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武漢開啟全民測量體溫。最近,有很多人關心:「體溫在36℃以下怎麼辦?這正常嗎?」針對大家對體溫的諸多疑惑,記者邀請相關醫學專家,細說體溫那些事兒。
資料圖:保安給工作人員測體溫 長江日報記者金思柳 攝
體溫多少為正常?
武漢兒童醫院副主任醫師舒迎春:正常體溫不是一個具體的溫度點,而是一個溫度範圍。正常值範圍為:
口腔舌下溫度為36.3℃~37.2℃;
直腸溫度36.5℃~37.7℃,比口腔溫度高0.2℃~0.5℃;
腋下溫度36.0℃~37.0℃。
如何測體溫最科學?
武漢兒童醫院副主任醫師舒迎春:測體溫時,應先將體溫計的水銀柱甩到35℃以下,再用棉籤蘸酒精擦拭消毒,然後挾在腋下5分鐘。讀取體溫計數值時,眼睛應與水銀最高處在同一平面。
電子體溫計雖然便捷安全,但易出現誤差,可以在水銀溫度計測量出的體溫上進行加減,從而減少誤差。
資料圖:醫護人員給隔離患者測體溫 長江日報記者胡冬冬 攝
體溫為何會忽高忽低?
武漢兒童醫院副主任醫師舒迎春:體溫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可隨各種因素而波動,但這種改變經常在正常範圍內。
此外,外界氣溫的變化,進食等均可使體溫產生波動。
體溫低免疫力就差嗎?
近日,網上盛傳:「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自19世紀以來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體溫每下降1℃,免疫力會下降30%左右;體溫上升1℃,免疫力就會提高5~6倍。」可信嗎?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病理生理學系副主任、博士生導師王小川教授:雖然沒有體溫下降上升後,免疫力隨之下降或上升多少的具體研究,但是,在正常體溫範圍內,的確會出現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的現象。這是因為,體溫越高,就會激活人體內更多的免疫細胞,從而能更好地殲滅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維護身體的健康。
資料圖:小區防疫衛士對居民進行體溫測量 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
如何提高體溫?
1、每天泡腳
武漢大學健康學院臨床流行病學教授廖皓磊:面對新冠肺炎,我們要提高體溫、增強免疫力,需要通過物理療法和行為療法。冬季最好戴帽子,每天泡腳洗熱水澡,多喝熱水。現在大家宅在家裡,無事可以泡泡腳,一天三次不為過。
2、溫柔運動
武漢市第四醫院運動醫學專家張青松:據科學研究表明,長期的運動對免疫力提高自然是正向作用。
年輕人在家做做平板支撐、伏地挺身,在跑步機上快走,中老年人可打太極、做養生操,女士跳跳有氧操、做瑜伽等30分鐘左右都是不錯的選擇。運動時心率在120至150之間比較好,既達到運動效果,又不超過普通市民的身體承受能力。
3、「打折」膳食寶塔
資料圖 長江日報記者苗劍 攝
武漢市中心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許淑芳副主任醫師:不主張一日兩餐,最好按平時規律,一天至少吃三餐,中餐或晚餐分量適當減少,蛋白質要三餐均衡分配。人口較多的家庭,建議採取分餐制,或使用公勺公筷,每人用專用的碗筷。如果擔心發胖,可參照「膳食寶塔」來安排生活。
_
▍來源:長江日報
▍編輯:何子儀 彭楹
▍監製:潘李智 陳明思
萬寧市廣播電視臺
微信公眾號:萬寧市廣播電視臺
新浪微博:萬寧市廣播電視臺
http://weibo.com/wnsgbd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