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恐龍前體彌補翼龍起源空白

2021-01-09 科學網

神秘恐龍前體彌補翼龍起源空白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1 17:02:14

英國伯明罕大學Martín D. Ezcurra研究組合作取得最新進展。他們發現了神秘的恐龍前體,並彌補了翼龍起源的空白。該研究於2020年12月9日發表於《自然》雜誌。

利用最新發現的保存完好碎片顱骨(下頜,顱骨頂和腦箱)的微計算機斷層掃描以及可靠的相關顱後骨,他們證明了紫薇龍(一組壯大的、非暴力的恐龍前體)是翼龍的姊妹群,在整個骨骼上有許多類似突觸形態。這一發現大大縮短了最古老的翼龍與其近親之間的時間和形態學差距,同時也加強了翼龍屬於禽類鳥類的證據。

與翼龍增強的感覺能力有關的神經解剖學特徵已經存在於紫薇龍中,這表明這些特徵在飛行之前就已經進化了。他們的證據闡明了翼龍身體計劃的組裝的第一步,其對空中空間的徵服代表了脊椎動物進化中的顯著形態功能創新。

據了解,翼龍是第一個進化為動力飛行的脊椎動物,並且是中生代(大約在252-66百萬年前)陸地生態系統中的主要進化輻射之一,但是自19世紀以來,它們的起源一直是古生物學中一個尚未解決的謎團。這些飛行的爬行動物被認為是各種爬行動物進化枝的近親,包括恐龍的親屬,但這些形態和最古老的形態之間仍然存在較大的形態學鴻溝,上三疊紀系列翼龍仍然不清楚。

附:英文原文

Title: Enigmatic dinosaur precursors bridge the gap to the origin of Pterosauria

Author: Martn D. Ezcurra, Sterling J. Nesbitt, Mario Bronzati, Fabio Marco Dalla Vecchia, Federico L. Agnolin, Roger B. J. Benson, Federico Brissn Egli, Sergio F. Cabreira, Serjoscha W. Evers, Adriel R. Gentil, Randall B. Irmis, Agustn G. Martinelli, Fernando E. Novas, Lcio Roberto da Silva, Nathan D. Smith, Michelle R. Stocker, Alan H. Turner, Max C. Langer

Issue&Volume: 2020-12-09

Abstract: Pterosaurs were the first vertebrates to evolve powered flight1 and comprised one of the main evolutionary radiations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of the Mesozoic era (approximately 252–66 million years ago), but their origin has remained an unresolved enigma in palaeontology since the nineteenth century2,3,4. These flying reptiles have been hypothesized to be the close relatives of a wide variety of reptilian clades, including dinosaur relatives2,3,4,5,6,7,8, and there is still a major morphological gap between those forms and the oldest, unambiguous pterosaurs from the Upper Triassic series. Here, using recent discoveries of well-preserved cranial remains,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scans of fragile skull bones (jaws, skull roofs and braincases) and reliably associated postcrania, we demonstrate that lagerpetids—a group of cursorial, non-volant dinosaur precursors—are the sister group of pterosaurs, sharing numerous synapomorphies across the entire skeleton. This finding substantially shortens the temporal and morphological gap between the oldest pterosaurs and their closest relatives and simultaneously strengthens the evidence that pterosaurs belong to the avian line of archosaurs. Neuroanatomical features related to the enhanced sensory abilities of pterosaurs9 are already present in lagerpetid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se features evolved before flight. Our evidence illuminates the first steps of the assembly of the pterosaur body plan, whose conquest of aerial space represents a remarkable morphofunctional innovation in vertebrate evolution.

DOI: 10.1038/s41586-020-3011-4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3011-4

相關焦點

  • 與恐龍時代生存的翼龍,雖名為翼龍,卻非恐龍
    翼龍,是一種滅絕的物種,他的確是曾生存於恐龍時代,可能給人的感覺翼龍就是恐龍,但事實上,翼龍卻非恐龍。其是一種飛行的脊椎動物,他的翼是從位於身體側面到四節翼指骨之間的皮膚膜生長出來的。翼龍是飛行的脊椎動物。
  • 揭秘:翼龍不是恐龍 只能算恐龍「親戚」(圖)
    在距今2億年前的中生代時期,「龍」類爬行動物統治著地球,陸地上的恐龍、天空中的翼龍、海洋裡的魚龍是當仁不讓的「霸主」。昨天,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馮偉民、許漢奎兩位研究員編寫的《遠古的霸主——恐龍、翼龍、魚龍》一書上市,為我們解開關於「龍」的謎團。
  • 鳥類歷史將被改寫,內蒙古發現翼龍化石,翼龍是恐龍還是鳥?
    人類不僅對事情感興趣,對動物同樣有著極大的研究,人類一直在研究動物的進化,以及它們的起源等。特別是在動物上的羽毛研究,我們都知道,人類是不長羽毛的,因此對於羽毛也有非常大的興趣。就在近日,科學家發現了一個全新的羽毛,這羽毛將顛覆了人類的認知,鳥類的歷史將被改寫。
  • 億年「翼龍伊甸園」胚胎化石首現,原來翼龍是卵生?
    其中,有16枚含有三維立體的翼龍胚胎化石,系人類首次發現。砂巖中保存的兩百多個翼龍蛋(圖片來自網絡)翼龍VS恐龍,傻傻分不清楚一直以來,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就是把翼龍當做恐龍。其實,翼龍雖然和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但卻並不是會飛的恐龍,而是和恐龍一起同屬於被稱為主龍類的爬行動物。
  • 科學家發現世界上最小的樹棲翼龍
    翼龍和恐龍幾乎同時在地球上出現,在白堊紀末期的生物大絕滅事件中,又一起永遠地消失了,科學家們只能通過化石的發現來逐漸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2月12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刊》(PNAS)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周忠和研究員和巴西科學院的兩位科學家凱爾勒、坎普斯博士合作研究的論文,報導了發現於我國著名的熱河生物群的一新的翼龍化石。
  • 英國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翼龍神秘物種
    英國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翼龍神秘物種 來源:科技日報時間:2020-11-20 09:09:18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10日報導,英國古生物學家在《地質學家學會會刊》發表論文稱,他們從收藏在劍橋塞格威克博物館和布萊頓布思博物館的化石中,發現了一種新的翼龍神秘物種。
  • 蝙蝠的起源和演化簡史:它的祖先不是老鼠也不是翼龍
    有這樣一種說法,目前蝙蝠的直系祖先還沒有發現,因此猜測是老鼠或者翼龍也情有可原。事實上,蝙蝠演化雖然細節不清楚,但總體路線是明確的,現有科學發現已經足夠否定老鼠起源說或翼龍起源說了,作為科普作者,應明確對這些錯誤說法說不。
  • 翼龍真的是恐龍麼?
    翼龍真的是恐龍麼?  那我們就又要從恐龍的定義來進行說明了。恐龍是群中生代的多樣化優勢陸棲脊椎動物。「陸棲」說明翼龍雖然名字裡有個「龍」字但它並不屬於恐龍一族,它和魚龍一樣都只能算是恐龍的親戚而已。  除了那些體型龐大的大傢伙們,恐龍家族中也有一些小個子成員,目前認為世界上體型最小的恐龍是細顎龍,這種恐龍身長只有1米,體重只有2.5公斤。
  • 翼龍和鳥一樣都能飛,為什麼翼龍恐龍一起滅絕了,鳥卻能活下來?
    翼龍比較倒黴,和大部分恐龍一樣沒能挺過6500萬年前的那場大災難,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古生物學家分析翼龍的化石才知道地球上原來還有一種會飛的「恐龍」,為什麼加引號?等下再介紹!看起來這也挺正常的,但自從我們了解了鳥類是進化自恐龍後,就沒法再平靜了!同樣都能飛,為什麼鳥類就逃過了劫難,翼龍卻掛了?
  • 翼龍:我不是「會飛的恐龍」
    飛翔的翼龍(圖片來源:pixabay)在我們的認知中,遠古時候,恐龍一直是地球的霸主,我們就理所當然地將當時類似的動物都歸納進恐龍的範疇。所以,有翅膀的翼龍就成了「會飛的恐龍」......事實上,翼龍並不是恐龍。
  • 兇猛的巨大翼龍竟然以恐龍為食
    兇猛的巨大翼龍竟然以恐龍為食今天是年三十啦,小盜龍在這裡祝大家新年快樂,大吉大利!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我的關注和支持,我會再接再厲的!圖註:吃恐龍的哈特茲哥翼龍,作者:Mark Witton 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飛行動物是翼龍,巨大的翼龍看上去並不粗壯,很多人都以為它們以魚類為食,但是一種生活在白堊紀歐洲的巨型翼龍卻以陸地上的恐龍為食,它是那個時代最頂級的掠食者,這種翼龍就是哈特茲哥翼龍。
  • 恐龍真的滅絕了嗎?美國士兵曾與巨大生物合照,疑似是「翼龍」!
    恐龍作為曾經的地球霸主,我們只能通過化石去了解它們,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墜落到了地球上,大氣層被蒙上了厚重的灰塵,地球立刻開始降溫,恐龍也因此退出歷史舞臺。在我們看來,恐龍距離我們實在太過遙遠了,只有某些鳥類成為了恐龍的後代。這種大型的動物早已消失在了地球上,但在美國的南北戰爭時候,竟然有士兵與恐龍合影了,這是真的嗎?
  • 最大翼龍之一,部分化石讓人以為是大海鳥,敢捕食恐龍的巨型翼龍
    在恐龍時代,恐龍是佔據統治地位,但還有一類不是恐龍的翼龍,也是和恐龍生存的時代相同,一些體型巨大的翼龍甚至能獵食恐龍,這次來認識一種最大的翼龍之一——哈特茲哥翼龍,哈特茲哥翼龍和風神翼龍是體型最大的翼龍,翼展都超過12米,遠遠超過其它品種的翼龍。
  • 恐龍時代的天空霸主——翼龍,為何這些種類的翼龍長相如此奇特?
    ,雖然說恐龍是爬行動物,除了在地上走的,恐龍還進化出了天上飛的和水裡遊的。今天我們就說一下恐龍時代的天空霸主——翼龍的幾個比較特殊的代表。  粉紅色的南翼龍  一種長者長長下顎並且牙槽中有非常多牙齒的翼龍,牙齒加起來大概有1000多顆,這些牙齒是柔軟而呈鬃毛狀的,並不是用於咀嚼食物,科學家呈這些牙齒更像是一種過濾器,南翼龍喜歡生活在沼澤、海灘或者是其他淺水區域,它們擁有這樣的牙齒結構是有利於過濾淺水泥灘中的小魚小蝦以及藻類。
  • 恐龍科普 | 風中之王 風神翼龍
    風神翼龍(Quetzalcoatlus)是一種翼手龍,也叫披羽蛇翼龍,生存於晚白堊紀(坎潘階到馬斯垂克階),約84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風神翼龍翼展超過11米長,它是人類已知最大的飛行動物。頭上有脊冠,位於眼眶前上方,這是它區別其他翼龍顯著的特徵,頭部很長,達到10英寸(3米)嘴巴又細又長,口中沒有牙齒,喙前端不是尖銳的,而是鈍的,脖子非常長,達2米多,身軀為流線型,重達250公斤,它的腿很長,有平衡大頭的作用,遠觀之,風神翼龍呈現了類似鶴或鸛的外型。
  • 7000萬年前,這隻恐龍正在孵卵,卻被突發災難瞬間吞沒
    我國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竊蛋龍化石 研究者表示,這隻正在孵卵的恐龍,是一隻成年的竊蛋龍,它的體長大約為 說起來,鳥類的起源多年來一直都是一個未解之謎,不過從目前的科學研究來看,支持鳥類起源於恐龍的古生物學家數量還是非常多的。 不過,這裡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鳥類是起源於樹棲恐龍,還是陸棲恐龍?
  • 現代的飛蜥是翼龍?其實它的祖先是特殊恐龍,生活在1.3億年前
    蜥蜴一直被認為與恐龍有著親緣關係,所以人們非常關注蜥蜴這種動物,其中蜥蜴家族中有一種蜥蜴是會飛翔的,它就是飛蜥,而且與西方龍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它的進化過程非常特殊,所以引起了生物學家爭論的重點對象。有人認為飛蜥之所以會飛行,很有可能是它的祖先是翼龍,但是因為沒有找到確切的證據,所以這個理論被推翻了。
  • 國際最新研究:翼龍演化最近近親或為小型動物兔蜥
    中新網北京12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項古生物學研究論文指出,翼龍作為第一種演化出動力飛行能力的脊椎動物,其在演化上的最近近親可能是一種名為兔蜥(lagerpetid)的類似恐龍的小型動物。
  • 美國士兵曾抓到「翼龍」?翅膀長16米,恐龍並沒有滅絕嗎?
    恐龍作為曾經的地球霸主,我們只能通過化石去了解它們,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墜落到了地球上,大氣層被蒙上了厚重的灰塵,地球立刻開始降溫,恐龍也因此退出歷史舞臺。在我們看來,恐龍距離我們實在太過遙遠了,只有某些鳥類成為了恐龍的後代。
  • 新知|中國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吃恐龍羽毛的昆蟲 1億年前食毛類昆蟲...
    今年11月,首都師範大學的高太平和任東教授團隊在白堊紀中期琥珀中發現取食恐龍羽毛的新昆蟲,揭開了外寄生昆蟲新物種——恩氏中生食毛蟲的神秘面紗。該研究成果日前在《自然-通訊》上發表。  琥珀中發現「蛛絲馬跡」  填補食毛類昆蟲研究領域空白  在遙遠的白堊紀中期,裸子植物和蕨類植物鬱鬱蔥蔥,幾隻長著羽毛的恐龍正在悠閒地覓食。在一棵松樹附近,9隻類似於蝨子的昆蟲扒在一根恐龍羽毛上,貪婪地啃咬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