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生活在一個極為複雜的外界環境之中,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生命過程就是不斷從外界環境攝取營養物質,又不斷把代謝產物排到外界環境之中的過程;也是機體不斷接受各種外界刺激,又不斷做出各種相應反應的過程。幾乎完整機體的每一個生命現象,都取決於與 外界環境的相互聯繫。外界環境對人體活動重要影響,對腦功能也有重要影響。
一、空氣對腦功能的影響
人體代謝過程離不開氧。腦的代謝率高,耗氧量也大,約佔全身耗氧量的20%。據測定,1克腦組織的耗氧量相當於200克肌肉的耗氧量。如果供氧不足,會使大腦工作效率降低,記憶力判斷力減弱,嚴重缺氧會造成腦細胞死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必須經常注意使大腦得到充足的氧。工作、學習場所要保持空氣流通,以保證用腦時腦力旺盛;臥室也要保持空氣流通,以保證睡眠時能消除大腦疲勞。
使大腦得到充足的氧供應的一個好辦法,是到大自然中去。一棵大樹的光合作用足以吸收一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並為其提供所需要的氧。1公頃闊葉樹林能「生產」730公斤氧,而一個成人一天大約只需要0.75公斤氧。
大氣中的氧有三種狀態:中性氧、負氧離子和正氧離子。在宇宙射線、紫外線放射性輻射和雷電、暴風雨、海浪、瀑布等催離素的作用下,大氣中的分子發生離化現象,中性氧獲取自由電子,就形成了負氧離子。實驗證明,負氧離子可促進人體細胞的電活動,調節神經系統的興奮、抑制過程,增強腦功能。還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預防高血壓、心臟病、神經衰弱以及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統疾病,從而增進全身健康,進一步提提高大腦工作效率。
如果你在室內用腦時,注意空氣流通,在休息時,儘量到清靜的戶外去,這可使你的大腦常得到充足的氧氣供應,從而消除疲勞,保證腦的健康,提高用腦效率。
二、聲音對腦功能的影響
聲音對腦功能的影響有好有壞。悅耳的音樂,空谷的回音,美妙動聽的鳥語… 可以讓你心情愉快,精神振奮,腦功能提高;而刺耳的樂聲,交通的噪聲,飛機的轟鳴聲… 則使你煩躁不安,精力分散,腦功能降低。
聲音的強度以分貝為單位。一般來說,大腦在思考問題時,環境的聲音強度不宜超過20分貝,否則,會影響精力集中,降低思考力。通常,60分貝是使你煩惱的界線。60分貝以上,對腦功能開始有不良影響。實驗證明,強的噪聲能傷害人的神經系統,使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的平衡遭到破壞,從而使你頭腦注意力分散,記憶力減弱,思考力減退,情感失常,抑鬱,易怒,煩躁不安,嚴重時頭痛失眠,聽覺失常,精神錯亂。
有人對在95分貝環境中工作的202人進行調查,發現有頭暈的佔39%,失眠的佔32%,頭痛和記憶力減弱的佔27%。
實驗證明,長時間受115分貝以上的刺激,會引起大腦皮層功能的嚴重障礙,使腦的聽覺細胞受到永久性破壞,使各種器官的功能失常,並使人過早衰老。噪音達175分貝,就會喪命。
據報導,噪聲會影響兒童智力的發展。義大利奧利機場附近的一所小學,由於學生每生活在隆隆的飛機聲中,聲音強度常達100分貝左右,因而,有40%的兒童智力逐年下降,學習績逐年退步。
所以,為了保護大腦,增強腦功能,人們應該儘量創造和利用安靜的用腦環境,經常使你的大腦獲得適度的、良性的聲音刺激,盡力減少噪聲對腦功能的不良影響。即使聽音樂,也要有所選擇。健康悅耳的音樂,可以提高大腦的興奮水平,啟迪靈感,提高用腦效率,甚至可以治療疾病;怪誕刺耳的演奏,不僅於腦無益,還可能是神經紊亂症的發病誘因
三、光線對腦功能的影響
1.為什麼光會影響大腦功能
光線會影響人的視力,這是人所共知的,它會影響腦力嗎?回答是肯定的。在用腦工作或學習時,光線需要有適當的強度。太強了會人感到煩躁,甚至眩暈,這是因為光刺激通過視神經作用於大腦,給腦細胞以劣性刺激,對腦功能產生了不良影響。太弱會使環境昏暗,物體輪廓不清,顏色不鮮明,大腦皮層得不到足夠強度的光刺激,引不起足夠興奮強度,會逐漸發展抑制過程,也影響用腦效率。同時,太強和太弱的光線都會增加腦神經對眼的睫狀肌調節的緊張度,容易引起視力疲勞,間接對腦功能有不良影響。
2.燈光的選擇
白天用腦一般是採用自然光。在戶外,應避免烈日直射,在室內,如因窗戶太小或其他原因而採光不足,應增加適度的燈光。夜晚用腦採用燈光需有一定強度。一般說來,光燈40瓦,離桌面145釐米;30瓦,離桌面140釐米;20瓦,離桌面110釐米;15瓦,離桌面65釐米;8瓦,離桌面55釐米比較合適。總之,應該根據主觀感覺,像調節照相機的光圈和距離那樣,調節好燈光的強度和距離,做到既省電又適於充分發揮腦力。
在閱讀或寫作時,檯燈上加燈罩,不僅可增加受光面積的亮度,而且可使其周圍灰暗,減少外界環境對大腦的無關刺激,使大腦皮層的優勢興奮中心得以保持,使注意力更加集中,用腦效率更高。
燈光的種類不同,對腦功能的影響也不同。日光燈輻射的光通量隨交流電變化而發生顯著變化,在50赫交流電路中,日光燈每分鐘要閃爍6000次。雖然由於閃爍的頻率高,肉眼感覺不出來,但仍容易引起大腦的疲勞,白熾燈則沒有這一缺點。但日光燈發射黃色和綠色兩種光線,肉眼對這兩種顏色最敏感,白熾燈則沒有這一優點。
為了吸取兩者的優點,減少兩者的缺點,當你持續較長時間在燈光下用腦時,比較好的辦法 是交替使用日光燈和白熾燈。
光線的照射方向也很重要。方向不當,可引起目眩,影響用腦效率。光源要略高於眼,從左前上方射入為宜(不常用手的一側)。
四、顏色對腦功能的影響
顏色對腦功能有顯著影響。有的顏色悅目,使你愉快;有的顏色刺目,使你煩躁;有的顏色熱烈,使你興奮;有的顏色柔和,使你寧靜。這都是因為不同顏色以不同波長通過視神經作用於腦所引起的情緒反應。據報導,教室四壁的顏色不同,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同。有的顏色如淺黃色、草綠色能提高學生的智商,有的顏色如棕色,則引起智商下降。
通常人們把顏色分為兩組,一組叫暖色,一組叫冷色。暖色有紅色、橙色、黃色,是刺激性較強的顏色,能使大腦皮層興奮;冷色有綠色、藍色和紫色,刺激性不太強的顏色,能使大腦皮層相對安靜。實驗證明,淡灰綠色和淡灰紫色可使人平靜,易於消除大腦的疲勞,所以,適用於人們從事腦力勞動的工作室和學習室。
各人對顏色有不同的愛好和感受。有的人喜歡暖色,在偏暖色的環境中大腦功能好;有的人喜歡冷色,在偏冷色的環境中更適於用腦。因此,我們在調配腦力勞動場所的顏色時,也要考慮各人的不同情況。一般說來,腦力勞動環境的彩不宜過於強烈不宜用紅、黃等原色,而以複色或間色中比較輕柔的色調為好。
大自然中各種植物所構成的綠色世界,對大腦皮層是良性刺激,能使疲勞的大腦在功能上得到調整,使緊張的精神得到緩解。綠色是使人感到舒適的顏色。在緊張用腦之餘,如能到綠草如茵的園地去休息,到綠樹成蔭的大道去散步,到鬱鬱蔥蔥的林間去漫遊不僅能消除腦的疲勞而且能啟迪靈感,豐富想像力。
五、環境布置對腦功能的影響
人們一定會有這樣的感覺:整潔、美觀、舒適的場所,會使精神愉快、情緒安定,從而提高用腦效率。
對整齊的要求是相對的。 馬克思的書房看起來不很整齊,各種書籍資料長短不一,實際上他是根據它們的內容歸類放置的,是根據用腦需要放置的。用時信手取來,無須找。這樣做,比表面上整齊劃一更有利於用腦。然而,完全雜亂無章地放置用品、書籍和資料,不僅使你感到零亂、滿塞、煩躁,而且用時東翻西找,浪費時間分散注意、破壞情緒。
腦力勞動所用的書籍、資料和各種文具用品也要儘可能放在順手的、固定的位置上,要用隨時可以拿到。用腦場所的合理布置和保持相對固定,可對大腦構成相對固定的條件刺激,使人的大腦皮 層建立起條件反射。此後,一走進這個場所,大腦就會活動起來,提高用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