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專業的李彥宏 為什麼要多年跨界贊助生命科學大獎

2021-01-09 donews

2020年12月30日,第五屆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線上落幕。

88歲的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和96歲的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因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摘得了本屆的「生命科學獎」。 APL(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曾經是最兇險和致命的白血病之一,張亭棟和王振義的工作使APL治癒率達到90%。他們的研究使ATO(俗稱砒霜)和ATRA成為當今全球治療APL白血病的標準藥物,拯救了眾多患者的生命。

連續舉辦五年 每個獎項每年獎勵100萬美元

2015年1月20日,百度公司創始人李彥宏,聯想集團CEO楊元慶,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北京大學教授饒毅等幾位科學家、企業家組織創辦了未來論壇,在這次論壇上,設立了未來科學大獎。

不同於其他的官方或者行業組織的獎項,這是國內第一個由華裔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

百度公司李彥宏、金沙江創投丁健、紅杉基金沈南鵬、高瓴資本張磊共同擔任了三大獎項之一的『生命科學大獎』的捐贈人。每人承諾連續出資10年用於該獎項的獎勵,獎勵金額為100萬美元。

2016年,盧煜明因發現母體血液中存在著胎兒的游離DNA,證明了使用胎兒游離DNA來診斷遺傳性疾病的可行性和實際性,最終開創了利用第二代基因測序來檢測唐氏綜合症的新途徑,僅在中國,每年就有超過一百萬孕婦接受這項測試。這種革命性的方法為全球無數的孕婦提供了無創產前診斷,摘得第一屆生命科學獎。

2017年,「生命科學獎」獲獎者施一公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體這一關鍵複合物的結構,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層面機理作出重大貢獻。

2018年,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系統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狀的分子機制和採用新技術選育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中的開創性貢獻獲得「生命科學獎」。

2019邵峰因其發現人體細胞內對病原菌內毒素LPS炎症反應的受體和執行蛋白的貢獻摘得「生命科學獎」。

作為該獎項的捐贈人之一,李彥宏表示:"生命科學的進步與發展是一個偉大的探索過程,它是為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健康、資源、環境等重大問題而生。"

這是生命科學獎的五年,也是人類科學文明進步的五年。

『不正經』企業家李彥宏 正經關心科學與創新

早年在媒體採訪中,李彥宏曾被媒體提問,為什麼明明是計算機出身,卻要資助生命科學大獎?

"創新往往是在很多領域交叉的地方出現的,之所以資助生命科學大獎是希望鼓勵不同學科之間加強交流,產生創新的火花,推動科學的進步"。在2017年的未來科學大會論壇上,李彥宏也曾坦言,「如果我們的這些活動,能夠激勵這些孩子將來走向科學道路,為人類進步做出貢獻,那我們設這個獎項就值了。」

在鼓勵技術創新、探索世界這件事情上,李彥宏不太像一個商人,他顯得有些「過份積極」。

比如,近十幾年來,百度每年都要拿出來約佔當年總營收16%的費用專門用於新技術的研發。儘管那些技術一時無法商業化盈利甚至頗為燒錢,但是李彥宏仍然堅持,一定要堅持做下去。就算無法商業化但是對科技創新具有重大意義,那就是百度該做的事情。所以多年來,百度在AI技術上所獲得的專利都是數量最多、覆蓋領域最廣,就算與國外的大公司相比也毫不遜色。

比如,2017年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由百度牽頭籌建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此外百度還將作為共建單位共同參與大數據系統軟體國家工程實驗室,及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的建設工作。

比如,2018年李彥宏宣布將與百度公司一起,向北大捐贈6.6億人民幣(含部分等值資產),聯合成立「北大百度基金」,用於人工智慧和其他相關學科的研究和探索。

再比如,今年一月武漢新冠病毒突然爆發席捲全國時,李彥宏當即決定拿出3億元人民幣,成立抗疫基金,支持新型冠狀病毒等新疾病的治癒藥物篩選、研發等一系列抗擊疫情工作。

從這些層面上來說,李彥宏並不是一個典型的商人,但他一定是一個對於科技創新充滿熱忱、甘願付出的企業家。

眾所周知的是,李彥宏是一個技術狂魔,他對於技術創新、生命探索的熱衷早有蹤跡。他是矽谷工程師出身,他擁有被業界稱為當代搜尋引擎的奠基石超鏈分析技術專利,他與扎克伯克一起被評選為90後留學生最崇拜的科技偶像,是眾多碼農的"廠長",他許許多多的身份都與技術相關。

但是鮮有人知的是,他在20年前放棄了頂尖生命科學研究機構Merck的offer,最終回國創業做了一名企業家。他在2017未來科學大獎晚會上選擇朗誦羅伯特·弗羅斯的詩《未選擇的路》:」黃色的樹林裡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叢林的深處。但我卻選了另外一條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雖然在這兩條小路上,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

他選擇了那條通往創業的路,並且一路高歌猛進,帶領百度成為了全球頂尖的科技公司。但是那條未選擇的通向科學家的路,在他心中,卻未必不是一種遺憾。

聲明:本站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本網站對此聲明具有最終解釋權。

相關焦點

  • 李彥宏:資助生命科學大獎 希望鼓勵更多孩子走上科學道路
    他們的研究使ATO(俗稱砒霜)和ATRA成為當今全球治療APL白血病的標準藥物,拯救了眾多患者的生命。連續舉辦五年 每個獎項每年獎勵100萬美元2015年1月20日,百度公司創始人李彥宏,聯想集團CEO楊元慶,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北京大學教授饒毅等幾位科學家、企業家組織創辦了未來論壇,在這次論壇上,設立了未來科學大獎。
  • 李彥宏:藉助百度AI優勢 賦能挖掘生命科學更多可能
    來源:時刻頭條近日,以「科學之光,溫暖世界」為主題的2020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雲端舉行。「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三大獎項的科學委員會委員與李彥宏、馬化騰、張磊等12位捐贈人受邀齊聚雲端,分別闡述對各個獎項的理解。
  • 「科學」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
    「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院士獲「物質科學獎」,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院士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未來科學大獎於2016年設立,是中國大陸首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評審體系主要參考諾貝爾獎、圖靈獎等國際著名獎項,採取提名邀約制和國際同行評議制,每年評選一次,單項獎金為100萬美元。
  • 生命的計算機:玩跨界的病毒
    120多年之後的今天,人們普遍認為病毒不是一種生命,而且也認為病毒既不是生物很明顯,自我複製和寄生是病毒的核心特徵,沒有了能依附的生命,它就沒有生命可言,可一旦它依附到生命體,病毒極有可能將會給生命帶來毀滅。這或許就是為什麼我們無法把其歸結為生命的原因吧,不管是因為病毒無自主的生命特徵,抑或是它給人類帶來的痛苦或恨。根據古生物學家們的研究,大約在 36 億年前,第一個有生命的細胞產生。
  • 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公布!山大教授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魯網·泰山財經9月6日訊(記者 徐英淦 實習記者 徐文軒)今日上午,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在北京公布2020年獲獎名單。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因其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未來科學大獎揭曉,施一公、潘建偉、許晨陽分獲百萬美元獎勵
    9月9日下午,有「中國版諾貝爾獎」之稱的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 據澎湃新聞報導,清華大學教授、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北京大學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教授許晨陽分別獲得「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獎金各為100萬美元。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盧柯獲獎
    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榮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評語:獎勵他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出生於1965年的盧柯,16歲考上華東工學院(現為南京理工大學),在機械製造工藝系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學習,碩博畢業於位於瀋陽的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後留在該所工作。2001年7月,盧柯出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所長、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主任。2003年11月,年僅38歲的他被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當時最年輕的院士。
  • 未來科學大獎:致敬7位頂尖科學家
    2016年,是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目前設置「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三大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由香港未來科學大獎基金會有限公司負責獎金的捐贈和發放。每項獎項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生命科學獎」捐贈人為丁健、李彥宏、沈南鵬、張磊;「物質科學獎」捐贈人為鄧鋒、吳亞軍、吳鷹、徐小平;「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捐贈人為丁磊、江南春、馬化騰、王強。  第三屆未來科學大獎9月8日揭曉。
  • 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彭實戈喜獲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
    其中,張亭棟、王振義憑藉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摘得「生命科學獎」;盧柯因其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因其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榮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公布: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彭實戈獲獎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於9月6日在北京公布2020年獲獎名單。張亭棟、王振義憑藉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摘得「生命科學獎」;盧柯因其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
  • 「未來科學大獎」揭榜 單項獎金100萬美元
    「未來科學大獎」有「中國諾獎」之稱,每年評選一次,單項獎金為100萬美元。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因其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摘得「生命科學獎」。
  • 盤點歷屆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獎者,猜猜2020誰將折桂?
    未來科學大獎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將於北京時間9月6日上午10:00舉行,揭曉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三大獎項獲獎者。未來科學大獎目前設置「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大獎項,單項獎金約700萬人民幣,每個獎項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其中,生命科學獎由丁健、李彥宏、沈南鵬、張磊共同捐贈。
  • 袁隆平等7位科學家獲未來科學大獎 有人稱之「中國的諾貝爾獎」
    與他電話連線的是「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項」委員會主席、史丹福大學文理學院講席教授駱利群。駱利群在通知袁隆平獲獎時,自然也沒忘順祝袁老生日快樂。記者:蔡文清未來科學大獎成立於2016年,是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共設置了「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每個單項獎獎金為100萬美元,大獎評審體系主要參考諾貝爾獎等國際著名獎項,因此也有人將它比作「中國的諾貝爾獎」。
  • 四名科學家獲2020未來科學大獎
    張亭棟、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 盧柯、彭實戈分獲「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本報訊(記者 李佳)未來科學大獎張亭棟、王振義憑藉發現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摘得「生命科學獎」;盧柯因其開創性地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因其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榮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為什麼說百度能順利進軍生命科學領域?
    從相關報導來看,李彥宏對生命科學領域其實是早有興趣,與之頗有淵源——李彥宏在2015年參加百度與協和醫院就腫瘤研究合作發布會時,其在演講中就透露:「早在20年前,我就對生命科學感興趣,尤其對生物信息學(Bioinformatics)感興趣。
  • 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在京公布 張亭棟等4人獲獎
    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於9月6日在北京公布2020年獲獎名單。張亭棟、王振義摘得「生命科學獎」;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榮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未來科學大獎強調獎勵在大中華地區完成、產生巨大國際影響、具有原創性,長期重要性或經過了時間考驗的科研工作,不論其國籍、性別和年齡,旨在推動突破性基礎科學研究,表彰優秀科學家,吸引全球科技人才,促進科學事業發展。未來科學大獎同時希望,通過這種激勵示範效應,激發全社會對科學的熱愛,對科學家的尊重,吸引更多青年投身科學,實現中國公民科學素養的提升。
  • 2020未來科學大獎舉行雲端頒獎典禮|科學之光 溫暖世界
    未來科學大獎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獎勵在大中華區做出傑出科技成果的科學家(不限國籍)。獎項採取提名邀約制和國際同行評議制,並由優秀科學家組成科學委員會專業評審,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則,保持評獎的獨立性。未來科學大獎目前設置「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三大獎項,單項獎金約650萬人民幣(100萬美元),每個獎項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公布,砒霜治療白血病發現者獲生命科學獎
    結果公布:今年共有4位科學家獲獎,生命科學領域2位,物質科學領域1位,以及數學與計算機領域1位。張亭棟也因為此發現而獲得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美國杜邦科學技術創新獎、中國專利優秀獎、國際發明專利獎、葛蘭素史克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等獎項。
  • 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在京公布 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彭實戈獲獎
    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於9月6日在北京公布2020年獲獎名單。張亭棟、王振義摘得「生命科學獎」;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榮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未來科學大獎設立於2016年1月17日,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未來科學大獎強調獎勵在大中華地區完成、產生巨大國際影響、具有原創性,長期重要性或經過了時間考驗的科研工作,不論其國籍、性別和年齡,旨在推動突破性基礎科學研究,表彰優秀科學家,吸引全球科技人才,促進科學事業發展。
  • 彭實戈獲得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於9月6日在北京公布2020年獲獎名單。來自山東大學的彭實戈教授因其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費曼-卡茨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榮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此項獎金100萬美元,約合700萬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