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數學:怎麼快速判斷線段間位置關係?掌握這些性質定理很管用

2020-12-05 陳老師初中數理化

點擊右上角關注「陳老師初中數理化」分享學習經驗,一起暢遊快樂的學習生活。

判斷線段間的位置關係是初一數學的重要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希望能給初一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幫助。

例題

如圖,在凸四邊形ABCD中,∠A=∠C=90°,

(1)如圖1,若DE平分∠ADC,BF平分∠ABC的鄰補角,試判斷DE與BF的位置關係,並說明理由;

(2)如圖2,若BF,DE分別平分∠ABC,∠ADC的鄰補角,試判斷DE與BF的位置關係,並說明理由。

解題過程:

1、證明:DE⊥BF

延長DE交BF於點G

根據四邊形內角和公式和題目中的條件:∠A=∠C=90°,∠A+∠C+∠ABC+∠ADC=360°,則∠ABC+∠ADC=180°;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EBM為∠ABC的鄰補角,則∠EBM+∠ABC=180°;

根據結論:∠ABC+∠ADC=180°,∠EBM+∠ABC=180°,則∠ADC=∠EBM;

根據角平分線性質和題目中的條件:DE平分∠ADC,BF平分∠ABC的鄰補角,則∠CDE=∠ADC/2,∠EBG=∠EBM/2;

根據結論:∠CDE=∠ADC/2,∠EBG=∠EBM/2,∠ADC=∠EBM,則∠CDE=∠EBG;

根據三角形內角和公式和題目中的條件:∠C=90°,∠C+∠CDE+∠CED=180°,則∠CDE+∠CED=90°;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結論:∠CED=∠BEG,∠CDE+∠CED=90°,則∠BEG+∠CDE=90°;

根據結論:∠CDE=∠EBG,∠BEG+∠CDE=90°,則∠EBG+∠BEG=90°;

根據三角形內角和公式和結論:∠EBG+∠BEG=90°,∠BGE+∠EBG+∠BEG=180°,則∠BGE=90°,即DE⊥BF。

2、證明:DE∥BF

連接BD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CDN為∠ADC的鄰補角,則∠CDN+∠ADC=180°,即∠CDN=180°-∠ADC;

根據角平分線性質和題目中的條件:BF,DE分別平分∠ABC,∠ADC的鄰補角,∠CDN=180°-∠ADC,∠CBM=180°-∠ABC,則∠CDE=∠CDN/2=90°-∠ADC/2,∠CBF=∠CBM/2=90°-∠ABC/2;

根據結論:∠CDE=90°-∠ADC/2,∠CBF=90°-∠ABC/2,∠ABC+∠ADC=180°,則∠CDE+∠CBF=180°-(∠ADC+∠ABC)/2=90°;

根據三角形內角和公式和題目中的條件:∠C=90°,∠C+∠CDB+∠CBD=180°,則∠CDB+∠CBD=90°;

根據結論:∠CDE+∠CBF=90°,∠CDB+∠CBD=90°,則∠CDE+∠CDB+∠CBF+∠CBD=180°,即∠DBF+∠BDE=180°;

根據平行線的判定和結論: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DBF+∠BDE=180°,則DE∥BF。

結語

解決本題的關鍵是根據三角形、四邊形內角和公式、角平分線性質,得到角度間的數量關係,再利用平行線判定就能證明到結論。

相關焦點

  • 初一數學:怎麼快速求解角度間的數量關係?掌握這條性質很管用
    利用三角形內角和公式、外角性質計算角度是初一數學的重要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希望能給初一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幫助。例題如圖1,在△ABC中,兩條角平分線BD,CE交於點M,MN⊥BC於點N,將∠MBN記為∠1,∠MCN記為∠2,∠CMN記為∠3。
  • 初一數學:證明三角形中線段間的位置關係有點難?掌握這方法簡單
    證明線段間的垂直或平行關係是初一數學的重要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希望能給初一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幫助。例題如圖,在Rt△ABC中,∠A=90°,BD平分∠ABC,M為直線AC上一點,ME⊥BC,垂足為E, ∠AME的平分線交直線AB於點F。
  • 初一數學:你能快速求解動點構成角度間的數量關係嗎?這方法管用
    判斷動點構成角度間的數量關係是初一數學的重要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希望能給初一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幫助。例題如圖,在△ABC中,AD平分∠BAC,P為線段AD上的一個動點,PE⊥AD交BC的延長線於點E,判斷∠E與∠B,∠ACB的數量關係。
  • 初一地理教學,如何快速判斷某點的半球位置
    因為年年教初一地理,因為我所在學校位於農村。學生質量參差不齊。所以,每年地理教學都要面臨一個嚴俊的問題:如何讓學生掌握地理科學習方法,如何讓學生對地理學習很快入門初一地理,對初一新生來說,基本是天書。為了讓學生儘快掌握地理科學習方法,我用盡了心思。也有點小收穫。經緯網的運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寫經緯度,根據經緯度找點,判斷方向,判斷半球位置。關於判斷半球位置,南北半球位置好判斷。因為南北緯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線都是赤道。所以北緯就在北半球位置。
  • 初二數學:怎麼判斷平行四邊形中線段間關係?這種輔助線作法管用
    利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定理判斷線段間的數量關係是初二數學的重要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希望能給初二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幫助。例題 如圖,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BE平分∠ABC交AC於點E,過點A作AF⊥DC,交DC的延長線於點F,分別交BE,BC於點G,H,且AB=AF,判斷DE、AG、FC之間的數量關係,並說明理由。
  • 思維導圖|全面解析初中數學,三角形的性質定理及判定
    初中數學一般三角形,按其分類可分為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按角分可分與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下列思維導圖將解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及相似三角形,進行了知識點的歸納和總結,使大家能夠有清晰的概念,掌握各類三角形基本的圖像及解法。
  • 初一數學:幾何題中涉及到角的題目,這條性質千萬別忽視
    在初中幾何題中,涉及角度的計算或等量證明的題目佔絕大部分,而從初一到初三的各類幾何題中,只要涉及到角的論證或計算的各種方法中,有兩條性質基本上每題都會用到,且不需要由具體題目已知條件推導出來,是每道幾何題都會隱藏的已知條件:三角形內角和公式和外角性質。其中「外角性質」最容易忽視。
  • 掌握切線的判定定理與性質定理,輕鬆解決切線的證明與計算
    大家好,歡迎走進周老師數學課堂,每天學習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今天是2019年3月20日,我分享的內容是切線的證明與計算。知識點清單一.切線的性質與切線的判定定理1.切線性質:①圓的切線垂直於經過切點的半徑。
  • 初一數學——平移(概念、作圖、性質、應用)
    平移前後,圖形形狀、大小不變,位置改變。平移的方向不限於水平,可以是任何方向。平移方向:可以有2種不同的描述方法圖3如圖3,△ABC移動到△PB'C'位置三、性質1、對應線段:平行(或共線)且相等。②證明題現階段主要是利用平移性質證平行,也可以由平行間接證明角度之間的等量關係。題目都不難,關鍵是要細心。
  • 初中數學:記憶+理解,完美掌握概念與定理
    初中數學:記憶+理解,完美掌握概念與定理數學作為研究數與形的學科,每一章節的內容的規律都是從一個概念到另一個概念,一個關係到另一個關係的轉變。因此,學習數學的關鍵在於學會通過邏輯推理或運算的方式來找到問題存在的假設條件及結論。
  • 快樂說數:空間中直線與直線之間的位置關係
    數學看上去枯燥無味,其實不然,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我們就能做到快樂學數學。學好數學大致能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梳理好知識點;第二,學好各種題型;第三:針對所學知識訓練鞏固。現在我們來看今天要學的內容,先看下邊空間中直線與直線之間的位置關係的思維導圖:接著我們針對空間中直線與直線之間的位置關係展開來講,首先是知識梳理:知識點一 空間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知識點二 公理4(平行公理)
  • 中考數學考點:圓的性質及定理考點精講
    中考數學考點:圓的性質及定理考點精講 圓的初步認識 一、圓及圓的相關量的定義(28個) 1.平面上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所有點組成的圖形叫做圓。定點稱為圓心,定長稱為半徑。 2.圓上任意兩點間的部分叫做圓弧,簡稱弧。
  • 初中數學幾何所有性質和定理匯總,學會「中高考」再也不用愁!
    初中數學主要分為四板塊:幾何,代數,函數,簡單的數據統計。在這之中,幾何佔了很大的比例,光是在課本上,數學幾何的內容就是厚厚的一疊,幾何裡面又劃分了好幾個類別,每一個都非常重要。初中幾何對於很多同學來說是比較難的,難主要是有兩個原因,一是需要記憶大量定義,性質。很多同學頭會因為掌握不牢靠,從而導致解題的時候不能快速提取或者容易混淆;二是幾何知識點比較抽象,對思維能力要強求較高,像部分同學計算題做得好,一到了面對幾何題的時候,就不知道該怎麼去解決了,光是那些複雜的頭像就讓人看著頭大。
  • 初中數學:考試中常考的公式定理合集,附2019中考數學衝刺押題卷
    初中數學考試成績好不好,主要看你對於數學教材上的公式、定律運用是否熟練,我們都知道公式和定理是數學學習中必學內容,解答數學題,基本上也都是圍繞著公式定理展開,在初中數學裡,對純粹考查計算能力的題目在逐漸減少。大部分題目都是圍繞著公式定理展開。
  • 中考總複習:圓的專題複習-圓的性質及與圓有關的位置關係考點分析
    大家好,歡迎進入Math實驗室— 專注於數學的我是用心的!考點:垂徑定理知識點分析:1.垂徑定理:垂直於弦的直徑平分這條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2.結論:①平分弦(不是直徑)的直徑垂直於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②弦的垂直平分線經過圓心,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 初二數學:怎麼判斷正方形上動點構成的線段長不變?這方法很管用
    利用矩形、正方形的性質定理判定動點構成線段的長度固定不變是初二數學的重要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希望能給初二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幫助。(1)求點M的坐標(用含t的代數式表示);(2)試判斷MN的長度是否隨點P位置的變化而改變?並說明理由。
  • 八年級數學期中模擬試卷,掌握各知識點的考試範圍,做到知己知彼
    八年級下冊數學上半學期學習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及平行四邊形,在學習中需要循序漸進;掌握各個知識點的考試範圍及考試題型,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於二次根式的學習,掌握相關的性質及解題思路是關鍵;根據二次根式的性質意義,被開方數大於等於0;根據二次根式的性質化簡二次根式。
  • 2020初三數學複習:容易混淆的勾股定理和逆定理,掌握好一種證法
    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識點,最重要的當屬於勾股定理,但本單元決不是理解與掌握一個勾股定理那麼簡單。比如我們還要知道的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對的直角邊等於斜邊的一半;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甚至是三角函數。「趙爽弦圖」是由四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中間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個大正方形,它也是初中數學中體現我國輝煌數學成就的知識點之一。
  • 2020初三數學複習:1個垂徑定理是如何裂變成30個定理推論的
    在初中數學學習中,我們稱為「知二推三」。這樣,原來的一個定理,實際上已經變成了30個定理。這可以說是初中幾何學習中,我們所見到的定理中,它當之無愧地成為第一個最複雜的幾何定理。所以對這個定理,各地出題的考官紛紛發招,選擇其進行命題,實現對學生掌握本節知識情況進行考查的目的。
  •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係數的關係即韋達定理
    韋達定理體現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1與x2與係數a、b、c的內在關係,高中數學常常涉及到兩根的和與兩根的積,還有兩根的差都與韋達定理有關。與完全平方公式也密切相關。此如兩點的距離公式,圓錐曲線中弦長公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