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找到「肥胖基因」啦!

2021-02-13 解碼醫學

想了解最新基因資訊、最新醫學動態?請點擊標題下的 解碼醫學,關注我們吧。

近日,發表於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了可以引發肥胖的關鍵基因。該基因在機體所有細胞中都存在,而且其可以編碼一種名為14-3-3ζ的蛋白質。

研究者表示,當在小鼠機體沉默該基因的表達,就會導致小鼠體內特殊類型的不健康的白色脂肪兩下降50%,這種脂肪和肥胖、心臟病及糖尿病的發生直接相關;研究者表示,儘管小鼠還會攝入相同量的食物,但其機體脂肪含量會減少,而機體中14-3-3ζ蛋白水平較高的小鼠往往體型表現地較大較圓,當以高熱量飲食對其餵食時,其機體的白色脂肪含量平均會增加22%。

在今年早些時候,很多研究者都發現人類基因組中有超過100多個區域和肥胖發生直接相關,這些基因組區域似乎是通過調節大腦對飢餓的感覺及脂肪在機體的分布來引發肥胖的,然而當初的研究中研究者並沒有鑑別出編碼14-3-3ζ蛋白的基因,該基因可以控制脂肪細胞的產生及生長。

本文研究中研究者將特殊蛋白同脂肪產生聯繫了起來,並為開發新型肥胖藥物療法提供了一定思路,科學家們認為通過抑制該基因或阻斷該基因編碼蛋白的表達就可以抑制過重個體機體的脂肪堆積;研究者Gareth Lim博士說道,人們一般會通過兩種途徑變肥,脂肪細胞的倍增或單一脂肪細胞的擴張,而14-3-3ζ蛋白既可以影響脂肪細胞的數量,又可以影響細胞的擴張,其在脂肪細胞的生長循環中扮演著重要作用。

研究者在四年前調查過14-3-3蛋白家族,當時發現該蛋白在肥胖個體不健康的脂肪組織中存在,而本文研究不僅鑑別出了ζ蛋白是真正的幕後推手,而且還闡明了14-3-3ζ蛋白和脂肪積累之間的因果關係。截至目前為止研究者並不知道編碼14-3-3ζ蛋白的基因如何影響機體肥胖的,而本文研究就為解釋這一原因提供了一定幫助。

肥胖往往和糖尿病、心臟病及某些癌症發病風險增加直接相關,在世界範圍內,肥胖每年會消耗社會2萬億資產,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加拿大人都是肥胖個體,而且肥胖人數一直在激增,我們並不清楚脂肪細胞如何產生,但我們清楚如何利用當前的研究結果來幫助開發抑制肥胖的新型策略。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 踴躍點讚吧。您的分享是我們前進最大的動力!

歡迎【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歡迎訪問:www.jmdna.com 或撥打:400-997-5889


相關焦點

  • 發現調控肥胖基因:肥而健康-冬眠,動物,基因片段,肥胖...
    11月26日,據外媒報導,美國猶他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在《細胞報告》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冬眠動物可以「關閉」某種基因片段,這些基因片段可能控制著與肥胖相關基因的活動。眾所周知,冬眠的哺乳動物體內會蓄積大量脂肪,但甦醒後依然能保持健康。
  • Nature communication:科學家發現重要肥胖基因FTO促肥胖機制
    2015年4月22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英國的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在線發表了他們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他們發現脂肪含量與肥胖相關基因(FTO)能夠通過調節脂肪前體細胞的有絲分裂克隆擴增,影響脂肪生成,而這一過程是通過增強促脂肪生成因子RUNX1T1的表達實現的。
  • 新研究:成年肥胖可能源自幼年基因變異
    新華社/法新新華社倫敦9月7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和芬蘭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與成年人肥胖風險相關的眾多基因變異可能在幼年階段就開始顯現跡象,這一新發現或許有助找到更好的預防肥胖方式。嬰兒出生後,身體質量指數往往會快速上升,直到9個月大,相關數值才開始下降,這一狀態會維持到5至6歲左右。此前研究顯示這段時期的身體質量指數變化較大,對日後是否會出現肥胖非常重要。
  • 爹肥肥一窩:肥胖或通過精子基因傳遞給下一代
    健康男性和肥胖男性的精子存在表觀遺傳上的差異,這種差異可能影響下一代  現在你有更充足的理由注意自己的腰圍啦男性的體重似乎能夠影響他精子基因的活性,這可能會遺傳給他的孩子們。  「我們的結果表明,環境會導致精細胞發生變化,這可能體現可以把肥胖遺傳給下一代的機制。」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Romain Barrès說。他還認為,他的發現可能使一些準父母認真考慮在懷孕前改變自己的行為。我們已經知道,孩子的體重看來與他們的父母有很大的相關性。
  • Scientific Reports:以鍛鍊對抗肥胖基因
    Hudson Reddon和David Meyre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研究人員發現,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可以通過身體活動活躍的生活方式(physically active lifestyle)來減弱遺傳性肥胖基因的影響
  • 「肥胖基因」的存在會影響減肥嗎?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已發現的與常見肥胖指標相關的基因位點超過500個,科學家們也還在不斷的探索中,但是這些所謂的「肥胖基因」真的會影響我們的減肥進程嗎?為此,世界各國的肥胖專家也做了一系列的研究。2016年,《英國醫學會期刊》就刊登了一項系統回顧與薈萃分析研究,研究目的就是想一探FTO基因和減肥效果之間的關係。
  • 肥胖源自基因變異 導致肥胖的原因有哪些
    最近,科學家們的一項研究揭開了一些人肥胖的秘密,英國和芬蘭的科學家共同研究發現,人的基因變異會導致肥胖。  科學家們通過對全球2.2萬個兒童的健康監測,發現一些肥胖的人他們在4歲的時候可能就發生了基因變異,到了成年之後就會變成胖子。
  • 如何改變自身胖瘦基因呢?簡單幾招讓你擺脫肥胖困擾!
    如何改變自身胖瘦基因 簡單幾招讓你擺脫肥胖困擾導致人體出現肥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肥胖基因就是一個主要的因素,那麼如何有效改變自身肥胖基因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具體了解一下如何有效減肥吧。這就要提到人體中的胖瘦基因了,有些人天生就有易胖的基因,所以比較容易出現肥胖的情況,而有些人則情況相反,那是不是擁有易胖基因的人就只能長成胖子呢?當然不是這樣的,人體體型是由基因以及環境兩者共同決定的,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加強鍛鍊,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就能夠改變基因給我們帶來的影響。
  • 研究揭示人類進化中「肥胖基因」的調控機制
    研究揭示人類進化中「肥胖基因」的調控機制(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中國科學報(任芳言):當古人還在打獵、為食物發愁時,他們的基因已經開始變化——總有一些人能囤積更多脂肪,或者更易於從牛奶中獲得營養
  • 科學家揭示人類進化中「肥胖基因」的調控機制
    當古人還在打獵、為食物發愁時,他們的基因已經開始變化——總有一些人能囤積更多脂肪,或者更易於從牛奶中獲得營養,以保有更多生存優勢。但在營養過剩成為普遍現象的今天,古老的基因突變反而讓現代人面臨更高的健康風險。近日,一項在《細胞》上線的研究找到了變化的關鍵,這一切都與一個非編碼小分子RNA(microRNA,下稱小RNA)密切相關。
  • 科學家發現一基因變異導致肥胖 易引發糖尿病
    英國和法國的科學家日前發現,一種基因發生變異會導致兒童肥胖,從而引發II型糖尿病的提早出現。   據《新科學家》雜誌網站18日報導,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和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學家,選取了1225名年齡在5歲到11歲之間被診斷為肥胖的兒童,以及1205名體重正常的兒童進行研究。他們發現,肥胖兒童體內ENPP1基因發生變異的機率比正常兒童高2到3倍。科學家隨後又對肥胖兒童的父母和祖父母進行了研究,發現他們因該基因變異而出現肥胖或早發糖尿病的機率也很高。
  • BBC:揭秘肥胖的真相
    大家不妨試著猜想一下這個結果,如果讓我來假設,我會猜想肥胖人群比正常人去分泌的胃飢餓素會更多,胃腸激肽會更少,那麼事實是怎樣的呢?在24小時內兩類人群都只吃一頓早餐的情況下,我們來看兩組圖第一組:人體胃飢餓素的分泌情況紅色:正常人群 黑色:肥胖人群第二組:人體胃飢餓素的分泌情況藍色:正常人群 黑色:肥胖人群從兩組圖中我們很容易看出,正常人在吃完早餐後胃腸激肽明顯上升
  • 科學家發現能夠促進機體肥胖的「滾雪球效應」基因
    2017年12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如果你擁有較高的體重指數(BMI),那麼你機體中或許就有9個基因會讓你增重。
  • 科學網—發現控制肥胖及糖尿病轉錄中介體基因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
  • 根據基因減肥 33名肥胖者28天減重165公斤
    33名肥胖者在基因組學指導下科學減重,28天共減重165公斤,腰圍平均縮小了6.7釐米,減重10斤以上者佔48.5%。多數體驗者反饋,減重過程輕鬆,精力體力較以往有很大的提升。  從「胖基因」入手,精準管理體重  本次公益活動於5月11日啟動,溫州市體檢中心從242名報名者中篩選出33名體驗者,包括醫生、教師、公司高管等。
  • 「節約」型變異導致薩摩亞人肥胖
    日前在線發表於《自然—遺傳學》的一篇論文顯示,CREBRF基因的一種變異增加了薩摩亞人的肥胖風險。
  • 下丘腦性肥胖最新研究進展
    由於下丘腦在機體能量穩態調節中的作用複雜,下丘腦性肥胖目前仍是臨床治療中的難點。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李益民教授等對下丘腦肥胖的最新臨床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 2.遺傳因素 瘦素、瘦素受體、阿片促黑激素皮質素原(POMC)、黑皮質素-4受體或激素原轉化酶-1等下丘腦能量調節通路的單基因突變,以及Prader-Willi症候群、Bardet-Biedl症候群、快速起病的肥胖伴下丘腦功能紊亂、低通氣及自主神經調節異常症候群等遺傳性疾病均可影響下丘腦-垂體靶腺軸功能。
  • 【雙語】研究顯示肥胖基因真的存在!網友:我命由天不由我……
    肥胖基因真的存在,而且還有400多個。 「我餓了,我要吃」、「我飽了,不吃了」——這些都是大腦發出的信號。迄今為止,(研究者們發現)有超過400種不同的基因與超重或肥胖的原因有關,但是只有少數基因似乎是主要因素。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在其官網公布了8個與病態肥胖有關聯的基因(變體)。
  • 肥胖的真正原因竟是...
    "別來無恙"關注中國最權威有趣的健康動畫☝視頻3分鐘,請在wifi環境下觀看,土豪請隨意 根據科學家研究,大部分的肥胖,同基因有關,「龍生龍、鳳生鳳、胖子的兒子長體重」,根據進化論的觀點,現在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你身體裡一系列同肥胖相關的基因在起作用。
  • 「肥胖」的根兒在哪裡?
    今天要講一個許多人都沒有太注意的問題,關於肥胖的,肥胖這個事情,現在受到了人們極大的關注,這也是發展中國家最大的身體健康問題。一旦食物豐富到可以隨意吃了,這在人整個人類史上,也只有近代才有的事情,所以,就隨意吃咯,這就和人類的基因記憶不相符,身體還按照以前的方式去處理能量,那麼在吃得越來越多,運動越來越少的現在,這些多出來的能量變成胖元素脂肪儲存起來,也就再正常不過了。在遠古這些儲起來的胖元素會在食物減少的季節慢慢的消耗掉,這個條件當然也不復存在,所以,大概率就是一個胖子,將會胖一生。