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迄今為止最大的水下國際空間站
把複雜的科學轉化為人們喜歡的事物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貝哈爾(Yves Behar)在地表最深處的海底建造一個水下版本的國際空間站Proteus。Proteus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國際空間站,佔地4000平方英尺(約372平方米),可容納12人。
-
世界最大水下國際空間站設計出爐,耗資1.35億美刀
這不,就在前幾天,全球最大水下國際空間站的設計就出爐了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水下空間站是位於大西洋底的水瓶座空間站,僅佔地400平方英尺(約37平方米),但已漸漸被廢棄。這個如同科幻電影裡的建築的國際空間站項目以希臘原始海神 &34;(Proteus)命名,其結構靈感來自於珊瑚蟲的樣子,通過非切割材料來建造,旨在為科研人員提供一個世界上最先進的水下研究站點和棲息地。
-
世界最大水下國際空間站設計出爐,耗資1.35億美刀!
這不,就在前幾天, 全球最大水下國際空間站的設計就出爐了! 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水下空間站是位於大西洋底的水瓶座空間站,僅佔地400平方英尺(約37平方米),但已漸漸被廢棄。
-
海洋中的「國際空間站」Proteus公布概念設計
海洋中的「國際空間站」Proteus公布概念設計,Aquanaut公司的Fabien Cousteau和工業設計師Yves Behar計劃在加勒比海面一下60英裡出建造一個水下研究站和棲息地,在這裡政府機構、科學家和私營公司可以不分國界地進行合作。
-
海洋探險家正在建造水下「國際空間站」
PROTEUS是法比恩·庫斯託海洋學習中心(FCOLC)的一個項目,被認為是水下版的國際空間站。該項目完成後,將成為全球研究人員、政府機構和企業的協作平臺。這個概念誕生於2014年6月的第31次任務,該任務創下了水下生活時間最長的記錄(打破了雅克30天的記錄)。該實驗室位於世界上唯一的水下「水瓶座」海洋實驗室,距佛羅裡達礁島礁14公裡,海底高度19米。這次任務產生了來自東北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北佛羅裡達大學等大學的12項科學研究和9,800篇發表的文章,並激發了水下版的國際空間站PROTEUS的構想。
-
國際空間站上打造太空最低溫 零下273.15攝氏度
國際空間站上打造出太空最低溫 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最新報告說,他們利用一個叫冷原子實驗室的設備,成功在國際空間站上製造出僅比絕對零度(零下273.15攝氏度)高100納開爾文的極端低溫。這是太空中迄今已知存在的最低溫度。
-
「1m 新知」耗資1.35億美元,世界最大的水下國際空間站
法國著名海洋探險家Jacques-Yves Cousteau的孫子Aquanaut Fabien Cousteau宣布將建造全球最大的水下科研基地,該項目甚至被認為是國際空間站的水下版本,由Yves Behar的工作室Fuseproject和Cousteau的非營利組織Fabien Cousteau海洋學習中心(FCOLC)委託創立。
-
水下「空間站」-深入探索海洋
水下「空間站」-深入探索海洋傳奇海洋探險家雅克·庫斯託(Jacques Cousteau)的孫子法比恩·庫斯託(Fabien Cousteau)想要在海底建造相當於國際空間站(ISS)的海底空間站。在工業設計師伊夫·貝哈(YvesBéhar)的幫助下,法比恩·庫斯託(Fabien Cousteau)展示了他的雄心:一個以希臘海神Proteus(普羅蒂厄斯)命名的4,000平方英尺的實驗室,該實驗室可以為多達
-
國際空間站二十年:1300億美元打造的平臺未來將走向何方?
國際空間站計劃的前身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自由號空間站,這個計劃是上世紀80年代美國戰略防禦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之後在老布希總統執政期間,星球大戰計劃被擱置,自由空間站也隨之陷入停頓。冷戰結束後在美國副總統戈爾的推動下,自由空間站計劃重獲新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與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接觸,重新開始推動這一巨大的科研項目。
-
2022年中國天宮空間站,17國加入,打造真正的國際空間站!
和平號是蘇聯在禮炮空間站基礎上打造的第一個國際空間站。從一九八六年之後的十年裡,陸續和五個模塊進行對接,組成了一個巨無霸。和平號空間站的主體是太空人的生活艙,它不同於禮炮空間站只有一個對接口,而是擁有六個對接口,可以對接各種模塊和飛船。每個模塊都是一個專業的太空實驗室。太空人在核心艙生活,在實驗室工作,蘇聯在這時候還和美國nasa進行了很多航天項目的合作。
-
Astrobee:NASA 為國際空間站設計的最新機器人
它不僅作為科技平臺提供各項服務,同時也為更精密複雜更多才多藝的下一代自由太空飛行器夯實基礎,這對生活在國際空間站上的人類帶來了巨大幫助。這就是Astrobee。機器人的中心部分包含豐富的傳感器、控制系統、觸控屏幕,以及為後續增加硬體而預留的有效載荷託架,其中包括一個手臂用於抓取國際空間站的扶手。儘管這款機器人在設計上就是為了在國際空間站上自由的飛行,不過在地面進行測試的時候,Astrobee被安裝在一個雪橇的頂部,使用二氧化碳噴氣推進器創造低摩擦的空氣,從而讓機器人在非常平滑(同時非常巨大)的花崗巖石塊上移動。
-
國際空間站老化嚴重,俄羅斯有意自己單幹,與中國合作或是良策
按照他的說法,由於目前的國際空間站日益老化、故障頻發,俄羅斯有意在2024年後另起爐灶,打造俄羅斯自己的空間站。一方面,包括航天、燃料和生物科學等眾多領域的科研項目,在地球上無法進行實驗和探索。另一方面,國際空間站的持續穩定運營,為人類提供了大量寶貴的資料和參數,為未來人類大規模星際移民奠定了堅實基礎。當然,耗資巨大的國際空間站之所以能夠運營到今天,主要就是來自於國際化合作。
-
中國空間實驗室呼之欲出,國際空間站欲「窮」千裡「沒」(一)
位於地球軌道430公裡的「真空」(還不是100%真空環境),擺脫了地球的絕大部分引力,從事生命、生物技術、航天醫學、材料學、流體物理等研究方面,具有地球上無法比擬的研究環境,這種環境對相關學科研究具有非凡的意義,所以每個艙段研製都是參與國最高科技水平的結晶,在16國中能夠獨立研製科研艙段國家鳳毛麟角。
-
國際空間站載人運行科幻史
國際空間站不僅是太空人們探索宇宙空間的高科技之家,更是一個理想 「天然實驗室」。國際空間站這個獨特的實驗室可以允許機組人員進行許多在地球上無法進行的實驗,探索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活的科學研究。圖 | 國際空間站(來源:Pixabay)ISS 不僅支持人在地球軌道長期駐留,而且該空間還擁有大量的實驗資源,為研究人員在微重力環境下開展科學實驗研究提供了實驗條件,更為太空醫學
-
俄研製離心機 為國際空間站提供人造重力(圖)
人造重力太空艙想像圖(英國《每日郵報》網站) 外媒稱,俄羅斯科學院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所長奧列格·奧爾洛夫10日表示,俄羅斯正在研製的國際空間站太空艙中小型離心機將在能量火箭太空公司目前正在研製的國際空間站太空艙中,用於產生人造重力。」 今年5月,有消息稱,俄羅斯在根據美國「比奇洛可擴展活動艙」(BEAM)研製充氣艙。據預計,類似的充氣艙未來可用於為在太空中工作的人員擴大居住和辦公空間。
-
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下科研基地項目,耗資1.35億美元
但是這些項目多適用於淺海探險,如今有專家要在水下建立世界最大同時,也是最先進的水下科研站,當前整個科研站的設計方案已然出爐,整個項目的耗資金額預計在1.35億美元左右。他們提出這一建議的根據目的就在於更好的認識海洋,出於對大海的熱愛與敬畏之心,他們選取了古希臘的海洋之神普羅透斯,作為這個水下空間站的名稱。
-
海洋中的國際空間站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周刊》2020年第35期,原文標題《海洋中的國際空間站》,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設計的目的不僅在於展示未來,而且能夠把人們直接帶入未來。」法比恩·庫斯託繼承了祖父的光榮與夢想,7月末,他和他的海洋學習中心(FCOLC)對外公布了「普羅透斯」(Proteus)的概念方案,以希臘海洋之神的名字命名,一個迄今為止最大、最先進的水下科學研究站和棲息地,「相當於海洋中的國際空間站」。
-
國際空間站響起警報,氨氣洩漏危機四伏,網友:中國才是未來希望
早在2017年美國國際空間站就曾發生過類似事故,僅僅過了3年時間就再次重演,未來若是再次上演,很可能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專家預測,這次美國沒有幾百億是搞不定的。很多網友表示,現在的美國正在逐步衰落,未來在很多領域中中國才是希望之星。
-
國際空間站介紹(圖)
國際空間站介紹 國際空間站是人類在太空領域的最大規模的科技合作項目,是美國航空航天局在80年代初期為抗衡蘇聯的和平號軌道空間站而提出來的,隨著冷戰的結束,世界上一些投資大、風險高而一個國家又無力承擔的大科學研究項目逐漸走向國際合作。
-
文物館、博物館、空間站…這都能被按入水下?未來世界還是建築師...
來自:建道築格ArchiDogs(ID:ArchiDogs_AD) 本文已獲得授權 你能想像 沉船博物館、大型文物館 3D列印城市、水下版國際空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