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在北京、青海、新疆、內蒙古、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等地區,紛紛出現了一種新的物種。這個新的物種原產於丹麥、芬蘭、英國、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在1989年的時候,才被引進到我國的部分地區進行試種。
這個新物種是屬於薔薇科、唐棣屬的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它的花芽呈卵形,肥大而飽滿,花芽體呈圓錐形;它的葉芽個體比較小,葉芽萌發後能夠形成枝條,且呈叢生狀,其地上部分則為主幹,主幹上的叢生枝比較少。
這個新物種的花序為總狀花序,屬於兩性花,一般長4-5釐米、寬3-5釐米。果實為梨果狀漿果,近球形,直徑約在1-1.6釐米之間,果肉中多汁,能夠食用。
據相關資料介紹,這個新物種的果實中含有非常豐富的營養成分,其中,含鈣量最高。據測定,每100克鮮果中含鈣88毫克,被稱為植物中的「鈣王」。而且,這個新物種的果實口味鮮美,既適合鮮食,也適合進行加工,可用於釀酒,製作果醬等,同時,其樹葉可以制茶。另外,由於這個新物種的樹形美觀大方,花色鮮豔美麗,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因此,還能夠作為園林綠化樹種進行栽培。
這個新物種的英文名字叫做Amelanchier alnifolia (Nutt.) Nutt. ex M.Roem.中文名字叫做榿葉唐棣,是北美洲的一個主要經濟林樹種。
榿葉唐棣喜光、耐寒、耐旱,適應多種氣候條件,在-40℃的低溫環境下也不會被凍死,因此,在我國的東北、西北及華北地區均能夠栽植。
正常情況下,榿葉唐棣的新梢在5月初時開始生長,到5月下旬至6月上旬時,新梢進入生長高峰期,而到了7月初的時候,其部分新梢就會相繼停止生長,不過,儘管新梢的生長時間不長,但其增長幅度可達到36~103釐米,徑粗幅度也能夠達到3.2~5.3毫米。
榿葉唐棣的花期,一般在4月下旬,花期可長達20天左右,花朵剛開放時為白色,後來,逐漸變為粉紅色,直至花落。到5月中下旬的時候,榿葉唐棣的幼果開始膨大,顏色會由青綠色變為黃白色、淡紅色、粉紅色、褐色,最終變成黑褐色,從幼果膨大到果實成熟一般需要26天的時間。
由於榿葉唐棣為高鈣植物,而且,還具有比較高的觀賞價值,因此,在部分地區已經被廣為推廣種植。據稱,榿葉唐棣非常適合在褐土、慄鈣土、暗棕壤、黑鈣土,淋溶黑鈣土等土壤上生長,其適宜種植的海拔高度為500-1000米,要求年均降水量在250-1000毫米之間;要求年均溫度在-3.2至9.4℃之間;要求無霜期為80-120天。只要滿足這些種植條件,就能夠種好榿葉唐棣。
不過,榿葉唐棣畢竟是一個新的物種,它的有些生長習性也許會發生各種變化。因此,如果自己沒有接觸和了解過榿葉唐棣,還是不能夠隨便種植的,以免因種植失敗而遭受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