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四大科技公司被控壟斷,蘋果、亞馬遜、谷歌、Facebook 「恐怖...

2020-12-02 IT之家

在對蘋果、亞馬遜、谷歌和 Facebook 的競爭行為進行了長達 16 個月的調查之後,美國國會民主黨人議員本周終於公布了一份 449 頁的調查報告。調查報告認為,蘋果、亞馬遜、Facebook 和谷歌擁有危險的壟斷權力,需要加以限制。

如何加以限制?幾家大型科技公司將被分拆,或是在未來從事收購行為時將被阻止,還是迫使他們要開放平臺呢?。

調查報告對華爾街證券市場並未產生多少影響,這四家公司股票中的三隻在該調查報告發布後的第二天上漲。這或許反映了投資者長期持有的觀點,即監管機構和政治家無法壓制大型科技公司的持續崛起和市場份額的擴大。

在 11 月 3 日美國總統大選前,這幾家科技公司可能不會受到任何處罰。但民主黨如果通過選舉於 2021 年入主白宮並控制國會,科技公司遭遇分拆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

如果民主黨人贏得參議院,伊莉莎白 · 沃倫(Elizabeth Warren)和伯尼 · 桑德斯 (Bernie Sanders)的建議將會佔居上風,他們強烈地呼籲分拆大型科技公司。沃倫去年初曾說,「現在的這幾家大型科技公司壟斷權力過大,對我們的經濟、我們的社會和我們的民主擁有太多的權力。他們壓制競爭,利用我們的私人信息牟利,利用優勢壟斷市場。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傷害了小企業,扼殺了創新。」

十多年前,這幾家科技公司被視為創新者,它們致力讓消費者的生活變得更容易。但是如今,它們曾經光鮮的面孔已經變得黑暗,他們的一舉一動已經受到最高層的質疑。

市值不斷攀升

五年前,蘋果、亞馬遜、谷歌、微軟和 Facebook 市值合計為 2 萬億美元。現在,這一數字已超過 7 萬億美元,在過去的 5 年裡增長了兩倍多,而標普 500 指數同期上漲幅度只有 73%。

這五大科技巨頭迄今為止合計市值,相當於標普 500 指數成份股總市值的五分之一以上,並且也達到納斯達克 100 指數成份股總市值的 46%。

調查發現,蘋果、亞馬遜、谷歌和 Facebook 反競爭、損害消費者、欺騙合作夥伴或收集用戶大量數據

收入的增長,強勁的盈利能力,以及投資者認為沒有什麼力量能夠消除這幾家科技公司的壟斷地位,不斷地推動這幾家大型科技公司市值攀升和進行收購。萬億美元的估值和巨大的利潤率以及巨大的現金儲備,讓他們能夠很容易地打壓較小競爭對手。

雖然歷史上不乏享有主導市場地位和超高市值的公司,但今天的不同之處在於,這些公司都處在網際網路這同一個行業。

亞馬遜的野心

亞馬遜已經從一個單純的電商平臺,變成了一家全業務公司。

它不再像當初那樣只從事電商業務,現在其業務已經擴展到雲基礎設施、媒體、消費硬體、實體商店、支付和廣告服務,並且還在積極向醫療和其他行業大膽地拓展。

該公司年收入有望超過 3500 億美元,但仍在保持穩步增長。受到雲服務 AWS 的強勁推動,其利潤已開始大幅攀升。

2015 年 4 月,亞馬遜在財報中稱其 AWS 業務每年利潤約為 10 億美元。當時,亞馬遜整個公司還處在盈虧平衡甚至虧損之中。或許大家都曾認為亞馬遜是一家純電商公司,雲計算只是其附帶業務,但現在其 AWS 已經變得如此龐大和有利可圖。

去年,AWS 銷售額為 350 億美元,利潤超過 90 億美元。就銷售額而言,AWS 已經是排名第三的軟體公司,僅落後於微軟和甲骨文。

在實體店因線上零售發展而遭遇衝擊之後,亞馬遜忽然又進入實體零售業務。2017 年,它以 137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實體店 Whole Foods。

亞馬遜的線下業務足跡,還包括其龐大的貨倉網絡和最後一英裡的投送設施。它現在是美國第二大員工僱主,並且在因新冠疫情導致廣泛的經濟衰退中,該公司仍在積極招聘員工。

亞馬遜執行長傑夫 · 貝索斯(Jeff Bezos)的古怪和野心,塑造了該公司的神奇。貝索斯每年在其私人太空旅行公司 Blue Origin 花費數十億美元。他在 2013 年買下了《華盛頓郵報》,這使得他涉足具有影響力的媒體業,同時因《華盛頓郵報》經常批評川普總統,使他也變成川普總統最喜歡的攻擊對象。在 2017 年,他成為全球首富。2019 年,一份小報威脅稱,要公布他的婚外情細節。

投資者對亞馬遜的增長感到高興,但國會兩黨議員最近都對亞馬遜不受約束的擴張行為表示譴責,聲稱亞馬遜市場壟斷地位和反競爭行為未受到約束。今年夏天,在貝索斯首次出席國會聽證會回答有關亞馬遜市場壟斷和商業行為的問題時,國會議員要求分拆亞馬遜的呼聲達到了頂峰。

谷歌、Facebook 的廣告壟斷

在過去十多年時間裡,Facebook 和谷歌徹底了重塑了廣告市場。去年,兩家公司的銷售額總計 2220 億美元,比 2009 年增長了近 10 倍。

研究公司 Emarketer 稱,針對這兩家網際網路公司,它在 2017 年開始使用雙寡頭這個稱呼,實際上廣告市場在 2017 年之前的發展中已經很清楚地顯現出了這一趨勢。據 Emarketer 的數據,截至 2016 年,這兩家公司總共控制了美國數字廣告市場的 57.9% 份額。據 2019 年底提供的估計,這一份額已超過 60%。

據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2018 年新聞行業的廣告收入,已經從 2008 年的 380 億美元驟降到 140 億美元。新聞媒體聯盟今年在給美國司法部的一封信中指出,谷歌多年來一直利用新聞內容來提高其收入,是內容提供商幫助谷歌實現了收入的增長。

不僅僅是新聞業受到傷害。全球廣告研究中心 (WARC)今年早些時候預測,全球廣告商在谷歌和 Facebook 上的支出將超過在電視上的支出。

Facebook 的政治影響力

川普 2016 年當選後,針對 Facebook 在美國大選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指責,該公司執行長馬克 · 扎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立即給予駁斥。

扎克伯格當時表示,「認為 Facebook 上的假新聞(只是一小部分內容)對選舉產生了任何影響,我認為這是一個相當瘋狂的想法。」

2018 年,紐約時報和 Observer 的記者透露,諮詢公司 Cambridge Analytica 不當訪問了 5000 萬 Facebook 用戶的數據(後來修正為 8700 萬),並利用這些數據試圖引導潛在選民投票給川普。

隨著政府機構開始深入調查 Facebook 的行為,該公司不法行為不斷被發現。

2018 年 12 月,英國議會發表了一份關於 Facebook 的長達 250 頁的內部文件,對該公司打壓競爭對手的行為進行了揭露。例如,扎克伯格曾指示員工切斷 Twitter 旗下 Vine 與 Facebook 的連接。

美國總統參選人伊莉莎白 · 沃倫曾利用 Facebook 平臺進行參選宣傳。2019 年初,她建議分拆 Facebook,這可能包括將 Instagram 和 WhatsApp 從 Facebook 分開。2019 年 5 月,Facebook 的聯合創始人克裡斯 · 休斯 (Chris Hughes)也提出了與沃倫一樣的呼籲,要求分拆 Facebook。

2019 年 6 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啟動了反壟斷調查。並且在去年,美國司法部和多個州檢察長也開展了反壟斷調查。去年 11 月,加州總檢察長澤維爾 · 貝塞拉(Xavier Becerra)透露,加州也開始了對 Facebook 的調查。

隱私保護

消費者數據是網際網路公司的財源,但是人們越來越感到離不開谷歌、Facebook 和亞馬遜等網際網路巨頭。

可是,這些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用戶的數據洩露事件卻在頻繁發生。如,Cambridge Analytica 洩露 Facebook 用戶數據,愛德華 · 斯諾登(Edward Snowden)曝光了美國國家安全局竊聽美國人電話的細節。

2018 年,西雅圖一家電視網絡報導說,波特蘭一個家庭指責所使用的亞馬遜 Alexa 設備錄製私人談話,然後發送給其他人。

就出臺一部數字隱私保護的法律,以保護美國公民免受新技術損害,國會已經達成了共識。

很長的路要走

美國國會公布調查報告,並不意味著這幾家大型科技公司將在今年或任何時候遭遇分拆。相反,這份調查報告旨在向國會提出一項廣泛的建議,即修訂反壟斷法,僅僅在服務價格和競爭方面保護消費者的利益還不夠,還要考慮 「工人、企業家、獨立企業、開放市場、公平經濟和民主理想。」

美司法部、聯邦貿易委員會等聯邦層次政府機構和各州政府,對這幾家大型科技公司展開的調查,涉及用工行為、隱私、公平競爭等廣泛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可能需要多年時間,或許最後對這些公司的處罰僅以罰款作了結。

儘管如此,國會還是在選舉年發表了一份針對大型科技公司長達 449 頁調查報告,並指控這幾家科技公司的反壟斷行為。這表明美國國會的態度已經發生變化,這幾家大型科技公司此後將遭遇什麼對待,讓人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谷歌遭美國司法部起訴 麻煩才剛剛開始?四大科技巨頭或遭強制拆分
    谷歌遭美國司法部起訴,麻煩才剛剛開始?四大科技巨頭或遭強制拆分 摘要 【谷歌遭美國司法部起訴 麻煩才剛剛開始?四大科技巨頭或遭強制拆分】美國司法部當地時間周二正式宣布,將聯合11個州的檢察官,在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地方法院對谷歌提起民事反壟斷訴訟,以阻止谷歌利用其在搜索和搜索廣告市場上非法獲得的壟斷優勢進行反競爭行為。這是自上世紀90年代美國司法部起訴微軟以來最重大的反壟斷訴訟。此外,未來將有更多的州加入此次司法部的聯合起訴當中。
  • 美國的科技巨頭是不是真的太大了,存在壟斷嗎?
    這些公司在電子商務和智慧型手機、搜索廣告和社交媒體流量等市場佔據主導地位。美國和全球各地的反壟斷執法者已經加大了監督力度,並正在準備下一步的行動。 1. 美國走到哪一步了? 司法部、聯邦貿易委員會和全國範圍內的一批州檢察長都已經對四大科技巨頭中的一家或多家公司展開了反壟斷調查。
  • 《經濟學人》封面:如何馴服谷歌、FB、亞馬遜等科技巨獸
    、Facebook和亞馬遜等科技巨頭的勢力已經瀕臨失控。   大部分對科技企業的抵制都有失偏頗。大企業一定就邪惡這種推斷完全錯誤。世界上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蘋果廣受尊重,原因很簡單:即便面臨激烈的競爭,蘋果仍能生產出消費者願意買單的產品。如果在線服務供應商的規模比實際上要小,很多服務的質量就要打折扣。沒有強有力的證據證明智慧型手機與幸福感低之間有關聯,假新聞也並非網絡獨有。
  • 谷歌收購Nest成敗筆,亞馬遜已經贏下物聯網入口爭奪戰? | IoT科技...
    不過雷鋒網IoT科技評論在這一周依然為大家奉獻了不少精彩的內容:谷歌在2014年曾以32億美元的高價收購了Nest,並且強勢宣告進軍物聯網市場,且不說谷歌在物聯網領域的前景,但從現在來看,至少我們已經能夠判斷這一收購的確是谷歌的一大敗筆;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在CES 2017上發現亞馬遜的Alexa
  • 貝索斯、庫克、皮查因、扎克伯格四大科技大佬再遭國會「炮轟」
    鈦媒體注(微信ID:taimeiti):美國四家科技巨頭在眾議院聽證會上遭到連珠炮式的反壟斷拷問,議員們指責這些公司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壓制競爭對手並阻礙競爭。谷歌、Facebook、蘋果和亞馬遜在聽證會上因他們在數字市場上的影響力而飽受抨擊:谷歌對網際網路搜索的操控;蘋果對應用程式的控制;Facebook對競爭對手的收購;以及亞馬遜對第三方賣家的影響力。
  • 美國政府明年將就反壟斷起訴谷歌和臉書 蘋果或也難逃訴訟
    在接下來針對科技巨頭活動的持續調查中,也不排除蘋果同樣被起訴的潛在可能。據華爾街日報11月30日報導,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針對谷歌和Facebook的訴訟已經有多達4項,可能會在接下來幾周或假日季後正式展開,目前關於訴訟的細節尚不明確,但據說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反壟斷當局都參與其中。
  • 蘋果谷歌和亞馬遜通過轉嫁成本來應對歐洲科技稅
    多年來,歐洲一直對美國科技巨頭的納稅習慣感到不滿。正如監管者和政治家們經常指出的那樣,這些公司從歐洲公民那裡賺取了大量的金錢,但繳納的稅款卻微乎其微。在全球稅收體系沒有徹底改革的情況下,歐洲一些國家已經出臺了專門針對這些公司的新稅種。而科技巨頭們的回應是轉嫁成本。
  • 庫克、貝佐斯、扎克伯格和皮查伊的聽證會,是美國政府的「數位化...
    美東時間 7 月 29 日中午,川普在推特上表示,「如果國會不正確解決科技巨頭的問題,他們早該這麼做。我會親自通過下達行政命令來解決。在華盛頓,這些年來都是說空話和不作為,人民已經厭倦了。」川普意有所指。彼時亞馬遜、蘋果、Facebook、谷歌四家公司「掌門」共同接受美國眾議院反壟斷委員會的調查。
  • 外媒揭秘蘋果、谷歌和Facebook如何跟蹤用戶位置
    網易科技訊 1月2日消息,國外媒體Fast Company近日撰文詳述了三大科技巨頭蘋果、谷歌和Facebook如何及為何在線上線下對用戶實施位置跟蹤,並談到了一些防備方法。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大型科技公司和其它的公司都在悄悄地收集大量的用戶位置數據,很多人根本察覺不到,有時候覺察到也完全無法避免。智慧型手機用戶再心不在焉,可能也會意識到手機上的應用在密切關注他們的去向。很多應用沒有位置數據就無法運行。
  • 美國四大科技巨頭的聽證會:有五大問題值得中國企業思考……
    來源:經濟觀察報原標題:美國四大科技巨頭的聽證會:直擊靈魂的「拷問」還是「政治秀」?有五大問題值得所有中國企業思考……作者:陳永偉美國東部時間7月29日,蘋果、亞馬遜、谷歌、臉書這四大科技巨頭的CEO罕見地亮相於同一場會議。不過,和往常的各種峰會、演講不同,這場會議並沒有專門為這四位重量級嘉賓準備鮮花和掌聲。
  • 如何定義一家科技公司?
    這一年,他還出手拯救了矽谷一家風雨飄搖中的公司——剛剛請回前CEO賈伯斯的蘋果。在微軟注資前,這家公司已經連續7個季度虧損,一度瀕臨倒閉。戴維.瑞舍感受到了比爾.蓋茨的驚訝,但他已經做出了決定。當時的亞馬遜正在籌謀上市,貝佐斯四處挖人希望充實公司的高管團隊。
  • 科技巨頭們的軟硬體大戰:泛平臺公司正在成型
    6月6日,蘋果、亞馬遜、微軟和谷歌這四大巨頭近年來在發展戰略上的一大相似之處,就是大搞硬體軟體全面開花的「平臺大戰」了,那麼它們為何如此熱衷於打造廣泛的大平臺呢?科技博客網站TechCrunch日前撰文進行了分析。
  • 蘋果、谷歌、亞馬遜罕見結盟,統一智能家居連接標準,中國廠商或追隨
    半導體、Resideo、三星智能產品、施耐德、Signify、Silicon Labs、Somfy和一家中國智能家居公司Wulian等,也都紛紛表示會加入該計劃(來源:CHIP) 而且僅時隔一天,CHIP 就更新了進展,蘋果和谷歌已在推進具體舉措。
  • 為何不加入蘋果、谷歌、亞馬遜、Zigbee組建的聯盟?餘承東回應
    眾所周知除了蘋果手機外,其它所有智慧型手機品牌都加入了谷歌安卓系統的應用生態聯盟,目前安卓的生態很完善,首先作業系統份額是ios的大約七倍,應用數量也超過蘋果應用商店。值得一提的是,谷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將華為踢出安卓應用生態聯盟,不能再使用GMS移動服務,谷歌此舉讓華為手機在海外市場出售遇到很大障礙,因此出貨量開始快速下跌。目前華為最新的P40系列剛在歐洲首發,餘承東表示該機依舊不能使用GMS,到已經有自己的替補方案HMS移動服務,並且手機自帶AppGallery。
  • 蘋果帳號也要開發「一鍵登錄」位置還要在谷歌和臉書上面?
    據6月5日報導,根據本周發布的設計指南,蘋果公司將要求開發人員在iPhone和iPad的應用程式中植入「使用Apple登錄」按鈕,並置於谷歌和Facebook的登錄按鈕上方。蘋果公司表示,蘋果帳號作為第三方帳號的登錄功能將在今年晚些時候上市。
  • 亞馬遜已經在美國智能音箱市場佔據主導地位 碾壓蘋果和谷歌
    2月11日消息,據外媒報導,亞馬遜已經在美國智能音箱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它將有望繼續保持這個領先地位直到2021年而谷歌和蘋果等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只會略有下降。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最新估計,大約70%的美國智能音箱用戶將使用亞馬遜Echo設備。
  • 科技早報 | 谷歌每年向蘋果支付120億美元默認搜索費 三星傳奇...
    鳳凰網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26日消息,過去的這個周末,科技圈都發生了哪些故事,以下是要聞回顧:先關注蘋果:谷歌每年向蘋果支付120億美元默認搜索費 佔蘋果利潤21%2017年庫克與皮查伊會面被拍美國司法部已經對谷歌公司提起了反壟斷訴訟,其中一個關鍵指控就是谷歌與蘋果達成的秘密默認搜索協議。
  • 蘋果被曝開發搜尋引擎 谷歌百億美元合作費恐被叫停
    用戶只需要在搜索窗口中鍵入查詢的內容,蘋果就會顯示自己的搜索結果,而不是來自谷歌的搜索結果。  針對蘋果開發搜尋引擎的消息,蘋果和谷歌公司都未公開發表評論。  「如果谷歌向蘋果支付費用的做法被認為是壟斷,那麼很可能被強制終止這種合作關係,蘋果公司提供的內部搜索服務將提供谷歌搜索之外的另一種選擇。」一位軟體領域資深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 出海資訊|Facebook、Twitter、谷歌、網易、亞馬遜最新消息
    Preview in Instagram App」 圖片來自Facebook 谷歌針對iOS用戶推出網頁版雲遊戲服務應用 近日,谷歌宣布其雲遊戲服務平臺Stadia將以網頁應用的形式登陸蘋果iOS,這意味著谷歌雲遊戲服務將能夠在移動版蘋果Safari瀏覽器上運行。
  • 歐洲怎麼就出不來大科技公司了;為什麼西方人害怕機器人,但日本人...
    對比中美的科技巨頭,儘管它們都有一個發家業務,但如果亞馬遜堅持只做賣書業務、蘋果堅持只做 PC 業務、騰訊堅持只做聊天軟體,那它們或許會成為被收購方而非收購方。值得欣慰的是,雖然歐洲的科技公司有如此多的缺陷,但這並不代表如今歐洲就會像第二次工業革命一般,完全被美國帶著走。歐洲在非消費者領域的科技行業,比如藥物開發、基因科學、材料科學等領域還有很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