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宇宙射線來源的「超級加速器」

2021-01-21 鄧如山

科學家使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的超大口徑望遠鏡(VLT)對一個有1千年記載歷史的超新星遺骸進行了非常細節性的觀測,發掘出宇宙射線起源的線索。從超新星的遺骸釋放出來的高速運動粒子能夠成為宇宙射線的先驅者,或者來源地,這樣精確的觀測結果在天文史上還是第一次。觀測和分析的成果以論文的形式發表在2013年2月14日出刊的《科學》雜誌上。長期以來,科學家和科學愛好者只是懷疑超新星的遺骸可能是宇宙射線的來源,宇宙射線是由高能量的粒子組成,起源於太陽系之外,通常以接近光的速度在宇宙空間穿行,然而直到今天,有關宇宙射線是如何發生的種種細節方面一直籠罩在迷霧中,長期得不到實驗觀測的證實。

在中世紀時期的1006年,當時的人們在南部的天空看到了一個超新星爆發,世界各地的星象學家都廣泛地記載了這次天體現象,它的亮度是金星的很多倍,甚至可以和月球的亮度進行比美,它的亮度是如此之大,在它的亮度達到極大值時,人們可以在大白天看到它的身影,看到它在地球的表面被物體遮擋之後投下的陰影。更多近期的天文學家確定了超新星的地點,將之命名為SN1006,他們在南方天空的星座——天狼座上找到了這顆超新星的遺骸,超新星爆發後留下了巨大擴張後形成的發光性雲狀物質環。

一個天文學團隊由天文學家尼科利奇帶領,他在德國海德堡的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天文學部門從事研究工作,天文學團隊使用了架設在VLT上的VIMOS儀器(可見光多目標光譜儀)來觀測具有1千年記錄歷史的古老的SN1006遺骸,他們的觀測手段比過去具有更高的精確性,能夠反映更為細節的方面。尼科利奇的團隊集中研究由超新星的爆發形成的噴流現象,高度運動的物質噴流投射在宇宙太空,形成了靜態形式的星際物質,而在噴流的前方構成了激波前沿,或者是激震前方,激波前沿的性質類似於音爆,當超音速的飛行器在空中疾駛而過時,會產生超音波爆炸現象。噴流物質的激波前沿是一個自然形成的宇宙粒子加速器,當然這是一種宇宙版的粒子「超級加速器」。

尼科利奇的團隊不僅在天文學的歷史上第一次獲得了激波物質的信息,而且還製作了氣態物質特性的模擬圖形,通過圖形,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激波氣狀物質特性沿著激波前沿變化的過程,這個圖形提供了理解宇宙射線形成的關鍵線索,揭示了神秘現象背後的機理。讓他們感到震驚的結果是在激波區的氣體中存在大量高速運動的質子,這些質子比預期移動的速度更快,單憑激波區形成的超熱高溫,就使得質子的移動速度更快。

質子本身的存在並不是理解高能宇宙射線的關鍵,然而質子卻是形成宇宙射線所必須的「種子粒子」,這些質子和激波前沿的物質發生了相互的作用,達到極高的能量,獲得極高能量的質子和其它物質粒子一起衝出了激波區域,高速地飛離,最終形成了太空中的宇宙射線,尼科利奇的解釋是:我們第一次能夠仔細地分析在一個超新星爆發後的激波區域內部和周圍正在發生的現象,我們發現了證據,說明存在一個被加壓的激波區域,質子在這個區域獲得高能量之後,能夠以我們可以期待的方式直接地從激波區域中騰飛出去,帶走能量,形成宇宙射線。

尼科利奇的團隊第一次使用了積分視場光譜儀來探測激波前沿的特性,這臺儀器能夠記錄每一條光線的像素,將每一條光線單個地分拆出它的成分顏色,然後分析出激波區域的速率和化學成分等信息。因此對於超新星的遺骸形成的激波前沿可以進行如此細節的研究。尼科利奇的團隊現在期待將目前的研究成果應用到其它超新星遺骸的研究中。論文的共同作者,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天文學部門的研究人員格倫·范德文的推斷是:新穎類型的觀測方式是解決疑惑的關鍵,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能夠找到如何理解宇宙射線是怎樣在超新星的遺骸中形成的答案。

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題目是「對於在超新星1006周圍快速移動激波的一個完整觀點」,論文的作者除了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的尼科利奇和範德文以外,還有來自瑞士伯爾尼大學、德國波茨坦的萊布尼茨天體物理學研究所、馬賽諸塞州坎布裡奇市的哈佛—史密森尼天體物理學中心、新澤西州皮斯卡塔韋的羅格斯大學、西班牙的卡那裡天文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此項研究成果體現了科學界國際合作的精神。

科普編譯:2013-4-15

相關焦點

  • 超高能宇宙射線來源之謎終於揭開!!!
    通過對地球接受的宇宙射線中的最高能級的3萬多次超高能宇宙射線分析表明,其中大部分超能粒子並非來自銀河系中心的星空。包括此次「復興號」的正式運營,對乘客旅行舒適度做了進一步提升。無線WiFi全覆蓋,新增USB充電插頭,更具人性化的座椅設計等,不一而足。中國鐵路總工程師何華武曾公開表示,高鐵提速,需要考慮運營成本、維護成本、票價和客流量等因素。
  • 謎團重重,不可思議的超高能宇宙射線
    鑑於歐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產生的最高粒子能量約為電子伏,這些神秘粒子的能量比地球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所能得到的還要高百萬倍。簡單的說,它們是自然界出現過的能量最高的粒子。超高能宇宙射線發現於1962年,是眾多宇宙射線中最高能的成員。再早50年,奧地利科學家維克多·赫斯在一系列著名的熱氣球飛行中首次發現了宇宙射線。
  • 「中國不應建大加速器」——葛墨林院士答科技日報記者問
    科學論爭科技日報記者 高博中國應不應該建大加速器?這一爭論尚無公認答案。加速器即用電磁場驅動帶電粒子,使之累積能量後迎頭對撞,研究碎片產物,以尋找新的粒子。2015年開始,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提出建立世界最大的加速器CEPC。兩位物理學家王貽芳和楊振寧分別支持和反對這一設想。
  • 伽馬射線世界級觀測臺幫助科學家了解超高能宇宙射線
    國際科學合作組織「通卡宇宙射線物理和伽馬天文學高級工具」(TAIGA,Tunka Advanced Instrument for cosmic ray physics and Gamma Astronomy)啟動了大型伽馬射線世界級觀測臺,它有助於首次研究伽馬射線和超高能的宇宙射線。
  • 宇宙射線對地球生命的影響
    (關注「小龍科普」,領略科學魅力)宇宙射線是來自外太空的帶電高能次原子粒子。它們可能會產生二次粒子穿透地球的大氣層和表面,主要的初級宇宙射線(來自深太空與大氣層撞擊的粒子)成分在地球上一般都是穩定的粒子,像是質子、原子核、或電子。
  • 以「手機探測器」追蹤宇宙射線
    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發了能夠追蹤宇宙射線的手機應用程式,以此打造世界上最大的探測器網絡,以手機為載體的網絡將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智慧型手機連成一體,一旦宇宙射線到達我們的地球,科學家即刻獲取宇宙射線的相關信息,智慧型手機用戶將射線信息自動上傳到網站。
  • 尋找譜系源頭:高海拔宇宙射線觀測站將探索宇宙射線的起源
    位於中國四川省境內,海拔為4410米的海子山上,總投入為12億人民幣(1.8億美元)的高海拔宇宙射線觀測站正在建設當中,預計2020年開始工作。作為世界上最大最敏感的宇宙射線觀測平臺之一,此站將用於探索高能宇宙射線的起源。宇宙射線源於外太空的粒子,它們通過加速達到的能量比最大的人造粒子加速器所能達到的能量還要大。
  • 什麼是宇宙射線以及它們來自何處?
    (圖片來源:迪諾伊/WJ共享資源)1937年,法國物理學家皮埃爾·奧格爾發現,當宇宙射線與大氣層中懸浮的粒子發生碰撞會產生如此大量的空氣簇射。圖解:太陽宇宙射線——圖片來源:NASA人們認為當日球層鞘中的電中性原子電離和加速時,就會產生反常宇宙射線。有趣的是,當旅行者1號探測器經過日球層鞘時,並沒有檢測到這種粒子加速的存在。
  • 超級計算機半年報錯152次,竟是因為「默默無聞」的宇宙射線
    隨後,研究者們認識到,宇宙射線中的中子會撞擊處理器,摧毀數據。你所處的海拔位置越高,你的計算機越大,這個問題就越嚴重。洛斯阿拉莫斯憑著兩千多米的海拔,以及它所擁有的眾多世界上最豪華的處理器,毫無疑問地成為了宇宙射線的頭號目標。
  • 科學家發現神秘宇宙射線,來源不確定,正在快速前進!
    而今天是主角宇宙中最神秘的一種射線,它又被稱為UHECRs即超高能宇宙射線。對於這個名字,相信大家肯定都非常陌生。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吧。高能宇宙射線非常的神秘,同時非常稀少,因此人類科學家只收集到很少的高能宇宙射線。至今,我們還不知道高能宇宙射線詳細的結構,它從哪裡來以及到底是什麼力量讓它不斷的加速運動。
  • 宇宙射線嚴重影響生命 大氣層才是關鍵庇護
    北京時間11月29日消息美國太空網報導,神秘的宇宙射線從外太空持續炮擊地球,現在科學家們發現了能量粒子可能會限制我們所知的生命形式在外來行星上的存在。自一個多世紀前首次被發現起,宇宙射線就一直讓科學家們困惑不已。這些帶電亞原子粒子以近光速的速度穿過太空,有些粒子的能量竟然是地球上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能夠產生能量的1億倍。
  • 外星文明的超級宇宙加速器
    先進的外星文明是否已經利用黑洞建造了宇宙級別的粒子加速器,來研究普朗克能量(宇宙中的最高能量,約為1028電子伏特)級別的物理學?如果這種宇宙加速器潛藏在宇宙的一個角落裡,我們是否能在地球上檢測到?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布萊恩·萊琪對此進行了研究,發現如果這種加速器存在的話,它會產生1024電子伏特級別的中微子,並可以在地球上被檢測到。
  • 7500光年外,發現兩顆藍巨星變身加速器,釋放超高能量伽馬射線!
    研究由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的斯特凡·歐姆、伊娃·萊瑟和馬蒂亞斯·富布林領導。確定這兩種情況中哪一種是正確的至關重要:非常高能量的原子核佔了所謂宇宙射線的大部分。儘管對宇宙射線進行了100多年的密集研究,但宇宙射線的來源仍然不完全清楚。由於帶電原子核在穿越宇宙星際空間時受到宇宙磁場的偏轉,它們到達地球的方向不再指向它們的起源。另一方面,宇宙伽馬射線不會偏轉。因此,如果特定來源發出的伽馬射線能夠被證明來自高能原子核,那麼長期尋找的宇宙粒子輻射加速器之一就會被識別出來。
  • 7500光年外,發現兩顆藍巨星變身加速器,釋放超高能量伽馬射線
    研究由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的斯特凡·歐姆、伊娃·萊瑟和馬蒂亞斯·富布林領導。確定這兩種情況中哪一種是正確的至關重要:非常高能量的原子核佔了所謂宇宙射線的大部分。儘管對宇宙射線進行了100多年的密集研究,但宇宙射線的來源仍然不完全清楚。由於帶電原子核在穿越宇宙星際空間時受到宇宙磁場的偏轉,它們到達地球的方向不再指向它們的起源。另一方面,宇宙伽馬射線不會偏轉。因此,如果特定來源發出的伽馬射線能夠被證明來自高能原子核,那麼長期尋找的宇宙粒子輻射加速器之一就會被識別出來。
  • 7500光年外,發現兩顆藍巨星變身加速器,釋放超高能量伽馬射線!
    研究由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的斯特凡·歐姆、伊娃·萊瑟和馬蒂亞斯·富布林領導。確定這兩種情況中哪一種是正確的至關重要:非常高能量的原子核佔了所謂宇宙射線的大部分。宇宙射線是一種不斷從各個方向襲擊地球的亞原子宇宙冰雹。
  • 錦屏深地核天體物理加速器出束
    ,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標誌著我國已完全掌握深地強流高壓加速器技術和實驗技術。」比如在電影《2012》中,太陽活動突然加劇,釋放出的大量中微子把地核加熱熔化,使得地球板塊發生漂移,最終引發劇烈的火山爆發和超級大海嘯
  • 南極1.6km冰下埋數千探測器尋宇宙射線來源
    這是上覆巨厚冰雪層壓力的結果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1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深埋在南極洲廣袤冰雪之下的一臺「望遠鏡」將有望幫助科學家們確定來自外太空,不斷轟擊地球的宇宙射線和粒子究竟來自何方。  在過去的10年間,科學家們一直在奮力設計並建造一個雄心勃勃的實驗裝置,以便搞清楚是何種機制產生了宇宙射線,以及一種名為中微子的基本粒子,這種粒子難以捉摸,卻到處存在。
  • 由於科學家觀測宇宙射線,引發的一場有趣的爭議!
    星系內的超新星爆發產生的衝擊波會使質子等帶電粒子加速向外輻射,這樣的「天然加速器」因其質量的大小與磁場的強弱提供給「宇宙射線」的能量不同,質量越大,磁場越強,射線的能量越大。宇宙射線是從宇宙入射到地球上的高速粒子,今天科學家圍繞著宇宙射線的觀測,引起了一場有趣的爭議,它給當今的物理學和天文學帶來巨大變革。
  • 有了這些設備,揭開超高能宇宙射線的性質,或將成為可能!
    國際科學合作機構Tunka Advanced Instrument for Cosmic Ray Physical and Gamma Astronomy(TAIGA)正在啟動世界上最大和最敏感的高能伽瑪射線觀測站之一,使天文學家首次能夠研究伽馬輻射和超高能宇宙射線。該科學團隊在《核儀器和方法》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發表在「物理研究部分A:加速器、光譜儀、探測器和相關設備」上。
  • NASA的新型宇宙射線模擬器是邁向月球和火星的一小步
    當這些銀河系宇宙射線照射時,有時這些粒子會進入地球的大氣層,並產生次級粒子。但歸功於我們大氣層(和地球磁場),它們對地球上的人類健康並沒有構成巨大的威脅,但是在太空卻是另外一回事。在太空中,暴露在太空輻射中會破壞人類的DNA,對大腦造成破壞,並可能影響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然而,我們對宇宙射線對太空人的影響仍然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