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根據重要性、受威脅程度對全球「高山水塔」進行排名

2021-01-10 美通社

華盛頓2019年12月10日 /美通社/ -- 全球科學家評估了地球78個基於高山冰川的水系統,並首次依據這些水系統對於相鄰低地社區的重要性,及面對未來環境和社會經濟變化的脆弱性,對這些水系統進行了排名。這些水系統被稱為「高山水塔」,通過冰川、積雪、湖泊和河流來儲藏與運送水,為全球19億人(約佔全球總人口的四分之一)提供珍貴的水資源。

來自於昆布冰川的融冰一路流下,直至位於恆河-雅魯藏布江「水塔」的尼泊爾珠峰登山大本營。到2050年,該地區預計會出現1.6攝氏度的升溫。由《國家地理》雜誌和勞力士的「保護地球,恆動不息」合作計劃支持的新研究,對全球基於冰川的水系統的重要性和脆弱性進行了重點考察。垂詢詳情,請訪問natgeo.com/PerpetualPlanet。供圖:《國家地理》雜誌的布列塔尼-穆瑪(Brittany Mumma)。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於著名科學期刊《自然》(Nature)上,證明了全球「水塔」正面臨氣候變化、人口增長、水資源管理不善、其它地緣政治因素的威脅,形勢岌岌可危,許多水塔已命懸一線。此外,研究作者還指出,必須制定針對高山的國際保護政策和氣候變化適應政策與戰略,以保護下遊的生態系統和人口。

他們的研究表明,從全球層面上看,亞洲的「印度河水塔」是受依賴度最高,同時也是最為脆弱的高山系統。「印度河水塔」由喜馬拉雅山脈的廣大地區組成,覆蓋阿富汗、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部分地區。其它大洲排名較高的「水塔」包括南安第斯、落基山脈和歐洲阿爾卑斯山。

為了測定78個「水塔」的重要性,研究人員分析了不同的因素,評估下遊社區對於這些系統供水的依賴程度。依據對未來氣候和社會經濟變化的預測,研究人員還評估了水資源以及依靠這些水資源的人口和生態系統的脆弱性。

在已經發現的全球78個「水塔」中,以下為各大洲依賴度最高的系統:

亞洲:印度河、塔裡木河、阿姆河、錫爾河、恆河-雅魯藏布江 歐洲:羅納河、波河、萊茵河、黑海北岸、裏海海岸 北美:弗雷澤河、哥倫比亞河和美國西北部、太平洋和北極海岸、薩斯喀徹溫省-納爾遜河、北美科羅拉多河 南美:智利南部、阿根廷南部、內格羅河、普納高原地區、智利北部

這項研究由全球32位科學家合作撰寫,領銜作者是烏得勒支大學(Utrecht University)的沃爾特-艾馬澤爾(Walter Immerzeel)教授和亞瑟-盧茨(Arthur Lutz)博士,他們長期研究亞洲高原的水資源和氣候變化。

艾馬澤爾表示:「我們研究的獨特之處是,我們在評估『水塔』的重要性時,不僅考察「水塔」的水儲量和供水量,還考察下遊對於高山水資源的需求量,以及這些水系統和社區能夠多大程度上應對未來幾十年可能出現的變化。」盧茨認為:「通過評估地球上所有的『冰川水塔』,我們確定了在地區和全球政治議程中應該重點考慮的關鍵流域。」

作為《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雜誌和勞力士(Rolex)「Perpetual Planet」(保護地球,恆動不息)合作計劃的一部分,這項研究獲得了《國家地理》雜誌和勞力士的支持,「保護地球,恆動不息」合作計劃旨在考察地球重要生命支持系統所面臨的挑戰,支持對這些系統進行科學考察和探索,讓全球領導者能夠為保護地球開發解決方案。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執行副主席、首席科學家喬納森-貝利(Jonathan Baillie)說:「高山在全球範圍內都是具有標誌性和神聖意義的地方,但是它們在維持地球生命上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現在還沒有得到很好的了解。這項研究將會幫助全球和當地層面的決策者,優先找出在哪些地方應該採取保護高山系統的行動,以便保護這些系統所能提供的資源,以及依靠這些資源生存的人口。」

垂詢詳情,請訪問natgeo.com/PerpetualPlanet。

圖片—https://mma.prnewswire.com/media/1041075/National_Geographic_Society_Khumbu_Glacier.jpg 

圖標—https://mma.prnewswire.com/media/1041076/National_Geographic_Society_Rolex_Logo.jpg 

相關焦點

  • 亞洲水塔全球最脆弱 我國建立災害監測預警體系
    「我們評估了全球78個水塔單元的脆弱性,發現亞洲水塔是全球最脆弱的水塔。」18日,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中科院院士姚檀棟在科考成果發布會上介紹,阿姆河、印度河、恆河—雅魯藏布江、錫爾河、塔裡木河在亞洲水塔中脆弱性排名前5。
  • 科學網—亞洲水塔:最重要又最脆弱
    2016年7月17日,阿汝冰川發生冰崩,崩塌方量為0.7億立方米,9位牧民及幾百頭牛羊因此失蹤。 兩個月後的9月21日,阿汝冰川再次冰崩,這次崩塌方量達到了1億立方米。 時隔兩年,2018年10月16日和10月29日,雅魯藏布江下遊米林縣加拉村附近的色東普溝連續兩次發生冰崩,進而形成碎屑流並堵塞雅魯藏布江。當地居民發現,江水突然漫到了自己家門口。
  • 朱立平:全球變暖下的「亞洲水塔」青藏高原,還好嗎?
    青藏高原在整個亞洲起到了水源匯聚和分發的功能,因此我們稱它為亞洲水塔。2亞洲水塔為何如此重要?1. 提供充足的水資源供給全球水塔眾多,亞洲水塔為什麼如此重要?這需要根據它的地形分布,和它在全球的地勢分布來談起。
  • 「亞洲水塔」水量摸清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供圖近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第二次青藏科考發布最新研究成果,被稱為「亞洲水塔」的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其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此外,積雪和凍土的水量估算還在進行中。
  • 「亞洲水塔」水量初步摸清了
    這是科考隊近期在亞洲水塔變化與影響的機理研究方面取得的階段性重大進展。此項成果是中科院A類先導專項「絲路環境」的深入推動和第二次青藏科考國家專項成功實施所取得的重要科學成果之一。亞洲水塔失衡及其影響的科學發現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闡述「水資源空間分布失衡,帶來不少問題」的重要科學基礎,是國家水資源保護戰略的重要科學支撐。
  • 亞洲水塔水量超9萬億立方米
    聊點科技【亞洲水塔水量超9萬億立方米】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對有「亞洲水塔」之稱的地球第三極地區——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進行了初步估算
  • 「亞洲水塔」水量超9萬億立方米
    本報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齊芳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對有「亞洲水塔」之稱的地球第三極地區——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進行了初步估算,水量超過9萬億立方米
  • 中外科學家加強合作研究 共同應對「亞洲水塔」環境變化
    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新華社北京7月13日電(記者袁全 賈釗)聚焦青藏高原氣候變化研究的「亞洲水塔國際研討會」11日至12日在京召開。來自全球40名頂尖科學家參會,分享科研成果,熱議應對措施。以青藏高原為核心的高山地區是地球上除南北極之外,冰川分布最廣泛的地區,有「第三極」的美譽。
  • 第二次青藏科考初步摸清亞洲水塔水量
    亞洲水塔有多少水?21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初步估算,亞洲水塔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積雪和凍土的水量估算還在進行中。
  • 超9萬億立方米,「亞洲水塔」水量初步摸清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記者今天(12月21日)從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目前,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對「亞洲水塔」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進行了初步估算,三者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是地球第三極,是亞洲10多條大江大河的發源地,被稱為「亞洲水塔」。如果以海拔2500米的等高線為界,亞洲水塔區的面積約400萬平方公裡。
  • 「亞洲水塔」入選聯合國專題報告
    作者 |崔雪芹近期,中科院院士姚檀棟與聯合國框架下組織的其他科學家一起,撰寫完成並在聯合國發布了《團結於科學2020》報告。通過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全球碳項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等國際權威組織機構的共同努力,報告對全球氣候系統的狀態進行了評估。姚檀棟是報告中「水與冰凍圈」主題的主要作者。在這一主題中,科學家們圍繞水和冰凍圈變化及其影響,就亞洲水塔變化及其未來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了最新科學評估。
  • 「亞洲水塔」入選聯合國專題報告
    作者 |崔雪芹 近期,中科院院士姚檀棟與聯合國框架下組織的其他科學家一起,撰寫完成並在聯合國發布了《團結於科學2020》報告。該報告是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指導下完成的。
  • 「亞洲水塔」冰川湖泊河流水量:超過9萬億立方米
    中新網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 孫自法)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青藏科考隊)21日發布消息說,最新研究成果顯示,有「亞洲水塔」之譽的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其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徑流量之和超過
  • 「亞洲水塔」冰川湖泊河流水量:超過9萬億立方米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 孫自法)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青藏科考隊)21日發布消息說,最新研究成果顯示,有「亞洲水塔」之譽的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其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此外,積雪和凍土的水量估算還在進行中。科考隊員利用直升飛機運載科考設備到極高海拔冰面作業。
  • 第二次青藏科考隊初步估算「亞洲水塔」水量超9萬億立方米
    光明日報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齊芳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對有「亞洲水塔」之稱的地球第三極地區——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進行了初步估算,水量超過9萬億立方米,而積雪和凍土的水量估算還在進行中。
  • 姚檀棟等:「亞洲水塔」變化與影響
    「亞洲水塔」也是亞洲 10 多條大江大河的源頭。不同組分間保持動態平衡,以維持「亞洲水塔」水循環。 近 50 年「亞洲水塔」的變化 過去 50 年來,人類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全球變暖。以青藏高原為核心的「第三極」地區更是全球變暖最強烈的地區。
  • 亞洲水塔最新研究成果入選聯合國發布專題報告
    近期,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與聯合國框架下組織的其他科學家一起,撰寫完成的《團結於科學2020》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聯合國發布。        該報告通過世界氣象組織(WMO)、全球碳項目(GCP)、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UNESCO-IO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等國際權威組織機構共同努力而完成,對全球氣候系統的狀態進行了評估。
  • 亞洲水塔最新研究成果入選聯合國專題報告
    《團結在科學之中2020》專題報告近期,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與聯合國框架下組織的其他科學家一起,報告對全球氣候系統的狀態進行了評估。在這一主題中,科學家們圍繞水和冰凍圈變化及其影響,就亞洲水塔變化及其未來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了最新科學評估。報告指出,基於中國科學院「泛第三極環境變化與絲綢之路建設」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和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亞洲水塔地區的冰川徑流量將在2030至2050年之間達到峰值。
  • 「亞洲水塔」一年蒸發3570個西湖,水循環在加快,科學家感到擔憂
    審核-小文提到青藏高原地區,很多朋友都會想到那裡氣候寒冷又乾燥,不過事實上,青藏高原卻被稱作「亞洲水塔」,很多知名的河流都從這裡起源。青藏高原湖區的總面積將近3.7萬公裡佔到全國湖泊總量的45.2%,而通過測算,研究員們更是發現,青藏高原竟然一年蒸發掉3570個西湖,而且在全球變暖的大環境影響下,水循環也越來越快。
  • 亞洲水塔最新研究成果入選聯合國專題報告—新聞—科學網
    亞洲水塔區冰川與冰凍圈補給河流分布 《團結在科學之中2020》專題報告 近期,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與聯合國框架下組織的其他科學家一起 通過WMO、全球碳項目(GCP)、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UNESCO-IO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等國際權威組織機構的共同努力,報告對全球氣候系統的狀態進行了評估。 姚檀棟是報告中「水與冰凍圈」主題的主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