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館、博物館、空間站…這都能被按入水下?未來世界還是建築師...

2021-01-09 騰訊網

來自:建道築格ArchiDogs(ID:ArchiDogs_AD)

本文已獲得授權

你能想像

沉船博物館、大型文物館

3D列印城市、水下版國際空間站…

通通都被建築師「按入水下」?!

想像未來水下世界的建築師

可不止一兩個

這些建築師又給未來世界

貢獻了哪些腦洞?

當我們努力尋找設計方案

來保護自己和我們的世界

不受日益惡劣的氣候影響

我們必須首先用新的方法來研究海洋

——Yves Béhar

作者|Kin

編輯|Yihan,鑫然

01

水下沉船博物館

遊客親眼見證「現場考古」

在裝有沉船的「玻璃罐」周圍建造一個博物館,遊客可從各個角度欣賞這艘18世紀的著名沉船。

在英國黑斯廷斯海岸水下,靜靜躺著一艘歷史名船——阿姆斯特丹號的殘骸。建築工作室ZJA 為其在荷蘭設計了一座水下沉船博物館。

團隊將這艘船的殘骸在不移出水面的情況下回收、並運往新址荷蘭,然後,設計師將在裝有沉船的玻璃罐周圍建造一個博物館,讓遊客可以從各個角度欣賞這艘40米長的著名沉船。

博物館的最外層,將被一個白色的天幕所遮罩。

ZJA將該頂棚稱為 "保護毯"

阿姆斯特丹號船由荷蘭東印度公司(VOC)於18世紀建造,不幸的是,在1749年前往亞洲的處女航中,這艘船因無法轉向被英國海岸的巨量沙子吞沒。

雖然這艘船的上層建築已被摧毀,但船體和船上的物品幾乎完好地都被保存在沙子下面。本次博物館項目由VOC船舶阿姆斯特丹基金會出面委託,旨在保存其遺蹟,免受進一步的侵蝕。之所以選址阿姆斯特丹因為該船的建造廠及建造地均位於此處。

一條人行道,將為到訪者提供上方視野,

俯瞰整艘沉船遺骸。

如何安全地將沉船移至阿姆斯特丹?

設計師計劃用一個大型凹狀容器將沉船從海床上吊起,該凹狀容器用鋼製成。這個鋼結構還將抽取船舶周圍的水和沙子與之一起移動。之後,它們會被航行到阿姆斯特丹,在那裡永久停靠,並圍繞其建造水下博物館。

沉船有巨大的考古價值,可以揭示荷蘭的航海歷史,並對殖民主義和國際貿易的發展研究深具意義;另一方面,目前沉船正處於一個潮汐範圍巨大的地方,伴隨而來的洋流正在侵蝕這艘沉船。以上兩點令項目的進行充滿緊迫性。

船上發現的各類物件都將被放置在長廊周圍展櫃中。

博物館內還會設有一系列私人研究設施,如實驗室和水下考古學家的培訓空間等。

通透的玻璃立面,讓遊客可以從多個角度觀察沉船,並親眼觀看潛水考古學家對沉船的 "現場挖掘"。

ZJA表示:"參觀這個場館就像進入了一個考古劇場,上演著正在進行的研究和調查,公眾也有機會參與到潛水員和研究人員對沉船內部的探索中來。"ZJA將與考古學家Jerzy Gawronski、Deloitte、Mammoet和VEKA船廠通力合作,預期於2025年開放。

02

水下文物館

巨型裂縫直達建築『心臟』

由Piraeus Museum舉辦的水下文物館的競賽中,由Charry C. Bougadellis & Associate Architects + Georges Batzios Architects設計的方案獲得了榮譽獎

該方案根據 "Viollet-le-Duc的概念 "將兩個元素結合統一:消極元素是虛空;積極元素是定義空間的垂直和水平元素(即牆壁和板塊)。這兩個元素之間由「人」完成了空間統一。沒有人的存在,建築空間是無法應用的。

該項目要將工業筒倉改造為水下文物館,挑戰來自兩方面:一是設計師必須為公眾創造一個實用的建築空間;另一方面,又要適當保留並展示該建築的工業功能特徵,突出其曾經擁有的機械輝煌時期。

設計師通過建築中心的深切口一舉解決了以上兩個挑戰。縱深裂縫展示了筒倉的工業功能,同時也為其提供了建築原有身份的證明;其次,裂縫的存在,創造出一個大型中央空間,仿佛在邀請人們到達這個工業建築的 "心臟"。

項目的二期將建設 "工業園 ",屆時工業園會分為兩個區域:其中一個面向港口,並被賦予都會特質和身份,以便與每年經過港口的數百萬遊客建立聯繫。

工業園的形式表達了建築以前的作用和工業生產史,屆時還將有水上公園及大型坡地平臺作為配套,可用於舉辦各類文化活動。

工業園的另兩個區域主要針對附近地區的居民,緊鄰擬建的移民博物館,設計上從當地建築和周邊城市環境中汲取元素。

03

海洋中的未來主義

3D列印城市 直達水下1000米

比利時建築師Vincent Callebaut制定了一個由『未來主義』海洋建築組成的城市計劃,建築由藻類和塑料垃圾(一種由藻類和垃圾製成的複合材料)3D列印製成,延伸到水面下1000米。

這一概念旨在強調陸地自然資源的不斷減少,以及清理海洋內被傾倒的塑料的必要性。

設計師將該座城市命名為「Aequorea」(裡約熱內盧沿海的一座虛構水城)。

該名字來源於名為aequorea victoria的發光水母。

這是該建築師系列概念作品中的最新設計方案,包括一個被海藻和植物覆蓋的 "農場 "及全新可再生能源系統。

設計師向人們展示這一方案時,別出心裁的準備了一封信,信來自一個虛構的少年 "水族人 "歐塞恩-基奧科雷亞,日期是2065年12月24日。這位水族少年向「土地上的人」提出自己建議。

這座海洋城市將擁有1,000座塔樓,容納20,000個市民。市民們將用新的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燃料,維持生存,並藉助「鰓面具」在水下呼吸。

市民食物將來自養殖藻類、浮遊生物和軟體動物,而果園和菜園將種植在海螺狀結構的頂部。

水族少年大聲疾呼:"千萬不要忘記,海洋產生了地球上50%的氧氣。它們是地球賴以生存最活躍的肺!值得我們費盡心思去清潔,以重新激發我們共同生活的活力,你們認為呢?"

04

海洋螺旋

環保型水下城市

日本公司Shimizu Corporation提出一個環保型水下城市的設計,並聲稱該提案可能在2030年成為現實。

球形城市+螺旋結構

設計將該項目稱為 "海洋螺旋"(Ocean Spiral),設想要在水面建立一個可居住的區域,充分利用海洋資源,完全實現自給自足。

這個概念性的大都市將由兩個主要元素組成:一個直徑500米的球形城市,裡面有一座塔樓,還有可容納多達5000人的住宅和工作空間;還有一個螺旋結構,作用是將球體與海底2.5英裡處的基站連接起來,旨在為城市提供能源、淡水和食物等基本資源。

螺旋將利用海洋熱能轉換(OTEC)產生可再生能源,這一過程將利用較冷的深層海水和較熱的淺層海水之間的溫差來驅動發電機。

人們的飲用水將通過「反滲透膜脫鹽」工藝,利用海洋低層天然存在的高壓來淨化海水。食物則由大型水下養殖場提供,在那裡可以培育魚類、甲殼類和水生植物。

此外,位於螺旋末端的基站將被用來挖掘和培育海底的自然資源——這也是目前非常具備潛質的尚未開發的資源。

Shimizu Corporation還提出,將來有可能利用生活在海底的微生物,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這將為城市提供額外的能源。據悉,整個項目預計需要5年時間建設,耗資約3萬億日元(約200億英鎊)。該公司聲稱,到2030年,它可以為人類居住做好準備。

05

水上『鐵餅』+水下酒店

杜拜奢華定製

Deep Ocean Technology (DOT)成為Water Discus水下酒店在中東地區的唯一建造承包商。

該項目旨在為潛水員和海洋生物愛好者量身定製奢華生活方式。設計由水面以上和水面以下的兩個「圓盤」組成,可深入探索海洋深處。

水上『鐵餅』+水下酒店

水上鐵餅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結構工作,也可以加入其他模塊,以創建一個更大的度假村綜合體。

設計方案中的兩個圓盤:一個圓盤浸沒在水下10米處,另一個在海面上5到7米處。兩個圓盤由三個結構 "腿 "和一個包含電梯和樓梯的垂直軸連接。

水下圓盤設有21間客房,巨大的玻璃令訪客飽覽海底景致,襯託一片生機勃勃。每個房間內都集成了特殊照明系統,讓遊客可以照亮水世界,觀賞海洋生物。

與這些房間相鄰的是一個水下潛水中心和一個儲備充足的酒吧。

水上圓盤包含餐廳、水療中心、娛樂區和多功能大廳,還有一個巨大的遊泳池。遊泳池可以從屋頂進入,屋頂還設有花園和直升機停機坪。

住客的安全是設計方案的第一位。該結構可以抵禦最惡劣的天氣條件。而且,一旦發生任何危險,水下圓盤還會自動浮出水面。

另一方面的質疑主要針對海洋生物的安全。對此,開發者強調,每一個圓盤的大小都是根據當地的情況而定的,如果 "環境或經濟條件發生任何變化",圓盤可以整體進行搬遷。

06

水下版『國際空間站』

科研/生活兩不誤

,以解決人類現在面臨的最關鍵問題"。

PROTEUS建立"世界上最先進的水下科研站和棲息地

現年 52 歲的 Fabien Cousteau 經營著家族生意,他從4歲開始學習潛水,並且成為了一位知名的海洋保護主義者兼紀錄片製片人。

你可以將項目想像為國際空間站的水下版本,由Yves Behar和fuseproject團隊擔當設計。

這座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水下站內,將設置最先進的實驗室,並為科學家們提供一個長期工作的宜居空間。

它將是一個永久性的水下站,推動科學和海洋研究。事實上,PROTEUS能夠發現新的海洋生物物種,讓人們更好地了解氣候變化對海洋的影響,還可以研究並促進綠色電力技術、水產養殖和機器人探索等。

目前 Proteus 仍處於資金籌集的早期階段,如果一切順利,它有望在不遠的將來潛入荷蘭庫拉索島海岸下方的 60 英尺處投入使用。

PROTEUS的面積為4000平方英尺,這將比之前建造的任何海底棲息地的都大三四倍。PROTEUS未來將開放給從事海洋探索和研發的學者、私營公司、科學家和非政府組織使用。

在30天的時間內,PROTEUS最多可同時容納12人,比以往任何一個水下站容量都大。

基於螺旋的概念,該結構設計為由支腿連接到海底以適應多變地形。"PROTEUS "的主體連接著一系列模塊化的吊艙,可容納實驗室、寢室、浴室、醫療艙、生命支持系統和儲藏室等多種功能空間。最大的吊艙包含一個船井,方便潛水器停靠"。

PROTEUS的主要空間由螺旋坡道連接,分為兩層,包括客廳、廚房、餐廳和工作區。這裡設有首個水下溫室,居民可以在此種植新鮮的植物,以解決不能用明火做飯的難題。

為了最大程度延長人們在水下停留時間,PROTEUS計劃提供適應身體舒適度、方便人與人社交聯繫和專業協作的中心空間。此外,該站的設計還將儘可能多地從窗戶、頂部和周圍收集光線。

作為我們的生命支持系統,

海洋對於解決地球問題擔任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極端風暴和病毒

給我們帶來的挑戰對全球經濟造成了數萬億美元的風險。

PROTEUS作為水下棲息地中的第一個項目,

對於推動有意義的解決方案

以保護我們地球的未來至關重要。

我們在水下發現的知識

將永遠改變人類世代在地面生活的方式。

—— Fabien Cousteau

Reference:

https://www.dezeen.com

https://www.archdaily.com

部分圖片及資料來源:

Architecture studio ZJA Charry C. Bougadellis & Associate ArchitectsGeorges Batzios Architects Vincent Callebaut Shimizu Corporation Deep Ocean Technology Yves Béhar Create Proteus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 End -

相關焦點

  • 未來的博物館都在水下!
    想像未來水下世界的建築師可不止一兩個,這些建築師又給未來世界貢獻了哪些腦洞?在裝有沉船的「玻璃罐」周圍建造一個博物館,遊客可從各個角度欣賞這艘18世紀的著名沉船。在英國黑斯廷斯海岸水下,靜靜躺著一艘歷史名船——阿姆斯特丹號的殘骸。建築工作室ZJA 為其在荷蘭設計了一座水下沉船博物館。
  • 世界最大水下國際空間站設計出爐,耗資1.35億美刀
    全球最大水下國際空間站的設計就出爐了!Fabien Cousteau 希望通過一個項目來解決這個問題,並最終建立一個世界範圍的水下研究棲息地網絡。在這之後又建造了更大的、可居住的海床實驗室 Conshelf II 和能潛水330 英尺深的棲息地 Conshelf Ⅲ。
  • 世界最大水下國際空間站設計出爐,耗資1.35億美刀!
    這不,就在前幾天, 全球最大水下國際空間站的設計就出爐了! Fabien Cousteau 希望通過一個項目來解決這個問題,並最終建立一個世界範圍的水下研究棲息地網絡。
  • 迄今為止最大的水下國際空間站
    ·貝哈爾(Yves Behar)在地表最深處的海底建造一個水下版本的國際空間站Proteus。Proteus水下國際空間站這一雄心勃勃的項目是仿照國際空間站(ISS)設計的,宗旨是提供一個「家」,成為全球海洋研究人員、學者、政府機構和公司執行研究任務的一個水下會議場所,來自世界各地的海洋研究,從氣候變化的影響和新海洋生物醫學突破,在這裡大家可以不分國界地進行合作。
  • 在海底建博物館、造城市,這些水下建築太震撼了!
    然而,人類還是希望潛入大海深處一探究竟,許多科幻影視都呈現了人們未來在深海中生活的畫面。幸運的是,在深水處的奇蹟似乎比在太空中更容易創造!今天,水下建築已經不再罕見,很多高級酒店、別墅和餐館都在全球的各個角落點綴著海底世界。此外,隨著人口增長和城市發展,大海也極有可能成為明天的城市發展的備選方案。
  • 水下「空間站」-深入探索海洋
    水下「空間站」-深入探索海洋傳奇海洋探險家雅克·庫斯託(Jacques Cousteau)的孫子法比恩·庫斯託(Fabien Cousteau)想要在海底建造相當於國際空間站(ISS)的海底空間站。在工業設計師伊夫·貝哈(YvesBéhar)的幫助下,法比恩·庫斯託(Fabien Cousteau)展示了他的雄心:一個以希臘海神Proteus(普羅蒂厄斯)命名的4,000平方英尺的實驗室,該實驗室可以為多達12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提供便捷的進入海底的通道
  • 「1m 新知」耗資1.35億美元,世界最大的水下國際空間站
    ,該項目甚至被認為是國際空間站的水下版本,由Yves Behar的工作室Fuseproject和Cousteau的非營利組織Fabien Cousteau海洋學習中心(FCOLC)委託創立。他認為,對人類的生存和人類通往未來的軌道而言,海洋探索比太空探索重要1000倍。
  • 「水下杜拜」和它的建築師們
    可能有人會告訴你,「這可不是一般的石頭,這是珊瑚石!」但也許有些朋友到現在也不知道,它其實是珊瑚石。形態各異的珊瑚石(圖片來源:Gui, Cong, 網絡)相信大家在紀錄片、電影等場景中都看到過絢麗壯觀的珊瑚礁。仿佛水下花園的秘境中到處盛開的一叢叢、一束束顏色各異的「花叢」,還有奇形怪狀的「樹枝」,其實這些就是珊瑚。
  • 海底世界、外圖書店……廈門鼓浪嶼這些室內展館都開啦
    文物館有開放嗎?唱片館可以參觀了嗎?中山圖書館到底啥時候開啊?我可以帶小朋友去海底世界了嗎?……自打鼓浪嶼重新向遊客開放以來呀大家都很關心鼓浪嶼上的室內景點啥時候開放啊?也難怪大家會這麼捉急鼓浪嶼雖小但五臟俱全不僅有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還有一位老船長還有超多有趣的室內景點呀好不容易坐船上一次島不去逛逛多可惜莫方莫方鼓浪嶼近期開放的室內展館全部都為大家整理好啦先收藏再看,上島不會懵~01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
  • 來水下博物館,探索古代沉船吧
    不過,黑暗之中仍有一線曙光,希臘首座水下博物館即將誕生。博物館的位置很特別,館裡保存了一艘古代沉船,旨在吸引遊客。疫情之後,如何讓旅遊業更具可持續性?這座博物館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典範。 水下博物館位於愛琴海阿洛尼索斯島和斯波拉得島北部國家海洋公園,是歐洲最大的海洋保護區的一部分。
  • 即將建成的水下堡壘,科幻片還是實驗室?
    但是與我們在電影和電視中看到的虛構軌道和外層空間站的數量相比,水上巢穴的數量相形見pale,這反映了我們對海底研究與現實水平相比所做的現實短視:更多人類到達月球的距離比地球上最深的挑戰者深淵的底部還要深。 儘管覆蓋了地球的70%以上,但幾乎沒有探索過海底。我們在軌道上已有永久棲息地超過20年,但在水下只有少數短期研究站。
  • 螢火蟲·少兒英語 | 博物館奇妙英語之旅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博物館,裡面陳列(display)著代表本國文化與神奇歷史的藝術品(artworks),其中的故事一定會令你著迷,今天和老師一起走進博物館,開啟一段英語奇妙之旅吧。世界上著名的自然博物館如加拿大自然博物館(Canadian Museum of Nature)、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等。
  • 漲知識|朝鮮建築師眼中的未來世界什麼樣?
    漲知識|朝鮮建築師眼中的未來世界什麼樣?              圓錐形建築、超越重力作用的橋梁和氣墊船,朝鮮建築師筆下的未來世界充滿想像。       據英國《獨立報》7月4日報導,從事赴朝旅遊業務的Koryo Tours公司近日組織一批朝鮮建築師,邀請他們發揮想像力設計未來的旅遊項目。
  • 中國應有更多的大學博物館
    原標題:中國應有更多的大學博物館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落成並將於今年9月面向公眾開放。大學博物館的意義在哪裡?大學藝術類博物館要做什麼?   1683年,牛津大學成立了世界首個大學博物館,阿什莫利博物館,藝術品是其重要的收藏門類。
  • 海洋探險家正在建造水下「國際空間站」
    今天,他通過PROTEUS實現了這一夢想,他稱之為``世界上最先進的水下科學研究所和棲息地,以解決人類最關鍵的問題:醫學發現、食品可持續性以及氣候變化的影響&39;。PROTEUS是法比恩·庫斯託海洋學習中心(FCOLC)的一個項目,被認為是水下版的國際空間站。該項目完成後,將成為全球研究人員、政府機構和企業的協作平臺。
  • 「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水下文物保護戰(圖)
    原標題:「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水下文物保護戰(圖) 鍾旖 攝   中新網重慶10月6日電 題:「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水下文物保護戰   作者 鍾旖   在世界首座水下遺址博物館——重慶市涪陵區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內,國慶期間遊人絡繹不絕。遊客乘著下行的電動扶梯、穿過曲折幽深的廊道,不知不覺走到長江水下40米的江心處,透過廊壁上的23個水下玻璃觀測窗,便可遠望亙古千年的「水下碑林」。
  • 亞喀巴灣奇景,約旦的水下軍事博物館
    這些圖片實際上來自於約旦在亞喀巴建立的水下軍事博物館不過據說這架C-130已在2020年3月的一場大風暴中被擊成碎片。
  • 建築師為未來設計「諾亞方舟」 可住5萬人(圖)
    萬一100年後海水淹沒地球,海上「百合花」為人類提供另一歸宿  法建築師為未來設計「諾亞方舟」    □小 朗(本報專稿)  由於氣候變暖冰山融化等因素,一些專家認為,到2100年,整個地球就將被海水淹沒,變成一片汪洋
  • 全家都是建築師!百歲普裡茲克獎得主伯姆的深情一生
    AssBook設計食堂 /聊聊設計的那些事兒  子承父業的建築師有不少,但是四代人都是建築師,出產七位優秀建築師的家庭並不常見。2000年科隆建築師和工程師協會AIV還曾經授予她終身榮譽獎。  Gottfried的三個兒子也都是德國著名的建築師。
  • 世界上最大的水下博物館,安置著450個雕像,想參觀還得會潛水
    博物館對一個城市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當遊客到了一個城市後都會去這裡的博物館去逛一逛,了解一下這個城市的歷史以及故事,博物館有很多種,不僅僅有歷史博物館,還有藝術博物館、自然博物館等等。有一些博物館是非常奇特的,例如荷蘭的人體博物館,那麼你見過水下的博物館嗎?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