辦建所六十年主題展
    為紀念建所60周年,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19日面向社會公眾舉行「光輝一甲子」——建所六十年主題展,包括科技成果展示和大事記影像展單元,得到了眾多科技愛好者的青睞。中國自主研製的首套6000米級遙控潛水器裝備(ROV)首次公開展出 據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主題展是紀念建所6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集中對外展示了該所自1958年建所以來,在機器人、智能製造和光電信息技術三個學科領域取得的科研成果和進展,展現了研究所從基礎研究、工程應用、成果轉化與產業化
  • 建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 中科院上海分院與嘉定合作
    原標題:建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 中科院上海分院與嘉定合作 本報訊(記者 彭薇)昨天舉行的2015年上海嘉定科技博覽會上,中科院上海分院與嘉定區政府籤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集聚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建中科院上海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嘉定),雙方將共同打造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集聚區,推動嘉定在全市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南海所舉辦建所60周年學術論壇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南海所舉辦建所60周年學術論壇 2019-01-11 中國科學報 朱漢斌 徐海 黃林叢 徐曉璐 語音播報   近日,首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暨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建所
  • 楊振寧為什麼寧願和中科院有分歧,也一定要反對中國建大型對撞機
    我國中科院的人認為部分稀有粒子可以通過大型對撞機來獲得,同時藉由大型對撞機我國物理領域可以探索到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所未曾涉及的領域,由此達到先人一步的效果。綜合來看在中科院的眾人眼中,製造大型對撞機對於我國科學發展可謂是利大於弊的,從當下角度來看或許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但是在建成之後能夠令我國的相關領域發展達到一個新的階段,甚至於超越其他先進國家亦並非毫無可能。
  • 中科院大學將在廣州天河、黃埔兩個區建分院
    今天上午,廣州市教育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沈子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科院大學將在天河、黃埔建立分院。在教育高端合作方面,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華南分院落戶從化;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籤約建設:中科院大學將在天河、黃埔建立分院。與華南師範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籤訂戰略協議。
  • 白宮門口出現「黑宮」,美國市內建「自治區」意味著什麼?
    ━━━━━美國市內建「自治區」意味著什麼?
  • 中科院院士主張,花1400億建大型對撞機
    關於中國到底要不要建大型對撞機的爭論,這些年不但沒有平息,反而有升溫的態勢。當中科院院士王貽芳主張,花1400億建大型對撞機時。楊振寧堅決反對,寧願與中科院作對,也堅決不同意中國建大型對撞機!原因:1400億不是小數目,美國已經失敗,200億美元打水漂。建造這樣一個對撞機的成本大概是二百億美元。相當於一個半珠港澳大橋,三個上海迪士尼樂園,性價比極低。。
  • 在建全球最大量子信息實驗室進展迅速,預計2020年10月前竣工
    集微網消息,合肥發布報導,近日,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項目1號科研樓正在進行幕牆和二次結構施工,部分已經開始外立面施工,整個工程預計在2020年10月前竣工交付使用。圖片來源:合肥發布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總投資70億元,佔地面積554.17畝,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工程之一,也是安徽省科技創新的「一號工程」,為目前在建的全球最大量子信息實驗室。
  • 精準醫學,對人類意味著什麼?
    從單基因遺傳病到腫瘤精準醫學,從心血管領域到風溼免疫領域,精準預測、精準治療、精準預後不再是夢想……  基因測序服務在科研和臨床領域逐漸深入,越來越多的生物企業和雲計算企業聯合攻關,基因組數據每天海量產生……  從基因編輯到細胞免疫治療,從液體活檢技術到分子影像,伴隨一股股熱潮席捲全球,人們不禁要問:究竟什麼是精準醫學
  • 這意味著什麼?
    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左)和它的妹妹「華華」克隆猴的誕生意味著什麼?克隆猴「中中」和「華華」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平臺育嬰室的恆溫箱裡向外張望(1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克隆猴有啥價值?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深圳科技創新做對了什麼?
    您認為特區建立40年來,深圳取得創新發展的成就,在很多科技領域異軍突起主要是做對了什麼? 樊建平:深圳這座城市只有40餘年的基礎,所以一開始它的科技創新發展並不是依靠大學起步。在沒有太多大學資源支撐的前提下,深圳科技創新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無論是上市公司數量、上市公司產值和在世界產業鏈中的影響力,深圳上升的勢頭比傳統城市還要強。
  • 越南科學院代表團訪問中科院
    代表團在京期間與中科院國際合作局、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等單位相關人員舉行了會談,就今後進一步加強兩院的合作交換了意見。在會談中,國際合作局副局長邱華盛表示,長期以來,中越兩院保持著友好交流與合作關係。近年來,越南科學院相繼派出了多個高層代表團訪問中科院。2008年9月,範文貴訪問中科院期間,雙方續籤了雙邊合作協議。
  • 「中國天眼」意味著什麼
    這期間,中國也建造了射電望遠鏡:建在青海德令哈觀測站的毫米波射電望遠鏡,但口徑只有 13.7 米,1990 年投入使用;建在新疆烏魯木齊南山的射電望遠鏡,口徑 25 米,1993 年剛剛建成。到二十世紀結束的時候,中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口徑仍然只有 25 米。
  • 引力波是什麼?引力波的發現意味著什麼?
    那麼,引力波是什麼?為什麼探測引力波如此困難?用當前探測引力波的途徑和方法取得了哪些成果?發現引力波意味著什麼?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有一個重要預言,如果大質量天體發生碰撞、超新星爆發等極端宇宙事件會產生強大的引力波。這是一種時空漣漪,就像波一樣傳遞開來,數十年內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引力波,但都沒有發現。
  • 中科院5nm雷射光刻技術到底是什麼?
    這幾天,媒體上超嗨的一條,就是中科院5nm雷射光刻技術突破,下面量子菌給你專業解讀這篇論文。本來這篇研究論文,是微納加工領域裡的一個進展,實驗室研究,和工業界沒啥關係,誰知道題目裡的「lighography」 一下子撓到了某些媒體的某點。
  • 訪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成裡京:海洋變暖意味著什麼
    這對人類而言又意味著什麼?記者專訪了該研究的主要完成人之一、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成裡京副研究員。記者:公眾對氣候變化最直接的感受是溫度的升降,我們注意到這一成果用「熱含量」來表示,您能通俗講講熱含量和溫度之間的關係嗎?成裡京:熱含量是一個能量的概念,因為全球變暖主要原因就是溫室氣體造成地球系統能量增加,所以我們經常用熱含量這個能量概念來表徵海洋一個體積內的變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