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
過去50年來,我們的地球處在不斷升溫之中。但是氣候變化並不是什麼新鮮的事物,整個地球的歷史,就是生物適應氣候變化的歷史。
地球的氣候就如同一臺極其複雜的機器,分為上億個不同的部分,預測氣候未來的變化是相當困難的事情。不過回顧氣候史就相對比較簡單,這得感謝氣候變化留下的大量證據,包括樹木年輪的厚度和在極地冰層中獲得的古代空氣的成分。這些證據顯示了地球氣候的多變,而且許多重大變化的發生速度比科學家們原來預測的要快得多。
冰河期

2萬年前的地球是與現在完全不同的一幅景象。北半球的大部分被無邊的冰川覆蓋,南至現在的倫敦和紐約,甚至像紐幾內亞這樣的地方,高山上都覆蓋著冰川。所以大量的水都封存在冰川之中,因此當時的海平面要比現在低100米。

對於植物和動物而言,這種寒冷的環境對它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積極的一面是,那時的陸地面積要比現在大得多,許多現在的海底在那時候都是又高又幹的陸地,這樣,動植物的傳播就更為容易——它們可以在現在被海洋分割開的地方之間遷徙傳播。但消極的一面是,對於生命而言,這種極端冷酷的環境是個巨大的挑戰。為了保暖,冰河期的哺乳動物都有著厚厚的脂肪層和長而粗的毛髮。
地球上的氣候形成來自於很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雲層。雲層將陽光反射回宇宙空間,同時它們也像毯子一般維持著地球的熱度。

極地冰就像世界氣候的日記本一樣,它能捕獲當時的塵埃、花粉和空氣。科學家們可以通過深鑽冰層獲得幾千甚至幾百萬年前的冰芯樣本。
這張圖顯示的是過去100萬年中世界平均溫度的變化情況。其中有幾個比較主要的溫暖期,稱為間冰期,有些持續時間比較短,還有一些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現在就生活在間冰期。
氣候變化的原因
這次冰河期不是地球經歷的第一次,也不可能是最後一次。科學家們發現:地球的氣候在被稱為間冰期的暖期和更為寒冷的時代之間搖擺。許多專家認為氣候的變化主要是由於地球軌道的變化,但是也涉及其他因素,比如火山爆發和大陸板塊漂移等。
大陸板塊從形成開始就一直處於移動之中。火山活動的熱能為這種移動提供了能量,每年的移動速度為幾釐米。這種運動非常緩慢,人類無法察覺。不過,經過幾百萬年的時間,這種移動可以完全改變地球的外貌。由於板塊的移動,海洋的形狀也處於變化之中。
在氣候的變化中,海洋因為存儲了來自太陽的熱能而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大部分的熱量被存儲在熱帶海域,再通過溫暖的洋流傳送到南北半球。但是如果板塊的移動阻隔了洋流,南北兩端就會開始變冷,這種情況足以觸發一次可以持續幾十萬年的冰河期。
歲月的變遷

上一次冰河期大約在1萬年前結束,地球開始變暖,冰川開始消融。從那時起,全球氣候就一直相當穩定,不過也並非一成不變。地球平均溫度起起落落,降雨量也一直在變化之中。在一些地方,比如撒哈拉沙漠,這些變化帶來了一些戲劇性效果: 現在的撒哈拉地區是世界上最乾燥最貧瘠的地方,但是在5000年前,撒哈拉地區的氣候相當溼潤,在那時,大象和羚羊生活在開闊的林地中,河馬繁衍在河湖地區。接下來的3000年間,撒哈拉的氣候變得越來越乾燥,沙漠開始擴張,動植物的生活範圍不斷縮小以至於消失。
不過並不是全然消亡——在撒哈拉地區的山脈中,氣候稍潮溼一些,油橄欖樹和淡水魚就生存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