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訊 (記者 陳敏娜 通訊員 阮芝芳 蔣明 沈笑馳)拿到體檢報告,最怕的是什麼?檢出和癌症相關的異常。體檢報告單上,時常會出現不少英文字母與數字的結合詞組,例如AFP(甲胎蛋白)、CEA(癌胚抗原)、CA125、CA199,甚至還有BI-RADS 1級這樣。那麼這些詞組到底代表著什麼意思呢?記者請來了浙江省新華醫院的兩位專家,分別解讀這些詞組代表著的腫瘤指標含義。
AFP、CEA、CA125和CA199, 任何一項升高都要重視
肝膽外科副主任閆興軍主任醫師說,在一般的體檢報告中,有「腫瘤因子」這一項檢查內容,包括很多項目,結果陽性可能提示腫瘤的存在,但並不絕對。比較常見的有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CA125和CA199。
AFP(甲胎蛋白):這是目前公認的篩查和早期診斷原發性肝癌的特異性指標。需要指出的是,大約30%的肝癌病人會出現AFP不升高的情況,另外妊娠、活動性肝炎、生殖腺胚胎源性腫瘤患者體內AFP也可以輕度升高。因此,用於確診肝癌時,應結合升高的滴度甚至動態的複查對比,當AFP大於400ug/L且排除上述疾病時可診斷肝癌。此外,還需要結合臨床及其他檢查結果如影像學(B超、CT、MR、血管造影等)綜合分析,做出定位診斷。
CEA(癌胚抗原):97%健康成人血清CEA濃度較低。很多惡性腫瘤患者的CEA均可增高,如尤其是結腸癌、胃癌、肺癌、乳腺癌,CEA檢測是輔助判斷消化道腫瘤發生和治療(如手術)療效觀察的重要指標。
CA199:這是一種較好的腫瘤標誌物,在多種腺癌中升高,對胰腺癌、膽管癌、膽囊癌及胃癌具有高敏感性,是目前對胰腺癌敏感性最好、臨床應用最廣泛的腫瘤標誌物。
CA125:這也是一種常見腫瘤標誌物,它的升高,可能與以下腫瘤相關:卵巢癌、子宮內膜異位症、肺癌、子宮腺肌症、肺癌等。
BI-RADS級別越高,惡性機率越大
不少女性拿到體檢報告單後,會發現關於乳腺B超檢查一欄中可以這樣看到一串字母:BI-RADS分級。後面會跟著I、II、III、IV、V等數字符號。
BI-RADS分級是美國放射學會的乳腺影像報告和數據系統(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的縮寫。BI-RADS分級標準被廣泛應用於乳腺的各種影像學檢查,如X線鉬靶攝影、彩超、核磁共振等,用來評價乳腺病變良惡性程度的一種評估分類法。BI-RADS分級法將乳腺病變分為0~6級,一般來說,級別越高,惡性的可能性越大。
BI-RADS 1 級…陰性結果,未發現異常病變:說明乳腺沒有問題,是正常乳腺。
兩乳腺小葉增生樣改變(BI-RADS2級):不需要太擔心,這代表兩個乳房有小葉增生樣的病變,不過這是良性病變,可基本排除惡性的可能,只需要定期複查。
左乳腺低回聲結節(BI-RADS 3 級):代表可能是良性病變,比2級更嚴重一些,需要進行短期(一年以內,一般建議3~6個月)隨訪。醫生需要通過短期隨訪觀察來證實良性的判斷,如連續2~3年穩定,可改為BI-RADS 2 級。BI-RADS 3 級病變的惡性率一般<2%。
右乳腺結節(BI-RADS 4a 級):BI-RADS 4 級代表可疑惡性病變,也就是說這一分級說明這個腫瘤有惡性的可能,需要醫生進行臨床幹預,一般首先考慮活檢,如空心針穿刺活檢、麥默通活檢或手術活檢來進一步診斷。4級可以進一步分為4a、4b、4c三類。如果只是4a,那麼惡性的可能性較低(3%~30%);4b代表惡性的可能性為31%~60%;4c則進一步懷疑惡性,可能性就比較高了,有61%~94%。
BI-RADS 5 級:幾乎可以肯定是惡性,惡性可能性≧95%,這個時候一定要採取積極的診斷及處理。
BI-RADS 6 級:已經過活檢證實為惡性,但還未進行治療的病變,應採取積極的治療措施。
馬紅梅是省新華醫院肝膽外科副主任醫師,專攻乳腺專科。她總結道:「診斷一個疾病的過程絕非這樣簡單,還要根據專業醫生的臨床經驗進行具體綜合分析,拿到報告單後切不可自作主張,必須要請教專業醫生,才能得到正確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