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媒介資源(手機、電腦、平板等),一邊看電視一邊玩手機已經成為司空見慣的現象。
然而,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這種媒介多任務(Media Multitasking)的行為可能會導致記憶力下降。
眼睛也許是通向心靈的窗戶,但也可以使我們深入了解記憶力。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們現在能夠根據神經活動和瞳孔直徑大小來預測一個人會記起還是遺忘信息。
史丹福大學人文社科系的露西·斯特恩教授(Lucie Stern Professor)安東尼·華格納( Anthony Wagner)表示:
「在生活中,對於自己所知道的事物,偏偏記不起來,更表達不出,我們都有過這樣令人感到沮喪的時刻。幸運的是,科學現在提供了工具,使我們能夠解釋為什麼一個人有時可能無法記起回憶中存儲的某些東西。」
除了探究人們有時能記起,有時卻遺忘的原因之外,該科學家小組還希望了解為什麼有些人似乎比其他人記性要好,以及媒介多任務是如何成為一個影響因素的。
這項發表在《自然》科學期刊上的研究回答了這些基本問題,可能會對了解諸如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的記憶狀況產生影響,並可能促進相關應用的發明,幫助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集中注意力,進而改善記憶力。
為了監測注意力不集中與記憶結果之間的關係,科學家們對80位受試者(年齡在18至26歲之間)的瞳孔直徑大小進行了測量,並通過腦電圖(EEG)監測了他們的大腦活動。
具體來說,在受試者執行任務時,例如回憶或識別先前所觀察對象的變化,他們的腦電波用α波功率(alpha power)表示。
注意力越不集中,記憶結果會越差 | 來源:《自然》
「頭後部顱骨的α波功率增加與注意力缺失、走神、分心等有關,」該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史丹福大學博士後凱文·馬多爾(Kevin Madore)如是說。「我們還了解到,瞳孔直徑的縮小(尤其是在執行不同的任務之前)與人們的表現不佳有關,例如反應遲緩和容易走神。」
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受試者識別圖像漸進變化的表現,來衡量保持注意力的能力高低,還通過讓受試者報告自己在特定時間內同時使用多種媒介資源(例如發簡訊和看電視)的反應能力,來評估媒介多任務帶來的影響。
然後,科學家們比較了每個受試者的記憶結果,發現保持注意力能力較低者和繁重的媒介多任務處理者在記憶任務上的表現都比較差。
媒介多任務越繁重,記憶結果越差 | 來源:《自然》
華格納和馬多爾強調,他們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相關性,而不是因果關係。
馬多爾表示:「我們不能說,繁重的媒介多任務處理會導致注意力集中困難和記憶衰退,不過我們正越來越多地了解二者相互聯繫的方向。」
根據華格納的說法,一直以來,整個研究領域在邁進的一個方向是關注在學習之前發生了什麼,在這種情況下,是在記憶發生之前發生的事情。
這是因為記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以目標為導向的認知——為了喚起記憶,我們本質上需要準備好進行記憶,保持注意力集中,頭腦中要有一個記憶的目標。
「注意力對學習和記憶很重要,這的確符合合乎邏輯,但在這裡更重要一點是,甚至在你開始記憶之前發生的事情都會影響你是否真的可以重新激活與當前目標相關的一段記憶,」華格納說。
他補充道:「一些影響記憶準備的因素已經在我們的掌控之中,因此可以利用這些因素來協助我們喚起記憶。例如,有意識地集中注意力,做好進行記憶的準備,限制潛在的幹擾能夠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改變周圍環境,從而提升記憶力。」
上述這些相對簡單的策略現在就可以運用,但研究人員指出,最終可能會有針對性的注意力訓練或幹預措施來幫助人們保持專注。這些被稱為「閉環幹預」(closed-loop interventions),目前是一個活躍的研究領域。
舉個例子,華格納和馬多爾設想了一款可佩戴的眼睛傳感器,能夠根據瞳孔大小的變化來實時檢測注意力缺失。如果傳感器能夠提示佩戴者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到手頭的任務上,或許有助於學習或喚起所記憶的信息。
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 媒介多任務與記憶力差之間存在相關性
最後,測量注意力狀態方面的技術進步,以及它們對使用目標指導記憶產生的影響,有望使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影響記憶的疾病或健康狀況。
「我們現在有一個機會,」華格納說,「去探究和了解支持注意力、目標使用和記憶的大腦網絡之間的互動,及其與老年人記憶力存在個體差異之間的聯繫,包括涉及和獨立於阿爾茨海默症的方面。」
來源: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870-z
https://neurosciencenews.com/multitasking-memory-attention-17227/
(本文未經造就授權,禁止轉載。)
編譯 | Gabrie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