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水下國際空間站設計出爐,耗資1.35億美刀

2020-08-30 預製建築網

來源:新設技 ID:xinshejiii

當馬斯克和 Space X

忙著把人送上天的時候,

還有一群科學家在忙著把人送進海!

是的,無論疫情如何嚴重,

最忙活的依然是科學家。

這不,就在前幾天,

全球最大水下國際空間站的設計就出爐了!

本周早些時候,海洋學家、海洋保護主義者、電影製片人 Fabien Cousteau 和設計師 Yves Behar 宣布了要地表最深處的海底建造一個水下版本的國際空間站 Proteus

Proteus 項目領導人:Yves Béhar 和 Fabien Cousteau

Fabien Cousteau 認為:對人類的生存和人類通往未來的軌道而言,海洋探索比太空探索重要1000倍。

地球表面71%是海洋,但人類目前只探索了其中的5%,繪製了這些海洋中不到20%的地圖。

Fabien Cousteau 希望通過一個項目來解決這個問題,並最終建立一個世界範圍的水下研究棲息地網絡。

這位海洋學家四歲就學會了水肺潛水,一直在參與祖父 Jacques-Yves Cousteau 的研究考察。

1962年,他的祖父協助開發了第一個名為 Conshelf 的水下棲息地,它位於法國馬賽沿岸海面下約33英尺處,可為兩人居住。在這之後又建造了更大的、可居住的海床實驗室 Conshelf II 和能潛水330 英尺深的棲息地 Conshelf Ⅲ。

Jacques-Yves Cousteau(中)和他的船員們坐在Conshelf II 裡,他的妻子 Simone 在窗外觀察海洋生物。

有了 Conshelf II,海底觀察員在紅海水下36英尺住了一個月,又在水下82英尺住了兩個星期。

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水下空間站是位於大西洋底的水瓶座空間站,僅佔地400平方英尺(約37平方米),但已漸漸被廢棄。

而如今 Fabien 計劃建造的這座水下棲息兼研究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棲息地之一,也是他對祖父事業的傳承。

Fabien Cousteau說,「我只是個有夢想的瘋子」。

這個如同科幻電影裡的建築的國際空間站項目以希臘原始海神 &34;(Proteus)命名,其結構靈感來自於珊瑚蟲的樣子,通過非切割材料來建造,旨在為科研人員提供一個世界上最先進的水下研究站點和棲息地。

Proteus 較其他水下實驗室大3倍之多,足有4000平方英尺(約372平方米),相當於一棟別墅那麼大,可容納12人。整個空間站的動力由風能、太陽能和海洋熱能轉換而成,並通過一條臍帶生命線連接到水面,傳遞空氣和通訊。

它以國際空間站(ISS)為藍本,猶如一個安全便利的「家」,可以讓潛水員們日夜不停地潛水,而無需在兩次潛水之間進行數小時的減壓。

不久前,SpaceX載人龍飛船 Crew Dragon 成功對接了國際空間站(ISS)

就像太空中的太空人一樣,他們可在水下一次連續待上幾天甚至是幾周的時間。在這裡,全球海洋科學家、研究人員、政府機構和私營公司可以不分國界進行各種科研合作。

Fabien 希望 Proteus 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海床。其主體為螺旋雙層圓形結構設計,通過幾根支柱固定在海床上,作為工作區、廚房、餐廳等公共空間使用。

從主體區域延伸出來的一系列吊艙,可分別用作臥室、實驗室、醫療區、生命支持系統、以及儲藏區。Proteus 底下還有一個大孔,以便潛水員可駕駛潛水器停靠和進出。

此外,Proteus 將配建世界上首個用於種植食物的水下溫室,這樣科學家就可在海底18米深處獲取新鮮食物,實現自給自足;另外還將會有一個視頻製作室,實現以16K的解析度從海洋中進行傳播的目的。

最最重要的是,Proteus 水下空間站設計呈模塊化,有很多方式可以對其進行升級和擴展,這絕對算是一次巨大的高科技突破了~

目前 Proteus 仍處於資金籌集的早期階段,如果一切順利,它有望在不遠的將來潛入荷蘭庫拉索島海岸下方的 60 英尺處投入使用。

威廉斯塔德,庫拉索島

相信未來隨著它的落地,

必定會促進海洋、醫療、製藥、可持續食品生產和氣候變化等

很多研究領域的發展~

說不定。。

還會發現美人魚呢~

相關焦點

  • 世界最大水下國際空間站設計出爐,耗資1.35億美刀!
    這不,就在前幾天, 全球最大水下國際空間站的設計就出爐了! Fabien Cousteau 希望通過一個項目來解決這個問題,並最終建立一個世界範圍的水下研究棲息地網絡。
  • 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下科研基地項目,耗資1.35億美元
    但是這些項目多適用於淺海探險,如今有專家要在水下建立世界最大同時,也是最先進的水下科研站,當前整個科研站的設計方案已然出爐,整個項目的耗資金額預計在1.35億美元左右。他們提出這一建議的根據目的就在於更好的認識海洋,出於對大海的熱愛與敬畏之心,他們選取了古希臘的海洋之神普羅透斯,作為這個水下空間站的名稱。
  • 「1m 新知」耗資1.35億美元,世界最大的水下國際空間站
    ,該項目甚至被認為是國際空間站的水下版本,由Yves Behar的工作室Fuseproject和Cousteau的非營利組織Fabien Cousteau海洋學習中心(FCOLC)委託創立。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水下空間站是位於大西洋底的水瓶座空間站
  • 迄今為止最大的水下國際空間站
    ·貝哈爾(Yves Behar)在地表最深處的海底建造一個水下版本的國際空間站Proteus。Proteus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國際空間站,佔地4000平方英尺(約372平方米),可容納12人。Proteus水下國際空間站這一雄心勃勃的項目是仿照國際空間站(ISS)設計的,宗旨是提供一個
  • 海洋中的國際空間站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周刊》2020年第35期,原文標題《海洋中的國際空間站》,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設計的目的不僅在於展示未來,而且能夠把人們直接帶入未來。」他把其中的片段拍攝成影片《沒有陽光的世界》,1964年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法比恩·庫斯託繼承了祖父的光榮與夢想,7月末,他和他的海洋學習中心(FCOLC)對外公布了「普羅透斯」(Proteus)的概念方案,以希臘海洋之神的名字命名,一個迄今為止最大、最先進的水下科學研究站和棲息地,「相當於海洋中的國際空間站」。
  • 1.35億美元的水下打造真實「海底兩萬裡」
    在加勒比海名為Proteus的新水下棲息地的設計瑞士建築師伊夫·比哈爾(Yves Behar)將這種結構形容為「相當於海洋的國際空間站」。從最新發布的設計來看,該研究站看上去確實很夢幻,兩個圓盤狀的形狀彼此重疊,並且小豆莢從其結構中伸出。
  • Fabien Cousteau欲為科研人員打造Proteus「水下國際空間站」
    本周早些時候,Fabien Cousteau 宣布了以希臘早期海神「普羅透斯」(Proteus)命名的「水下國際空間站」項目。其旨在通過非切割材料來製作,為科研人員提供一個世界上最先進的水下研究站點和棲息地。現年 52 歲的 Fabien 經營著家族生意,他從四歲開始學習潛水,並且成為了一位知名的海洋保護主義者兼紀錄片製片人。
  • 文物館、博物館、空間站…這都能被按入水下?未來世界還是建築師...
    來自:建道築格ArchiDogs(ID:ArchiDogs_AD) 本文已獲得授權 你能想像 沉船博物館、大型文物館 3D列印城市、水下版國際空間站
  • 水下「空間站」-深入探索海洋
    水下「空間站」-深入探索海洋傳奇海洋探險家雅克·庫斯託(Jacques Cousteau)的孫子法比恩·庫斯託(Fabien Cousteau)想要在海底建造相當於國際空間站(ISS)的海底空間站。在工業設計師伊夫·貝哈(YvesBéhar)的幫助下,法比恩·庫斯託(Fabien Cousteau)展示了他的雄心:一個以希臘海神Proteus(普羅蒂厄斯)命名的4,000平方英尺的實驗室,該實驗室可以為多達12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提供便捷的進入海底的通道
  • 海洋中的「國際空間站」Proteus公布概念設計
    海洋中的「國際空間站」Proteus公布概念設計,Aquanaut公司的Fabien Cousteau和工業設計師Yves Behar計劃在加勒比海面一下60英裡出建造一個水下研究站和棲息地,在這裡政府機構、科學家和私營公司可以不分國界地進行合作。
  • 海洋探險家正在建造水下「國際空間站」
    今天,他通過PROTEUS實現了這一夢想,他稱之為``世界上最先進的水下科學研究所和棲息地,以解決人類最關鍵的問題:醫學發現、食品可持續性以及氣候變化的影響&39;。圖註:法比安·庫斯託希望通過建立適合研究和人類居住環境的水下棲息地,解決世界上只有5%的海洋面積被探索的問題。
  • 國際空間站介紹(圖)
    國際空間站介紹  國際空間站是人類在太空領域的最大規模的科技合作項目,是美國航空航天局在80年代初期為抗衡蘇聯的和平號軌道空間站而提出來的,隨著冷戰的結束,世界上一些投資大、風險高而一個國家又無力承擔的大科學研究項目逐漸走向國際合作。
  • 國際空間站出現「散架」趨勢,北鬥完成組網,中國空間站蓄勢待發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消息,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在接受採訪時就表示,由於超期服役,目前國際空間站存在眾多問題故障,很有可能在2024年就被迫停用。此後,隨著全球多個國家加入該項目,國際空間站也開始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不過,航天項目本來就耗資巨大,近20年來全球經濟整體呈現下行趨勢,這也導致各國在航天領域的資金投入捉襟見肘。以國際空間站來說,它原本設計的使用年限截至到2015年。然而,本著「縫縫補補將就用」的原則,國際空間站經過了連續兩次延期,甚至有些國家還提出,要將其使用壽命延長到2030年。
  • 未來的博物館都在水下!
    當我們努力尋找設計方案來保護自己和我們的世界不受日益惡劣的氣候影響我們必須首先用新的方法來研究海洋——Yves Béhar01水下沉船博物館遊客親眼見證「現場考古」06水下版『國際空間站』科研/生活兩不誤
  • 報告,國際空間站「漏氣」了
    8月2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事實上,國際空間站是一個足球場大小的軌道實驗室,沒有完全密封,漏出一定量的空氣實屬正常。但是,隨著空氣流失率的增加,3名太空人將在俄羅斯艙段三天按兵不動,等待地球上的負責人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並找出解決方案。
  • 國際空間站壽命將至,未來人類去哪裡,NASA或有準備
    ,耗資1500億美元,建成後面積有一個足球場大小,是人類歷史上耗資最大、耗時最長且涉及國家最多的國際空間合作項目。國際空間站的使命是開著大規模和多學科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1998年開始將國際空間站零件運送到太空,在2000年萬聖節第一探險隊開始正式入駐國際空間站。其實國際空間站的建造和運營也不是一帆風順的,2007年國際空間站的其中一個太陽能電池組發生了斷裂,國際空間站立即對其進行了高風險的太空行走修復,維修人員通過繩索系在光伏板一端,進行艱難的修復。
  • 國際空間站漏氣了?
    8月2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事實上,國際空間站是一個足球場大小的軌道實驗室,沒有完全密封,漏出一定量的空氣實屬正常。但是,隨著空氣流失率的增加,3名太空人將在俄羅斯艙段三天按兵不動,等待地球上的負責人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並找出解決方案。
  • 國際空間站漏氣 後果嚴重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近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3名太空人將集中在俄羅斯艙段三天,並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聲明表示,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
  • 國際空間站漏氣,後果嚴重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近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3名太空人將集中在俄羅斯艙段三天,並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聲明表示,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