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了:肥胖,可能是這些疾病引起的!

2021-01-08 騰訊網

對於肥胖的認知,大部分人都是建立在「好吃(吃得多)懶做(運動少)」上面,這確實是人們肥胖的一個重要原因,攝入能量過多、消耗衡量過少,自然而然就胖了。

但是身體上的一些疾病,也是會導致肥胖的,比如下面這些:

·甲減:

甲減就是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它是由於甲狀腺激素合成分泌不足或作用減弱,導致身體代謝降低的一種病症,女性的發病率更高,體重增加是它的一個表象,患有甲減的人一般胃口不好,食慾不佳,但是體重卻不斷增加。

甲減症狀還有皮膚粗糙乾燥、少汗、顏面或眼瞼水腫等,也會影響神經系統,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全身無力、懶散、行動遲緩、頭昏腦脹、嗜睡等。

▼甲亢與甲減的區別

·多囊卵巢症候群(PCOS):

多囊卵巢症候群是會出現雄激素過高、持續無排卵、卵巢多囊改變,還有其他一些激素水平異常,肥胖是其一個特徵之一,這與雄激素增多和胰島抵抗有關,還伴有多毛、痤瘡、脫髮、月經異常、黑棘皮症、不孕,甚至會出現高血壓、糖尿病等。

▼黑棘皮症

·庫欣症候群 (Cushing's syndrome) :

又稱皮質醇過多症候群,是由於糖皮質激素分泌過多導致的一種疾病,由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 的垂體腺瘤所致的皮質醇增多是其發病的最常見病因。

臨床表現包括滿月臉、向心性肥胖、多血質面容、紫紋,鎖骨脂肪墊、近端肌無力以及皮膚變薄、高血壓,骨質疏鬆和繼發性糖尿病等。

▼庫欣病的症狀

·下丘腦性肥胖:

下丘腦性肥胖是指下丘腦能量穩態調節系統結構或功能損傷引起的,表現為食慾亢進,能量消耗下降,短期內體重顯著增加,可能還合併多種下丘腦-垂體功能減退以及血糖、血脂、血壓等代謝改變,有的還伴有嗜睡、體溫調節異常、易怒、行為障礙及性格改變。

▼下丘腦病變導致的肥胖

·垂體瘤:

這是生長在垂體上的良性腫瘤,分為不同類型,上面說的一些病症與垂體瘤有關,絕大大部分良性的,但它會影響激素的分泌,造一些激素的增高,從而引起多種病症,肥胖就是之一,此外還會導致月經失調、泌乳、易流產、不孕、性功能減退、手腳增大、毛髮增多、皮膚粗糙、痤瘡等。

另外, 一些激素用藥也會導致身體肥胖。所以,很多人變胖也是「身不由己」且瘦身更困難,如果短時間內突然長胖,那麼最好還是到醫院檢查一下,有問題早控制、早解決,才能健健康康、漂漂亮亮的。

相關焦點

  • 常打嗝需警惕 什麼疾病會引起打嗝
    引起打嗝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正常的生理反應,有的就是由疾病引起的。那麼什麼疾病會引起打嗝呢?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什麼疾病會引起打嗝。 什麼疾病會引起打嗝 一、經常打嗝可能由胃病引起 打嗝多是胃部脹大引起的,所以人們經常因為吃飯急或吃飯時說話吞入了較多的空氣而出現打嗝現象。現實生活中,如果胃部受了寒,或進食了幹硬、辛辣的食物,也會出現暫時性的打嗝。
  • JASN:肥胖其實是一種腎臟疾病
    由英國腎臟研究和醫學研究理事會資助的這項新研究發現,全身脂肪的增加會提升患腎臟疾病的風險。這項研究今天發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雜誌上。先前的研究發現,肥胖與腎臟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但尚不清楚肥胖是否直接導致了腎臟疾病或是否涉及其他因素,例如人們飲食中的鹽分。
  • 從發病到死亡可能只有幾分鐘!這種致命疾病,這幾類人要特別警惕
    肺血栓栓塞在過去被認為是一種罕見的疾病,但是現在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最常見的心血管死亡原因,僅次於心肌梗死和腦血管疾病。01肺栓塞有什麼症狀?肺栓塞起病,輕的可能無症狀,重的可能出現休克甚至猝死。最常見的症狀是:呼吸困難,其次是胸痛、咳嗽和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常見表現(如下肢血栓形成常常表現為下肢疼痛腫脹皮膚發紅等),所以有這些症狀的需要警惕。
  • 什麼是肌少型肥胖?為啥它對健康危害更大?出現這些徵兆,應警惕
    ,這話沒錯,首先肥胖跟「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都有關係,主要因素是飲食結構不合理、能量過剩、油脂攝入過多、鹽分攝入過量等問題,再加上不規律的日常生活習慣,就會導致人體代謝受損,出現了肥胖,也就是說,肥胖跟三高很可能會同時出現,如果出現了肥胖和三高,不及時控制治療的話,則可能導致多種慢性病,比如冠心病、腎病、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等,甚至可能出現心梗和中風,從而危及生命。
  • 每逢春節胖三斤,侃侃肥胖與神經科疾病的那些事兒_肥胖_神經系統...
    那麼,從神經科的角度來講,肥胖時人體的神經系統有什麼變化?肥胖與神經系統疾病之間又有神經聯繫?但這些界限低估了亞洲和南亞人的風險,NIH和WHO重新將亞洲人超重範圍定義BMI在23~24.9 kg/m2,肥胖定義為BMI >25 kg/m2。
  • 海慈名中醫在線「排雷」 警惕這些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誤區
    青島新聞網1月7日訊(記者 李麗濤)心腦血管疾病會遺傳?「安宮牛黃」是中風神藥?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不能吃肉?這些關於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誤區,海慈名中醫在線闢謠啦!這些因素要重視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患上心腦血管疾病,很多網友好奇這些病症是否會遺傳,吉中強給出的回答是否定的:心腦血管疾病不會遺傳。雖然不是遺傳性疾病,但在導致這些疾病的危險因素中依然會與家庭有關。一個家族中的家庭成員勢必會有相似的性格、飲食習慣、生活方式,而這些因素都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 警惕!可能是疾病晚期信號
    當引起打嗝的誘因刺激傳入大腦以後,大腦就會發出指令,使膈肌出現陣發性和痙攣性收縮,空氣被迅速吸進肺內的同時,會厭關閉,聲門驟然收窄,氣流通過時就會發出「嗝」的聲響。但你知道嗎,如果打嗝很頑固或持續時間長,則可能就是某些疾病的預警徵兆,必須警惕。下面我們通過科普中國帶來的一圖了解一下。
  • 導致脂肪肝和其他代謝疾病……都是肥胖先動的手!
    近日,發表在《Cell Metabolism》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和以色列Sheba醫學中心的研究團隊發現,導致脂肪肝和其他代謝疾病的原因,都是「肥胖」先動的手:飲食誘導的肥胖導致了內質網應激,進而增加了一種連接蛋白的水平和活性。肥胖給肝細胞帶來的壓力,會在細胞間傳遞,從而導致健康細胞功能失調,促進肝脂肪變性,損害葡萄糖代謝。
  • 什麼情況下警惕甲狀腺疾病的發生?
    若是我們的甲狀腺出了問題,那麼很可能身體的其他部位也會隨之發現問題。但是,出現了甲狀腺的疾病往往還會與其他的疾病混淆,讓人難以發現。對於女性朋友來講,出現甲狀腺疾病的概率是男性的5-8倍。所以說,女性朋友在此問題上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那麼甲狀腺疾病會以什麼方式表現在我們的身體上面呢?
  • 寶寶經常抓耳朵,媽媽們要警惕這些疾病
    所以媽媽要引起重視,觀察寶寶耳朵裡有沒有身異樣的情況。比如外耳朵是否有皮疹,耳廓是否有蚊蟲叮咬以及是否有中耳炎,耳朵內是否進入了異物。表妹的女兒前幾天因為孩子抓耳朵去醫院檢查,醫生診斷為中耳炎,寶寶的耳朵內已經化膿。前幾天表妹發現孩子老是哭著抓耳朵,耳朵旁邊的皮膚都抓破了。為了預防孩子抓耳朵表妹把寶寶的指甲剪了,但是還是不行,不讓抓她就一個勁地哭。
  • 經常打嗝要警惕 是不是疾病在靠近你
    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引起打嗝的原因有很多,吃飽了只是其中之一,經常打嗝還要警惕是否是某些疾病的徵兆,因此不要輕視打嗝,經常打嗝可能是這些原因引起的。中風前兆 除了飲食方面的原因,某些疾病的前兆也會出現打嗝,如後腦中風就是其中一種,當同時出現不斷打嗝、視力下滑和胸口疼痛等症狀的時候,一定要警惕,尤其是高發人群——女性。 6.
  • 讓人尷尬的打嗝可能與疾病有關 出現這些情況要警惕
    其實,除了飽食、緊張、受涼、脹氣等常見因素會導致打嗝外,一些疾病也通過打嗝這一症狀,給你提示。為什麼打嗝的總是你打嗝是一種常見且突然的現象,通常是由於胸、腹腔之間的膈肌受刺激後收縮引起的。中醫把打嗝分為噯氣和呃逆兩種。噯氣的嗝聲尾音較長,一般一次就打一個;呃逆的嗝聲短而促,往往是連著打好幾個。
  • 胖情分析匯,眼睛看不到的內臟型肥胖對健康影響更大
    從機理上講,只要能量攝入大於能量消耗就可引起單純性肥胖,這種肥胖佔所有肥胖的99% 以上,發病機制不確切。另外有不到1%的肥胖是繼發性的,又可細分為下丘腦肥胖、垂體性肥胖、甲狀腺功能低下肥胖、皮質醇增多肥胖、醫源性肥胖,繼發性肥胖要解決病因,靠生活中常用的減肥方法難有理想效果,還可能導致並發問題。
  • 肥胖源自基因變異 導致肥胖的原因有哪些
    科學家們通過對全球2.2萬個兒童的健康監測,發現一些肥胖的人他們在4歲的時候可能就發生了基因變異,到了成年之後就會變成胖子。知道了這種導致肥胖的原因,就可以對肥胖進行早期的預防。  其實導致肥胖的原因很多,基因突變可能是其中的一種,那究竟導致肥胖的還有哪些因素?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1、遺傳因素。  這個原因一直在肥胖的人群中佔有很高的比例。
  • 研究人員從冬眠動物進化中尋找治療肥胖等疾病線索
    新華社華盛頓11月26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科研團隊從冬眠動物的基因組中發現可能與肥胖和代謝紊亂有關的基因片段,未來有望開發出治療人類相關疾病的新方法。  冬眠的哺乳動物體內會蓄積大量脂肪,但甦醒後依然能保持健康。
  • ...父母要知道|肥胖症|標準差|預防|危害|肥胖|兒童|疾病|-健康界
    導語:16年截止,我國兒童到青少年的肥胖人數已經上億人次,據統計預測,近30年,如果還不進行幹預兒童肥胖,那麼在30年的時候,兒童的肥胖率可能會達到6%,學齡兒童可能會高達25%左右。
  • 研究表明肥胖不但導致心腦血管疾病,還可能致癌
    腹型肥胖的人有個共同的嗜好—不愛運動。久坐不動,「葛優躺」的這些壞習慣也影響著下一代人。不運動的壞處可不僅僅是會造成肥胖。最終研究顯示,不運動對身體的危害更甚於抽菸喝酒的危害。2020年7月劍橋大學研究團隊在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全球健康》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全球範圍內,適度運動每年讓390萬人免於過早死亡,運動預防了15%的過早死亡。
  • 肥胖者的健康管理
    肥胖是指人體脂肪的過量儲存,表現為脂肪細胞數量的增多和體積的增大,即全身脂肪組織塊增大,與其他組織相比失去了正常比例的一種狀態。肥胖症是一種多種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謝性疾病,早在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它列入疾病名單。肥胖與中心性肥胖已經被證實與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生有關,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膽固醇血症、哮喘和癌症。
  • 女生要警惕此病,脫髮、肥胖、月經不調都和它有關
    甲減是現在女性多發的甲狀腺疾病,在我國的發病率已經達到18%左右,而女性的發病率更是比男性要高10倍,可以說每六個女性中就有一個患有甲減。甲減對女性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它會引起肥胖、脫髮、月經不調、卵巢早衰、習慣性流產等多種問題,因此一定要給予這個疾病足夠的重視。
  • 研究揭示脂肪組織巨噬細胞(ATM)的促炎性激活與肥胖和肥胖相關疾病...
    但是,缺乏針對ATM的線粒體代謝的藥物來治療肥胖相關疾病。Communications 在線發表題為「Improvement of obesity-associated disorders by a small-molecule drug targeting mitochondria of adipose tissue macrophage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描述了一種近紅外螢光團(IR-61)的特徵,該螢光團優先積累在ATM的線粒體中,並且對飲食誘發的肥胖以及與肥胖相關的胰島素抵抗和脂肪肝具有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