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海洋所在天然氣水合物開採出砂管控領域取得新進展

2021-01-09 半島網官網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

近日,能源領域國際頂級學術期刊Energy(IF=6.082)在線發表了題為《Optimization and Analysis of Gravel Packing Parameters in Horizontal Wells for Natural Gas Hydrate Production》(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開採水平井循環礫石充填參數優化與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青年科技人員李彥龍為論文第一作者,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吳能友研究員和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高德利院士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成果由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聯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加拿大裡賈納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以及東營瑞豐集團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共同完成。

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安全高效開採是目前全球天然氣水合物能源研究的競爭熱點,以水平井為代表的複雜結構井開採技術能夠大幅提高單井產能,被認為是最具潛力的天然氣水合物開採技術。與此同時,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長期開採面臨出砂風險的制約,實現開採井筒安全高效礫石充填是實現水平井等複雜結構井技術長效開採的必然需求。但同時礫石充填技術在水平井中的應用受到天然氣水合物儲層極窄安全密度窗口、高漏失速率等因素的制約。

基於上述需求和技術挑戰,研究團隊創新提出了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開採水平井礫石充填安全作業窗口的預測方法,以及考慮水合物儲層中水合物分布特徵的礫石充填參數設計方法,揭示了天然氣水合物對水平井安全作業窗口的控制機理。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獲中、日、美三國專利,青島新方法推動可燃冰開採產業化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近日,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申報的專利技術「海域泥質粉砂天然氣水合物礫石吞吐置換開採裝置與方法」獲得美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正式獲得美國專利,標誌著青島海地所在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開採新方法研究領域再次取得新進展。
  •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提出破解可燃冰開採難題的中國方案
    天然氣水合物主要分布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因其外觀像冰一樣而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又被稱作可燃冰。日前,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自主研發的關於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開採方法的兩項國家發明專利技術和兩項國際發明專利技術獲得授權,為可燃冰開發提供了新思路。
  • 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重大成果及最新進展發布
    6月2日,國土資源部在北京舉辦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新聞發布會。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協調領導小組副組長李金髮介紹了試採最新進展、自主創新成果及有關情況。
  • 我國天然氣水合物試開採取得歷史性突破
    人民網北京5月18日電(綜合新華社、央視網消息)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官方網站消息,我國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實現連續超過7天的穩定產氣,取得天然氣水合物試開採的歷史性突破。
  • [論文推薦] 天然氣水合物系列——5篇
    中山大學海洋工程與技術學院,廣東珠海 519082; 2. 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廣東珠海  519082)摘要:海底管道是天然氣水合物大規模開採和集輸的關鍵裝備。天然氣水合物的開採過程會擾動沉積層的結構,改變沉積層的強度和力學特性,誘發海床發生不均勻沉降,並對水合物開採區內海底管道的力學特性產生影響,如引起管道發生大變形、懸跨、屈曲、斷裂等。
  • 再鑽南海可燃冰—聚焦中國海洋天然氣水合物勘探
    10多年來,隨著調查分析不斷深入,在我國南海北部陸坡海域,已劃出6個天然氣水合物成礦遠景區帶,總面積達14.84萬平方公裡,預測遠景資源量相當於744億噸油當量,並進一步圈出其中若干個成礦區帶和成礦區塊。    通過10多年持續不斷的調查研究,我國在海洋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研究領域取得了重大進步,認識逐步深入,資源前景樂觀。
  • 三問中國天然氣水合物試採
    美國早在2000年就通過《天然氣水合物研究與開發法案》,此後更多次撥款支持可燃冰研究,但在墨西哥灣的鑽探剛剛開始;日本近年兩次試採可燃冰,終於在今年5月宣布從近海海底埋藏的可燃冰中提取出甲烷,但試驗僅持續12天。雖然任重道遠,也要毅然前行。我國對進口石油依賴度偏高,對於能源安全保障需求迫切的中國而言,可燃冰的產業化開採並不是可有可無的選擇。
  • 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進程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謝瑋)3月26日,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日前取得成功並超額完成目標任務。記者從自然資源部26日召開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成果匯報視頻會上獲悉,自然資源部會同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聯合廣東省人民政府、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加快推進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採先導試驗區建設。中國地質調查局聯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北京大學等國內外70餘家單位近千名業務骨幹,經過兩年多的集中攻關,2019年10月正式啟動第二輪試採海上作業。
  • 海洋研究院盧海龍教授參與的「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入選年度...
    日前,在中國地質調查局公布的「2017年度地質科技十大進展」中,「我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被評選為首要進展。作為此次試採工程項目的四大核心單位之一,北京大學憑藉學科綜合優勢再次發揮了引領帶頭作用。作為本次試採工程的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海洋研究院盧海龍教授帶領北大科研團隊為此次試採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作出了突出貢獻。
  • 南海天然氣水合物儲量驚人
    金慶煥:走向藍海,發展海洋經濟,就不能忽視石油天然氣。根據聯合國統計,世界海洋經濟格局中,海洋油氣產業的佔比高達50%左右。我們甚至可以說,開發好了海洋油氣,就是發展好了海洋經濟。  現在我們的認識又有了進一步的拓展,這就是因為天然氣水合物這種資源的出現。
  • 訪中科院廣州天然氣水合物研究中心吳能友—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廣州天然氣水合物研究中心成立於2004年3月,是以中科院廣州能源所為依託,聯合中科院廣州地化所、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和中科院其他涉及水合物的研究所共建的非法人研究單元。 自成立以來,一方面該中心加強水合物基礎研究,構建了多學科交叉、多尺度融合的基礎—成藏—開採—應用的水合物研究鏈條,先後提出水合物成核機制籠子吸附假說、成因分類和成藏系統理論,基礎研究水平處於國內領先。獲水合物方向國家基金資助項目和經費佔全國1/2,發表SCI論文數量佔全球2.23%,列世界第6位、中國第1位,3名科學家SCI論文數量排全球前10位。
  • 天然氣水合物將開展第二次試採
    其中,海洋地質調查和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試採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報告》指出,2018年,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積極開展海洋地質調查和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試採,基本完成1∶100萬海洋區域地質調查成果集成,建立了統一的海洋地質核心資料庫和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資料庫,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成果與進展。
  • 天然氣水合物清潔新能源課題通過立項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近日,一項「天然氣水合物鑽完井關鍵技術與取心裝備研製」課題通過中石化科技部組織的立項論證專家組審查,將解決非常規天然氣開發中的世界性難題。勝利油田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防砂中心承擔其中「天然氣水合物防砂完井及測試技術研究」。天然氣水合物是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在全球範圍內儲量巨大,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廣、規模大、資源潛力大等特點。
  • 天然氣水合物:冰凍的能源
    報告題目:天然氣水合物:冰凍的能源覆蓋學科:地質工程、化學工程、能源類主講人:李勝利 建設工程學院時間:2020年12月23日(周三)18:30-19:30地點:吉林大學朝陽校區鑽採樓529主辦單位:吉林大學研究生工作部承辦單位:吉林大學建設工程學院
  • 南海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正式推進 目前有5個礦點試開採
    昨日,「南海天然氣水合物勘查與開發」高端論壇在廣州召開,從論壇上獲悉,國土資源部與廣東省、中石油在北京籤署了《推進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採先導試驗區建設戰略合作協議》,正式推進南海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
  • 海洋工程公司完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施工
    中國石油網消息 (記者劉泓波 通訊員文江 王鄂川)4月19日上午,隨著海洋工程公司工作人員撤離海上平臺,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項目結束,創造了產氣總量、日均產氣量兩項世界紀錄,實現了從「探索性試採」向「試驗性試採」的重大跨越
  • 科學研究 吉林大學發明陸域天然氣水合物冷鑽熱採關鍵技術,中國可燃冰開採技術獲突破性進展
    據新華社近日消息,經10餘年技術攻關,吉林大學科研團隊研發出陸域天然氣水合物冷鑽熱採關鍵技術,使中國可燃冰開採技術獲得突破性進展,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空白
  • 中石油海洋工程公司完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施工
    中國石油網消息 (記者劉泓波 通訊員文江 王鄂川)4月19日上午,隨著海洋工程公司工作人員撤離海上平臺,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項目結束,創造了產氣總量、日均產氣量兩項世界紀錄,實現了從「探索性試採」向「試驗性試採」的重大跨越。
  • 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
    天然氣水合物是資源量豐富的高效清潔能源,是未來全球能源發展的戰略制高點。經過近20年不懈努力,我國取得了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理論、技術、工程、裝備的自主創新,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這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落實新發展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在掌握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中國人民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標誌性成就,對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 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關鍵技術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近日,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結束,取得圓滿成功。試採過程中,在中國地質調查局試採現場指揮部組織和領導下,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油工程學院教授孫寶江、廖華林所在團隊分別承擔了「海洋動態壓井混合裝置」和「儲層改造地面試驗與工具現場技術服務」課題,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相關成果得到高度認可,為試採成功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