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西雙版納有一種四十釐米長的「大蚯蚓」,堪稱真正的地穴領主

2021-02-15 動物的影像聲色

作為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神州大地可以說是世界上物種最為豐富的一片土地了,甚至即便是在這個信息極度發達的時代,也依然有許多物種不為大眾所熟知。

關注本平臺比較早的小夥伴們應該還記得此前我們曾科普過一種巨型蚯蚓(詳見:世界上最大的蚯蚓,長1.5米至今已有數億年歷史!),不過這種蚯蚓是屬於美洲的物種。而我們中國也有一種與巨型蚯蚓長得非常像的動物名叫——魚螈。

按照生物學上的分類,魚螈是一種兩棲綱、蚓螈目物種,從這個分類名上你也能看出來,魚螈與蚯蚓是存在一定的關係的(沒錯巨型蚯蚓也是屬於蚓螈目的,而真正的蚯蚓反而屬於後孔寡毛目)。只不過魚螈屬於蚓螈目、魚螈科,而巨型蚯蚓屬於蚓螈目、蚓螈科。

雖然魚螈與巨型蚯蚓同屬於蚓螈目,但是兩者的體型差距實際上還是比較大的。世界上最大的巨型蚯蚓體長能夠達到一米五左右,而魚螈的體長最多也就在四十釐米左右。當然兩者的形態與生存習性倒是非常相近的。同屬於兩棲綱動物,無論是巨型蚯蚓還是魚螈,身體都是蛇型並且體表覆蓋著一層粘液(魚螈的身體上有少許鱗片)。

兩種分布區域相差萬裡的物種都長期生活在林木茂密的地帶,並且對水草豐盛的土地比較熱衷。同時由於魚螈和巨型蚯蚓一樣視力嚴重退化,所以它們比較喜歡在白天的時候休息夜晚的時候外出覓食。各類昆蟲的幼蟲以及蠕蟲是魚螈最喜歡吃的食物,並且它們在捕捉這些獵物的時候也很有心得。

我國古代著名的儒學家荀子(被人稱為「後聖」,孔子是聖人,孟子是亞聖)在《勸學篇》中說: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魚螈作為一種與蚯蚓非常相似的動物也具有很強的掘洞能力,它們可以以很快的速度挖出或者尋覓到洞穴,並且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洞穴中度過。

不過荀子老先生說的也不完全正確,蚓之所以可以「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並不完全是因為「用心一也」。事實上再一心一意的蚯蚓也不會在堅硬的地面上掘洞,它們也會選擇鬆軟土地密度比較小的地方作業。否則即便能夠費盡辛苦打好洞穴,很多時候也不宜用來居住。上食埃土下飲黃泉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挑對了地方。

面壁思過:

魚螈是我國蚓螈目物種唯一的代表,雖然不是什麼珍稀物種,但是也屬於國家三有保護動物行列。並且魚螈也屬於檢測環境的試金石,在土壤環境惡化或者水質較差的地區,魚螈是絕對不能生存的。所以「用心一也」固然重要,大丈夫也要做對選擇才能事半功倍。

生命的第一需求是生存,每一個物種都有保障自己生存的權利,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從自己做起,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類自己。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作者

往期文章:


霸氣側漏的卷羽鵜鶘,絕對是最具領袖氣質的大型水鳥


這種蟲子你敢吃嗎?長得像綠巨人一樣是頂級美味


真正的鳥中殺馬特,這爆炸頭也是沒誰了

相關焦點

  • 魔獸爭霸:你沒見過的遠古版本,地穴領主是mm,先知騎的是飛龍!
    《魔獸爭霸4》遲遲沒有等來,暴雪在今年底也將發行《魔獸爭霸3》的重製版,雖然說有炒冷飯的嫌疑,但相信魔獸爭霸的真愛粉都已經預購了吧。遠古版本的龍2地穴領主大家都知道不死族蜘蛛的來歷吧,是巫妖王收編一些生活在地底的昆蟲種族,在現在的野怪中也能看到地穴編織者一族的野怪,就是長得和不死族蜘蛛很像的那種,初代的地穴領主身上的花紋就是那個樣子,只不過上半身是一個
  • 臺灣省有一種像蚯蚓一樣的小蛇,只有二十多釐米長
    但是我敢擔保,世界上有一種蛇,哪怕是再怕蛇的人看到了都不會有害怕的感覺。這種蛇就是高雄盲蛇。 從這個名字大家應該也能看出來,這是一種生活在我國臺灣省的蛇種。並且它們還是臺灣所特有的一種蛇類,其主要活躍與臺灣高雄以及屏東等地區。
  • 湖州現大蚯蚓比筷子還長還粗 獲贊最有價值動物
    蚯蚓一般只有豆芽菜大小,但是昨天記者在湖州武康城東路旁,見到了一條比筷子還長還粗的大蚯蚓,好像一條蛇,凡見者都稱奇,表示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蚯蚓。據百度百科介紹,蚯蚓分布廣泛,品種很多,全世界的蚯蚓約有4000多種,我國已記錄的約306種。常見的蚯蚓叫白莖環毛蚓,體長80~150毫米,直徑2.5~5毫米。其實有的品種蚯蚓可以長得很大。我國海南島萬寧縣出產的一種巨蚯蚓和華南參環蚓身長可達3.5米。然而,這不是世界上最大的蚯蚓。1937年,有一則報導:人們在非洲一個叫屈蘭斯瓦爾的地方捕到一條長6.71米,直徑近乎2釐米的巨大蚯蚓。
  • 兄弟倆在家抓的「大蚯蚓」竟是世界上最小的一種蛇
    原標題: 兄弟倆在家抓的「大蚯蚓」竟是世界上最小的一種蛇  20日凌晨,到鄭州探親的11歲少年朱可起床撒尿時,發現臥室門口的地面上,一條大蚯蚓在快速蠕動,趕緊叫來表哥張馳將其捉進瓶子。它身體呈深紫色,形似蚯蚓,體型細小,長約10釐米,頭部的鱗片非常細碎,不時吐出白色的細舌(如圖)。  「我表弟發現的,當時把他嚇壞了。」13歲的張馳指著一旁悶不作聲的朱可說,昨天凌晨2點,表弟朱可起床解手,看到地上有個黑乎乎的細長蟲子在快速蠕動。  「我被表弟叫醒,用鑷子把它夾起來後,放入一個玻璃瓶裡。」
  • 地穴活框飼養中蜂
    明萬曆年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蜂有3種,一種在林中或土穴中作房,為野蜂,一種以器收養者,為家蜂,並小而微黃,蜜皆濃美;一種在山巖高峻處作房,即石蜜也,其蜂黑色似牛虻"。明崇禎年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又寫道"蜂造之蜜,出山巖土穴者十居其八"。
  • 男孩誤捉「世界最小蛇」:長10cm似大蚯蚓(圖)
    世界上最小的蛇 凌晨,來鄭州探親的11歲少年朱可起床撒尿時,發現臥室門口的地面上,一條大蚯蚓在快速蠕動它身體呈深紫色,形似蚯蚓,體型細小,長約10釐米,頭部的鱗片非常細碎,不時吐出白色的細舌(如圖)。「我表弟發現的,當時把他嚇壞了。」13歲的張馳指著一旁悶不作聲的朱可說,昨天凌晨2點,表弟朱可起床解手,看到地上有個黑乎乎的細長蟲子在快速蠕動。「我被表弟叫醒,用鑷子把它夾起來後,放入一個玻璃瓶裡。」張馳說,第二天上午,他和表弟起床後,越看越覺得「稀罕」,越看越不像蚯蚓。
  • 西雙版納的冬味兒
    水茄(Solanum torvum Swartz)為茄科有刺灌木,水茄常見於雲南東南部、南部及西南部海拔200—1650米的熱帶地方的路旁,荒地,灌木叢中,溝谷及村莊附近等潮溼地方。我國廣東、廣西、臺灣也有。普遍分布於熱帶印度,東經緬甸、泰國,南至菲律賓,馬來西亞,也分布於熱帶美洲。     在雲南西南地區,水茄是人們餐桌上常見的野生蔬菜之一。
  • 像蛇一樣長 綦江發現「史前巨蚯蚓」
    當地人說最長的蚯蚓超一米,粗細超成人拇指。圖為長約50釐米的巨型蚯蚓。巨型蚯蚓南美森林中存在著一種巨大的蚓螈(caecilian)亞種。這種生物在恐龍時代就有了。大多數發現這種生物的報告都在巴西。生活在南美洲的巨型蚯蚓,最長的可達2米多。普通蚯蚓體長約60mm-120mm,體重約0.7-4克。
  • 拇指粗半米長 宜賓發現巨型蚯蚓
    這條蚯蚓好大的個頭,怕是一條『蚯蚓王』喲?!」昨日,在宜賓五糧液某車間上班的謝先生等人,從廠區一花臺泥土內無意發現一條長約50釐米、直徑1釐米左右的巨型蚯蚓,(下圖)引來眾多工友好奇的目光。  大家印象中的蚯蚓最多也就七八釐米長,身體細小;為此,大家甚至認為這是「蚯蚓王」。
  • 不是蚯蚓竟是蛇 廈門一人行道縫隙裡現5釐米盲蛇
    原標題:不是蚯蚓竟是蛇 廈門一人行道縫隙裡現5釐米盲蛇東南網(微博)5月20日訊 (海峽導報(微博)記者 林彬彬/文陸軍航/圖)地磚縫中竟然出現一條蚯蚓一樣的小蛇!昨日上午9點多,李先生路過雙十中學枋湖校區旁的人行道時,突然看到,地磚之間的縫隙中,有一條快速移動的「蚯蚓」。李先生彎腰觀察,發現它像蛇一樣曲線行進,而且似乎還會吐信子,不像是蚯蚓。「這是什麼東西?有沒有毒?」出於好奇,李先生就用小木條把它抓了起來。後經了解他才得知,這是一條盲蛇,約5釐米長。
  • 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
    它是我70年代初在西雙版納發現的一種龍腦香科樹,是東南亞龍腦香科樹種中分布最北、海拔最高的一種,天然分布區有很大局限,應是重點保護的森林類型。 3.版納青梅林     版納青梅林是保護區新近發現的熱帶森林類型,呈小面積分布。
  • 冬季釣大鯽,蚯蚓作餌效果好!使用蚯蚓的7大技巧,你知道嗎?
    蚯蚓真是一款神奇的餌料,春夏秋冬都適宜,大魚小魚都愛吃,很多複雜的天氣下使用蚯蚓作釣甚至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愧為「餌料之王」。在很多釣友的眼裡蚯蚓就是「萬能餌」,不管去何時何地帶再多的餌料,也不忘捎上一包蚯蚓。但是你知道為什麼魚愛吃蚯蚓?蚯蚓作釣又有怎樣的技巧嗎?且聽大亮為大家慢慢道來。
  • 兒童抓到「大蚯蚓」 後被證是世界上最小的蛇
    從熱帶觀賞植物泥土中孵化出的小型蛇  昨天凌晨,來鄭州探親的11歲少年朱可起床撒尿時,發現臥室門口的地面上,一條大蚯蚓在快速蠕動,趕緊叫來表哥張馳將其捉進瓶子。它身體呈深紫色,形似蚯蚓,體型細小,長約10釐米,頭部的鱗片非常細碎,不時吐出白色的細舌。  「我表弟發現的,當時把他嚇壞了。」13歲的張馳指著一旁悶不作聲的朱可說,昨天凌晨2點,表弟朱可起床解手,看到地上有個黑乎乎的細長蟲子在快速蠕動。  「我被表弟叫醒,用鑷子把它夾起來後,放入一個玻璃瓶裡。」張馳說,第二天上午,他和表弟起床後,越看越覺得「稀罕」,越看越不像蚯蚓。
  • 不是蚯蚓竟是蛇 雙十中學福建人行道的縫隙裡現5釐米盲蛇
    ­  臺海網5月20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林彬彬/文 陸軍航/圖)地磚縫中竟然出現一條蚯蚓一樣的小蛇!­  昨日上午9點多,李先生路過雙十中學枋湖校區旁的人行道時,突然看到,地磚之間的縫隙中,有一條快速移動的「蚯蚓」。李先生彎腰觀察,發現它像蛇一樣曲線行進,而且似乎還會吐信子,不像是蚯蚓。­  「這是什麼東西?有沒有毒?」出於好奇,李先生就用小木條把它抓了起來。後經了解他才得知,這是一條盲蛇,約5釐米長。
  • 兄弟倆在家抓到「大蚯蚓」 竟是世界上最小蛇(圖)
    原標題:兄弟倆在家抓到「大蚯蚓」 竟是世界上最小蛇(圖)   凌晨,來鄭州探親的11歲少年朱可起床撒尿時,發現臥室門口的地面上,一條大蚯蚓在快速蠕動,趕緊叫來表哥張馳將其捉進瓶子。它身體呈深紫色,形似蚯蚓,體型細小,長約10釐米,頭部的鱗片非常細碎,不時吐出白色的細舌(如圖)。   「我表弟發現的,當時把他嚇壞了。」13歲的張馳指著一旁悶不作聲的朱可說,昨天凌晨2點,表弟朱可起床解手,看到地上有個黑乎乎的細長蟲子在快速蠕動。   「我被表弟叫醒,用鑷子把它夾起來後,放入一個玻璃瓶裡。」
  • 鄭州男孩誤捉「世界最小蛇」:體長10cm似大蚯蚓(圖)
    昨天凌晨,來鄭州探親的11歲少年朱可起床撒尿時,發現臥室門口的地面上,一條大蚯蚓在快速蠕動,趕緊叫來表哥張馳將其捉進瓶子它身體呈深紫色,形似蚯蚓,體型細小,長約10釐米,頭部的鱗片非常細碎,不時吐出白色的細舌。「我表弟發現的,當時把他嚇壞了。」13歲的張馳指著一旁悶不作聲的朱可說,昨天凌晨2點,表弟朱可起床解手,看到地上有個黑乎乎的細長蟲子在快速蠕動。「我被表弟叫醒,用鑷子把它夾起來後,放入一個玻璃瓶裡。」張馳說,第二天上午,他和表弟起床後,越看越覺得「稀罕」,越看越不像蚯蚓。
  • 世界上最「毒」的樹,見血封喉堪稱死亡之樹,中國擁有最多
    世界上的樹千萬種,每一種都有自己的價值,有一些可入藥救治人,但有一些卻毒到能殺人,連救治的機會都沒有。今天小編就帶你們來了一種毒樹,記得見到它不要亂碰,世界上最「毒」的樹,見血封喉堪稱死亡之樹,中國擁有最多。
  • 奇形怪狀的軟體動物,有沒有一種噁心到你
    說到軟體動物,大家第一印象就是一堆軟軟的在地上慢慢的蠕動的,許多人都有軟體動物恐懼症,因為柔軟的物體往往代表著不可控制和未知,所以會讓人感到不適和害怕。其中,最常見的軟體動物就是蚯蚓了,每逢下雨天,它們就會從土裡爬出來,雖然看起來噁心,但蚯蚓對土壤環境的改善有很大的作用,目前全世界有2500多種蚯蚓。笄蛭渦蟲,又叫天蛇,它們是一種比較低等的陸生扁形動物,渦蟲綱,笄蛭科。它們的頭部呈扇形,身體扁平不分節,兩側對稱。一般體長20~30釐米,長的可達60釐米以上。
  • 全球最大的竹子,砍一節就能當水桶,最大能當水缸,就在我國雲南
    竹子是一種很另類的植物,看上去它們都跟大樹一樣,所以也常被叫做竹樹,但是它其實屬於禾本科植物,和玉米,甘蔗,高粱,小麥,蘆葦、水稻等屬於一個科的,這些很明顯都屬於草本植物,因此可以將竹子歸到草本植物類別中,屬於禾本科竹亞科,若說像樹一樣高大的竹子居然屬於一種草,是不是感覺很奇葩,認知都被顛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