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聖賓:分子世界的「建築師」

2020-12-06 德州新聞網


  □本報記者尹濱
  雷聖賓,平原縣恩城鎮雷莊村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獲2005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1999年於山東大學化學學院獲碩士學位,2002年於中科院化學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2002年7月起為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2005年1月起任副研究員。 2006年7月至2009年8月在比利時魯汶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09年9月至2015年2月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15年2月至今任天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走進天津大學,正對大門的「北洋大學堂」紀念碑似乎訴說著這座百年名校的滄桑。 3號教學樓是校園裡歷史最悠久的建築之一,雷聖賓的實驗室就位於這座樓的一樓。「我是2015年從哈工大調入天津大學的,對於這所百年高校來說,我算是個新人。 」雷聖賓笑著對記者說。從1992年考入山東大學起,雷聖賓在多個高校工作、學習,從學生到學者、教授、博士生導師,一直行走在表面化學研究的漫漫徵程上。
  談起自己的專業,雷聖賓說:「我主要從事表面化學方面的基礎研究,在很多人看來,搞基礎研究是個苦差事。但對於我來說,科研有一種無法抗拒的樂趣。 」
高二時創奇蹟
  抱著大學課本啃了一個月,入選全省化學奧賽集訓隊
  上世紀90年代初,高校還沒開始擴招,想要順利考上大學,需要「過五關斬六將」。但對於雷聖賓來說,高考只是一次普通的考試。
  「我在上高三之前就被保送山大了。 」雷聖賓說,高二下學期他入選了全省化學奧林匹克競賽集訓隊,所有隊員都可以保底保送山大。
  當時,雷聖賓在平原一中參加了數學和化學兩門學科的選拔賽,數學考了全校第一、化學考了全校第三。因為對化學更感興趣,他最後選擇了參加化學競賽。「當時太放鬆了,考試過程中趴在課桌上睡著了,還是監考老師發現後把我叫醒的。 」雷聖賓說,自己對這個選擇信心十足。
  此時距離全省競賽只剩一個月,為了全力備戰,雷聖賓有一個「特權」——可以不上自習課,集中精力學化學。那個年代還沒有專業的奧賽培訓班,化學老師劉春利除了給雷聖賓「開小灶」,有針對性地出些練習題外,還把自己大學的化學課本送給他。雷聖賓抱著課本啃了一個月,最後在全省選拔賽中脫穎而出,順利進入省化學奧賽集訓隊。「那一屆省集訓隊一共7人,我是唯一一個來自縣城中學的學生。 」雷聖賓回憶道,剩下的6人中,1人來自青島,5人來自濟南。按照競賽規則,這7名學生中有4人可進入國家集訓隊,被保送北大、清華一類的名校,其餘3人全部保送山大。經過高三上學期半年的集訓,雷聖賓取得了並列第四名的成績。帶隊老師綜合考量後,最終沒讓雷聖賓進入國家集訓隊。
大學「文武兼修」
  成績優異被保研,業餘時間迷上梅花樁
  1992年9月,雷聖賓正式成為山東大學化學學院的一名學生。他在這裡整整學習了7年,一直到碩士畢業。
  進入大學以後,雷聖賓在專業學習中如魚得水,化學讓他得以探究這個世界五彩繽紛的深層結構,他時常為自己見到的一切感到驚奇和驚喜。「正是這種驚奇和驚喜,讓我始終保持著對學習的興趣。 」雷聖賓說,化學研究的魅力,就在於能夠深入物質內部,看到與日常所見表象完全不一樣的東西,這種濃厚的興趣成為他認真學習的不竭動力。本科階段,雷聖賓的學習成績一直保持在全校前五名,畢業時被保送了本校研究生。
  回憶在山大的7年,雷聖賓最慶幸的是遇到了導師陳慎豪。陳慎豪是山大化學學院最早的博士生導師之一,平時待人親和,搞科研時極端認真,這些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了雷聖賓對待科研、對待工作的態度。雷聖賓在陳慎豪的指導下完成了本科論文,讀碩士時陳慎豪又成為他的導師。「我的本科畢業論文課題是研究電極表面液體的流動。 」雷聖賓說,也就是從這時起,他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表面化學領域。碩士生階段,雷聖賓選擇了膠體粒子自組裝作為研究方向。
  大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除了學習,雷聖賓在山大期間還迷上了武術梅花樁。
  山大數學學院教授燕子傑,是我國著名的學者武術家、梅花拳大師韓其昌的弟子。業餘時間,燕子傑在校園內教授學生們練習梅花樁,雷聖賓在大學二年級時加入到這一隊伍,不間斷地學習了6年。
  雷聖賓自小身體瘦弱、體質比較差,平常喜歡看書的他極少活動,自從練習了梅花樁,雷聖賓的身體逐漸健壯起來。更重要的是,梅花樁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讓雷聖賓在習練過程中更深刻地領悟了中國傳統哲學的精髓,為他探究世界打開了化學之外的另一扇大門。「當時一起跟著燕子傑老師學習的師兄弟,後來有些人成為專門的武術教練,開辦了武校。 」雷聖賓笑著說,自己雖然沒有和他們一樣將武術作為專業,但梅花樁也成了自己最大的業餘愛好,一直到現在還在堅持練習。
科研路上不懈求索
  枯燥研究中找到樂趣,探索未知成果豐碩
  1999年,碩士畢業後的雷聖賓同時考取了北京大學和中科院的博士生,幾經權衡,他選擇了中科院,跟隨研究員王琛和院士白春禮從事分子組裝專業研究。畢業後,雷聖賓留在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工作了4年,2006年,到比利時魯汶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09年9月回國後到哈爾濱工業大學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一直到2015年調任天津大學。
  對於自己從事的分子組裝研究,雷聖賓形象地比喻為用分子「搭積木」。
  「這個工作就像小孩子搭積木,只不過我們搭的積木是各種分子。這項工作也可以說像建築師,只不過我們的建築材料不是磚瓦而是分子。 」雷聖賓介紹,「我們設計出各種分子,看到它們在基底表面組裝成各種複雜的圖案,整個過程高效、準確,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這一過程被稱為分子的自組裝,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並與生命過程密切相關。世界範圍內的科學家,都在為了弄清楚自組裝的規律而努力。
  早在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讀博期間,雷聖賓就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他當時發表的關於酞菁單分子納米線的研究論文,被稱為國際範圍內最早的關於界面多組分組裝的報導之一。之後,雷聖賓又致力於多組分複雜納米結構的設計與組裝,近幾年更是和團隊一起成功設計和組裝出了三組分和四組分的複雜二維納米晶體結構,在自組裝規律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不錯進展,並在表面分子納米結構組裝與表徵方面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
  2009年9月回國後,雷聖賓把自己的研究方向調整到表面反應上來。「表面組裝是一種物理變化,通過改變分子排列得到新的物質特性。表面反應是通過化學反應把一些分子連起來,讓新的結構更穩定,有更廣泛的應用。 」雷聖賓解釋。
  無論是分子組裝還是表面反應,雷聖賓一直從事的都是基礎科學研究。「基礎研究是科學進步的基礎,沒有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雷聖賓說,應用研究往往有著明確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具體問題,但基礎研究有無數的可能,科研人員要不斷摸索、探索未知的東西。在他看來,正是這種對未知世界的好奇,給了自己科學研究的熱情。
  在科學研究中始終能夠找到樂趣,讓雷聖賓多年來收穫頗豐。他作為項目負責人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面上項目4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基金項目1項。在權威雜誌上發表SCI收錄論文120餘篇,論文被引用4000餘次,其中近五年來被引用2000餘次,11篇論文單篇引用超過100次,第一作者論文單篇最高引用次數200餘次。雷聖賓榮獲2005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2009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父母和家鄉是最大牽掛
有機會願意付出全力
  雷聖賓的老家在平原縣恩城鎮雷莊村,從他記事起,父母就對他抱很大期望,尤其是母親,總是苦口婆心地告訴他一定要好好學習。「我的母親是村裡少有的有文化的女性,初中畢業時趕上文革,中斷了學業,後來在村裡當了幾年民辦教師。 」雷聖賓說,因此她把自己對大學的期望全部放到孩子身上。「我初一時因為貪玩,考了全班倒數第二。 」雷聖賓印象很深,整個暑假,母親一直和他強調要好好學習,「可以說軟硬兼施,什麼辦法都用了,直到我承諾下學期考進前十名,母親才作罷。 」
  1989年,雷聖賓初中畢業,當時的農村學生大部分優先選擇上中專,一是為了成為非農業戶口,二是為了能早點兒上班減輕家庭負擔。但雷聖賓的母親卻堅持讓他報考高中,「我和你爸還年輕,家裡的事不用你管,你就負責好好學習,一定要考上大學。 」父母的期望和鼓勵,成了雷聖賓不斷學習進步的動力。「現在,父母和兩個弟弟都居住在德州,我對德州的發展變化很了解。」雷聖賓說,他從事的基礎研究雖然與企業和地方聯繫不多,但研究的專業與新材料的應用研究很接近,與科研界搞新材料應用研究的專家也很熟悉。「近年來,德州一直把新材料行業作為一個戰略新興產業重點發展,如果家鄉需要我,我一定義不容辭地為家鄉發展作貢獻。 」雷聖賓語氣堅定地說。

相關焦點

  • 迷你型機器人 分子界的「建築師」
    組件是胺基酸,產品是小肽,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化學家DavidLeigh創建的機器人則是曾經設計出的最複雜的分子級機器。  這並非個例。Leigh是日益增多的分子「建築師」隊伍中的一員。他們受到啟發,模擬在活體細胞中發現的像機器一樣的生物分子。
  • 漲知識|朝鮮建築師眼中的未來世界什麼樣?
    漲知識|朝鮮建築師眼中的未來世界什麼樣?              圓錐形建築、超越重力作用的橋梁和氣墊船,朝鮮建築師筆下的未來世界充滿想像。       據英國《獨立報》7月4日報導,從事赴朝旅遊業務的Koryo Tours公司近日組織一批朝鮮建築師,邀請他們發揮想像力設計未來的旅遊項目。
  • 世界著名建築師扎哈·哈迪德去世 網友:上帝的曲線 天堂的水波
    世界著名建築師扎哈·哈迪德。【環球網報導 記者 白雪】對於每個建築師來說,大多數的作品都只能安靜地躺在圖紙上,無法付諸實施。但對建築師扎扎哈·哈迪德是個例外。她的那些看似不真切卻美輪美奐的設計方案卻一次次的被付諸實踐,也一次次打動著在她作品下駐足的觀者。有人打了個這樣的比方,「哈迪德這三個字就是當今建築界的暢銷品標記」。
  • 建築師負責制落地難
    建築師負責制不能作為現代的一種國際慣例來宣傳,過去可能是這樣的,但現在如果非要說建築師負責制還是一種國際慣例的話,一定要提建築師在150年前左右的英國實現了分化(分野),一部分建築師專司設計,一部分建築師專司工程管理。建築師負責制為什麼會有這種分野?
  • 世界最厲害的鳥類建築師,建巢技術世界第一,能容納500隻鳥居住
    現在每逢節假日很多的人都喜歡去旅遊,其中一部分選擇在國內旅遊,另外一部分想看看這個世界,所以喜歡出國旅遊。出國旅遊不僅僅能夠享受異國風情,學習當地的風俗和文化,還能在當地發現一些十分有趣的事情。這些都是可以增長我們的見聞,開拓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用不一樣的角度和思路去重新看待這個世界。
  • 在英國成為註冊建築師需要幾步?
    每年,出國學建築的童鞋不在少數,但如何成為一名真正的建築,將建築設計藝術和科學完美地表達並呈現給世界呢?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英國建築師體系,看看如何在英國成為一名改造世界的建築師吧!
  • 建築師怪癖實錄!
    「世界頂尖建築師」,WOW!多麼令人嘆為觀止的頭銜。在大家印象中,這群「極客」大都是奮戰在科技尖端,為人類未來絞盡腦汁的英雄人物。然而,他們的某些「特點」有朝一日也會讓你發出這樣的感嘆:「哎,這說的不是我嗎?」在如今這個眾人憐憫程式設計師的時代,假髮製造商開心地笑了。然而他們有所不知的是,建築師群體同樣是潛力巨大的「藍籌客戶」。
  • 偷師白蟻的「火星建築師」
    未來誰會成為第一批「火星建築師」?如果是機器人,那麼這樣的機器人應該具備哪些本領呢?令人嘆服的白蟻建築大師在現代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人類已經創造出了很多「摩天級」的建築物,如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加拿大多倫多的集餐飲、觀光等多功能於一身的電視塔就高達553.34米。
  • UED青年建築師成長計劃
    「UED青年建築師成長計劃——為撫順而設計·城市再生建築設計競賽」 入圍名單公布! 緊張而忙碌的評審工作   「UED青年建築師成長計劃」是一項面向青年建築師及建築系學生的公益性計劃
  • 建築師是如何不斷突破自己的腦力極限的?
    簡單說來,就是建築師如何能讓1+1>2的能力。怎麼不斷突破自己的腦力極限,除了變禿和爆肝之外,還得有思維的更新。那麼建築師何嘗不是。應該多去旅遊,了解人文,了解建築。世界那麼大不走不知道。看了以後自然可以得到很多靈感,很多技巧。學識和愛。我很喜歡看建築雜誌,最讓我感動的其實不是多厲害奇妙的空間感受,而是每一個建築都仿佛是一個故事,一個用建築改變生活的故事。
  • 智利建築師亞歷杭德羅·阿拉維納榮獲2016年普利茲克建築獎
    UC創新中心  2016年普利茲克建築獎評委會在評審辭中寫道:「無論在他的祖國還是在世界其它地區,亞歷杭德羅?  2016年頒獎典禮將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每年頒獎典禮都會在世界各地選擇具有文化或歷史意義的場地舉行。亞歷杭德羅·阿拉維納的頒獎典禮將於2016年4月4日在聯合國紐約總部舉行。這個地點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是因為它的主設計師之一是1988年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奧斯卡·尼邁耶。這將是頒獎典禮第三次在紐約舉行。
  • 課程推薦 | Minecraft大建築師
    如何引導同學從積木玩家成為設計「行家」,從玩別人的遊戲到打造自己的世界?快來Minecraft大建築師找答案吧!本課程採用項目式學習,綜合人文歷史、三維設計和3D列印技術,通過老師引導,同學將穿越時空,縱覽古今中外建築的歷史演變,體會建築/工程之美,掌握3D建模技術,激發創造熱情,用Minecraft式的3D建模軟體完成模型製作,用3D列印技術創造出自己的世界。
  • 愛爾蘭兩女性建築師同獲2020年普利茲克建築獎
    、2010年普利茲克建築獎獲得者妹島和世(kazuyo sejima),EMBT米拉萊斯-塔利亞布建築事務所建築師本妮德塔·塔利亞布(Benedetta Tagliabue),建築師、2012年普利茲克建築獎獲得者王澍,以及普利茲克建築獎常務理事兼IE建築與設計學院院長瑪莎·索恩((Martha Thorne)。
  • 李競 彷徨與掙脫,雙子座建築師的15年
    李  競上海建築師學會會員中國建築師學會會員世界華人建築師協會資深會員曾就職蘇州工業園區設計研究院上海日清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副總建築師「那些國外的建築師可以一天8個小時不動就在那裡用工筆徒手畫三個扶手,精細到直接掃描出來就是CAD圖了,不過很遺憾我不能參加,但是公司所有跟境外合作的項目圖紙,包括竣工的廠房,我都從頭到尾都細看了一遍。後來就主動跟公司提出想去畫施工圖。」接觸到這些圖紙對李競來說意義重大,其對建築的認識已經有了一次質的飛躍。
  • 史上最優秀的10位建築師,你認識幾個?
    以下幾位著名建築師,從弗蘭克.勞埃德.萊特到弗蘭克.蓋裡,在世界各地的城市留下了他們的作品,也改變了我們對建築的看法。1、安東尼·高迪高迪的所有作品都是在巴塞隆納建造的,其中最著名的是1883年的大教堂,也就是今天仍在建造的聖家堂。
  • 生命建築師的偉大工作歷程: 從DNA到蛋白質
    中英文字幕版中文配音版脫氧核糖核酸(DNA)堪稱生命的偉大建築師胺基酸分子在氨基醯-tRNA合成酶的催化作用下與特定的轉運RNA(tRNA)結合併被帶到核糖體上。生成的多肽鏈(即胺基酸鏈)需要通過正確摺疊才能形成蛋白質。許多蛋白質在翻譯結束後還需要在內質網上進行翻譯後修飾如磷酸化、糖基化等才能具有真正的生物學活性,從細胞質中轉運到需要該蛋白質的場所。
  • 臺灣建築師與廈門小學生的建築手繪課之約
    供圖  華僑大學建築學院黃媖露老師告訴記者,今年四月,臺中市建築師公會首次來廈進行廈門鄉村建築參訪活動,該機構理事、臺灣建築師劉文杰聽說華大舉辦這一公益研學活動,熱心向她引薦另一位臺灣資深建築師曹登貴,願為公益研學活動助一臂之力。  兩位熱心公益事業的臺灣建築師,當天如約而至,自費來到集美大社,為小朋友們獻上一堂精彩的建築手繪課程。
  • 未來世界還是建築師...
    ArchiDogs(ID:ArchiDogs_AD) 本文已獲得授權 你能想像 沉船博物館、大型文物館 3D列印城市、水下版國際空間站… 通通都被建築師
  • 抵抗氣候危機,建築師能做什麼?
    建築師—— 建築締造團隊的重要組成。他們不止能讓建築在形態上巧奪天工,創造出一座又一座凝固的藝術作品,同時他們還能夠憑藉前瞻視野,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許多領先的建築師們,已經走在了可持續發展運動的前列。
  • 一人千面丨偉大的建築師柯布西耶
    ,也正是以建築的名義,他得以傾注自我來審視這個世界。不久之後,他來到巴黎,並在奧古斯特·佩雷的事務所工作,在那段時間裡,他對這位建築師有著英雄式的崇拜。通過觀察世界,柯布西耶拓展了視野,將焦點轉向更廣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