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如何學習》:由大腦工作原理入手,概括高效學習的8個方法

2021-01-15 蝸牛書評

前言: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只有不斷的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系統,才能不被社會淘汰。雖然我們都知道要去努力學習,但就結果來說,光有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這就好比,有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付出了不亞於別人的汗水,但考試成績卻不盡如人意。因此,找到高效學習的方法才是重中之重。

《學會如何學習》是一本於2020年1月出版的新書,書中主要圍繞人類大腦工作的一般原理和特殊原理來展開,進而分析得出高效學習的一些可行性策略。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在撰寫過程中還結合了三位作者各自的學習經歷。

如芭芭拉·奧克利小時候不喜歡數學和自然科學,最後通過為大腦重新布線的方式,成為一名工程學教授。與此同時,芭芭拉·奧克利還在「慕課」上開創了廣受好評的學習課程。而本書的合著者特裡·謝諾夫斯基,則是研究大腦科學的專家,這也為本書提供了大量有科學依據的經驗。另外,另一名合著者阿利斯泰爾·麥康維爾擅長將複雜的科學理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演繹出來。

所以,如果你想在提高學習效率上獲得切實可行的一些方法,《學會如何學習》的確是一本不錯的入門書籍。

接下來,我將書中介紹的大腦科學總結並提取五個工作原理介紹給大家,並在此基礎上得出八個關於高效學習的策略和方法。

第一,大腦有兩種思考模式,即專注模式和發散模式。

顧名思義,專注模式指的是集中注意力於當下正在處理的一件事,特點是關注細節、但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有限。而發散模式則是指大腦處於放鬆和自由的狀態,比起前者,屬於對全局的思考,更容易產生新的創意。總之,兩種模式各有優劣。

因此,想要提高學習效率的第一個方法,就是要學會合理切換思考模式。

當我們在學習一個新事物、新概念、新技能的時候,首先啟用的是專注模式。利用專注模式搞懂最基本的事實。其次,當你陷入學習的第二個困境,也就是說你已經認真學習或專注於處理問題了,但當你開始練習時,還是沒有做到很好。這個時候就需要把大腦切換到發散模式。

那麼,如何順利切換到發散模式呢?很簡單,你可以外出慢跑、散步、聽音樂、畫畫、泡澡、甚至做家務等等,總之就是將注意力暫時轉移到其他的事物上。當大腦處於發散模式時,其實你的大腦後臺仍然在處理你沒有解決的那個問題,只不過我們通常意識不到。所以,發散模式也可以說是啟動潛意識的自動思考能力。

第二,痛苦會在大約20分鐘後消失。

大家一定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想一想自己討厭做的事情時,你會感到很痛苦。於是,為了避免痛苦就會一再拖延。書中對這種感覺進行了科學研究,發現當人感到痛苦時,大腦中負責體驗痛苦的區域就會變亮。可是,一旦你開始執行這項讓人痛苦的任務,痛苦就會在大約20分鐘後消失。

這個原理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總說,只要你開始去做,事情就成功了一半。而且,當你著手去做的時候,你也會發現事情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所以,想要提高學習效率的第二個方法就是立刻去做,避免拖延。很簡單的道理,遺憾的是很多人都做不到。

為此,大家可以嘗試用「番茄工作法」來鍛鍊自己的立刻動手和提高專注性的能力。採取「番茄工作法」的基本步驟是:

首先,準備一個可以計時的定時器;然後避開所有容易讓注意力分散的事物;將定時器設定為25——40分鐘,如果是青少年可以設定在15分鐘;在規定時間內專注工作;完成後獎勵自己。現在很多app都具備「番茄工作法」的設定,大家可以去嘗試一下。

第三,神經元之間互相傳遞信號,且具有可塑性。

人們之所以會在大腦中產生思想,和大腦的基礎構件——神經元有關。為了更好幫助大家理解,書中以「外星人」為例來作闡述。

這種外星人的樣子有點奇怪,有一隻眼睛、一隻手臂和三條腿(現實中,神經元行色各異)。其中,外星人的眼睛就好比神經元的「細胞核」,手臂則是神經元的「軸突」,三條腿則是神經元的「樹突」。樹突上還有一些疙疙瘩瘩的棘刺,名字叫「樹突棘」,相當於外星人的腳趾。

需要注意的是,神經元之間是可以互相傳遞信號的。傳遞的路徑相當於一個外星人用自己的手臂碰一下另一個外星人的腳趾。也就是一個神經元將信號沿著軸突傳遞給下一個神經元的樹突棘。軸突和樹突棘之間的縫隙則被稱為「突觸」。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信號通過神經元流動,流動越頻繁,大腦連結就越穩固。而學習新事物也就意味著在大腦中創造新的連結。但是,第一次學習新事物時產生的大腦連結很脆弱,有點類似於兩個陌生人只打了一個招呼,兩個人之間的友誼很脆弱。想要讓友誼更穩固,那麼這兩個人就需要經常見面、聊天等。同理,想要讓新的大腦連結更穩固,就需要不斷的練習學到的新知識。

因此,提高學習效率的第三個方法就是進行緩慢而穩定的練習,建立新的大腦連結。與此同時,前面的文字中還蘊含了第四個能夠顯著提高學習能力的方法,即創建一個隱喻。隱喻指的就是將新理念與你已經掌握的事物進行聯繫,如上文提到的將神經元比喻成外星人。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幫助人們迅速理解複雜的事物。

第四,神經元上的「樹突棘」會在夜晚睡眠時生長。

《學會如何學習》這本書提到一項研究,稱神經元最大的變化是樹突棘會在夜晚睡眠狀態下生長。白天我們專注於學習新事物,以此來刺激形成樹突狀的「隆起」,到了晚上,這些「隆起」會成長為新的樹突棘。而新的樹突棘又會連結新的神經元,這樣大腦連結就會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強大。

明白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讀書時老師會叮囑同學們,晚上睡覺前在大腦回憶一下今天學習的主要內容。這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第五個方法:臨睡前回憶當天所學知識,並保持充足睡眠。因為如果睡眠不夠,新的樹突棘也就無法形成,這也很好解釋了為什麼長期熬夜會讓人記性變差。

但是,樹突棘還有一個特點:如果新樹突棘沒有被使用,那麼它們就會縮小或者消失。這就好比籃球隊裡會加入新的隊員,但如果新隊員沒有用武之地就會被淘汰。鑑於此,提高學習效率的第六個方法就是間隔安排學習時間。也就是說學習某種新知識後要及時複習,直到新的大腦連結變穩固。

第五,大腦連結需要被鍛鍊。

《學會如何學習》書中提到:「一組大腦連結是一道經過勤奮練習的思維軌跡……擁有很多與某個主題相關的大腦連結是成為一名專家的關鍵。」

這有點類似於拼拼圖的過程,一組穩固的大腦連結相當於一個擺放到正確位置的碎片。而只有構建足夠多的大腦連結,即越來越多的碎片被放到正確位置,我們才能看清拼圖的全貌。並且,如果不去練習新的連結,拼圖就會開始褪色,整幅圖也就難以拼好。

當然,人們不能只滿足於拼好一個拼圖碎片。也就是說當新的大腦連結穩固後,你要學會推進學習進程,不要只重複學習已經掌握的內容。因此,提高學習效率的第七個方法是刻意練習,把注意力放在更難的東西上,避免惰性學習。

另外,想要成為某個知識領域的專家,就要有關於該領域足夠豐富的大腦連結。所以,提高學習效率的第八個方法是交叉練習。即練習你所要學習技能的不同方面和技巧。以足球為例,你不能只會傳球,還要掌握射門、過人、停球、搶球等全方位的能力。

歸根結底,大腦連結就像一組編碼,它將我們學到的新知識從短時記憶存儲為長時記憶。而且,連結越穩固則提取越方便。

可能有人會說,這些方法也太普通了。的確如此,上文提到的八個辦法看起來都很簡單,有一些甚至是大家熟悉的。但越是容易的、簡單的、常見的,人們也越不會去實踐。有一句話說得好:知易行難。那麼,不妨先從「番茄工作法」開始吧!

相關焦點

  • 如何學習:揭秘大腦學習原理,探尋記憶存儲真相
    本書作者本尼迪克特o凱裡是享有殊榮的《紐約時報》科學專題記者,在《如何學習》一書中,他匯集了從神經科學和認知心理學數十年科研成果中篩選出的精品,讓你看到大腦汲取知識的真正途徑,讓你了解這臺奇妙學習機器的運作原理,以及學習科學領域最前沿的科學學習方法,從大腦的學習機制講起,一路探尋記憶的真相、環境的影響、靈感和頓悟的產生以及潛意識的奧秘,提煉出10種顛覆常識的學習方法,告訴你何時學、在哪學
  • 一學就會,改變你的學習時間,記憶力秒變高效的2個方法
    一天中記憶力最好的時間,一般可以分為四個階段:6-8點大腦經過一夜的休整,消除了疲勞,從清零的「空杯」狀態開始復甦,不受繁雜信息的幹擾,使得頭腦清醒擁有很強記憶力,此時是進行學習的第一個最佳時間。20-22點(臨睡前)這個時間段大腦卸下白天處理繁雜信息的包袱,大腦處於放鬆、輕快的狀態,這是一天中記憶力最高效的時間段,達到了純粹記憶力最巔峰的時刻。概括地說,大腦6點的記憶力最清晰,8點的思考力最縝密,3點的創造力最彪悍,晚8點的記憶力最高效。
  • 如何高效有趣的學習
    與娛樂相比,學習的快樂比較少(白天無娛樂,相比無聊,學習更快樂)9. 大腦拒絕做沒有及時回報的事(及時反饋)10. 學習方法不夠好(我設計了一個學習方法,文後)11. 同輩人不學習(換個環境,去圖書館,孟母三遷,交好朋友)如何讓學習快樂學習快樂的原理及方法1.
  • 3個方法教你學會如何學習,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
    具體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自己思考,比如:我為什麼要學習這個知識或技能,這個技能對我真的很重要,學會它對我有什麼好處?然後進行深入挖掘。這個過程,事實上是幫自己建立強大動機的過程。學習中會碰到哪些問題(比如沒人教、堅持不下去、懶惰等等),到時候我該如何處理?這樣做是為了消滅你自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上的障礙,從而對症下藥,找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法。
  • 學會學習的方法
    磨刀不誤砍柴工,學會學習的方法,那你學任何東西都比別人更快。 01.左右腦切換 人的大腦有左右腦構成,專注思維狀態和發散思維狀態,兩個大腦工作的區域不一樣。如果長時間專注學習和工作,大腦會疲勞。適當的放鬆,從事放鬆的活動,有助於大腦休息。也可以讓大腦有時間消化學到的新知識。
  • 大腦是如何學習的?效率低下背後的神經科學真相
    蜂窩兒童大學翻譯推薦第27篇讓每一個家長了解國際前沿教育變革還在因為學習和工作任務太難,而苦苦掙扎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效率低下?研究發現這種「假的低效」可能更有效地刺激你的大腦接受新信息,反過來促進大腦進行真正的高效學習。
  • 從大腦進化史來談語言學習:如何讓你的大腦進化成英語腦?
    後來人類學會了使用工具,符號,掌握和發明出越來越複雜的玩意。與此同時,前額皮層也日漸成熟。很有趣的是,哪怕人類進化出了前額皮層這個功能器官,也不是每個人都能保證它發育良好。因為它就像肌肉一樣,用進廢退。大腦前額皮層不僅區分了人和動物,它還區分了每一個人。
  • 4種知識分類,1個知識體系,教你學會高效學習
    策略:將想做的事(比如學習),培養成習慣,具體方法可參考我的文章《優秀,本來就像洗臉刷牙一樣簡單:如何培養習慣,走向優秀?》。問題2:學了又忘原因:生理特徵本身導致的遺忘,大腦本就是一個「不靠譜的存儲器」,大家可以自行百度查看遺忘曲線。
  • 現場|最強大腦高效學習法公開課
    「現在很多學校都快放寒假了,很多家長都想在寒假給孩子充充電,聽說有最強大腦高效學習法公開課,家長立馬就給孩子報名了,因為報名人數眾多,所以活動分幾場進行。」在路上教育相關負責人如是說。在路上教育最強大腦高效學習法公開課近日在佛山南海區裡水舉行,把高效記憶法的授課過程搬上學校講臺,向中小學生開放。
  • DeepMind用強化學習探索大腦多巴胺對學習的作用
    為什麼只有這麼少的先驗知識,人類的大腦卻能做這麼多的事情呢?這就引出了「元學習」(meta-learning)的理論,或者說「學習如何學習」(learning to learn)。研究者認為,多巴胺的作用不僅僅是利用獎勵來學習過去行為的價值,而且,多巴胺在大腦的前額葉皮層區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使我們能夠高效、快速、靈活地學習新任務。
  • 學習效率高的人,都懂得運用大腦的記憶力原理,2個步驟教會你
    什麼樣的方法才是最佳學習法?大腦是如何記住知識的?記憶力的原理是什麼?現在市面上,流行著各種各樣所謂的高效學習法,然而大部分都停留在過於片面的說法,沒有綜合考慮大腦的機制,我們今天就來深入了了解下,到底大腦是如何學習新知識的,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習效率,少走彎路。
  • 普通人如何系統升級大腦,快速學習,實現人生夢想?
    所有秘訣都在《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這本書裡。作者——吉姆·奎克。在這本書裡,你將學習到如何打破標籤,突破自我,怎樣獲得持續熱情的學習動力,喚醒你的學習腦,實現夢想的系統學習方法。思維模式、內在動力,方法方式。是升級大腦,快速學習,是實現人生夢想的系統方法。
  • 10天搞定線性代數,1年學習4年課程:3個步驟,讓你學會學習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他是個天才?然而事實證明他的智商並沒有比別人高多少,僅僅只是有一套好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取得如此的成績,可以稱為會學習。這也是阿胖這篇文章要分享給你的東西:一套高效的學習方法。二、為什麼學會學習很重要有人覺得你是不是在小看我啊,學習方法還用你交?
  • 如何高效學習英語?怎樣學好數學物理?從了解大腦組塊開始
    在不加理解或不關註上下文的情況下,單純的死記硬背並不能幫助你理解其真正內涵,或者理解這個概念與你正在學習的其他概念之間的關聯。我們之前談到過工作記憶,也談到過工作記憶的四個插槽如何在前額葉皮質區域工作的。前額葉皮質指的是你額頭正後方的那個腦部區域。
  • 費曼學習法,聰明人在用的學習方法
    最近在讀成甲的《好好學習》,這是一本講學習方法,講如何管理自己知識的書。它將幫助你把零碎的知識打造成為高效的知識管理體系,構建你的學習競爭力,讓所學知識真正變成你的資產,讓學習成為財富積累的過程。一、到底什麼才是知識?只有那些能夠改變你行動或者認知的信息才是知識,否則它只是信息!
  • 如何學習更有效:「學習科學」讓人們認識學習與大腦的關係
    人類對自己的身體、大腦神經也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和利用,這就催生了由生物科學和教育科學交叉而成的前沿學科——學習科學。自問世以來,學習科學備受全球教育界關注,引領著世界教學模式的變革方向。  我們從小就開始在學校學習,學習可以說是每個孩子長大成人、進入社會的必經階段。然而,到底什麼是學習,應該學習什麼,人的大腦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如何學習才會更有效果?
  • 如何讓學習成績顯著提高?名師教給孩子這些學習、解題方法(上)
    歡迎訂閱我的專欄,從我的一線經驗和觀察來看,很多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並不是智力的問題,而是家長的輔導方式和孩子學習方法的欠缺導致,很多家長和孩子也羨慕那些學習好的學生,孩子內心也想成為別人眼中的好孩子。要想取得好成績,最關鍵的是掌握學習方法。
  • 4個高效學習法,把時間效率最大化!
    學會如何學習,不斷為自己盤整裝備,隨時保持最佳狀態,才能在海量的碎片化知識中站穩腳步,抓住最佳的機會!1、放棄「沒有生產力」的學習要讓學習有效,關鍵在於有無判斷力與自制力,只讓「有價值的念頭」進入腦中。也就是:學會放棄。
  • 科學家開發出在睡眠學習的方法
    夢想變成了現實:神經科學家開發出了在睡眠時鞏固或獲取知識的方法。設想你每天早上醒來都比前一天更博學,而且除了8個小時的睡眠之外你什麼都沒幹……閉上眼睛就能學習的夢想竟然成真了!讓我們回到起點:假設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我們的大腦仍舊保留了處理外部信息的能力,那麼它是否能記住信息並學習呢?答案是肯定的。甚至神經科學實驗室已經研究出幾種方法,能讓人在午睡後比之前更博學。第一種方法由瑞士伯爾尼大學神經科學家馬克·蘇斯特(Marc Züst)發表,它能讓人們更好地理解這種無意識學習的神經機制。
  • 安利4個超級有用的學習方法
    這時候,擁有一套高效學習法,十分重要。 今天和大家分享4個高效學習法,建議大家可以逐一嘗試,然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1.,將紙上內容傳達、教授給一名8歲的孩子 【回顧】教學中,如果遇到困難,重新翻開課本學習,二次理解 【簡化】簡化自己的語言表達,將知識點高效傳授給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