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丘腦性肥胖最新研究進展

2020-12-01 丁香園

下丘腦性肥胖是指下丘腦能量穩態調節系統結構或功能損傷引起的食慾亢進和短期內體重顯著增加症候群。是有別於單純性肥胖的一組臨床症候群。由於下丘腦在機體能量穩態調節中的作用複雜,下丘腦性肥胖目前仍是臨床治療中的難點。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李益民教授等對下丘腦肥胖的最新臨床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

一、病因

1.解剖結構受損

顱咽管瘤、垂體大腺瘤、膠質瘤、腦膜瘤等腫瘤,肉狀瘤病、中樞神經系統結核、蛛網膜炎、組織細胞增多症等炎症性疾病,顱腦外傷,以及針對這些疾病的手術、放療等操作均可直接破壞下丘腦,導致機體能量代謝紊亂。

2.遺傳因素

瘦素、瘦素受體、阿片促黑激素皮質素原(POMC)、黑皮質素-4受體或激素原轉化酶-1等下丘腦能量調節通路的單基因突變,以及Prader-Willi症候群、Bardet-Biedl症候群、快速起病的肥胖伴下丘腦功能紊亂、低通氣及自主神經調節異常症候群等遺傳性疾病均可影響下丘腦-垂體靶腺軸功能。

3.藥物因素

許多抗精神病藥物可改變中樞神經系統5-羥色胺能、多巴胺能、α-腎上腺素能神經遞質活性或幹擾內源性大麻素、促食慾素、黑素富集激素等神經調質的作用而影響下丘腦能量信號轉導,引起體重增加。

二、發病機制

1.下丘腦能量調節通路受損

下丘腦弓狀核、室旁核、背內側核、腹內側核和外側區共同參與機體能量穩態調節。

其中,弓狀核的POMC/古柯鹼和安非他明調節轉錄肽神經元產生的α、β和γ黑素細胞刺激素作用於下丘腦內、外的黑皮質素3型和4型受體可降低攝食、增加能量消耗,而刺鼠相關蛋白/神經肽Y神經元表達的神經肽Y則可促進攝食、降低能量消耗。下丘腦結構受損或POMC、黑皮質素4型受體等單基因突變均可阻斷以上通路,破壞機體能量穩態。

2.體液因子在中樞作用異常

高瘦素血症:瘦素是一種重要的脂肪因子,作用於中樞瘦素受體可促進POMC表達、抑制刺鼠相關蛋白/神經肽Y表達,減少攝食量、增加能量消耗。鞍區手術後下丘腦性肥胖患者血漿瘦素水平較單純性肥胖對照組顯著升高,提示下丘腦結構對內源性瘦素不敏感。動物實驗亦證實瘦素無反應性是下丘腦結構受損小鼠食慾亢進和肥胖的關鍵原因。

高胰島素血症:胰島素除了對肝臟、脂肪、骨骼肌等外周組織的直接作用外,亦可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調節攝食行為和能量代謝。和單純性肥胖對照組相比,下丘腦性肥胖患者在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試驗後胰島素反應性升高幅度更大。一方面提示胰島素分泌的調節異常,另一方面提示下丘腦對胰島素的反應性下降。

高Ghrelin血症:Ghrelin是由胃腸道P/D1細胞分泌的胺基酸類激素,可作用於下丘腦弓狀核刺激神經肽Y神經元的表達而促進攝食。Prader-Willi症候群患者血漿Ghrelin水平明顯升高,並與食慾亢進和肥胖表型有關。然而,目前文獻報導下丘腦結構損傷患者Ghrelin水平並不升高。

3.自主神經功能異常

交感神經活性下降:交感神經介導下丘腦對產熱、能量消耗、脂肪動員的調節。109例兒童顱咽管瘤患者中,下丘腦受累者較未受累者體重指數顯著升高,而尿兒茶酚胺代謝產物和體力活動評分顯著下降,提示下丘腦受累者交感活性下降與肥胖、體力活動減少相關。

迷走神經活性增加:中樞迷走神經輸出信號可通過調節胰腺激素分泌,影響外周能量代謝。下丘腦受損後迷走神經活性增強是導致高胰島素血症的主要機制之一,而迷走神經切除術可防止下丘腦性肥胖大鼠模型發生肥胖和高胰島素血症。

三、臨床表現

1.食慾亢進

顱咽管瘤術後患者可發生難以自制的攝食增多,並表現出異常攝食行為,如偷竊食物或偷竊錢財以換取食物等。Prader-Willi症候群患者則表現為早發食慾亢進、對食物的興趣異常提高及飽腹感減退。

2.能量消耗下降

丘腦受累的顱咽管瘤患者、瘦素缺乏患者、Bardet-Biedl症候群及Prader-Willi症候群患者體力活動量明顯下降,其中顱咽管瘤患者下丘腦受累程度越重,體力活動評分越低。

3.體重迅速增加

下丘腦性肥胖患者體重增加常於下丘腦受損後突然開始,並迅速到達高峰。研究發現,兒童顱咽管瘤術後前6個月體重指數快速增加,隨後進入體重穩定階段,延長隨訪至術後10年體重指數無下降。成人顱咽管瘤患者嚴重肥胖均發生於術後1年內。

4.內分泌功能改變

下丘腦性肥胖患者常伴不同程度下丘腦-垂體功能減退。單基因性遺傳病患者常伴選擇性下丘腦功能減退,如瘦素缺乏患者伴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減退,瘦素受體缺乏患者表現為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減退、生長激素缺乏及中樞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症。Prader-Willi症候群患者亦表現為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減退及生長激素缺乏。

5.代謝改變

下丘腦性肥胖患者常伴糖、脂、血壓等多種代謝改變。某些下丘腦受損患者還可表現為嗜睡、體溫調節異常、易怒、行為障礙及性格改變等。

四、治療

1.生活方式幹預

健康飲食、積極進行體育鍛鍊等。

2.生長抑素類似物

研究表明使用奧曲肽治療可顯著降低胰島素、瘦素及Ghrelin水平,但對體重和食慾無明顯影響。

3.擬交感活性藥物

回顧性研究發現下丘腦性肥胖患者接受右旋安非他明治療後體重保持穩定或下降,同時嗜睡症狀得到改善。

4.三碘甲狀腺原氨酸

下丘腦性肥胖患者多伴有中樞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症,需要左旋甲狀腺素片替代治療,然而,額外的三碘甲狀腺原氨酸治療還有助於減輕體重。

5.瘦素

先天性瘦素缺乏患者重組瘦素替代治療可持續抑制攝食、增加體力活動和降低體重,還有利於患者青春期發育。

6.胰高血糖素樣多肽-1(GLP-1)類似物

GLP-1可通過迷走傳人神經將飽感信號傳遞至中樞,或直接作用於下丘腦、腦幹等部位的受體,抑制食慾、減輕體重。

7.減重藥物

5-羥色胺或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作為輔助減重藥可以降低食慾、減輕體重。然而,目前文獻報導氟西汀和氟苯丙氨胺用於下丘腦性肥胖患者不能有效減輕體重。

8.減重手術

應用腹腔鏡改良胃束袋術治療下丘腦性肥胖患者,術後隨訪,所有患者體重指數均下降或保持穩定。且胃旁路術體重下降幅度大於其他術式。

下丘腦性肥胖是有別於單純性肥胖的一組臨床症候群。由於下丘腦在機體能量穩態調節中的作用複雜,下丘腦性肥胖目前仍是臨床治療的難點,病例報導有效的藥物及減重手術的療效有待進一步驗證。


相關焦點

  • 梳理利用白色脂肪棕色化治療肥胖最新進展
    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這種特殊的脂肪組織具有內分泌功能能夠激活機體的脂質和糖代謝,有望成為肥胖等疾病的治療靶點。儘管有一種普遍的誤解認為,肥胖並不是一種危及生命的疾病,但肥胖卻是引發很多致死性疾病的原因所在,目前臨床急需安全且有效的治療肥胖的療法。
  • 警惕了:肥胖,可能是這些疾病引起的!
    對於肥胖的認知,大部分人都是建立在「好吃(吃得多)懶做(運動少)」上面,這確實是人們肥胖的一個重要原因,攝入能量過多、消耗衡量過少,自然而然就胖了。
  • 成人肥胖原因有最新發現:可能是細胞的「能量工廠」出了故障
    成人肥胖原因有最新發現:可能是細胞的「能量工廠」出了故障 細胞內的線粒體。澳大利亞科學家最新發現,成人肥胖可能是細胞內線粒體的基因表達出現了問題。
  • 新研究:成年肥胖可能源自幼年基因變異
    新華社/法新新華社倫敦9月7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和芬蘭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與成年人肥胖風險相關的眾多基因變異可能在幼年階段就開始顯現跡象,這一新發現或許有助找到更好的預防肥胖方式。嬰兒出生後,身體質量指數往往會快速上升,直到9個月大,相關數值才開始下降,這一狀態會維持到5至6歲左右。此前研究顯示這段時期的身體質量指數變化較大,對日後是否會出現肥胖非常重要。
  • 「神藥」二甲雙胍最新突破性研究進展
    另外,還有研究人員發現二甲雙胍或可用於胰腺癌、乳腺癌等癌症治療。基於這些重大發現,生物谷小編對神藥二甲雙胍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一番整理,以饗讀者。1. 廈門大學破解「神藥」二甲雙胍「降糖」之謎!Diabetes:華人學者發現二甲雙胍治療肥胖相關糖尿病的新機制Diabetes, doi:10.2337/db15-1122近日,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華人學者Mengwei Zang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國際學術期刊Diabetes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抗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能夠抑制白色脂肪組織發生纖維化,從而改善胰島素抵抗,並對其中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
  • 肥胖?找到「肥胖基因」啦!
  • 先天淋巴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1季)
    近年來,針對ILC的研究取得一系列進展,針對這些進展,生物谷小編進行了一篇梳理,以饗讀者。8.Immunity:維生素A指引免疫大軍開向腸道doi:10.1016/j.immuni.2015.06.009近日,來自美國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immunity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由維生素A轉化得來的一種代謝物--視黃酸對於指引兩種類型的固有免疫細胞駐留小腸找到發揮功能的位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研究揭示脂肪酸氧化對肥胖相關乳腺癌的影響
    研究揭示脂肪酸氧化對肥胖相關乳腺癌的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2 20:42:43 美國希望之城綜合癌症中心Hua Yu、Saul Priceman、Chunyan Zhang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STAT3
  • CNS Drug:抗精神病藥物增加靜脈血栓栓塞風險的最新研究進展
    2018年1月,發表在《CNS Drugs》的一篇由瑞典和挪威研究者撰寫的綜述詳細闡述了抗精神病藥物增加VTE風險的最新進展。本文總結了抗精神病藥使用過程中VTE風險的現有證據。越來越多的觀察性研究顯示,抗精神病藥物使用者的VTE風險增加。
  • 研究表示:肥胖人群體脂越高腦容量就越小
    據國外媒體報導,肥胖與身體諸多有害影響有關,目前,最新一項研究表明,肥胖還可能影響大腦結構,研究人員分析大腦掃描數據,發現體脂越高,腦容量就越小。他們指出,尤其是身體脂肪過多與灰質容量減少有關,灰質是包含神經細胞的大腦組織,位於大腦中心區域。
  • 研究揭示肥胖患者中穀氨醯胺促進炎症發生
    研究揭示肥胖患者中穀氨醯胺促進炎症發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20 15:48:38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Mikael Rydén課題組的最新研究發現,在肥胖患者中,穀氨醯胺與人類白色脂肪組織的炎症有關。
  • 2019年9月CRISPR/Cas最新研究進展
    2019年9月30日訊/生物谷BIOON/---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誌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CRISPR是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複序列的簡稱,Cas是CRISPR相關蛋白的簡稱。
  • 腸道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1期)
    針對腸道幹細胞研究近期取得的進展,小編進行了一番盤點,以饗讀者。1.Cell:輔助性T細胞竟調節腸道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doi:10.1016/j.cell.2018.10.008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布羅德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檢測到一部分腸道幹細胞與生活在腸道中的輔助性T細胞(Th細胞)之間存在一種新的交談形式。
  • 多孔碳酸鈣製備技術及最新研究進展
    最新研究進展:  戴洪興等以多種軟模板劑製備出了3D介孔碳酸鈣。採用硬模板劑製備多孔碳酸鈣,其形貌主要受模板劑的影響,結構相對固定,在研究特定形貌合成過程中優勢明顯,但硬模板劑在除模板時存在較大困難,致使其發展較為受限。    最新研究進展:  CHEN等利用蓮藕作為模板,結合溶膠-凝膠法,通過蓮藕自身的特性製備得到了分層多孔的方解石型碳酸鈣和二氧化鈦。
  • 非編碼RNA之microRNA最新研究進展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康乃狄克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高脂肪飲食導致小鼠白色脂肪組織中的miR-181激活,隨後導致肥胖、胰島素抵抗性和白色脂肪組織炎症。這些研究人員將增加的miR-181表達與腸道菌群通過色氨酸代謝產生的循環代謝物下降相關聯在一起,並通過向小鼠提供吲哚證實了這一點。miR-181在肥胖人的白色脂肪組織中增加,吲哚在肥胖人的血漿中減少,這表明腸道菌群-miR-181軸與人類疾病存在潛在的相關性。3.Exper Physiol:睡眠不足會影響機體中microRNA的功能 進而損傷心血管健康!
  • 研究:母親肥胖易生巨嬰
    (早報訊)《美國醫學會雜誌·小兒科》13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結果顯示,母親肥胖有可能生出巨嬰。體重超過四公斤的新生兒一般被稱為「巨嬰」。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分析了2800多名孕婦的孕期超聲掃描圖像等信息,包括443名沒有糖尿病等健康問題的肥胖女性(孕前身高體重指數大於30)和2300多名非肥胖女性(孕前身高體重指數在19至29.9之間)。據新華社報導,結果顯示,從懷孕21周開始,肥胖女性的胎兒股骨和肱骨就長於非肥胖女性的胎兒。此外,與非肥胖組相比,肥胖組母親的新生兒平均出生體重要重近100克。
  • SSA最新研究進展盤點
    為了驗證這一問題,研究者從西班牙R-GETNE和Christie NHS兩個資料庫中納入了535例符合以下入組標準的病例進行分析:(1)至少每6個月行CT檢查監測腫瘤是否進展,(2)組織學證實的GEP-NET,(3)Ki-67≤20%,高分化NET,(4)一線單藥使用SSA直至進展。研究結果顯示,一線使用SSA,患者中位PFS和OS分別為27.6個月和85.9個月。
  • 梳理Ω-3脂肪酸功能研究最新進展
    基於此,小編針對Ω-3脂肪酸功能研究取得的最新進展進行一番梳理,以饗讀者。1.Neuron、Nature兩篇論文揭示Ω-3脂肪酸在維持血腦屏障完整性中發揮著關鍵作用doi:10.1016/j.neuron.2017.03.043; doi:10.1038/nature13324圖片來自Gu Lab/Harvard Medical School。
  • 科學網—關注蛋白質修飾研究最新進展與應用前景
  • Cell reports:肥胖炎症新紐帶——PKR
    2015年4月9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ports在線發表了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