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所有人負責!直擊武漢全民測體溫

2020-11-29 工人日報

2月7日,上午8時,武漢市江岸區居民殷女士的手機震動起來,她趕緊起身,找出家裡的測溫儀,把一家四口逐一測了一遍,全家正常。隨即,她在手機上,先後為兒子和女兒所在的學校幼兒園打卡,又將一家人的體溫情況,發微信告知了社區網格員。

自疫情發生之初,兩個孩子所在的學校和幼兒園就開始要求家長每天報告孩子及共同生活的家人體溫情況。而從6日開始,增加了向社區報告的內容。

這是武漢全城測體溫行動中發生的一幕。

6日上午,武漢市疫情全面排查動員部署會提出,武漢市要完善戰時應急指揮機制,運用智慧城市管理手段進一步加強防疫。由此,武漢市開啟了全民體溫監測工作。

圖為漢正街多福社區在路口測量過往人員體溫(多福社區供圖)

一個街道緊急購置7000支溫度計

按要求,即日起,武漢市以社區網格為基礎單元,整合黨員幹部、網格員、社區民警、物業人員、志願者等力量組成工作團隊,分片包幹,採取上門排查與自查自報相結合的方式。

其實,相關工作早在2月6日前就已經開始部署推進了。2月5日晚,接到通知的武漢開發區東荊街黨工委書記冷永勤,就在街道疫情防控指揮群中發布了一條「求助」信息,「請問大家知道現在在哪裡可以買到溫度計嗎?」「我認識一個藥店老闆,他現在可以提供2000支溫度計。」「我住在心連心藥店旁邊,買到了1000支溫度計。」「我認得一個賣醫藥器械的,可以提供3000支溫度計,還有護目鏡、醫用手套之類的,但是需要自取」「京東上面可以買到50支,但是兩天左右才可以到貨」……

大家看到信息,都紛紛行動起來,不到一個小時,7000支溫度計都有了著落。

2月6日,東荊街緊急調度2臺車收取分散在各個地方的溫度計,同時將一起購置的5000雙手套、醫用酒精、消毒液按每個單位轄區居民戶數分好打包,然後一家一家送到每個社區(村隊)。區街駐點幹部、社區工作人員、網格員和志願者大家分頭行動,將體溫計和防護用品送達群眾手中。

不止配齊了設備,社區裡還創新了自查自報的方法。「我們每個苑區都製作了一個日報體溫的小程序,可以以家庭為單位上報體溫,社區網格可以實時監測居民體溫,對於體溫異常的可以及時處理,建議大家推廣使用。」2月6日下午,碧桂園社區峰景網格員在綜治群中與「格格」們分享了這一方面實用的小技巧,很快,這個方法在東荊街每個社區(村隊)都得到了普及。

這個方法在武漢市很多城區都得了應用,「這是我們第一次嘗試用微信小程序來收集居民的情況,目前大家反映還都比較好。」2月6日下午,礄口區宗關街宗關社區黨委書記孫書夢就用微信小程序,摸索製作了一個「宗關社區居民體溫每日統計」表單,並在4個網格群、3個業主群內進行了發布,號召大家通過填寫小程序上報自己的體溫情況。

在這個新舊結合社區,轄區內共有1314戶,單純靠打電話、微鄰裡上報來進行體溫監測,要耗費很大精力,加上現在居民們的防控意識都比較強,大家都希望不見面就能完成體溫監測。為了防止居民信息洩露,還專門對居民隱私信息進行「不公開」操作,所有居民上報的信息只有社區工作人員能看到。

從6日晚到7日下午,這個社區已經有1400餘人瀏覽了這個小程序,有51人通過小程序上報了自己的體溫狀況。目前,該社區裡2名工作人員專門負責利用小程序排查,1名負責在群內解答大家填表時的一些疑問,1名負責統計後臺數據,其餘4名工作人員則利用電話和微鄰裡進行全民體溫監測。到7日下午3時,宗關社區已利用小程序、電話、微鄰裡等方式,不見面就完成了251戶居民的體溫監測。

有小區手機上報 有的小區挨戶敲門

手機小程序測溫上報的方法不能將完成全市所有的測溫計劃。

在武漢市江岸區同安家園,這個有著60棟居民樓的大型住宅小區,因為涉及人口眾多,社區工作人員無法同業主或者住戶取得聯繫時,就不得不上門找人。

一位工作人員告訴工人日報記者,「小區裡不少業主春節的時候要返回郊區的老家,或者回去位於省內地市甚至周邊省份的老家,平時物業有事聯繫業主都很難,現在這個特殊時期,不清楚業主具體是什麼情況,必須要上門查看。而且,小區裡很多業主將房屋出租出去了,租客身份也很複雜,有微型公司的,有來武漢務工的,還有一些例如之前修建地鐵等基建設施租下來做臨時辦公地點的,這些現在都需要一一核查清楚。」

工人日報記者看到,社區工作人員同物業人員一起,對照著業主登記本,一邊查閱手機簡訊或微信信息,一邊逐家核對,對於門禁無人應答,敲門無人應聲的,一定敲開隔壁或樓上樓下住戶房門確認信息無誤,方才登記在冊。「現在,誰也不能馬虎,一定要不落一戶,不漏一人,這是對我們所有人負責,對我們社會負責。」

直到6日深夜,同安社區的核查仍在進行中,小區裡物業部門關於防疫法規和全民測溫的廣播一直在繼續……

人工智慧進社區篩查高溫發情況

「全副武裝」防護上門排查、微信小程序、AI電話、人工電話……到7日下午,有的社區完成率達80%,有的社區在工作人員和居民不見面的情況下,就完成了近千居民的體溫統計。

「您好,我是獅南社區的家庭體溫監測小助手。下面請您用普通話回答我的問題:請問您家裡有發熱病人嗎?」為提高全民監測體溫效率,洪山區獅子山街獅南社區藉助AI技術手段,對轄區居民體溫情況實行「初篩」。

獅南社區書記劉璽介紹,AI智能語音系統由浙江某科技公司免費提供,安徽某話務公司操作執行。據介紹,該系統在接通率達到100%的情況下,1.5小時可撥打1萬通電話,效率很高。

圖為獅南社區啟用AI系統(獅南社區供圖)

該AI電話類似一個智能語音系統,接通後,溫柔的女音提示「通話將被錄音,請如實回答問題」。接下來,接聽者將被問及「是否在本小區」「家有幾口人」「是否有發熱病人」「是否與新冠肺炎病人有過接觸」等。在回答完4個問題後,AI系統還會溫馨提示要「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有發熱病人及時上報」。

劉璽介紹,目前,AI人工智慧電話已經投入使用。社區只需向科技公司提供居民通訊錄,該系統便可自動按順序撥打;話務公司則進行自動錄音、收集預設信息,最終形成體溫監測表格,並及時與社區同步。

更多的社區利用了當下用戶廣泛的微信、釘釘,甚至學習強國來完成群組自查自報。江岸區永清街道瀋陽社區也用微信等方式鼓勵居民自查自報,對於未上報的居民,社區通過電話一一統計。截至7日下午3點半,已完成近半居民的體溫統計。(工人日報記者 張翀)

相關焦點

  • 共同書寫|體溫:武漢人如何自查自報
    __體·溫_寫於2月9日__作者:肖珺(湖北-武漢)三天前開始,測體溫成了每天的固定活動。入戶測體溫的流言讓武漢市民的汗毛頓時立了起來,家人們都在商量,萬一有入戶檢查的話,怎麼辦呢?此後,可以居家自查自報的消息確認後,大家才鬆了一口氣。但新的問題來了:家有溫度計嗎?怎麼報體溫呢?幸運的是,我們家保存了之前使用的所有溫度計,一共有3個,一時間,我們竟然有了「暴發戶」的感覺。
  • 額溫槍測體溫準嗎如何使用 記者直擊「溫度計實驗室」
    劉偉攝溫州網訊 這段時間,「體溫」成了很多人最關注的熱詞。疫情期間,我們出入小區、超市、車站、公園、市場、單位等公共場所時,總會有工作人員使用額溫槍對我們進行體溫測量,額溫槍成了我們每天必經的戰「疫」防線。
  • 只要體溫不高就沒事了?專家: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
    2月6日,武漢開啟全民測量體溫。最近,有很多人關心:「體溫在36℃以下怎麼辦?這正常嗎?」針對大家對體溫的諸多疑惑,記者邀請相關醫學專家,細說體溫那些事兒。
  • 自我測體溫之前,這3點一定要了解!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在家自我量體溫成了我們每天的必修課有些人每次量體溫都充滿了疑惑體溫多高算是發燒?體溫怎麼測才更準確?不同的體溫計和不同的測量部位標準都不一樣武漢經視記者帶你一起學起來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體溫之前,我們需要知道的是3點:第一、體溫不是固定不變的,早晚有差異,下午體溫相對較高,半夜和清晨體溫相對較低
  • 只要體溫不高就沒事?專家: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
    2月6日,武漢開啟全民測量體溫。最近,「在線問診」後臺監測到,超過800條的市民提問:「體溫在36℃以下怎麼辦?這正常嗎?」針對市民對體溫的諸多疑惑,記者邀請相關醫學專家,細說體溫那些事兒。
  • 榮耀Play4系列首發紅外線攝像頭:第一款能測體溫的手機來了
    從視頻來看,榮耀Play4系列不僅可以測人和動物的體溫,還可以測物體的溫度。這也是目前唯一一款可以實現測溫功能的手機。從實測視頻來看,只需要將榮耀Play4系列手機的背部紅外攝像頭對準額頭,就可以精準測出體溫,並在屏幕上顯示。除了給人測體溫,榮耀Play4系列還能給動物測體溫,比如貓,識別一樣精準。甚至連雪糕的溫度也能測出來。也就是說,它不僅能測高溫,低溫測試一樣準確。
  • 水銀體溫計、紅外線體溫計,哪個測得準?
    近日武漢市網群部·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的在線問診版塊裡,有市民碰到棘手的問題,向專家請教。還有不少市民提出水銀體溫計和紅外線體溫計測溫不同,到底哪個準?2月16日,有市民留言問:剛才不小心摔破了水銀體溫計,怎麼處理?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在一些媽媽群、市民群裡也發現有類似的提問。
  • 這樣給哈士奇測體溫,一測就出來了
    在二哈不同的年齡階段體溫是不同的,所以各位小主測完體溫以後要對照著此表進行判斷。一般哈士奇幼犬的正常體溫:38.5——39.0℃小型成年犬的正常體溫:38.0——39.0℃中型犬中幼犬的正常體溫:38.5——39.0℃中型犬中成年犬的正常體溫:38.0——38.5℃大型成年犬的正常體溫
  • 熱成像儀可以測人體溫嗎
    打開APP 熱成像儀可以測人體溫嗎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2-27 10:40:03   熱成像儀可以測人體溫嗎   在火車站、寫字樓、高速口等地已經開始引用紅外成像測溫儀等設備,可以減少人力成本。該類設備能準確判斷人是否發燒嗎?
  • 測溫槍測出來的體溫低於36℃」,這個體溫正常嗎?
    大廳內有工作人員兩男一女,正在要求大家出示網上通行證,工作人員看到通行證後,要求大家再到邊上保安這裡測體溫,看上去非常正規,也很讓人放心。測完體溫後,要求大家填寫表格。這時,我隨口問了一句保安:「我的體溫是多少?」保安回答說:「32℃。」我一下子暈了,這個體溫正常嗎?保安說:「正常」。我問他:「你知道人體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嗎?」保安直接回答:「不知道」。
  • 體溫槍,不能「虛晃一槍」
    2月11日,北京市住建委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通知,要求進商場、寫字樓、餐館這三類場館,必須測體溫。此前,進小區、地鐵和超市等公共場所,已經普遍施行。無論是測量額頭還是手腕,絕大部分市民都能很好的配合,用實際行動支持防疫工作。但也有不少市民反映,經常遇到體溫槍不準的情況,擔心測體溫走過場。不少市民在朋友圈吐槽過測體溫時碰到的尷尬。
  • 漲知識了,並不是所有的電子測溫儀都能測體溫
    為紮實做好我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確保紅外額溫儀數據的準確性,有效發揮測量體溫在及時發現、及時甄別、及時管控方面的源頭防控作用。兩者在外觀上有較大相似度,但工業型紅外線測溫儀測的是物體表面溫度,如用來測量人體體溫是不精確的。人體紅外測溫儀測溫區間約為(30~43)℃,精度為±(0.2~0.3)℃;工業紅外測溫儀區間大,可測(0-2000)℃,精度約為±(1.5~2)℃;人體紅外測溫儀測量時距離近,工業紅外測溫儀距離較遠。廣大市民購買時,查看說明書上的測溫區間和精度即可分辨。
  • 測體溫才35℃?!紅外測溫槍靠譜嗎?
    大家對這種測溫槍應該不陌生了,它的好處其實也很明了,非接觸式測溫不會傳染病毒,快速,便於大規模應用,但是這種簡易快速方法測出來的體溫靠譜嗎?劃重點「紅外測溫槍」靠譜嗎?如果了解了原理,可以說「紅外測溫槍」其實是靠譜的,但是,脫離了使用方法和測試環境去談靠不靠譜,本身就是件不靠譜的事。
  • 耳溫槍測體溫多少度算發燒 怎麼科學使用耳溫槍?
    耳溫槍測體溫多少度算發燒 怎麼科學使用耳溫槍?時間:2018-07-18 17:3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耳溫槍測體溫多少度算發燒 怎麼科學使用耳溫槍? 耳溫槍是日常生活中給小孩子量體溫的道具,如果你不知道耳溫槍多少度算發燒,那就來看看本站提供的詳細介紹。
  • 體溫槍測額頭和測手腕哪裡更準確?
    玩懂手機網消息,雖然近期多地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較之前都所有緩解,外出少了部分的限制,不過還是要做好個人防護佩戴好口罩。去公眾場合,像超市這類人員聚集的地區,依舊要接受體溫檢測,疫情正式結束前,依舊不能掉以輕心。
  • 體溫33度,正常嗎?
    這兩天,北京通報的兩例疫情,讓人既跌眼鏡又揪心。一是,湖北刑滿釋放並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黃某某,竟然突破重重關卡,2月22日從武漢順利進京,並在當日連同其3名親屬被隔離。二是,在京某事業單位保潔員,被河北返京同事感染,2月18日出現咳嗽症狀後一直帶病工作,其密切接觸者高達178人,目前包括該保潔員在內已確診11人,北京疾控描述為「輸入性單位聚集性疫情」。「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在戰「疫」的關鍵時刻,雖然事發北京,卻也為全國敲響警鐘:「一點馬虎不得、大意不得、鬆勁不得。」
  • 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
    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如今,一臺中央空調就解決了所有問題。人體體溫是基礎代謝率的一種表現,而基礎代謝率又與壽命(較高的代謝率,較短的壽命)和體型(較低的新陳代謝,較大的體重數值)有關。隨著時間推移,人體溫度所產生的變化,為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健康和壽命的變化提供了重要線索。
  • 武漢7.2萬名中考考生7月6日起連續14天監測體溫
    湖北日報訊 (記者朱惠、通訊員鄒永寧)7月4日,從武漢市招考辦獲悉,2020年中考所有考生需從考前第14天(7月6日)開始,進行日常體溫測量和身體健康狀況監測。今年,武漢中考相對往年推遲一個月,將在7月20日至21日舉行。中考報名7.2萬人,較去年增加近3000人,在14個區設78個考點。
  • 全民測肺活量
    還能使人心跳減緩,血壓降低。它能轉移人在壓抑環境中的注意力,並提高自我意識。
  • 測溫槍測不準體溫?專利檢索全面解決你的體溫恐慌!
    接觸多了,大傢伙發現,我的體溫咋這麼低了呢,一大波網友趕來說34°,33°,32°。哎等等,人的正常體溫是不是36.0℃-37.0℃嗎,怎麼用測溫槍測出來的溫度為什麼會這麼低呢,如果有人發燒測溫槍還能檢測出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