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核先形成,還是地殼先形成?地核只有10億年壽命?

2020-12-05 宇宙科學知識百科

地核先形成,還是地殼先形成?地核只有10億年壽命?

地球已經有將近45億年的歷史了,但它的本質是年輕的。羅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現在已經確定了這顆行星堅實的內核只有5.65億年的歷史,與地球的其他部分相比,它還只是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由於地球一開始是一團不斷增長的巖石,很容易假設地核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部分,但事實並非如此。今天,它被分為兩個區域:內核中的一個實心鐵球,它被一個旋轉的鐵水池所包圍。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爭論內核到底是什麼時候凝固的,傳統的觀點認為它應該在5億年到25億年之間。

但現在羅切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將其縮小到這個範圍的低端。這一發現的關鍵是圍繞和保護地球的磁場,並測量其隨時間的變化。為此,研究小組從魁北克的Sept-Iles複合體中收集了古代晶體樣本。在這些晶體內部是微小的磁針,保存著它們第一次被鎖在礦物中時的磁場記錄。研究人員發現,大約在5.65億年前,地球磁場是有史以來最弱的,只有現在強度的十分之一,並且處於崩潰的邊緣。

由於生命今天仍然存在,而且我們能夠在不受致命宇宙輻射轟擊的情況下外出,磁場顯然從那個低點反彈回來。但羅切斯特大學的研究小組說,一個新形成的堅固的內核可能是罪魁禍首。地球磁場是由流動的流體鐵產生的,這個過程被稱為地球動力學。研究小組說,地球的地球動力可能已經弱了幾十億年,這是由一個主要由熔融鐵構成的地核造成的。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過程逐漸放緩,直到5.65億年前的那個轉折點,它才穩定下來,可能是由於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固體內核的到來。該研究通訊作者約翰塔都諾(John Tarduno)表示:「這是地球進化的一個臨界點。」「磁場並沒有坍塌,因為內核開始生長,為地球動力學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能源。」

該團隊表示,這個想法得到了其他數據集和模擬的支持,但還需要更多的工作來證實它。這項研究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我們自己的星球——它還可以幫助我們尋找能夠支持生命存在的系外行星。「驅動地球發電機的因素可能也會影響系外行星的磁場屏蔽,」塔都諾說。「可能有些行星沒有壽命很長的發電機,而這些行星也沒有我們所擁有的磁場屏蔽,這意味著它們的大氣和水可能會被移除。」

相關焦點

  • 地球的地核只有10億歲
    新研究發現,地球中心的固態內地核僅僅只有10億歲。現代地球就像一個夾心蛋糕,最外層是固態的地殼,然後是熾熱黏糊糊的地幔,液態的外地核,最後是固態的內地核。隨著地核中液態鐵逐漸冷卻結晶,固態內地核也在緩慢的增大。這一過程有助於增強液態外地核的攪動,生成包裹地球的磁場,保護植物不受有害宇宙射線的侵害。換句話說,內地核相當重要。
  • 地球已經形成了45億年,為啥地核溫度仍然很高?
    地球誕生在45億年前的一個原行星盤中,跟隨地球誕生的還有太陽、三顆巖石行星、四顆氣態巨行星、矮行星以及一些小行星,它們共同組成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規律運行的太陽系。
  • 地核是何時形成的?10-13億年前,熔融的內核冷卻成了固態
    在此之前,科學家們能夠推算出來的時間範圍非常廣,近至5.65億年前,最遠甚至可能出現在45億年前地球剛形成的時候。這樣寬泛的範圍很難給我們有效的參考,因此許多科學家孜孜不倦地進行著這方面的研究。這個數據將內核冷卻發生的時間大幅度地縮小,從5.65-45億年前縮小到了10-13億年前。這樣的研究是非常有意義的,我們可以藉此更加了解地球、尤其是地核的演化歷程。目前來說,科學家相信地核是地磁場的根本來源,而地磁場的存在不僅鎖住了地球的大氣層和水分,也保護地球生物免受太陽和宇宙輻射的傷害。不論從哪個方面來講,這次對於地球內核冷卻時間範圍的縮小都可以有很好的借鑑作用。
  • 為什麼地球有45億歲了,地核卻只有10億年的歷史呢?
    在我們的意識中,地核就是地球的本體,它們應該是在同一時期形成的。很難想像一個沒有地核的地球是什麼樣子的。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看起來有點奇怪的話題,為什麼地球已經45億歲了,但是地核卻只有10億年的歷史呢?
  • 為什麼地球有45億歲了,地核卻只有10億年的歷史呢?
    在我們的意識中,地核就是地球的本體,它們應該是在同一時期形成的。很難想像一個沒有地核的地球是什麼樣子的。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看起來有點奇怪的話題,為什麼地球已經45億歲了,但是地核卻只有10億年的歷史呢?
  • 科學家發現:地核只有10億歲
    ,地球作為太陽系行星的一員,從太陽的星雲中誕生,之後的地球經過了生長的恐怖時期(冥古宙時期),最終在大約41億年前,開始逐漸穩定下來,地球上也出現了生命。地核並不是在40多億年誕生,而是在地球進入穩定期後,才一點點形成。根據現有的模擬實驗數據分析,地球內核的真實年齡,應該是在10億年-13億年之間。科學家是如何得出數據的?早在2015年,科學家就已經對地球內核的年齡產生質疑了。
  • 地核僅出現10億年,為何地球卻46億歲?
    科學界內地球的年齡已經超過46億年,馬上要進入中年階段,然而最近一段時間,國際小組進行一個實驗,發現地球的年齡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衰老,它的內核年齡可能僅僅只有10億年的時間,這刷新了大家對地球的認識,難道地球的年齡將要被徹底改寫了嗎?它的真實年齡又是多大呢?
  • 45億年了,為何地球的內部還在「燃燒」?地核的能量還能用多久?
    地核的溫度高達6千多攝氏度(太陽表面的溫度也才5500攝氏度左右),正是因為這顆熾熱的核心,地球才擁有了強大的磁場,生命也才得以在地球上存在。這就讓人產生了一系列的疑問,例如:地核的溫度比太陽表面還要高,它的能量從何而來?已經過去45億年了,為何地球的內部還在「燃燒」?地核的能量還能用多久?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
  • 地核「燃料」何時消耗完?
    在深入了解這個問題前,我們要先知道地核的熱量來自哪裡?是什麼使地球中心變熱?在數十億年前,太陽系形成初期,數十億的巖石在數千年的時間裡不斷碰撞並粘在一起,最終形成了後來的地球。然而,每一次碰撞都會帶來更多的能量(因為摩擦),導致我們的星球升溫,在行星形成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地球都在消耗這些熱量,當時的地球上到處都是火山活動。
  • 內核只有10億歲,遠比46億歲更年輕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學過中學地理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地球由地核、地幔、地殼三層結構構成,其中地核是一顆內層是固態而外層是液態的核心,它的存在不僅使得地表多了許多自然地貌,還參與了地球磁場的形成。
  • 地核的年齡很可能比此前估計的要年輕得多 約為10億年
    地核的年齡很可能比此前估計的要年輕得多 約為10億年(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科學家們在研究地核的年齡時發現,它很可能比此前估計的年齡要年輕得多。根據這些數據,研究小組認為核心的年齡約為10億年。在美國物理學會的《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研究人員解釋說,經過多年的實驗,他們再現了地核的條件,他們相信地核比以前認為的要年輕不少。他們表示,地核的年齡可能在10億至13億年之間。地核主要由鐵構成。這些鐵在地球深處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地核分為兩個區域:內核和外核。
  • 為什麼地核會這麼熱?
    地球是在大約46億年前太陽系誕生時形成的。最初,它只是一個氣體星球,但隨著氣體相互作用,不同密度的物質開始分離,地球逐漸變成了今天的樣子——一顆內部類似洋蔥的巨大巖石行星。對於生活在地殼上的人類來說,很難想像地核的溫度會比太陽表面的溫度還要高。真正的問題也隨之而來,46億年前的地球是如何產生如此多熱量的?據研究,造成地核如此灼熱的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這源於地球形成時的吸積過程。當太陽系形成時,地球也開始繞著太陽運行。在強大的引力作用下,一些隕石和其他物體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行星。
  • 地核可能正在洩漏?科學家們不知道為什麼它已經洩漏了25億年
    至少25億年以來,地球熾熱的熔融金屬核心一直在滲入地幔,科學家們無法解釋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位於地球死亡中心的地核以令人難以置信的7952F到11012F(4400到6100攝氏度)的高溫燃燒。這個由熔化的鐵和鎳構成的噩夢般的地獄,位於3728英裡(6000公裡)以下。
  • 地核溫度超太陽表面,經過數十億年還冷卻下來,它還將持續多久
    地核的熱量來源 為什麼地球的核心會這麼熱呢?有一種理論認為,大約45億年前,太陽系還是由一團冷塵埃粒子組成。但是,由於受到了擾動,這團氣體和塵埃在引力的作用下開始坍縮,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旋轉圓盤。圓盤的中心形成了太陽,而比較靠近太陽的地方則形成了由氣體和熔融液體組成的星球。 當地球形成時,它是一個由熱巖石組成的均勻球體。放射性衰變產生的熱量和行星形成時的餘熱使這個星球變得更熱。
  • 25億年!地核正在持續洩漏,科學家或因此揭開地磁起源之謎
    撰稿:白小白,編輯:徐德文我們知道,地殼和地幔之間通過板塊運動不斷交換物質,板塊俯衝進入地幔,地幔物質又通過火山回到地表;在廣袤無際的大海底部,地殼就更年輕了,來自地幔的巖漿通過中洋脊湧出,推動地殼快速回到地幔裡——通常不會超過2億年,新的海底地殼就會輪迴到暗無天日的地幔裡自怨自艾
  • 為什麼地核反而比地殼年輕兩歲半?
    這個效應同樣體現在繞地運行的地球同步衛星上,它們負責為我們提供導航以及GPS定位,衛星的精確的原子鐘必須通過定期校正來應對「時間損失」,不然,衛星每天會增加10km的定位誤差。有趣的是,地球地核的質量就足以對地殼施加引力了,由於這種力,地殼表面時間過的比地核更快。理論物理學家Richard Feynman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預測到這點。
  • 地核為什麼這麼熱?科學家:因為地殼的保溫效果好
    地核位於地球的最內部,具有極高的溫度,並且是自從地球誕生以來就一直如此。雖然我們感受最多的還是太陽帶給我們的溫度,但是地核才是我們能在這個星球上生存的重要因素。那麼真正的問題來了:46億年前的地球是如何產生如此多熱量的?
  • 地核究竟有多老?科學家重估地球內核年齡
    &nbsp&nbsp&nbsp&nbsp新華社北京8月28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通過在實驗室中模擬類似於地球核心的環境,研究人員改進了對地球固態內核年齡的估計,認為其形成年代在10億到13億年前之間。
  • 地核有多熱?
    從科學家的角度來看,地表之下就是地幔和地核,按照地球的直徑和相關參數推算,地球內核的溫度估計介於5000至6000攝氏度之間。這個溫度極度的熱——事實上,熱到足以熔化在正常條件下的鐵鎳合金。然而,依靠引力和地幔的壓力,高位炙熱的地核反而沒有像熔巖一樣具有流動性,地核呈固態,其質量大約為月球的三分之一。
  • 地球最內部的地核為什麼會這麼熱?
    地球是在大約46億年前太陽系誕生時形成的。最初,它只是一個氣體星球,但隨著氣體相互作用,不同密度的物質開始分離,地球逐漸變成了今天的樣子——一顆內部類似洋蔥的巨大巖石行星。地球的最外層是地殼。這是我們生活的地方,我們在此建造房屋、種植樹木,進行各種各樣的生產活動。與其他層相比,地殼非常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