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源自比特,信息生成世界。

2020-08-27 原虛幻境

   顯而易見,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的重要性越來越被人們所認知。種種跡象表明人類也許會進入一個純信息的未來。這提示信息與世界的本源有關。

  信息學的創立者香農給出了信息的定義:消除不確定的東西。個人認為香農在對信息進行深入研究中,觸及了信息的本質,信息與我們所能認知的世界形成有關。

  信息的本質是在於消除不確定。如果我們認為世界本質是混沌的,那麼消除不確定就成了我們首先的任務。這也與量子力學認為微觀世界粒子處於不確定之中,而我們的觀測是在消除這種不確定的觀點類似。

  消息發生的概率越大,它的信息量就越小。反之,消息發生的概率越小,它的信息量就越大。當概率為1時,也就是百分之百會發生,誰都可以知道結果,那麼此時的信息量為零。這說明信息的價值在於它能為我們消除不確定。反過來說,信息能為我們確定一個世界。

  信息能為我們確定一個世界,這等同說,信息創造出了世界。這種觀點越來越被許多人認同,現在存在這樣一個觀點:萬物源自比特。

  如果說世界是處於不確定的,這就是指世界處於混沌之中。而世界是處於混沌之中,更多的是人認知上的概念,混沌的消除其實是人認知上的確定。

  實際上,世界只能是我們能夠感知的世界。我們無法感知,或者無法確認,只能知其存在的世界就是混沌世界。我們能夠感知的世界,就是我們能夠確定的世界,其實就是現實世界。這樣的說法雖有些唯心主義,但卻是推導出的結論。

  只能知其存在,尚未確認的世界是混沌世界。能夠為我們消除不確定的東西就是信息。消除了不確定,帶來了確定,就為我們的感知生成了一個確定的世界。一個確定了的世界,就是我們的現實與真實的世界。

  所以信息確實與我們的現實世界生成有關。因此有人斷言:萬物源自比特,這句話意味著我們的世界是由信息生成。那麼信息是如何生成我們這個世界的呢?正如香農所定義的:消除不確定。

  那麼又是誰在消除不確定呢?顯然是我們。這說明信息因我們而存在,否則信息就沒有意義。由此看出,所謂的信息與我們的意識有關。

  量子力學發現,組成我們這個世界的微觀粒子,只有在我們對其進行觀測時,它才會以確定面貌顯現。科學家深信,有足夠證據表明:在我們不觀測的時候,微觀粒子是處於任意、不確定的狀態。

  信息可以為我們消除這種不確定。觀測能讓我們確定微觀粒子的狀態,也就是可以讓我們獲得信息。換言之,信息在讓我們消除不確定。

  確定就會讓混沌的世界顯現出來,這就像有人說:月亮在我們不去觀察時,是彌散在不知何處,只有當我們去看它時,它會突然出現在我們眼前。這個說法很是慫人,但在量子力學看來卻非常有可能是真實的。

  信息之所以定義為:消除不確定的東西。是想說明信息與我們的意識有關。消除我們意識上的不確定,就為我們意識上明晰了世界。因此,信息能為我們的意識逐步確立了一個世界。

相關焦點

  • 萬物之靈論
    人體是一個能量庫,具有宇宙能量的全部性質,也就是說,人體內部存在著能量,於是人體就具有物質不滅,能量轉化,信息不滅的性質,這些性質就是能量所具有的屬性。對於佛學而言,這個能量就是如來藏,能量分化出正負電,電的顯示就形成了神,這時就產生了神人心的屬性,這個屬性就是心,表現在人體就是心藏神,於是在能量的兩邊就有了正負電
  • 《量子信息不守恆定律:信息量子的序動量與熱輻射的熵能量可以相互轉化嗎?》
    愛因斯坦說「世界最不可理解的是世界是可以理解的」!是的,世界萬事萬物同源同胚同拓撲,因而具有一定的內稟自相似性,萬事萬物具有一定的同構性、同頻性、同幾何性。萬事萬物具有一定的可計算性、可判定性、可理解性、可認知性,但也具有更多更無限的不可計算性、不可判定性、不可理解性、不可知性。
  • 伏羲八卦是宇宙萬物演變過程的抽象圖,能量變化是萬物誕生的根本
    說的是伏羲八卦如何誕生的過程,實際上這也是宇宙萬物生成的過程。宇宙起源於一片混沌,這個時候的宇宙是人類無法認知的,之後誕生了一個叫太極的規則,這應該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也就是從無極到太極的過程。由太極生陰陽,再從陰陽兩氣變化而成八卦。
  • 道化萬物,萬物齊一:借老莊的智慧回答生態的問題(上)
    人類首先是一種普通的生命存在,他同萬物一樣,是一種生態與自然依賴性的存在。人類作為自然界中一個僅具有短暫歷史的生物類種,最為重要的生存條件就是現實自然世界的持續存在。大道汎合,其可左右(資料圖)眾多的思想家總是教導說,人類是自然世界中最可寶貴的存在。綠色理論則針鋒相對的指出,自然才是人類永遠的導師。從這個角度上說古代文化而不是現代文明更接近於這一理想狀態。因此,反思古代的文明尤其是東方道家的思想,重新學習基於適應而不是變革的也就是生態化的生存智能,於今天就顯得非常重要。
  • 宇宙只是一種幻象,世界是意識的投影
    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證實了宇宙存在兩個空間,一個是我們這個現實(物質)世界,是由所有看得見的粒子所組成的,但這些粒子的背後,卻又是一種存在於另一個空間的能量形式的波。而那個我們看不見的另一空間,有可能是儲存著宇宙所有以能量形式存在的萬事萬物,而我們這個世界只是它的投影而已。這也難怪電子既是粒子又是波。
  • 萬物的本源到底是什麼?
    實際上,這句話開啟了人類對於「萬物的本源」思考。而且自從泰勒斯起了個頭,就一發不可收拾。在他之後,有人提出:萬物的本源是火。也有人認為是萬物的本源是「邏克斯」,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則認為: 萬物的本源是數。
  • 莊子《齊物論》,人類定義這個世界,命名萬物,但卻被萬物所迷
    我們「人」也是萬物中的一員,萬物在變化,我們人也在變化,並且「人」身為萬靈之首,對這個世界作出了非常豐富的解釋,對萬物進行了定義,以抽象的概念來解釋這個世界,從各個概念之中尋求形體上的寬慰以及心靈上的寄託。
  • 陰陽生萬物,還是「和」生萬物?一篇文章說明白道家宇宙觀
    《老子》第四十二章開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後的「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是對前面幾句話的具體化闡釋,是對「三生萬物」的「萬物」之不斷再生繁衍過程及狀態之描述。是「陰陽二氣」生萬物,而不是「和」直接生萬物。《禮記郊特牲》:「陰陽和而萬物得。」《莊子田子方》:「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出乎地,兩者交通成和而萬物生焉。」《莊子》說「成和」,將成與和連在一起,來說明萬物生成的過程與狀態,準確地表述了「和」的性能、本質是「成」。
  • 不太成熟的 | 隨機世界生成
    的生成方法。 < Cats In Starving Land >這是一款2D開放世界的生存的遊戲,所有地圖和生物都是隨機生成的因為這款遊戲是洞穴地貌+挖礦探索的形式,我們可以簡單的把他想像成一個2D胚胎版的Minecraft地下世界,或者Terraria的地下部分。三種地貌:每種地貌擁有不同的礦物與生物資源。所以我們的隨機生成需要根據地貌做改變。
  • 從信息的複製和變異談達爾文的進化論和老子的「三生萬物」
    老子的《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說的是信息通過複製加變異,形成了多樣新的信息,而後不停如此形成了萬物。這與進化論有異曲同工之妙。《道德經》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按正常的理解,應該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四、四生萬物,怎麼會到二以後變成三了呢?況且《易經》中有「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這和老子的思想在此有點差別。其實古人經常用「三」來表示多,道德經中的多並不是我們理解中的「多」,如果那樣萬物已經表示多的含義了,沒必要寫出一個三,道德經中的多是多樣性的多。
  • 信息世界的思考:內容產品經理的方法論
    信息概念:泛指人類社會傳播的一切內容;人通過獲得、識別自然界和社會的不同信息來區別不同事物,得以認識和改造世界。繼續深入,信息到底是什麼?是物質還是能量?好像都不是。信息就是信息,是構成我們世界最普遍的存在之一。
  • 藏傳佛教緣起思想及其宇宙生成論意義——劉俊哲
    如寧瑪派把六大中的前五大,即地、水、火、風、空視為宇宙間一切物質事物生成的基本要素,它們也是一切佛世界和眾生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六大中的「識」是人們的分別能力的理性精神的要素。如若沒有六大種,就無清淨佛世界和眾生情器世界的一切顯現。寧瑪派又把六大中的地、水、火、風、空五大種分為精微大種即五光,粗分大種即五氣,又稱五風。
  • 義理|道長道長,你說:道,為什麼要生萬物呢?
    就像是我們現在常常理解自然萬物是宇宙從一個奇點大爆炸而產生的結果,那麼這個點為什麼要爆炸呢?這一反問,似乎可以為「道生萬物」的理論提出一個緣頭,認為一切都是自然的演化,從先天大道到我們現在五光十色的物質世界的過程,既是「道生」的過程,也是自然變化的結果。在這裡,其實已經對「道為什麼要生萬物」這個命題指出了思考上的陷阱,即「道」是自然,而不是某一種具有明顯生化和繁衍功能的實體。
  • 科研團隊研發出「萬物DNA」材料 傳統存儲方式面臨極限
    科技日報北京12月9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生物技術》雜誌9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科學家報告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運用「萬物DNA」特殊材料3D列印出來的「兔子」!該材料包含了用以合成DNA編碼的兔子「藍圖」,之後,原始兔子所含的DNA被解碼,穩定地複製了5代兔子。
  • 致道絕學:萬物皆道與宇宙全息論的一段闡述
    道生無極,無極為混沌,混沌中生太極,太極產生陰陽兩極,陰陽相化相生,化生宇宙萬物。宇宙萬物皆是道的衍生,萬物皆有陰陽,太極無處不在,這裡的太極和陰陽都是全息元。萬物都是全息元組合而成,所以萬物一體,萬物皆道。宇宙全息論是萬物皆道的一種體現。
  • 萬物都有「輻射」 的世界裡,如何讓身體少吸收輻射
    萬物都有「輻射」 的世界裡,如何讓身體少吸收輻射 2020-07-01 2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萬物光譜信息的「晶片」 把光譜看得更通透
    走進長春光機所實驗室,項目組科技人員向記者介紹了一塊銀灰色、近似不透明「玻璃窗」的光柵,它是這套「精密機械之王」的傑作,也是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精度中階梯光柵。打造這臺「精密機械之王」的,正是長春光機所光柵刻劃機老中青三代研製項目組。   光柵是分析萬物光譜信息的「晶片」,應用遍及海陸空、吃穿用   人類如何通過光認識世界?
  • 《萬物:創世》世界進化史
    中國江西網訊 《萬物:創世》是野心勃勃的「漫畫宇宙史」三部曲之開篇,該書以宇宙大爆炸「奇點」為起始,描繪了長達140億年的宇宙進化圖卷,直到人類誕生前夕。  本書畫風大氣,想像力奇詭,集人類史上各種經典文化符號之大成,給自然科學史增添了趣味和深度。
  • 新技術可根據腦電波信號生成圖像信息
    新華社赫爾辛基9月21日電(記者朱昊晨 徐謙)芬蘭赫爾辛基大學21日發布公報稱,其研究人員研發出一項腦機交互技術,可以讓電腦通過監測腦電波信號推測特定場景中人腦中的想法,並生成相應圖像信息。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上。
  • 德謨克利特:世界由原子和虛空構成,萬物皆從原子演化而來
    1世界本原問題巴門尼德認為存在者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隨後,有位哲學家(德謨克利特的老師)認為,既然存在者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那麼這個世界就只能剩下存在。無論恩培多克勒「四根」說提到的水、火、土、氣,還是阿那克薩戈拉「種子」說中提到的種子,都是不生不滅的,不滅就意味著不可分割,不可分割就意味著這些不可分割的元素內部是「充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