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氣候變化的原因

2020-11-24 中國網

氣候變化是指由改變全球大氣組成的人類活動直接或間接造成的氣候變化,且經過相當時間的觀察,這種變化屬於自然氣候變化之外。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概述:

     大氣中溫室氣體,像自然保護毯一樣,對地球具有保暖作用。它使地球具有足以適合生存的溫度—即目前令人感覺舒適的15℃。

     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已經使這個保護毯變厚,熱量被封閉在內,致使全球變暖。

     礦石燃料是人為產生溫室氣體的一個最大的排放源。

地球的平均氣溫在過去1萬年間似乎一直非常穩定,上下波動不到1℃,使人類文明能夠在目前舒適的15℃下興旺成長。但人類文明成功的本身卻對迄今為止倍加關照我們的氣候構成了破壞性威脅。

對流層中自然形成的溫室氣體「保護毯」(在整個大氣層中的體積不到1%)承擔著調節地球氣候的重要作用。當太陽能以可見光的形式到達地球時,就會使地表變暖。比太陽要冷得多的地球則以紅外輻射或熱輻射的形式將該能量反射回太空。溫室氣體能夠阻止紅外輻射直接進入太空。由此造成的「自然溫室效應」使地球溫度比在沒有這種效應的情況下高出30℃,而這對我們所知的生命存活條件至關重要。

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是,自250年前工業革命開始以來,我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一直是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使這層保護毯越變越厚。這已經給至少65萬年以來的大氣組成帶來了最劇烈的改變。除非我們做出重大努力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否則全球氣候將在今後的數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內持續迅速變暖。

溫室效應增強

從長期來說,「人工」排放之所以成為一大問題,原因就在於地球必須以接收來自太陽能源的速度來釋放能源。由於較厚的溫室氣體保護毯有助於減少能源向太空流失,因此氣候體系必須做出某種調整以恢復內流和外流能源之間的平衡。其結果即所謂「溫室效應增強」。

氣候主要通過一種地球表面和低層大氣「全球變暖」的過程來調整較厚的溫室氣體保護毯。氣溫上升同時伴隨著其它變化,例如雲量和風型變化。其中一部分變化會進一步加強暖化過程(正反饋),而其它部分則會阻礙該過程(負反饋)。這些各種各樣的交互作用,使科學家們準確地確定今後數十年氣候變化走向的努力變得複雜起來。

溫室氣體排放

礦物燃料是由早已死亡的動植物形成,並且是人為溫室氣體最大的排放源。每年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釋放出大量的甲烷和氧化亞氮,釋放的碳量達數十億噸,而它們本來可以會被封存在地殼內。只顧亂砍亂伐,而不植樹植林也會造成更大量的二氧化碳釋放。

同時,大規模家畜飼養、稻田和垃圾場都有甲烷排放。使用化肥會產生氧化亞氮。壽命長、用於空調製冷的氣體,如含氯氟烴、氫氟碳化合物和全氟化碳,經過工業加工最終被排放到大氣中。許多此類溫室氣體的排放活動目前對全球經濟至關重要,並已經成為現代生活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

    科學評估: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通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世界氣象組織,聯合國於1988年成立了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氣候小組),負責調查和分析就此問題公布的最佳科學成果。自1990年以來,氣候小組每隔五、六年出版一份權威性報告,通過觀察和預測未來趨勢對科研態勢進行評估。

     氣候小組不從事新的研究,它的任務是在世界範圍內對涉及氣候變化的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方面的現有文獻進行政策性評估。氣候小組的報告內容取自世界各地區數以千計的專家創作。

     第四篇評估報告於2007年間出版,報告分四卷,每卷分別由一個不同的工作組編寫。

     在編寫過程中,先將報告草案分發給在相關領域具備高度專業知識並發表過科研成果的專家人員。氣候小組的寫作人員在收到他們的意見後,隨即為各政府、所有寫作人員和專家評審人員編寫覆審稿。各政府和專家評審人員可以提出意見,但僅限針對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內容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及草案內容的整體平衡。定稿反映了在科學或技術上得到支持的不同觀點。

     每一份報告都為決策者提供有《摘要》,《摘要》經過IPCC會員國各政府代表在參與撰寫的工作組全體會上逐條逐句予以批准。報告的主要作者出席了會議,隨時準備為《摘要》中的觀點提供科學論證。只有在徵得主要作者的同意後才能進行修改,以保證被修改的內容與所述的科學和技術評價相一致。《摘要》代表了對報告的關鍵研究結果達成的共識:參與國政府承認世界範圍內存在著足以用來支持該報告論點的科學證據。

 

相關焦點

  • 地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全球氣候變化一直在發生
    全球氣候變化通常在數千年或數百萬年的時間裡緩慢發生。 相比之下,現在的地球氣候變化很快。太陽的能量輸出不是恆定的,它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它會影響我們的氣候。 2、地球軌道的變化 地球圍繞太陽的軌道是一個橢圓不是圓,但橢圓會改變形狀。
  • 科學家揭秘氣候變化原因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什麼原因引起了氣候變化?在這個系統自身動力學和外部強迫作用下(如火山爆發、太陽變化、人類活動引起的大氣成分的變化和土地利用的變化),氣候系統不斷地隨時間演變(漸變與突變),而且具有不同時空尺度的氣候變化與變率(月、季節、年際、年代際、百年尺度等氣候變率與振蕩)。 氣候系統是地球系統的主要部分之一。地球系統還包括人類與生命系統,社會—經濟方面等。
  • 氣候變化是未來極端乾旱暴露性增加的主要原因
    2016年6月9日,《氣候變化》(Climatic Change)發表題為《氣候變化和人口增長對於未來極端乾旱暴露性的相對重要性》(The Relative
  • 五大原因使2012成為氣候變化關注年
    美國Triple Pundit網站近日刊登文章回顧和反思2012年,稱氣候變化在過去一年中備受關注,主要基於以下五大原因:  第五、2012年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
  • 地球氣候變化對生物能造成什麼影響?
    紅松鼠這種生殖期提前的主要原因是,最近27年來松鼠繁殖季節的溫度上升了2攝氏度,這促使紅松鼠的發情期提前,交配、懷孕和產小仔的時間也相應提前。也就是說,氣候變暖是引起生物變化的必然原因。 但是託爾等人認為這後一項分析研究與前一項分析研究也無多大差別,全球變暖導致生物變化的結論的可信度不是太高。而用另一種模型分析,持相反意見的研究人員認為全球變暖影響生物生存和行為習慣的可信度是中等的,即在33%~67%。
  • 過去50年氣候變化90%以上可能是人類活動造成
    (新華網陳競超攝)  新華網消息6月8日上午,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做客新華網,就氣候變化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廣大網友進行在線交流,以下是訪談摘要。  主持人全球氣候變暖有哪些特點?趨勢是什麼呢?  鄭國光全球變暖一個顯著特徵就是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過去100年上升了0.74攝氏度。
  • 氣候變化綠皮書指出霧霾天原因及危害
    (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圖)新華網報導,11月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3)》。綠皮書指出,社會化石能源消費增多造成的大氣汙染物排放逐年增加,是我國近年霧霾天氣增多的最主要原因。
  • 氣候變化、全球變暖是由碳排放造成的嗎?
    不過有觀點提出,氣候變化是地球自身運轉規律的體現,就算有化學變量的存在,碳排放也只是眾多作用因素中的一個方面。那麼請問,大氣變暖是由碳排放造成的嗎?如何才能更為準確地觀測和分析氣候變化?———上海臨沂北路何大舟答:早在上世紀中葉,大氣科學界就已明確提出,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含碳溫室氣體濃度升高可通過輻射強迫引起氣候變暖。
  • 氣候變化對生態系統可能造成不可恢復的影響
    IPCC第二工作組第四次評估報告《氣候變化2007:影響、適應和脆弱性》指出:氣候變化和其它因素的綜合作用可能會對生態系統造成不可恢復的影響。    氣候變化和生態系統是如何產生相互作用的    簡單地說,氣候變暖使水汽蒸發量加大而導致洪澇、乾旱,破壞了地表下墊面狀態使生態環境惡化,生態系統又反饋變化,使地球水圈的水循環的周期縮短(延長)而導致洪澇、乾旱頻繁發生和強度加激。因此,生態系統根本無法進行自然的遷移,致使原生態系統內物種的重大損失。
  • 確認人類因素造成氣候變化?全球變暖達到「黃金標準」
    據路透社報導,美國領導的研究小組在《自然氣候變化》上發表一篇文章,說明了過去40年來衛星對於全球氣溫上升情況的觀測。相關人員非常嚴肅的說:「人類不能忽視這樣明確的信號。」因為現在觀測到的情況顯示地球表面升溫的信心達到「5西格瑪」水平。而且如果不是因為全球變暖,該信號出現的概率只有百萬分之一。由此可見,全球變暖已經非常嚴重。
  • 李伯重:氣候變化如何造成中國歷史上人口「大起大落」
    中國歷史上的氣候變化與人口變化氣候史和人口史是近年來國際中國史壇興起的兩個重點研究領域。在氣候史方面,自竺可楨關於歷史時期中國氣候變化的開拓性成果於1970年代初問世以來,中外學者在此領域做了很大努力。
  • 氣候和生態系統的變化是復活節島文明消亡的原因
    氣候和生態系統的變化是復活節島文明消亡的原因(© Fotolia / vladimir krupenkin)>(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氣候和生態系統的變化是復活節島文明消亡的原因。
  • 全球氣候變化形成的有關原因
    氣候變化會帶來哪些影響?氣候變化導致災害性氣候事件頻發,冰川和積雪融化加速,水資源分布失衡,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 化還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區遭受洪澇、風暴等自然災害影響更為嚴重,小島嶼國家和沿海低洼地帶甚至面臨被淹沒的威脅。
  • 加州山火造成「史上最大破壞」 學者:氣候變化致植被更易燃
    這場山火是加州自1991年來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11月11日報導,比尤特縣警長科裡·霍內亞談及當地的山火時說:「這是最糟糕的情況。這是我們長期以來一直擔心的事情。」同時兼任縣驗屍官的霍內亞告訴美聯社,他不得不把搜尋死者遺體的人手增加1/5。他領導的驗屍官辦公室已追加預訂一部DNA檢驗車。
  • 極端天氣事件頻繁出現,是氣候變化的原因嗎,不一定
    極端天氣事件頻繁出現,是氣候變化的原因嗎,不一定2019年就剩下2個月了,在逝去的一年裡,全球經歷了眾多的極端天氣事件。比如希臘和美國西北部的山火,最近澳洲也頻發的山火,洪水淹沒了美國東北部沿海城市,以及巨浪襲擊了日本日本二和英國。
  • 科學家揭示地球氣候變化和碳循環原因:太陽或是幕後黑手
    2月10日,據外媒報導,愛爾蘭都柏林三一學院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影響全球氣候和碳循環的因素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以及數百萬年前引發地球歷史上兩次最具毀滅性的滅絕事件的原因。
  • 氣候變化對蔓越莓生產造成影響
    與其他地方一樣,在新英格蘭,氣候變化正在改變這些植物生長的環境,從溫暖的冬天,到千變萬化的夏天。這些改變導致它們更難生長,給備受人們喜歡的感恩節標誌性食物蒙上了一層陰影。 熱愛作物的果農和幫助他們的科學家正在努力尋找解決方案,情況還沒有那麼糟糕。但對於Eldridge這樣的果農來說,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備選方案」,Eldridge說。
  • 過度捕撈和氣候變化造成了馬拉威湖的魚類數量下降
    7月15日,據外媒報導,過度捕撈和氣候變化造成了馬拉威湖的魚類數量下降。但是過度捕撈和氣候變化造成了馬拉威湖的魚類數量下降。氣候變化森加社區領袖約翰·懷特說,「越來越大的大風和暴雨使湖邊的漁民生活更加困難。
  • 從億萬年尺度看地球氣候變遷 火山活動多寡造成地球冷熱變化
    據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網站21日報導,由該校科學家帶領的一個科研團隊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提出,與大陸板塊構造運動相關的火山活動可能是過去幾億年來地球氣候冷熱變化的原因,並解釋了為何會有這種周期性波動。  該研究探索了地球基準氣候的長期變化。
  • 北大西洋暖流持續減緩 驅動因素包括人為碳排放造成的氣候變化
    這套海洋環流系統的弱化可能是自然而然地開始,但也可能是因為持續受到與溫室氣體排放相關的氣候變化所影響。北大西洋暖流。科學家最近發現的北大西洋暖流減弱現象,也可能是由北大西洋變暖、降雨增加和冰川融化所導致的淡水增加所造成。前人文獻也曾多次推估和預測,截至目前為止,到底總共減弱的程度有多少,基本上仍然是一個謎。只是科學家發現的變化程度,仍然令眾人感到驚訝,這在未來一定會對環境產生重大的變化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